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更加注重經略海洋 加強海洋資源開發保護

2020-12-20 閃電新聞

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加強海洋資源開發保護

海洋興則山東興,海洋強則山東強。《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聚焦「奮力向海圖強,開創經略海洋新局面」,提出堅持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更加注重經略海洋,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對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設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等重點工作作出部署。

釋放整合紅利,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山東是沿海港口資源大省。《建議》提出,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深化全省沿海港口一體化改革,統一規劃、突出特色、高效開發。

「在今年疫情如此嚴重的背景下,山東港口實現了逆勢增長,1-9月份吞吐量完成10.7億噸左右,貨櫃實現了2296萬標準箱,新增32條航線,加密93班航次,在全國沿海港口當中始終居於前列。」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表示,自2019年8月6日山東整合全省港口資源成立省港口集團以來,實現了全省港口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省內各港口實現特色化、差異化、規模化發展,重複建設、同質化競爭的問題正逐漸消失,優勢互補、錯位協同、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與國內的其他港口相比,青島港區位優勢明顯,輻射範圍廣泛。《建議》提出,建設以青島港為中心的國際航運樞紐。2019年11月28日,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二期)正式投產運營,生產效率屢破紀錄,比國外同類碼頭效率提升50%以上,為全球港航業提供了智慧港口建設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青島航運指數成為山東與沿線國家經貿往來的風向標。

《建議》還提出,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涉海高端服務業,加快從裝卸港向樞紐港、貿易港和金融港升級。對此,霍高原表示,省港口集團組建一年多以來,山東港口已跳出碼頭裝卸的初始功能定位,向著城市經濟發展「合伙人」的身份快速轉變,實現了山東港口與省內城市的港城聯動、共同繁榮。2020年,省港口集團與省內16市均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針對每一個城市的區位特點與產業優勢制訂了個性化的合作方案。

發力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挺起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建議》提出,建設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海洋產業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智慧化發展,不斷積聚壯大海洋新動能。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表示,將繼續聚焦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推動海洋新興產業「新芽」成「大樹」,加快推進海洋領域新舊動能轉換,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海工裝備製造業是山東海洋產業體系的重要新興戰略產業,產業規模正在走向1000億元層級。《建議》提出,推動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核心設備自主化,打造世界領先的海工裝備製造基地。「造好『大國重器』,助力海洋開發邁向深遠海。」張建東說。《建議》提出,高水平建設「海上糧倉」、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和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在海工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支撐下,山東海洋漁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深水智能「長鯨1號」網箱僅需4個工作人員就能養殖1000噸成品魚,近日交付使用的全國第一個坐底式海珍品養殖網箱「國鮑1號」將突破在外海深海人工養殖鮑魚海膽對養殖水深的限制。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表示,山東將全力打造「海工+」聯動發展新模式,為發展深遠海漁業提供「海上空間站」。目前,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已經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全國五大海洋工程裝備建造基地之一,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80%都在煙臺製造。

疫情衝擊在全球激發了對醫療健康領域的熱情。《建議》提出,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鼓勵發展海洋生物醫藥和生物製品,做強海洋生物產業集群。張建東透露,《山東省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三年推進計劃》即將印發,將重點實施提質增效計劃、培優扶強計劃、研產融合計劃、強基固本計劃和人才興業計劃。

持續改善海洋生態,守護經略海洋蔚藍底色

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建議》提出推動陸海汙染一體化治理。「海洋生態環境的汙染源頭在陸地,只有抓住源頭這個本,才能真正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建議》抓住了治理海洋汙染的本質。」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鄒寧表示。

針對陸海汙染問題,山東實行陸、岸、海生態環境綜合防治,強化陸源入海汙染控制、海岸帶生態保護、海洋汙染防治,以點源治理保流域治理,以流域治理保海洋治理。目前,全省38條省控以上入海河流已全部消除劣Ⅴ類水體,入海排汙口排查和監測溯源取得積極進展。「下一步將繼續堅持陸海統籌,深入開展入海河流『消劣行動』『淨灘行動』。」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崔鳳友表示。

《建議》提出統籌推進重點區域沿海防護林、河口、岸線、岸灘、海灣、溼地、海島等綜合保護修復,加強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在改善海洋生態過程中提出要加強海洋生物資源養護有重要意義。」鄒寧指出,「比如藻類,是海洋生態的基礎環境,是海岸帶的天然生態屏障。」目前,全省3800公頃濱海溼地修復和22公裡岸線岸灘整治任務已超額完成。隨著海洋生態的改善,大海龜、江豚、白海豚等海洋保護動物重新回歸。

