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解讀|EP:河流入海與海洋擴散稀釋對於一個重汙染河口浮遊群落的塑造

2021-02-23 生物空間站

論文信息

論文題目:Disentangling effects of river inflow and marine diffusion in shaping the planktonic communities in a heavily polluted estuary

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F:6.792

發表時間:2020

Highlights

研究背景

河口環境作為河流與海洋的交匯點,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這樣複雜的環境條件導致了複雜的生物群落和生態功能。

因為同時收到河流和海洋的影響,河口環境是非常敏感的,各種人類活動和環境條件的變化都會影響河口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為了更好的保護河口生態系統,全面的了解多種人類和環境壓力對河口物種多樣性的影響至關重要。

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均為河口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浮遊植物的功能主要是維持溶解氧並為食草動物提供能量,浮遊動物主要負責將營養物質從低營養物種向高營養物種轉移。

目前,對於何種環境因子對河口生態系統中浮遊動植物群落的影響最為明顯,以及如何從自然條件變化中區分人類活動的作用還具有一定的挑戰。

同時之前的研究大多是關注單獨一種浮遊群落,而少有研究同時分析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的變化。

因此,本研究針對我國一個重汙染的河口地區—遼河口,首先評估遼河口浮遊動植物群落的時間和空間變化動力學規律,之後識別對浮遊動植物群變化起主要作用的環境因子。

技術路線

在遼河口共設置了29個採樣佔位。

這些站位根據其與河流入海口的距離可以分為6類,由近到遠依次為(A, No. 3–7; B, No. 9–13; C, No. 14–17; D, No. 18–22; E, No. 23–27; and F, No. 28–32)。

原計劃應該是春、夏、秋、冬採集4個季節的樣本,但是由於遼河口地處我國東北,在冬季的時候河流和海洋會封凍,因此無法採集冬季樣本,研究只採集了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樣本。

採用拖網的方式收集浮遊動植物樣本,之後在實驗室利用顯微鏡觀察進行浮遊動植物的分類學鑑定和個體計數。

研究同時測定了15個環境因子,包括溫度、鹽度、pH、溶解氧、葉綠素、亞硝酸鹽、硝酸鹽、銨鹽、磷酸鹽、矽酸鹽、懸浮顆粒物、總氮、總磷、COD和總石油烴含量。

之後就是根據浮遊動植物的豐度表和環境因子進行了多種統計學分析,具體內容在結果部分介紹。

研究結果環境因子的時間和空間變化

因為涉及到時間和空間兩個分組因素,因此本研究分別使用One-way ANOVA和Two-way ANOVA來評估時間和空間對於各佔位環境因子影響的顯著性。

在夏季,遼河口的水溫以及葉綠素、亞硝酸鹽和COD含量均顯著高於春秋兩季,而溶劑樣和總石油烴含量在夏季則出現了顯著的下降。

遼河口水體鹽度在春季>秋季>夏季,硝酸鹽和銨鹽濃度在夏季>春季>秋季,pH和懸浮顆粒物在秋季>春季>夏季,矽酸鹽水平在夏季>秋季>春季。

春夏兩季,遼河口水體中總氮的濃度顯著高於秋季,而總磷的濃度顯著低於秋季。

在春季,水溫隨著與入海口距離的增加而逐漸降低,但在夏秋兩季水溫沒有明顯的空間變化。

在三個季節,鹽度均隨著與入海口距離的增加而增加。

各種營養物質的指標在春夏兩季,隨著與入海口距離的增加而顯著降低,但是在秋季卻沒有明顯的空間變化。

浮遊群落多樣性的變化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聯

研究分別計算了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常用的4種alpha多樣性指數:豐富度、均一度、Shannon和Simpson,同時使用Two-way ANOVA比較其時間和空間差異顯著性。

