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明年中國經濟 「高配」A股成為外資機構共識

2020-12-11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看好明年中國經濟 「高配」A股成為外資機構共識

  臨近歲末,各大外資機構近期陸續發布對2021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展望報告。有不少外資機構在其年度展望報告中對A股給出「高配」「超配」評級,並對明年的中國經濟基本面充滿信心。

  12月7日,瑞銀資管舉行2021年市場展望媒體交流會。瑞銀資產管理資產配置基金經理羅迪表示,當前中國資產對全球投資者非常有吸引力。瑞銀資管在戰略層面尤其看好中國的新能源產業

  羅迪分析,一方面,目前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的主權債券真實利率多為負值,相比而言,中國的國債真實利率較高;另一方面,中國股票的估值在全球也很有吸引力,從絕對估值來看,相比標普、歐洲股市、日本股市,有較大提升空間。

  摩根史坦利此前發布的2021年經濟及大類資產展望報告顯示,其對A股給出繼續「超配」的評級,繼續持樂觀立場,認為估值仍有吸引力。

  摩根史坦利中國市場策略師王瀅在研報中作出預測,上調其覆蓋的一系列中國股指的2021年底目標點位。具體來看,恒生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滬深300指數2021年底最新目標點位分別被上調至28700點、11400點、5570點。

  另一大外資投行高盛也建議高配中國股票市場。「從全球角度看,建議高配股票,對中國股票還是看好。」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表示。

  高盛預測MSCI中國指數的EPS(每股收益)明年將有16%的增長,其中A股因人民幣升值因素,回報率或比港股更高。

  在對中國2021年宏觀經濟的展望中,外資機構均表示對經濟基本面充滿信心。其中多家機構認為消費領域的復甦將成為明年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高盛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閃輝表示,受疫情影響,目前消費在不同領域呈現較大差異性,其中,文化、餐飲等消費還沒有完全恢復。閃輝預計,明年家庭消費將會出現大幅反彈,預計同比增加13%。同時,勞動力市場也在逐漸恢復,居民收入會有所增加,這對家庭消費是一個巨大的推動。

  摩根史坦利認為,中國國內消費復甦勢頭依然強勁,主要因為疫情防控效果好,給經濟恢復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海外需求增長也支持中國經濟回升,特別是在明年上半年。

