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的鈐印,鈐對了是畫龍點睛,鈐錯了就是畫蛇添足

2021-01-09 曾祥耙

中國的印章雖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見之於古書畫上鈐蓋最早者,應以唐太宗"貞觀"年號的聯珠印為始。至於書畫家用印始於北宋歐陽修,其晚年有一件尺牘,在署款「三月初二日」 之後,鈐有一方「六一居士」的印章,這可能是最早鈐於書法作品上的印章。自元明清以來,印章作為書畫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定式。

印章,一方面與書畫配合形成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表示信用,故書畫家不加蓋印章,會影響其真實性。鑑定書畫的真偽,印章是重要的元素之一。

鈐印是書法創作的最後一道環節。印章可以豐富書法作品的形式。印若用得好,會給書法作品錦上添花,反之則會弄巧成拙。

印章的協調和藝術功效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功效,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閒章,還可寄託書者的抱負和情趣。印章是書法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印章在書法作品中除了作為作者憑信之外,還是內容上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它不但具有裝飾和襯託的作用,白紙、黑字與紅印章,相得益彰,而且對作品的章法分布起著調整節奏、穩定重心、破除呆板、加強均衡等作用。鈐印恰到好處,有如畫龍點睛,錦上添花。因此,歷來書家都非常重視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書印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更美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印章的種類

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按功能分主要有三類:名號章、閒章、鑑藏章。

一:名號章

名號章包括作者的姓名、筆名、字號、堂號等。

姓名章有連在一起的,也有分開的。

題款用章,以一名一字為正,一姓一名亦可。

題款用名,印章則用字。

題款用字,印章則用姓名。

題款有姓,印可用名章。

題款無姓,或不落款者,印章則用姓名,以利辨識作者。

凡卑幼致書尊長,當用名章。

平輩間用字章。

尊長致書卑幼,用別號章即可。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陽文)、白文(陰文)兩種。一幅書法作品上蓋兩方姓名章時,最好一朱一白,兩章大小相宜。

款尾用多章時,次序是先姓名章,後字、號章。

姓名章的形狀以方形最好,圓形也可。

姓名、字號印,一般蓋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右。

二:閒章

閒章內容多為格言、吉語、警句、年代、個人主張、一句話、兩句詩等。閒章其實不「閒」,它與正文有著內容上的有機聯繫,體現了書者的思想、情操、人格和藝術見解,也為讀者理解書法作品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現代書畫家潘天壽說:「起首章、壓角章也與名號章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效用」。

閒章亦稱布局章,包括引首章、壓角章和攔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鈐蓋在書法作品右上方的章,一般鈴在首行一、二字間右側的虛疏處或第一字右上方,以起引首開頭、補白說明作用,又稱「隨形章」,是隨石料的造型順勢刻成的的章,一般以長方形、圓形、半圓形、隨圓形、自然形、肖形等為好。印文常用朱文,以一至四字居多,不得與落款內容重複。起首印一般不得大於名章,以免頭重腳輕。書法作品上是否蓋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過於整齊,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單調,需「調整」;這時應考慮蓋引首章。

引首章按內容可分為如下幾種:

(1)、齋號章。齋號通常稱齋、堂、室、樓、閣、館、軒、庵等,如「松風閣」、「賞雨軒」、「樂天庵」等。

(2)、雅趣章。即古之吉語章、詞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輯錄具有哲理、發人深思的成語警句,或記錄自己的情趣和心聲。如 「師古不泥」、 「玉潔冰清」、「淡然天趣」、 「人壽年豐」、「書翰長壽」等。

(3)、 肖形章。比如四靈印、十二生肖印、佛像印、神話故事印等等。肖形印要以古之肖形為宗旨,追求質樸自然的效果,不能一味求真取實,否則失去了肖形印的傳統特色。

2、壓角章

蓋在書法作品的邊角的章稱壓角章。多以作者居所、籍貫、齋堂號、年齡等內容入印。如「知天命」、「望月樓」。取右上角的稱「迎首」,取兩下角的稱「押角」。壓角章緊貼邊角起「攔邊封角」、「補充空虛」和調整穩定畫面的作用。