對浮遊植物群落,豐富度和均一度具有顯著的季節差異,Shannon和均一度具有顯著的空間差異。

對於浮遊動物,4種多樣性指數均具有顯著的季節差異,Shannon和Simpson具有顯著的空間差異。

分析alpha多樣性指數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

環境因子對浮遊植物的豐富度影響較大,多種環境因子包括溫度、無機氮、矽酸鹽和COD均顯著正調控浮遊植物的豐富度。

溫度和COD顯著負調控浮遊植物的均一性。

懸浮顆粒物濃度對浮遊動物的多樣性影響比較明顯,其顯著負調控浮遊動物群落的多樣性和均一度。

溫度顯著正調控浮遊動物群落的均一性。

浮遊動植物群落的時間變化規律

使用PCoA和PERMANOVA分析浮遊動植物群落組成結構的季節變化。

PCoA中不同季節的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群落組成均分別聚類。

PC1和PC2共解釋了43%和48%的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群落變化,其將3個季節區分開來。

PERMANOVA結果表明,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曲諾的季節差異均是顯著的。

之後比較了一下不同季節浮遊動植物總量的變化及其組成。

夏季浮遊植物的數量明顯增加,可能與溫度升高有關,相比之下,由春季到秋季,浮遊動物的數目呈現下降的趨勢。

春季豐度較高的浮遊植物:Ditylum brightwellii、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Melosira sulcata、Noctiluca scintillans和Rhizosolenia setigera。

夏季豐度較高的浮遊植物:Skeletonema costatum、Chaetoceros decipiens和Cerataulina pelagica。

秋季豐度較高的浮遊植物:S. costatum、C. asteromphalus和Tripos furca。

春季豐度較高的浮遊動物:Acartia bifilosa、Schmackeria poplesia和Calanus sinicus。

夏季豐度較高的浮遊動物:Tortanus spinicaudatus、Acartia pacifica、Labidocera euchaeta和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

秋季豐度較高的浮遊動物:Sagitta crassa、A. bifilosa、L. euchaeta和Paracalanus parvus。

浮遊動植物群落的空間變化

在春季,浮遊植物C. asteromphalus和浮遊動物S. poplesia在入海口處豐度非常高,之後迅速下降,表明這兩種浮遊生物可能是來自於河流。

而N. scintillans和C. sinicus在距入海口最遠的站位中豐度較高,表明這兩種浮遊生物可能主要來自於海洋。

在夏季,S. poplesia在入海口處豐度非常高,之後迅速下降,表明其可能是來自於河流。

在秋季,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在入海口處豐度非常高,之後迅速下降,表明其可能是來自於河流。

浮遊植物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

將三個季節的浮遊植物群落與環境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了大量浮遊植物與環境因子的相互關係,但是在單一季節的分析中,浮遊植物幾乎與環境因子無相關性。

水溫和葉綠素含量是浮遊植物群落最重要的影響因子。

浮遊動物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

與浮遊植物相反,在單一季節的浮遊植物群落與環境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中,發現了大量浮遊動物與環境因子的相互關係,但是在全部三個季節的分析中,浮遊動物幾乎與環境因子無相關性。

浮遊動物與環境因子的相關性在春季最強、夏季次之、秋季最弱。

討論

文章主要討論了3個方面,第一部分是遼河口區域營養物質的可能來源,第二部分為環境因子對浮遊動植物的影響,第三部分是河流徑流對浮遊動植物的影響,第四部分是浮遊動植物群落的協同變化

第一部分主要的內容就是春夏兩季是遼河的豐水季,所以河流的流量較大,春夏兩季升高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於河流水的流入。

第二部分主要討論的就是溫度和營養物質分別是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的主要影響因素。