《建議》提出全面推行灣長制,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打造美麗海灣。目前,全省已實現省市縣三級灣長總覆蓋,將海洋環保重要指標納入對沿海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今年以來,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穩定達到90%以上。崔鳳友表示,下一步將堅持汙染減排和生態擴容並重,將「碧海」打造成山東生態環境最亮品牌。(完)

相關焦點

  • 世界海洋日,我們的目標是海洋強國!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揚波大海 走向深藍」,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物種多樣性,是世界各國的目標。走向海洋、經略海洋、維護海權,對新時期我國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具有重要意義。
  • 北京海工展如期舉辦 6大海洋強省描繪新藍圖
    目前已公布的29省市區「十四五」規劃建議中,福建、廣東、浙江、山東、海南、遼寧6省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省」。特別是山東用獨立一個章節明確要求「奮力向海圖強,開創經略海洋新局面」,堅持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加強海洋資源開發與保護,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
  • 以高質量發展獻禮黨的生日④|經略海洋,煙臺向深藍進軍
    水母網6月28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依海而生、因海而興,煙臺的興衰與海洋息息相關。從最初搖櫓撒網的小漁村出發,煙臺在海洋開發的浪潮中一點點被時代澆灌開花,經歷了由單一漁業到三產聯動、由淺海到深海的歷史性跨越。經略海洋,是總書記提出的時代命題。
  • 中國海洋大學:做經略海洋的中流砥柱
    高校的科教優勢、深圳的區位優勢、企業的創新優勢緊密融合、效應倍增,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未來更加可期。  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95年來,中國海洋大學始終謹記「海洋強國」的藍色信念,立足青島、面向世界、深耕海洋,走出了一條特色立校、科學發展、樹人立新、謀海濟國的發展道路。
  • 青島浮山灣燈光秀點亮「世界海洋日」
    青島浮山灣燈光秀點亮「世界海洋日」 2020-06-09 2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煙臺市長陳飛會見山東海洋集團客人
    大眾網·海報新聞煙臺4月28日訊(通訊員 鄭義) 4月28日晚,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在麗景海灣酒店會見山東海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包劍英一行。陳飛對客人來煙投資考察表示歡迎。他表示,煙臺海洋資源豐富,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略海洋的戰略部署,大力培育高端海工裝備、海洋牧場、海洋能源綜合利用等海洋經濟新動能,啟動建設了海洋牧場「百箱計劃」、東方航天港等重大標誌性工程,全力建設海洋經濟大市。山東海洋集團是具有重要行業地位和影響力的綜合性海洋產業集團,雙方擁有良好合作基礎和廣闊合作空間,希望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 走向海洋大型海洋文化紀錄片解說(八)經略海洋
    以下為走向海洋大型海洋文化紀錄片解說詞第八集 經略海洋大陸漸行漸遠,海水的顏色越來越深,而船上氣氛也變得越來越沉悶。 這是1817年的夏天,又一個英國使團從中國鎩羽而歸。失落的使臣阿美士德越來越堅信,只有武力才能敲開中國的大門。6月27日,帆船停靠在南大西洋的聖赫倫那島。那個曾經橫掃歐洲大陸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被囚禁在這裡。
  • 海洋生態保護警鐘長鳴:全球海洋治理中國在行動
    近日,國家海洋局組建了首批國家海洋督察組,進駐遼寧、海南、河北、江蘇、福建、廣西6省(區)。這意味著,升級版的監管正向海洋開發領域拓展,也意味著,中國環境生態治理從陸地到海洋,全面加強。  美麗中國離不開美麗海洋。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 特色水產打響汕頭品牌 保護海洋資源 打造海洋經濟新亮點
    為了保護和恢復海洋漁業資源,「治標更治本」,汕頭通過一年一度的南海伏季休漁、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建設人工魚礁、建設海洋自然保護區等手段,恢復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為更多魚類和貝類「安居樂業」創造更好的條件。
  • 答記者問丨山東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沿海市海岸帶保護立法全覆蓋 嚴格...
    王仁堂答:近年來,山東充分發揮海洋科技和產業資源優勢,把創新驅動作為核心戰略,以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載體,加快建立開放、協同、高效的現代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海洋科技資源不斷聚集,創新力不斷提升。近年來,在海洋生態整治修複方面,在國家大力支持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我省不斷加大海洋生態修復工作力度,堅持保護與生態整治並舉,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科學修復,突出抓好制度建設。2010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制定《山東省海洋生態損害補償費損害賠償費徵收管理辦法》。
  • 海洋環保法執法「大體檢」構建史上最嚴海洋生態保護
    郝林華告訴記者,此次重啟海洋環保法執法檢查的目的就是在當前國家海洋資源「負債」較多的情況下,通過相應地開展海洋環保法執法檢查,來督促各地明確海洋資源使用與保護二者間相輔相承的關係。事實上,海洋環保法執法檢查行動僅是當前全面掀起的海洋環境舉措的一環。
  • 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中國海洋大學分營暨海洋科學專題營開營