蓋了引首章一般就不必蓋壓角章。

3、攔腰章

攔腰印,它主要是用來調整款式與字勢、點畫與結體的整體效果,使一些不盡人意的點畫、結體得到補救,使章法具有節奏感。長幅書法作品如條幅若僅在右上方蓋一枚引首章,中間顯得太空,可加蓋攔腰章,鈴在第一行右邊中間或中間上下處,其內容多為書者的籍貫,亦可用書家生肖肖形印。攔腰章應小於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以長方形、方形、圓形或橢圓形為佳。

三:鑑藏章。

鑑藏章是鑑賞收藏者用章。據載,鑑藏章亦始於唐,宋以後盛行。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連珠印,唐玄宗作「開元」二字連珠印,皆用於御藏書畫。後來鑑藏名稱頗多,如收藏,珍秘、審定、鑑賞、過目等。如"康熙御覽之寶"、"乾隆御覽之寶"。為了不汙損文物,這類印往往是朱文(也稱陽文),刻得很細,很精巧。鑑藏用章,應視作品大小,以不損字面與畫面為要。

收藏、鑑賞印一般蓋在書法作品的左右下角空處,或無礙書法作品本身的空白處,也可以蓋在書法作品以外的裝裱上。也有蓋在書法作品最顯著的位置,以示自己的權威,如乾隆、嘉慶皇帝等。

鈐印時應注意的其它問題

1:印章大小,應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與題款字大小相匹配。

2:姓名印、壓角印一般要用正方形。起首印以長方、橢圓形為多。

2:一幅作品鈐用大小不一的兩枚印章時,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穩,避免頭重腳輕之弊。倘作品屬多人合作,多人印章大小亦應相當。

3:鈐印數目,不可連蓋三印以上,應蓋二印,或一印為妥。一般說來「印不過三」是一個規則,印數過多則易雜亂,甚至喧賓奪主。4:如若一幅作品用數印,需擇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5:鈐印要慎視位置。一幅作品總有虛實、疏密之處。密處不夠緊湊,可用印章補之;疏處如覺空蕩,可借印章充實。

6:印位要恰當,蓋印上方必須低於正文,下方必須高於正文。

7:上款上端不宜蓋閒章。

8:落款印章之下,不可再題字。

9:在橫幅作品中,印章可蓋在款文右側,但不要和正文右側平齊或超過正文右側。

10:印有輕重,朱文輕,白文重。兩印相疊,朱文在上,白文在下。

11:款尾姓名、字號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題款下留有空白,則鈐在署款之下;若無空白,印章宜左不宜右。

12:款尾與印章要保持適當間隔,既忌擁擠,亦防鬆散。

13:一幅作品同時鈐用引首章和壓角章,忌排放在一邊。壓角章宜放在左下角,與引首章成對角之勢。

14: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較輕,白文印份量較重。作品墨色淡雅,宜鈐朱文印,作品墨色濃重,宜鈐白文印。

15:印章的風格,應與書法作品的書體風格相協調。如單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鈐蓋在工整秀麗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書法作品,不宜鈐蓋娟秀工麗的鐵線印章。否則,便格格不入,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藝術效果。

16:閒章的文字內容與作品主題要相契合,要有點明、加深主題的作用,或藏弦外之音,使觀者有餘味。

17:印章字體一般以大、小篆為主,間用古隸。不宜用現代體的楷書、行書和草書。

鈐印是書法作品題款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既是藝術造型的需要,是強化書法藝術效果的一種手段,也是確認作者版權的印信。但是鈐印宜少不宜多,要恰到好處,就如美人痣一樣,沈從文說:「美人痣可能很美,但是滿臉都是美人痣,就一定不美」。