第三部分主要討論的是可能來源於河流的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物種。

第四部分的結果是季節是遼河口浮遊群落變化的最主要影響因素,其次為河流入海與海洋稀釋作用,浮遊動植物的相互作用貢獻最小。

相關焦點

  • 【備考乾貨】在地理高考中,無論是選擇題還是問答題,'河流'都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考點,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河流相關考點來了!
    (4)河流與冰川:高山高原地的冰川積雪,在氣溫高於0°C時融化並且補給河流,冰川積雪量的多少會影響到補給河量的多少。(5)河流與海洋:河流匯入海洋,使附近海域的鹽度變小,如亞馬孫河口,因匯入大量河水,海水鹽度極低。對於流量的有季節變化的河流,河口處的鹽度也就發生季節性地變化。
  • 行業資訊| 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穩中向好
    《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海水質量總體有所改善,典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和生物多樣性保持穩定,海洋功能區環境狀況基本滿足使用要求。但是,入海河流水質狀況仍不容樂觀,近岸局部海域汙染依然嚴重,海洋環境風險依然突出。  據介紹,海水質量總體有所改善,生物多樣性狀況保持穩定。
  • 膠州灣海洋公園將成國家級典範,加強對白沙河、墨水河等汙染控制
    《規劃》指出,經過有針對性、科學性的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和生態旅遊設施建設,打造一個生態健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海灣型國家級海洋公園典範。重點提到著重加強對墨水河、白沙河等幾條入海河流的汙染控制。膠州灣鹽沼植被-米草群落照片
  • 海洋環境問題及其保護對策
    在我國, 海洋重金屬汙染問題日益嚴重。2009年, 我國局部海域沉積物受到重金屬汙染, 江河汙染物入海量1367萬t, 其中重金屬3.8萬t。2010年, 我國江河汙染物入海量超過1760萬t, 較2009年增加28.7%, 其中重金屬4.6萬t, 較2009年增加21.1%, 除鉛、鎘的入海量有小幅減少外, 各主要重金屬入海量均增加。
  • 2016 年南海區海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近岸局部海域汙染依然嚴重近日,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向社會公布《2016年南海區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南海區海水環境狀況總體良好,主要河口海洋沉積物質量狀況維持穩定。近岸以外海域均為清潔海域,近岸局部海域汙染依然嚴重,夏季嚴重汙染海域的面積為7940平方公裡,與上年同期相比嚴重汙染海域面積有所增加,主要汙染要素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部分水體呈富營養化狀態。陸源入海排汙口達標排放次數比率近6成,較前年略有升高。
  • 周國輝:推進河流湖泊水生態治理
    推進河流湖泊的修復與保護,實現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當前,我國河流湖泊治理與保護還有待加強。   一是水生態監測體系建設相對滯後。河流及河岸帶類型多樣,給河流生態評估帶來一定困難,生物多樣性監測背景點位的選擇、河岸帶評估方法的建立、底棲生物多樣性評價方法的優化等,是需要重點研究解決的技術難題。   二是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壓力較大。長江流域部分地表水斷面水質達不到功能目標要求,京杭運河等水系局部存在汙染,太湖藍藻持續呈現暴發態勢,酸雨汙染十分嚴重,一些深層次的汙染成因分析和技術攻關有待加強。
  • 【地理素養】新高考——海洋資源與開發
    一、新課標解讀新課標解讀核心素養Ⅱ-2.5說明主要海洋資源的基本特點和應用前景。Ⅱ-2.6舉例說明當前海洋資源開發的重大技術。1.區域認知:知道不同海岸帶的開發的優勢,各類海洋資源的特點。、墨西哥灣、加利福尼亞海岸等 海岸線退縮、海洋生態系統破壞、石油汙染等 合理規劃,綜合開發 2.影響漁場分布的因素:(1)海底地形:大陸架海域,水較淺,陽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強,浮遊生物繁盛。
  • 美國等多國科學家公開承認 中國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被大大高估
    雖然不是直接講的河流塑料垃圾排海問題,但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河流塑料垃圾是海洋塑料垃圾的主要輸入源。因此,國際上認為中國主要河流入海塑料垃圾通量一定世界最高。2017年,Laurent C. M.因為這類研究是基於文獻數據和模型對全球河流入海的塑料垃圾排放量進行估算,他們依靠很多複雜環境參數的假設條件的成立。然而模型中的這些條件與實際環境狀況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偏差。其模型假設的主要問題在於:一是上述研究均基於研究區域的不當垃圾處置量,來推測研究區域的入海塑料垃圾含量。然而這些不當垃圾的塑料含量及其中輸入海洋塑料垃圾的比例在不同地區和國家都會不同。
  • 核廢水入海,再不搞懂洋流就晚了!!!
    核廢水究竟是如何在海洋中擴散的?這個海洋中我們無法觸摸,但又無處不在的「幽靈」出場了——洋流。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GEOMAR)對核廢水擴散速度和影響的模擬效果圖(圖源@GEOMAR官網)