    半島記者 王菊7月19日,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中國海洋大學分營、海洋科學專題營開營儀式在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舉行,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巍然、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副巡視員劉嶽桂等出席儀式。李巍然在致辭中對營員們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海洋大學的辦學歷史及學科特色。他指出,中國海洋大學依託學校的教育資源和學科特色,開展了一系列海洋科學教育實踐活動,培育了青少年的海洋意識與海洋情懷。
  • 【地理素養】新高考——海洋資源與開發
    一、新課標解讀新課標解讀核心素養Ⅱ-2.5說明主要海洋資源的基本特點和應用前景。Ⅱ-2.6舉例說明當前海洋資源開發的重大技術。1.區域認知:知道不同海岸帶的開發的優勢,各類海洋資源的特點。2.綜合思維:從經濟、技術、環境等多角度綜合分析各種資源開發利用的影響因素,利用前景。 3.地理實踐力: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和其它地理工具收集海洋資源的特點與應用前景,及開發技術,能對某種海洋資源的開發有理有據提出開發對策。
  • 世界海洋日,感受習近平建設海洋強國的「藍色信念」
    「我們要著眼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陸海統籌,堅持走依海富國、以海強國、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通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方式,紮實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確定建設海洋強國的具體路徑。「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著力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
  • 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海洋科技
    海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他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技涵蓋牽涉的領域眾多,需要把氣候、環境、資源等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把近海和遠洋深海統籌起來考慮。
  • 煙臺規劃建設4條海洋牧場帶 重點建五大類型海洋牧場
    規劃建設4條    海洋牧場帶    我市在西部、北部、東部和南部海域規劃4條海洋牧場帶,輻射20個海洋牧場群,以資源增殖功能為主導,以休閒生態和資源保護功能為輔助,重點建設田園型、投礁型、遊釣型、底播型和裝備型等五大類型海洋牧場。
  • 世界海洋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
    6月8日是由聯合國大會確定的「世界海洋日」,旨在提醒人類關注賴以生存的海洋,發現海洋所蘊含的豐富價值,審視全球性汙染和對魚類資源過度消耗等問題給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帶來的不利影響。為保護人類的「藍色家園」,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努力應對海洋面臨的威脅,中國在海洋科學考察、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修復、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採取了積極有效的行動。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旺海珍珠養殖場珠農在抬運收穫的馬氏珠母貝(2017年12月7日攝)。
  • 世界海洋日——熱愛藍色海洋,保護海洋生態
    生物圈中的生物能夠生活在一個溫度適宜的環境中,與海洋調節氣溫的作用有很大關係。海洋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海洋是生命的發源地,孕育著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地球上的生命最早是在海洋中出現。目前海洋中的生物約有二十萬種,生存著17萬餘種動物、2.5萬餘種植物。
  • 海洋命運連結人類命運
    六月八日,我們又迎來第十一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二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海洋日的活動主題是「珍惜海洋資源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旨在提升全民海洋意識,深化「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的理念,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有序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留下永續造福人類的「藍色銀行」。「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
  • 養護海洋資源 30萬魚苗從威海西港小石島回歸海洋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6月7日訊 6月6日上午,「精緻城市 幸福威海」2020中國·威海首屆海洋放魚節公益活動暨世界海洋日·「放魚養水保護生態」主題黨日宣傳活動在山東省威海市小石島國家級海洋牧場舉行。威海首屆海洋放魚節公益活動由山東省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中心、威海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威海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共青團威海市委指導,威海市海洋發展局、威海市漁業協會主辦,威海眾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威海市漁業協會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分會、威海西港水產有限公司、威海聖航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旨在養護海洋生物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海上「綠水青山」,傳播文明城市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