書單 | 讓這三本書治癒你的內在小孩

2020-08-08 心言健康

每個人在孩童時期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心理創傷。


這些創傷的來源不一。


可能是被拒絕、缺乏溫暖、被比較、被賦予太多壓力、被苛責或被批判所造成。


從而導致我們不被支持做原來的自己,被制約要成為別人(父母、老師或社會)所期望的人。


這些創傷在我們內心凝聚,成為一個受傷的孩子模樣,被心理師稱為「內在小孩」。


治癒內在小孩也成為心理治療中常見的病症。


當你覺得自己好像也存在這種狀況卻又不想找人疏導怎麼辦呢?


推薦以下三本書,先學會自我排解吧。


1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就是孩子般的敏感、直覺力、好奇心、想像力、天賦智慧和感受感覺的能力,並沒有隨歲月的流逝和成長而改變或衰退。


當我們年幼時,心靈若是經常不能得到滿足和安慰,會使得我們的內在形成一個被隱藏的敏感脆弱空間,如同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等到我們成年後,一旦遇到挫折。就會被這個內在小孩接管,沉浸於痛苦中,做出不負責的行為,造成我們在關係中的掙扎和受苦。


孩子是沒有勇氣和智慧來面對他所遭受的傷害的,但是身為成年人,我們有足夠的成熟度,就像安撫、疼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療愈我們的內在小孩。


一旦我們的內在小孩得到了療愈,他的喜悅、創造力、生命力、信任等特質就能毫無阻攔地表達出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和希望。


克裡希那南達&阿曼娜/著

2

家為何會傷人

或許你看到這本書會覺得詫異,家是給人溫暖的地方,庇佑心靈的港灣,為什麼會傷人呢?


但是傳統的教育還有家長錯誤的培養方式,嚴重的溺愛,過分的冷淡。都有可能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傷心的種子……


如何避免,如何正確對待,作者給出了答案。


本書精選「健康·心理」專欄32篇闡述家庭教育與個人成長的文章,包括父母溺愛、高考壓力、青少年網絡成癮等方方面面的家庭問題。


所取案例真實,分析透徹入理。


專業的心理學原理與概念在作者筆下變得生動鮮活,足以被所有普通人理解、接受,進而促進為人父母者的成長,不讓家庭傷人的悲劇再次重演。

武志紅/著


3

認知的重建

這本書糾正我們很多錯誤的認知,告訴我們如何寬容地對待自己,對待自己的內在小孩。


值得一看的是,書中給出了安全感訓練的方法,讓我們跟著書本靜下心來療愈自己,探索傷痕,等合上書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心中的孩子變乖了,焦慮平息了,恐懼消失了。


一切重歸美好。


在以往我們認知不足、無法全面看待事情時,遭受了諸多不合理的評價與期待,我們承認了那些不合理,內化為嚴苛的「內在大人」對待無助的「內在小孩」的方式,形成固化認知,那些固化認知讓我們精神內耗,致使我們變得脆弱,膽怯,情緒化。


吳姵瑩在《認知的重建:從內在強大到外在精進》中帶我們回顧過往,對重要事情進行解讀,與自我進行對話,看見舊有否定與批判等負面自我認知的內在模式,打破固化認知,修正認知偏差,建立全新的認知。


