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表示 中國經濟明年逐步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的可能性較大

2020-12-19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魏宇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日前預測,全球GDP將在明年年底前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預計中國將在2021年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以上。對此,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稱,今年以來,中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中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明年逐步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的可能性較大:「明年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中國經濟運行有挑戰,同時也有不少有利因素,逐步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的可能性較大。中方將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在更高層次上擴大市場開放。我們願同各方共同努力,為全球經濟的恢復和增長作出積極貢獻。」

高峰分析稱,今年前11個月,以人民幣計,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了1.8%,以美元計增長了0.6%,均實現正增長;利用外資以人民幣計增長了6.3%,以美元計增長了4.1%;對外投資基本保持穩定。從國內消費看,回暖態勢持續,實物商品消費保持較快增長,服務消費逐步恢復。他說,中國經濟總體持續恢復,生產和需求穩步回升,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國家統計局:明年經濟逐步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可能性較大 消費仍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注意到,有媒體表示,此前有機構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可能會出現大約8%或者兩位數的增長,國家統計局對明年經濟會有怎樣的預測?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從11月的主要數據來看,四季度經濟運行的增長有望比三季度加快,因為無論從生產還是需求,都是在穩步回升的。
  • 商務部:中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解說】12月17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2020年以來,中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同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高峰  從開放型經濟看,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外投資基本保持了穩定。
  • 商務部:我國將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在更高層次上擴大市場開放
    原標題:在今天(17日)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以人民幣計增長了1.8%,以美元計增長了0.6%,均實現了正增長;利用外資以人民幣計增長了6.3%,以美元計增長了4.1%;對外投資基本保持了穩定。
  • 商務部:中國將在更高層次上擴大市場開放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趙白執南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17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有望成為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將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在更高層次上擴大市場開放。高峰表示,從開放型經濟看,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以人民幣計增長1.8%,以美元計增長0.6%,均實現正增長;利用外資以人民幣計增長6.3%,以美元計增長4.1%;對外投資基本保持穩定。從國內消費看,回暖態勢持續,實物商品消費保持較快增長,服務消費逐步恢復。
  • 中國發布丨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約8%?國家統計局回應
    目前有預測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可能會出現大約8%或者兩位數增長,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回應,從下階段來看,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從11月的主要數據來看,四季度經濟運行的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因為無論從生產還是需求,都是在穩步回升的。
  • 五個關鍵詞讀懂11月宏觀數據:今年全年和明年的中國經濟如何走
    對於未來的經濟形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1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四季度經濟運行的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明年我們經濟逐步向潛在增長水平回歸可能性較大。對此,付凌暉表示,隨著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也會回歸到合理的水平。「從未來發展來看,居民消費價格穩定運行還有不少有利條件。第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都在擴大。第二,11月製造業PMI中,出廠價格指數位於景氣區間,比上個月還有所提升。第三,今年糧食實現了豐收,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加上生豬產能的恢復,這些都會對物價的整體穩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 三大需求繼續回升 經濟內生動能增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經濟運行逐步由政策帶動向市場內生增長轉變。明年經濟運行有不少有利因素,經濟增速逐步向潛在水平回歸的可能性較大。  民間投資增速轉正  數據顯示,1至11月民間投資同比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 ...潛在水平,政策轉向跨周期調節——2021年度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
    回顧2020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人民戮力同心,取得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重大戰略成果。雖然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速下降6.8%,創近30年來最大跌幅。但二季度以來,我國經濟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前三個季度累計增速0.7%,實現了累計增速的同比轉正。中國經濟正逐漸走出疫情陰影,回歸潛在水平。
  • 明年中國GDP增速能達8%嗎?
    渣打銀行報告認為,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步復甦,全球經濟前景改善,中國已轉向政策退出模式。新冠疫苗的好消息接踵而來,這將支撐全球經濟活動恢復。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在2020年收縮3.8%之後恢復為增長4.8%。中國經濟復甦從製造業擴展到服務業,經濟增長的基礎更為廣泛,就業崗位增多。從目前的增長態勢看,預計四季度GDP同比增長將達到5.5%,2020全年增長2.1%。
  • 關於2021年經濟增速 國家統計局權威預測來了!