  • 自然保護區建別墅 這些地方因海洋環保不力被點名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在報告中指出,該法實施中存在入海排汙口設置與管理問題突出、陸源汙染防治力度不夠、海上汙染防控措施執行不到位等問題。在隨機抽查情況報告中,執法檢查組對一些違反海洋環境保護法的問題和地方點名批評。具體涉及哪些地方哪些問題?人民日報客戶端進行了梳理,一起來看。
  • 治水剿劣指向近海 寧波率先完成入海排汙口摸查
    面朝海洋,在經濟加速跑的同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壓力與日俱增。  嚴峻的形勢,不只存於寧波。國家海洋局今年3月22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中國陸源入海汙染壓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不佳,海洋環境風險依然突出。面積在100平方公裡以上的44個大中型海灣中,17個海灣全年四季均出現劣Ⅳ類海水水質。
  • 你知道「營養鹽類、浮遊生物、魚類餌料」三者的關聯嗎
    漁業資源集中在溫帶大陸架海域原因:①大陸架水域,海水較淺,陽光充足,光合作用強盛; ②寒暖流交匯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將海底營養物質帶至表層; ③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營養鹽類;浮遊生物繁盛,魚類餌料充足,易形成大漁場.。這裡又有一個問題,營養鹽類、浮遊生物、魚類餌料三者是什麼關係呢,請看下面源自「海寧中學地理組」文章。
  • 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河流相關考點來了!
    在可溶性巖石廣泛分布區,受河流的溶蝕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如暗河、溶洞等)和地表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峰叢、孤峰、溶蝕窪地等)。(2)河流堆積地貌:在河流出山口處河面變寬,流速變緩,其攜帶的泥沙沉積,形成衝積扇,洪積扇;在河流中下遊河段,泥沙沉積形成衝積平原、江心洲、地上河,在河流的入海處形成三角洲。
  • 微專題 || 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及河流相關考點
    在可溶性巖石廣泛分布區,受河流的溶蝕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如暗河、溶洞等)和地表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峰叢、孤峰、溶蝕窪地等)。  (2)河流堆積地貌:在河流出山口處河面變寬,流速變緩,其攜帶的泥沙沉積,形成衝積扇,洪積扇;在河流中下遊河段,泥沙沉積形成衝積平原、江心洲、地上河,在河流的入海處形成三角洲。
  • 海洋生物群落簡介
    海洋生物群落依生物棲息的環境特點可以分為海岸帶、淺海帶、遠洋帶和海底帶。
  • 地理乾貨|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及河流相關考點
    (4)河流與冰川:高山高原地的冰川積雪,在氣溫高於0°C時融化並且補給河流,冰川積雪量的多少會影響到補給河量的多少。  (5)河流與海洋:河流匯入海洋,使附近海域的鹽度變小,如亞馬孫河口,因匯入大量河水,海水鹽度極低。對於流量的有季節變化的河流,河口處的鹽度也就發生季節性地變化。
  • 科學小記者 | Wow,海洋中古氣候變化的見證者——浮遊有孔蟲
    說起浮遊有孔蟲,首先必須知道它是什麼,長什麼樣?有孔蟲是無組織無器官的單細胞生物,它們的個頭很小,只有幾毫米到幾十微米大,能夠分泌鈣質或矽質,形成外殼,而且殼上有一個大孔或多個細孔,以便伸出偽足,故得名有孔蟲,分浮遊和底棲兩個類群。浮遊有孔蟲是生活在上層海洋水體中的一類原生動物,當其死亡後,其碳酸鈣殼體會逐漸下沉,最終保存在海底,成為沉積物的一個組成部分。
  • 山東更加注重經略海洋 加強海洋資源開發保護
    2020年,省港口集團與省內16市均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針對每一個城市的區位特點與產業優勢制訂了個性化的合作方案。發力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挺起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在海工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支撐下,山東海洋漁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深水智能「長鯨1號」網箱僅需4個工作人員就能養殖1000噸成品魚,近日交付使用的全國第一個坐底式海珍品養殖網箱「國鮑1號」將突破在外海深海人工養殖鮑魚海膽對養殖水深的限制。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表示,山東將全力打造「海工+」聯動發展新模式,為發展深遠海漁業提供「海上空間站」。
  • 十類海洋典型生態系統,你知道幾個?
    因此,如今我們將生態系統的概念簡化為: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由此推之,海洋生態系統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多樣化的自然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多樣性研究》,王友紹,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