書法作品的鈐印,鈐對了是畫龍點睛,鈐錯了就是畫蛇添足。

相關焦點

  • 篆刻微課題,簡化字印章應景應用,鈐印章法一
    後來,隨著作品形式的變化,有的時候,在如何鈴印方面,倒是動了不少腦筋,弄死了不少腦細胞。我為此也翻閱了不少網上的書法作品,覺得在鈐印方面不錯的,作品就留下來觀摩。不懂書法的人搞篆刻,對於所謂的印從書出,從根本上理解是很難的;不懂繪畫的搞篆刻,對於空間構成也必然半知半解;再比如,不懂書法與篆刻的人畫畫,一幅畫相當好,可敗在了題字與印上,多少令人惋惜,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畫相當的不錯,可題字簡直了,說的不好聽點就是糟蹋了畫,以至於我給他的建議是:題字儘可能小;書法也一樣,本來一幅優秀的作品,因為印的問題而破壞了完美的氛圍,其實說白了就是繪畫中的空間構成。
  • 書法作品落款鈐印為何講究「上陰下陽」?
    書法作品落款鈐印時為什麼講究「上陰下陽」? 要弄清這個問題,須先明白印章中什麼是陰陽。 在印章中,為使文字醒目,以文字沾印泥呈紅色的,即陽文(亦稱朱文); 而底色為紅,文字未沾印泥呈白色的,自然就是陰文(亦稱白文)了。
  • 印章對書法的作用
    小牧今天和大家講一下印章對書法作品的幾個作用。一、古時起到防偽作用,印章與書畫配合形成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表示信用,故書畫家不加蓋印章,辨別真偽。所以後來鑑定書畫之真偽,對後人鑑定古文物真偽起到很重要的幫助。
  • 百年西泠第五期 | 「用印」之道——鈐印要略+印章使用方法
    印章佳者則如畫龍點睛,使書畫作品增色增輝,魯迅更是將印章之妙推崇為「華夏之獨」。文章以兩個方面來認識印章與中國畫書法的關係:首先是對鈐印的介紹,其次講述印章在書畫作品上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印章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 書法乾貨——楷書章法!
    在一幅作品中,字與字並不是無關的堆砌,而是生機聯屬、息息相關的;行與行也不是機械排列,而是顧盼映帶、血脈貫通的。因此積字成篇,就要懂得篇章布局,這就叫章法。掌握章法,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書法作品創作的前提之一。根據前人的經驗。現歸納出以下章法布局的原則和方法。
  • 董其昌落款及鈐印特點
    客觀地說,經過認真梳理後,筆者發現,董其昌的落款和鈐印並不複雜。 落款特點 在繪畫作品上,只落「玄宰」、「董玄宰」,不落「其昌」、「董其昌」。在歷代名跡上的題跋、本人繪畫冊頁的書法對題部分及本人書法作品的落款,只落「其昌」、「董其昌」,不落「玄宰」、「董玄宰」。
  • 書法作品印章蓋的不對,真的很害人,不信你不要看!
    所謂陽文就是字在石頭上是凸出來的,陰文反之。(二)閒章閒章亦稱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和腰章。上圖是黃庭堅的《花氣燻人帖》就有多枚鑑藏章三、書法作品蓋印章時需要注意什麼?書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隨意鈐蓋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蓋得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幅作品的藝術效果。因此,怎樣鈐印,需要認真對待,精心斟酌。
  • 廣東獅雄山遺址發現大批封泥 鈐有「蕃」字(圖)
    鈐有「定楬」的封泥鈐有「藩」字的封泥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圖  記者張演欽  最近,五華獅雄山遺址傳出新消息:考古人員發現了大批封泥,其中一枚封泥上鈐有「蕃」字,專家推斷該遺址與秦時南海郡郡治尚傑說,顯然,這是當時該地和「蕃禺」進行公務聯繫的官方鈐印。該遺址與南海郡郡治「蕃禺」之間到底有何關係?是否為南海郡轄下之一縣?  據廣州市志《建置志》記載:秦朝平定嶺南後設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南海郡下轄四縣(番禺、四會、博羅、龍川),另一說為六縣(番禺、四會、博羅、龍川、冽江、揭陽),郡治在番(註:「蕃」、「番」相通)禺(即今廣州)。