    12月1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 11月份工業服務業繼續回升,投資消費不斷改善,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國民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全年經濟保持較好的增長水平值得期待。
  • 中國潛在產出增速與「十四五」期間經濟增長
    來源:華夏時報連平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增長按下了「暫停鍵」。然而,國內新冠疫情在短期內得到了較好控制,疫情衝擊並未影響到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據測算,國內TFP的增速在不同季度間差異同樣較大,但並未表現出典型的周期特徵,在絕對水平上與實物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增速依然存在明顯差距。這表明,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要素積累進行驅動的現狀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科技創新動能有待進一步提升和釋放。儘管不同要素的增速在2004年至2019年間波動幅度較大,但它們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保持相對平穩。
  • 經濟學家熱議中國經濟 預測明年恢復正常增長
    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預測中國經濟明年恢復正常水平 在峰會「中國經濟的韌性」議題中,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出席並發表了題為「2020年中國與全球經濟總結」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其對於今年世界和中國的經濟形勢、中國經濟未來五年的發展以及世界總體形勢發展的看法。
  • 商務部:消費者購買行為正在逐步恢復
    來源:經濟日報在26日召開的網上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表示,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汽車銷售網點開門營業數量在增加,消費者購買行為逐步恢復,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全國8569家4S店的調查,截至3月24日,門店復工率達94.7%,客流恢復率
  • 社科院發布《經濟藍皮書》: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雪松作主題報告時表示,展望2021年,受今年經濟增長基數較低的影響,同時考慮到宏觀調控的跨周期設計與調節以及國內外的不確定性,「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現在對明年的預測差別很大,有的認為在10%以上。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對2021年的預測只是一個參考。
  • 工業恢復態勢改善 我國經濟由政策帶動向市場內生增長轉變
    同時,受疫情反彈影響,世界經濟恢復艱難,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多;我國國內經濟恢復進程中新老問題交織,結構性矛盾凸顯,推動經濟持續回升仍面臨不少挑戰。12月1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從11月主要數據來看,四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因為無論從生產還是需求都在穩步回升,目前來看我國經濟運行逐步由政策帶動向市場內生增長轉變。
  • 明年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
    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最新報告說,二十國集團(G20)國家三季度經濟復甦勢頭強勁,但仍明顯低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同期水平,整體經濟較2019年三季度萎縮2%,僅有土耳其和中國經濟實現同比正增長,分別增長5.4%和4.9%,英國經濟降幅最大,下降9.6%。
  • 8000億「麻辣粉」緩解債市情緒 貨幣政策逐步回歸常態化
    貨幣政策逐步回歸正常化  除了量上的擴大,此次MLF操作利率保持不變,多位業內人士預計,20日公布的1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也將保持不變。  實際上,本月MLF操作利率不動符合市場普遍預期,而且未來幾個月MLF利率調整的可能性都不大。
  • 費兆奇:經濟增長動力逐步切換——2019年一季度國新指數分析
    在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端拉動的合力下,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本輪復甦保持了同步,即實現了2016年企穩,2017年持續改善和2018年的觸頂。釐清中國經濟的短期波動特徵及不同時期的增長動力,有助於分析2019年經濟運行的總體趨勢。中國經濟在本輪復甦中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增長動力逐步切換。
  • 伍超明:通脹短期負增長,長期回歸常態|金融危機|央行|實體經濟|...
    如高收入國家全球製造業增加值比重由2004年的76.7%降至2019年的52.9%,與此同時全球通脹水平從上世紀80、90年代的17.7%、20.3%,逐步降至本世紀前10年和最近10年的4.3%、3.6%,通脹中樞逐級下臺階。二是數字經濟催生傳統產業變革,降低單位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