吳姵瑩/著


●文字編輯 | 曉 瑄

●審核編輯 | 劉 慧

●圖片來源 | 網 絡

相關焦點

  • 書單|讓這三本書治癒你的內在小孩
    這些創傷在我們內心凝聚,成為一個受傷的孩子模樣,被心理師稱為「內在小孩」。治癒內在小孩也成為心理治療中常見的病症。當你覺得自己好像也存在這種狀況卻又不想找人疏導怎麼辦呢?推薦以下三本書,先學會自我排解吧。
  • 治癒短片《倖存者》看哭了,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受傷的內在小孩會持續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關係的各個層面,只有我們真正地開始去看見內在小孩,療愈內在小孩,這些創傷和限制才會被療愈與解除 治癒你的內在小孩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遭受不同程度的創傷
  •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遇見童年的自己
    《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遇見童年的自己【基本信息】作者:一行禪師譯者:汪橋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6月1日ISBN: 9787807659310但那些記憶會深藏於你的潛意識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的一生。一次父母打罵、一場噩夢般的考試、被同齡人欺侮孤立……這些被淡忘的童年創傷,就是被你遺忘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是你情緒化的根本原因,而你卻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也許某天,你就會突然開始生氣、發火;也許你會對某些事特別敏感,甚至都不願提起;也許你會有模糊的悲傷感,卻找不到任何與悲傷相關的記憶。
  • 書單來了,40本書,4個主題,我只推薦這11本書給你
    特別是《如何閱讀一本書》超越了大部分的關於提升閱讀能力的書籍,被許多讀者奉為閱讀聖經。初版於1940年,1972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和領悟。如果你也想提升閱讀能力,這3本書不妨拿來讀一讀,相信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收穫。
  • 為什麼所謂自愛,就是內在父母愛上內在小孩
    這其實是內在小孩的外化,當內在小孩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它會非常堅定和活躍。就好比一個孩子不停地乞求媽媽給他一個擁抱或者買超市裡的糖果。 這都是因為童年時候的創傷與缺愛,讓我們的內在小孩沒有得到應得的滿足和安慰,使得我們的內在形成一個被隱藏的敏感脆弱空間,如同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個內在小孩,這個內在小孩就是童年時的自己。從出生到7歲時的外在小孩具有什麼樣的特徵,成年後的內在小孩就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 《內在父母的覺醒》:給內在小孩無條件的養育
    智慧機器人 給你舒適健康的家 內容簡介 每個人可能都聽過這樣的話——「善待自己」「原諒自己」「對自己好點」「這不是你的錯」。
  • 擁抱你內在的小孩
    臨放暑假之前,從圖書館借了幾本書帶回家看。其中一本就是小四的《夏至未至》。那是我第一次接觸青春校園小說,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虐心的青春校園疼痛小說。當時,反反覆覆看了幾遍,即使時隔十二年,依舊記得每個主角的故事,立夏,傅小司,陸之昂,遇見,程七七等等。
  • 偶爾把內在小孩放出來玩一下,真的很治癒!
    反正這裡又沒有別人,就暫且把內在小孩放了出來……雖然回家的時候褲子溼了一大半,但是整個人已經煥然一新了,疲倦沒了,煩亂的思緒也沒了,糟糕的心情已經被治癒!或許,我們就應該這樣,偶爾把內在小孩放出來,玩一玩!不在乎一切,怎麼自在怎麼瘋!怎麼舒適怎麼玩!
  •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
    小心翼翼地看著別人的臉色過活,並且遏制著內在小孩,它在以別人怎麼看它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內在小孩。當內在小孩對這世界上發生的某一件事不滿且要發表自己的看法時,內在父母大聲地喝住它,「不能這樣做,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這樣做會傷害到其他人。」
  • 書單|100本心理學書籍,帶你走出原生家庭創傷!
