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們都知道,古代科舉考試錄取率非常低,因此考試難度相當大。有句話講「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意思是說五十歲能考上進士,就算年輕的了。
進士尚且這麼難考,更何況考第一名,成為狀元?
不過對有個地方來說,考狀元這件事卻司空見慣。因為出的狀元太多,那裡甚至將狀元當作 「土產」和「特產」——這個地方,就是蘇州。
從唐代科舉開始,歷代封建王朝總共才出文狀元596名,武狀元115名,而蘇州地區就共計出現文狀元55位、武狀元6位,合61位,高居各個地區之首。
蘇州在歷史上厲害也就算了,更讓人吃驚的是,截至2017年,從這裡走出來的院士數量總共117人,仍舊穩居全國第一。
那麼肯定有人會問了:為什麼蘇州從古到今能出這麼多學霸?這還要從古代政治和經濟中心位移說起。
隋唐到北宋時期,政治中心在西安、洛陽、開封一線,也就是黃河沿岸,因此北方的狀元就更多。而隨著宋朝南遷,從南宋開始,南方的狀元開始超過北方了。
到明清時期,雖說都城又遷往北方,但南方作為經濟重心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換句話說,蘇州一帶商業發達,家庭富裕,他們大建藏書樓,支持子孫考取功名,讀書成為普遍風氣。這麼一來,考出來的狀元數量依舊是最多的。
到了近代科舉考試取消之後,蘇州人秉承自古就有的讀書和考學習慣,很自然地就完成了一個轉變,不管是接受新式教育還是出國留學,他們依然還是最積極——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在如今,蘇州出來的院士仍然全國最多了。
好吧,現在你應該知道了,要問中國哪裡人最會考試,不是山東人,也不是湖北人,而是蘇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