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搜狐在北京舉辦「2020搜狐財經峰會」。本屆峰會匯聚20餘位政界精英、商業領袖以及經濟學界翹楚,圍繞「中國經濟的韌性」、「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後疫情時代的消費重振」等議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政策導向。
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預測中國經濟明年恢復正常水平
在峰會「中國經濟的韌性」議題中,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出席並發表了題為「2020年中國與全球經濟總結」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其對於今年世界和中國的經濟形勢、中國經濟未來五年的發展以及世界總體形勢發展的看法。
賀鏗表示,他不認同許多經濟學家所認為的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更甚於1929年的論斷。他表示,二者間的根本原因不同,疫情是經濟之外的因素。
同時,賀鏗稱,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既不是V型,也不是U型,也不是L型,而是老師批改作業打對號的形狀,下去的很快,上來也不會太慢,但是斜一點,事實證明應該是這樣的情況。
對於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速,賀鏗預測,經濟會在明年恢復到正常的水平,同時增速會比去年高,甚至高一倍,這也是因為今年的經濟增長基數低。
關於「雙循環」這一概念,賀鏗也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雙循環內外循環相互促進,不僅僅是中國和中國以外的關係,也包括中國一個區域的經濟和另外區域的經濟相互促進的關係。所以雙循環不要從簡單的國內國外來理解,國內不同區域之間,不同省份之間,不同的發展區域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環套環,要從這個環套環當中來解決雙循環的問題。
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未來五年將是中國經濟黃金時代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出席峰會,並發表了題為「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改革與經濟增長前景」的演講。
「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將在『十四五』期間發生重大變化,關鍵領域的自主技術建設將提速,高能耗或高排放的產業將讓位給低能耗或低排放的產業,而政府目標將從單一的增長目標轉向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上。」姚洋認為。
因此,他建議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著力打造「十四五」期間的四大增長點:
一要重視自主技術,釋放技術創新活力,建立完整的產業鏈。
二要堅持走新型城市化的道路,圍繞中心城市打造城市化區域,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關注社會發展。
三要促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包括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健康、養老、文化、信息、生態環境、水利工程、城市管廊、海綿城市等,這些短板都應當作為「十四五」的一個重點來加以發展。
四要堅持綠色發展,並將把這個目標分解到各個省、各個市、各個企業,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道路。
談及未來經濟增長態勢,他認為未來5-7年將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周期,平均增長率將達到5%—6%,這也將是中國企業的黃金時代。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雙循環將帶來三大機遇
雙循環也是本次峰會上熱議的話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發表了題為深刻理解「雙循環新經濟格局」的演講。
魏建國表示,雙循環路線考慮的是今後的世界格局,疫情後會有四個大的東移,即技術東移、製造業東移、資本東移和人才東移。
他認為整個國家大循環,不是各省各市各縣搞自己的小循環。此外,在雙循環發展中,一定要注意,要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魏建國提到,雙循環將為企業帶來技術、理念和創新三大機遇。技術方面,本土的中國企業家,將會升級為全球視野的國際企業家。
圖片來源:搜狐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語涵
編輯:趙語涵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