    之前答應大家會出關於治癒原生家庭傷害的文章,但後期的準備過程中發現工作量很大,前人諸多論述,諸多本書,我就算取其精華,也不是十幾二十篇公號文章可以講清楚的,並且就算我把精華理出來了,知識點太硬,乾貨太枯燥,會不會讓大家沒有閱讀興趣?會不會影響實際的治療效果?
  • 以愛療愈恐懼,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今天我們要一起共讀的書,名字叫做《擁抱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的副標題是:「以愛療愈內在的恐懼」,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療愈內心恐懼、如何將恐懼轉化為愛的書。在書中,心理治療師克裡希那南達和阿曼娜給「內在小孩」做了更詳細的解釋,叫做「深沉恐懼和缺乏安全感的內心」。你需要先把內心的恐懼想像成一個飽受驚嚇的小孩,他可能正蹣跚學步,可能剛剛開口說話。這個小孩可能會感受到的恐懼,比如,經常會感到不安全,覺得周圍都是威脅;總是難以安靜下來,常常焦躁不安等。
  • 內在孩子與內在父母!
    回想到大學時期立志看800本書的豪情,往往一個下午就可以看一本書,那個時候真的算自己快速積累、成長的階段。回到今天的主題,很久以來大家都在談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那麼到底什麼是內在父母,什麼是內在小孩呢?01內在父母是什麼?我們的內在父母是一個內在空間,常常與內在的關愛、智慧等資源聯接,我們意識存在的這一部分是我們的本性和更高自我的表達,它位於我們心靈的中心。處於內在父母中時,我們感覺安全有力、富有信心,那是一種「家」 的感覺。
  • 大女主時代,《擁抱你的內在小孩》,重拾快意恩仇的人生!
    在我人生低谷幾欲輕生的時候,花錢找心理諮詢師哭幾場,遠不如這幾位的書對我生命質量的潑天影響。所以,我需要花幾萬字,分三次跟大家隆重推薦幾本書。願大家都有一個自己說了算,一爽到底的火熱人生。提供一個網友整理的書單,非常全面對於我們這樣非專業的人,心理學入門或者一些身心靈成長的書更加容易看進去比如這本《擁抱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告訴你,內在小孩是如何操控自己的人生,讓我們逃避真我,壓抑熱情。
  • 書單|100本心理學書籍,帶你走出原生家庭創傷
    之前答應大家會出關於治癒原生家庭傷害的文章,但後期的準備過程中發現工作量很大,前人諸多論述,諸多本書,我就算取其精華,也不是十幾二十篇公號文章可以講清楚的,並且就算我把精華理出來了,知識點太硬,乾貨太枯燥,會不會讓大家沒有閱讀興趣?會不會影響實際的治療效果?
  • 三笙師姐的書單推薦:溫暖治癒的三本書,讓你重拾人間值得的信心
    三笙非常喜歡王爾德的一句話:吾輩皆身處溝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是的,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你會遇到很多心酸不滿意的事情,但三笙希望你不要因此,忽略掉生活其他美好的事情。星空多美麗,我們都要抬頭看看。今天三笙想要分享的是,三本溫暖治癒人心的書,希望你能喜歡。
  • 與內在小孩溝通,遇見真實的自己
    這時,不妨停下來,和你的內在小孩溝通,進行清理吧。    《荷歐波諾波諾初體驗》這本書提到「清理的三個構造體系」,分別是潛意識(內在小孩)、表意識(龍哈內)、超意識(歐瑪庫阿),最底層是潛意識,這三部分組成一個金字塔,塔頂是神聖的存在,即生命的本源。
  • 治癒書單|迷茫時建議你讀讀這九本書
    「我這一生中,這些直覺一直在教導我一個道理:只有依靠自己,勝算才更大。」相信這本書的書名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了吧,紅極一時,很多博主都推薦過,開始我以為這是一本譁眾取寵的暢銷書,但翻開幾頁之後,發現自己錯的很徹底。
  • 在這本書中,治癒童年的創傷
    這一類狀況,都可以歸類為「缺席的母愛」。那麼,我們該如何去認識和改變這種情況呢?美國的賈絲明-李-科裡所著的《為何母愛會傷人》一書,便是很好的學習資料。賈絲明-李-科裡在童年情感忽視和母愛創傷研究與治癒領域,有30多年的從業經驗,從理論到實踐,從母愛創傷的形成到治癒,書中都有詳細的講解。
  • 控制不住情緒,是內在小孩在作怪
    02 你過去受的苦 都成了內在小孩的痛 心理學中有「退行」這一概念,指的是人們在面對外界的指責、評判、苦難、危險的時候,常常是退化到孩子的狀態,用孩子式的方式作出反應
  • 潛意識正支配著你的人生,而你卻誤以為那是命運:擁抱內在的小孩
    這些天看了一本並不算厚的書《擁抱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並不算新鮮,但是我卻連續看了兩遍。 這本書的核心要義,依然在說「關係」。 本質上說,我們都是關係的產物。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關係,即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