  • 淺談書法中如何題款與鈐印
    題款與鈐印是一件書法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獨立的關係。題款與鈐印是構成書法美的重要因素,若位置適宜能使書法作品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不可忽視。題款與鈐印是書法作品的收尾工作。首先題款要好,展現的是基本功。
  • 硬筆書法作品章法格式布局教程
    要寫好一幅作品,就必須講求點畫的組織,文字的安排,幅式的布局,這就叫章法。硬筆書法的章法主要體現在作品的如下三方面: 一、幅式 硬筆書法作品的幅式跟傳統的毛筆書法一樣,有條幅、對聯、中堂、鬥方、橫幅、扇面,匾額等。
  • 是各類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在書法作品上署名蓋章,以示鄭重,可防止偽造;蓋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閒章,還可寄託書者的抱負和情趣。
  • 書法創作中「用印」的一般常識
    按照傳統習慣,一件書法作品從創作到落款,還不能算正式完成,只有在加蓋印章之後,才算正式完成。不過,也有一些特殊情況,臂如已故四川書法家謝無量的作品,就往往不蓋印章,另外,古人寄給朋友的毛筆書信,雖有蓋章的,但也有不蓋章的。
  • 終於全了,蓋印章的禁忌和講究,寫書法必須知曉!
    吳昌碩印章 三、鈐印的位置 鈐印是一件作品完成的最後一道程序,位置合適了則錦上添花,位置不合適時將破壞通篇的效果。鈐印的位置是否合適決定於落款位置的高低。款字位置高時可同時鈐姓名印和字號印,款字位置低時,只鈐姓名印即可。
  • 篆刻微課題,簡化字印章應景應用,鈐印章法六
    所謂「濃墨重彩」,大概就是這樣的意思。重墨書法作品可以對印的風格不作多少要求。印文對比強烈予否對於書法作品而言,影響並不是很大。落款不是在正文尾部,而是在作品之中,一方窮印,整體看起來還是可以的。兩方印還不足以點亮這件作品。
  • 這些書法印章的常見知識,你了解過嗎?
    此圖中上方的是陽文,下方的為陰文。所謂陽文就是字在石頭上是凸出來的,陰文反之。如若印蓋得不當,非但不能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幅作品的藝術效果。因此,怎樣鈐印,需要認真對待,精心斟酌。通常情況可掌握以下幾點:1.大小適宜印章大小,應與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應與題款字相等為宜,小一點亦可,不能大於題款字,大則不雅。如若款字細小,紙地逼仄,可用小聯珠印,自顯周到。一幅作品鈐用大小不一的兩枚印章時,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穩,避免頭重腳輕之弊。
  • 談月色,她的溶溶之印,被鈐在一株又一株的梅花之上
    談月色的溶溶之印,被鈐在一株又一株的紅梅、白梅、墨梅圖上。談月色主編,民國21年《藝轂》初集在《廣東畫人錄》裡,「談溶」條寥寥百字,只是一篇說明小文,但是她的故事,卻幽婉動聽,梅香浮動,夜雨燈下,做枕邊小品讀,可增談資。
  • 終於全了,蓋印章的禁忌和講究寫書法必須知曉!
    可以用在作品起首處,叫引首印或引首章。同時可以根據審美需要在適當位置使用,此類印章形制比較自由,可長可短,可隨行。 二、印章的大小 印的大小取決於落款的大小,一般姓名印略等於款字,決不可大於款字。引首印更不能大,而且最好是陽文印,顯得輕鬆文雅,容易同作品渾然一體。
  • 篆刻微課題,理工男玩轉簡化字印章花式鈐印
    我又學起了書法,書法對經濟能力要求不高,但考驗人。比如,你必須努力解決一家人的生計問題,你得把對藝術的熱愛與對家人的愛做個平衡並解決其中的矛盾,如果解決不好,你就得痛苦地活著。但最終,我們作為普通人,都得屈服於生活。後來,我發現自己的書法作品中印很差,差得讓自己的作品貶值,於是,又玩起了篆刻。我慢慢地發現,無論是字也好還是篆刻也好,都與字畫融為一體,不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