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8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資委印發《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表示,將用三年時間,總結推廣一批融通發展模式,引領製造業融通發展邁上新臺階;支持不少於50個實體園區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特色載體;培育6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一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到2021年,形成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為大企業注入活力的融通發展新格局。
資料圖為江蘇鹽城一家企業內的生產景象。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本次印發的《行動計劃》提出,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行動,保障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行動一:挖掘和推廣融通發展模式
聚焦重點行業領域,圍繞供應鏈整合、創新能力共享、數據應用等當前產業發展關鍵環節,推廣資源開放、能力共享等協同機制,為建設融通發展生態提供有益指引和參考。
——深化基於供應鏈協同的融通模式
構建大中小企業深度協同、融通發展的新型產業組織模式,提高供應鏈運行效率。發揮龍頭骨幹對供應鏈的引領帶動作用,在智能製造、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形成10個左右帶動能力突出、資源整合水平高、特色鮮明的大企業。推動建立聯合培訓、標準共享的協同管理體系;打造多方共贏、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體系,帶動上下遊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推動基於創新能力共享的融通模式
打造產研對接的新型產業創新模式,提高產業創新效率,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10個左右創新引領效應明顯的平臺,發揮平臺對各類創新能力的集聚整合作用。鼓勵大企業建立開放式產業創新平臺,暢通創新能力對接轉化渠道,實現大中小企業之間多維度、多觸點的創新能力共享、創新成果轉化和品牌協同,引領以平臺賦能產業創新的融通發展模式。圍繞要素匯聚、能力開放、模式創新、區域合作等領域,培育一批製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範項目,促進平臺成為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跨界融通的重要載體。
——推廣基於數據驅動的融通模式
加速構建數據協同共享的產業數位化發展生態,提高中小企業獲取數據、應用數據的能力,推動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鼓勵企業進一步完善數據平臺建設,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網絡安全等領域形成10個左右數據規模大、集聚能力強的企業。集成具有較好數據服務基礎的中小企業,支持中小企業依託平臺對外提供服務,通過共享平臺計算能力和數據資源,擴大數據規模,強化中小企業品牌影響力。鼓勵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數位化系統解決方案,支撐中小企業智能製造,引領行業數位化轉型。
——打造基於產業生態的融通模式
選擇10個左右創新資源集聚、產業生態完善、協作配套良好的地區,推動基於融通模式的區域產業生態。鼓勵建立龍頭骨幹帶動的專業化配套集群。探索建立產學研協同區域創新網絡,推動大中小企業針對產業、區域的共性技術需求展開聯合攻關,加快共性技術研發和應用。打通區域內外企業信息鏈和資金鍊,加速區域內外大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生產能力、市場能力的有效對接,推動資源能力的跨行業、跨區域融合互補,提升產業協同效率。強化品牌意識,制定區域品牌發展戰略,探索共建共享區域品牌的路徑和方式,促進企業品牌與區域品牌互動發展。
資料圖為江蘇鹽城一家企業內的生產景象。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行動二: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
鼓勵大企業利用「網際網路+」等手段,搭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產業創新生態,促進生產製造領域共享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發展,重構產業組織模式,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降低自身創新轉型成本,形成融通發展的格局。
——推動生產要素共享
支持製造業龍頭企業構建基於網際網路的分享製造平臺,有效對接大企業閒置資源和中小企業閒置產能,推動製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在線共享和優化配置。鼓勵大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一攬子的信息支持,包括上遊產品供給、下遊產品需求、產品質量及流程標準,提高全鏈條生產效率。推進工業強基、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等專項行動,推動製造業龍頭企業深化工業雲、工業大數據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實現製造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
——促進創新資源開放
鼓勵大企業聯合科研機構建設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向中小企業提供科研基礎設施及大型科研儀器,降低中小企業創新成本。鼓勵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共同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協同創新機制,提高創新轉化效率。鼓勵國有企業探索以子公司等形式設立創新創業平臺,促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
——提供資金人才支持
鼓勵大企業發展供應鏈金融,開展訂單和應收帳款融資、倉儲金融等服務,幫助上下遊中小供應商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推動大企業以股權投資、股權質押融資等形式向中小企業提供專業金融服務。推動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通過建立人才工作站、合作開發項目等方式開展人才培養使用的全方位合作。
行動三:提升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
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600家細分領域專業化「小巨人」和一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開展「網際網路+小微企業」行動,提高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
——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以智能製造、工業強基、綠色製造、高端裝備等為重點,在各地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培育主營業務突出、競爭能力強、成長性好、專注於細分市場、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導成長為製造業單項冠軍。鼓勵中小企業以專業化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方式與大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
——實施「網際網路+小微企業」計劃
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推動大型信息化服務商提供基於網際網路的信息技術應用。推廣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信息化產品和服務,提高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鼓勵各地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中小企業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依託雲平臺構建多層次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推動實施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專項行動,加強中小企業在產品研發、生產組織、經營管理、安全保障等環節對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網絡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
行動四:建設融通發展平臺載體
提升載體平臺融通發展支撐能力,支持不少於50個實體園區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特色載體;建設500家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和300家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建設。
——建設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
依託特色載體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新型產業創新生態。支持實體園區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特色載體,引導行業龍頭企業發揮在資本、品牌和產供銷體系方面的優勢,打造有特色的孵化載體,開放共享資源和能力,推動大中小企業在創新創意、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物資採購、市場營銷、資金融通等方面相互合作,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共贏格局。
——提昇平臺融通發展支撐能力
加快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增強工業網際網路產業供給能力;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建設,引導培育若干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和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區域的企業級平臺;推動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公共服務平臺,面向廣大中小企業提供網絡安全技術支持服務。發揮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等平臺的資源整合和對接能力,暢通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渠道。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為大中小企業提供「信易貸」等創新信用產品和服務。
行動五:優化融通發展環境
進一步夯實網絡基礎、建立完善的智慧財產權管理服務體系、深化對外合作,打造有利於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環境和機制,釋放融通發展活力。
——夯實網絡基礎
發揮網際網路對融通發展的支撐作用。提升網絡速率、降低資費水平,繼續推進連接中小企業的專線建設。加快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擴大網絡的覆蓋範圍,優化升級國家骨幹網絡,為實現產業鏈各環節的互聯與數據順暢流通提供保障。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網絡體系,加快工業網際網路網絡體系建設,組織實施工業企業內網、工業企業外網和標識解析體系的改造升級。
——建立完善的智慧財產權管理服務體系
發揮智慧財產權制度對企業創新的引導作用,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提高創新成果利用效率。推動建立大中小企業共創、共有、共享智慧財產權激勵機制,提升智慧財產權轉化運用效率。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工程試點城市建設,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能力、降低企業維權成本。
——深化對外合作
鼓勵中小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投資貿易合作,在大型跨境電商的帶動下充分利用跨境網絡交易平臺進行跨境產品交易、技術交流、人才流動,融入大型跨國公司的產業供應和產業創新體系。依託中德、中歐等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和合作交流平臺,圍繞綠色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領域開展國際經濟技術交流和跨境撮合,吸引高端製造業、境外原創技術孵化落地,推動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帶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促進單項冠軍企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積極參與國際產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