  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中國經濟在2021年有望保持較為強勁的增長。其中,個人消費將成為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居民儲蓄的釋放和就業市場全面復甦將是個人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他預計,全球需求同步恢復也將提振中國的製造業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明年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領頭雁
    出口增速遠超預期、消費快速復甦、新經濟業態蓬勃發展……2020年,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畫卷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中國有望成為全球少數幾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之一。 對於明年中國經濟,受訪外資機構、國際機構已經達成共識:明年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的領頭雁。
  • 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
  • 2021年A股買什麼?外資瞄準了這些核心主線
    瀚亞投資 齊晧:今年疫情以來,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 GDP獲得正增長的經濟體,中國經濟的高增速帶來的好的中國資產的隱含回報率,從全球投資者的維度來看,不管是資產回報率或者無風險收益率的角度來說,是我們自上而下宏觀框架衡量的一個角度。
  • 2021年A股買什麼?外資瞄準了這些核心主線丨投資人說
    瀚亞投資 齊晧:今年疫情以來,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 GDP獲得正增長的經濟體,中國經濟的高增速帶來的好的中國資產的隱含回報率,從全球投資者的維度來看,不管是資產回報率或者無風險收益率的角度來說,是我們自上而下宏觀框架衡量的一個角度。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走強,人民幣國際化逐步推進,我們相對看好人民幣匯率的強勢。
  • 瑞信:亞洲股市明年將迎來盈利超級周期,建議高配A股和港股
    牛牛敲黑板:瑞信認為,除日本外的亞洲股市過去近十年都是個位數增長,但明年將轉為兩位數增長,步入盈利超級周期,預計將有19%的上行空間,跑贏全球市場。建議高配中國內地和香港股市。因此,瑞信建議高配韓國、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泰國及新加坡股市。韓國仍然是瑞信2021年的首選,因為區內貨幣升值對其極為有利。韓國2021年的EPS增長預計為43%,EPS動量位居區內(馬來西亞除外)之首。韓國經濟正在強勁復甦,出口增長已恢復至貿易戰之前的水平,而零售銷售額則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隨著新冠疫情得到成功控制,各項消費指標應會重拾回升動力。
  • 每經專訪中銀證券管濤:中國經濟前景比較確定,外資也對A股產生興趣
    管濤:市場上逐漸意識到美股的估值偏高,所以部分資金逐漸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轉移,估值相對有優勢。對於國內資產來講,首先外資比較看好的還是人民幣國債。因為主要經濟體的國債收益率很低,甚至是負收益,中國的國債收益率水平相對是比較高的,有一定的吸引力。
  • 海外丨外資銀行看好「一帶一路」,花旗、渣打、滙豐...
    海外丨外資銀行看好「一帶一路」,花旗、渣打、滙豐...近年來,在中國金融持續開放的促進下,外資銀行在華業務不斷增長,並成為中國銀行體系的重要市場參與者和有機組成部分。而在新一輪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鼓勵下,「一帶一路」沿線業務等成為各外資銀行資源傾斜重點。很多外資銀行已在「一帶一路」多個節點城市進行網點布局,並充分利用海外母行的優勢資源,為「走進來」的外資企業和「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 投研大咖「論劍」A股行情 科技與消費主線成共識
    明年應該如何配置,機構都看好哪些賽道?從各券商研究所所長的觀點來看,科技與消費賽道被普遍看好。關於下個階段的投資重點,黃燕銘認為,應該是消費、科技及保險。隨著風險偏好的抬升,消費的投資機會從必選消費走向可選消費。旅遊酒店、汽車、航空、家居等可選消費領域是未來3個月的投資重點。另外,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科技,尤其是新能源和電子領域。
  • A股比較優勢提升:整體估值偏低 外資做多中國
    根據Eikon Lipper(路透社)數據,3月2日到3月6日,美元貨幣基金、美國國債、亞洲股市是資金的「避風港」,有資金在流入,而美股、美國高收益債則成為了資金出逃的主要標的。這個信息和大摩的「預測」相一致。從《紅周刊》採訪的外資機構來看,他們大多看多中國、做多中國。多夫曼基金董事總經理張景舒認為,「我依然看多A股。
  • 美國兩大指數移除一批中國公司
    這次移出權益指數的中國公司包括中國中車(港股01766)、中國衛星、海康威視、中芯國際(港股00981)等10家公司。近期,全球主流投資機構紛紛發布年度展望,看好A股幾乎成為共識,摩根史坦利、高盛等機構紛紛發布報告建議高配A股。
  • 制播分離近期試點 外資瞄上中國影視領域
    中國近期即將展開「制播分離」試點,讓外資再次對中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領域燃起熱情,但是政策模糊不清可能成為投資者們的最大障礙。  東森購物進軍大陸電視購物領域  關於東森購物是否能夠獲準進入大陸,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下稱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產業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嵐解釋,東森購物已經與臺灣東森電視臺獨立,因此不被視為外資傳媒機構,不在限制之列。
  • 近一月機構調研次數驟降75%是何原因?外資調研卻逆向升溫 最關注這...
    不過有意思的是,外資機構近一月來卻開啟積極調研模式。工作重點放在了年度投資總結和明年策略布局,對整體宏觀經濟和行業的關注度高於具體個股。   雲溪基金總經理陽勇表示,2021年,我們持續看好A股市場。從估值看,中國作為全球最具有經濟活力的市場,但上證指數和10年前位置一樣,這種現象是不合理的。美元不停放水,拉動全球股市繼續上漲,外資湧入爭搶國內的優質股票籌碼。
  • 近一月機構調研次數驟降75%是何原因?外資調研卻逆向升溫,最關注這...
    臨近年末,按理說應該是機構開啟密集調研、布局2021年行情的時候,但是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來的機構調研次數出現了「斷崖式」下跌,較前期驟降75%。不過有意思的是,外資機構近一月來卻開啟積極調研模式。  從國內機構和外資機構的重點調研方向來看,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內資機構調研次數前三位是計算機軟體、專用設備、機器人,而外資機構的調研重點在科技股和醫藥股。
  • 一季度蘇州工業園區到帳外資增長463%,外資醫藥看好國內
    一季度蘇州工業園區到帳外資增長463%,外資醫藥看好國內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2020-05-08 18:45 來源
  • 2021年A股怎麼走?8大分析師的共識和分歧,一圖看懂!
    中國經濟從疫情的傷痛中走出,A股也延續了2019年的牛市格局。展望2021年,十四五規劃將正式發布,新經濟初現雛形,各大券商密集召開年度策略會,給投資者指點迷津。他們有哪些共識?又有哪些獨到的投資觀點?再對比年初他們對今年的預測看,當作參考。2021年A股怎麼走?
  • 解密四類機構最新A股布局意圖 科技與消費仍是重中之重
    目前,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在經濟加速復甦進程中,科技與消費為何會成為眾多機構公認的好賽道,哪些上市公司受到機構的重點關注,機構布局的邏輯何在?在此,《證券日報》對四季度以來四大機構的調研情況予以詳細解讀。
  • 外資銀行:站上新起點 讓世界和中國更好「做生意」
    近日,在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和上海銀行同業公會主辦的「外資銀行改革開放成果上海座談會」上,來自東亞銀行、渣打銀行、滙豐銀行和花旗銀行等12家外資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一帶一路」倡議將為外資銀行帶來又一個業務發展新機遇。
  • |a股|外資|港股|港股通|滬股通|深股...
    今年北向資金淨流入僅1000億元的數量級,但出現了明顯的結構分化,深股通遠超滬股通,中小創板塊表現亮眼,傳統外資偏好的消費、金融板塊表現疲弱,外資流入排名靠前的板塊分別為工業、信息技術、材料。各行業的核心資產和優勢龍頭,尤其是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新興成長,未來將成為外資布局重點方向之一。  ——未來展望:看好未來五年萬億體量外資繼續流入。
  • 「穩外資」舉措凝聚外資「向心力」外企對「投資中國」依舊充滿信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在全球海外直接投資(FDI)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今年1-11月,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達8993.8億元人民幣。一系列「穩外資」政策措施,進一步凝聚了外資企業對中國的「向心力」,讓他們依舊看好中國這片「投資熱土」。
  • 多家機構看重A股 直言明年會更好
    經過嚴格的疫情管控以及積極的復產復工,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V型」反轉,並穩定復甦,成為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經濟展望稱,在中國增長的帶動下,全球經濟到2021年年底有望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