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食,就是麵粉做的食物。我們中國,國土面積很大,人口基數也很龐大。在這樣一個地大物博,地貌多樣的國家,吃食自然是多種多樣的。民間有「南米北面」的說法。可見,面與米,在我們中國曆朝歷代,幾乎是最重要的主食。
麵粉,多指的是小麥磨成的粉。當然,也有蕎麥,大麥,苞谷等之類的農作物磨成的粉末,也是麵粉,就是蕎麥麵,大麥麵,苞谷面(玉米面)青稞面等等。不過時至今日,那些已經不常見了,多是人們尋求新鮮,才來吃那些的。蕎面之類,都是在30面前以前挨餓時期,才會吃的麵食。那時候百姓窮困,國民經濟水平很低。所以,一年能吃到幾次用小麥磨成的白面做成的麵食,已經是相當幸福的事情了,基本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吃點白面做的饃饃和麵條之類的。那時候的人們,平時多吃的蕎麥麵玉米面等等,再好點,就是小麥麵粉了。
眾所周知,小麥需要先碾出麥粒,然後去磨坊磨成麵粉的。先磨出來,不是白面,是黑面,後來幾次才會慢慢變白,變成白面。那時候的人們,好點的平時就吃黑面,能吃到黑面,也是相當幸福的了。現在我們見到的面,都是白面了,也就是小麥磨成的精面了。
之前我說,「南米北面」,可見,吃麵食的,是北方人居多,吃米的,是南方人居多。(南北方真的飲食差異文化很大,南方人就直接把米飯叫做飯了,和南方朋友一起,問吃啥,他說吃飯,他就是說吃米)。東北人的大米挺有名的,東北人吃麵的和吃米的人,差不多多,要麼就是吃米的稍微多一點。其他地方,像是華北,西北,北部,都是吃麵食的居多,南方,就基本都吃米了。有時候和南方朋友說我天天吃麵,他們都會很驚訝。
先說北方的吧,東北以大米出名,就真是以大米出名,大米是真的挺好的,面就不敢恭維了,麵粉的確不咋樣。我也在東北待過好長一段時間,是硬讓我這個不吃米飯的人,不得不吃米飯了。
南方的面,也是不太好吃的,因為南方本來就是水土豐茂,比較溼熱,不適合小麥的生長,所以客觀條件,就是不太好的。
華北以及中原一帶,麵食是比較好吃的,如河南燴麵,山東刀削麵等等。
中國麵食王國,當屬於中國西北了。中國西北五省,陝甘寧青新,基本都是吃麵食的,米都很少吃。因為是黃土高原,青藏高原,不適合種植水稻(不過還是有少部分地方,是可以種植水稻的)
在這個麵食王國裡,麵食種類是非常多的!
一種是做飯吃的,另一種是平常餓了吃的。
第二種,西北人叫做饃饃。這是一個統稱,饅頭,花卷,包子,餅,乾糧,鍋盔,油條,麻花……等等,都可以叫做饃饃,就饃饃,種類就非常多了!
再來說說第一種,人們經常吃飯的時候吃的。這個也是種類很多了。有長飯(也叫長面,東北人南方人叫麵條,重慶人叫小面,不過我很糾結,這個小面真的很抽象哦),
還有面葉子,這個也是很形象的稱呼,所謂的面葉子,就是東北人說的手擀麵。
就是把面用擀仗,擀成近似圓形,厚度為一毫米左右的一大仗子面。還有一種就是面片。真正的面片,不是切出來的,而是揪出來的,就是所說的揪面片,揪出來的,大概是正方形。
還有一種很好吃的,就是拉條子,這個是類似於蘭州牛肉麵的,手法就是那樣拉,不過拉條子更粗,講究一種嚼勁,很適合年輕人吃。
還有拌湯,東北人叫做疙瘩湯,還有散飯,許多地方是叫法不一的。還有餃子,釀皮,抄疙瘩(哪個地方叫小魚面還是什麼,就是類似於小魚形狀的),很多很多,我也就不一一細說了。
中國的麵食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北方人,可能身在外地,懷念的吃食,便是家中一碗熱騰騰的湯麵吧!有吃有喝,吃麵喝麵湯,是一種很舒服的體驗!喜歡麵食的朋友,可以來我國西北,那裡絕對有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好吃的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