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胡語彤 通訊員 陳紅霞 邵宇)「聚焦深度學習,落實全面育人」是下城區第十三屆課堂節的核心內容。10月15日,下城區小學數學學科日活動以課堂節主題為引領,在長壽橋小學精彩上演。區內近300名小學數學教師採用「線上+線下」模式深入學習,陳紅霞名師智慧空間站學員全程參與,還有杭州市小學數學教研員、浙江省特級教師平國強老師與浙江省特級教師顧志能老師就課堂的深度學習做了高屋建瓴地引領。同時,本次活動面向全國進行直播,新疆阿克蘇、湖北巴東,貴州黎平等近20000人次在線共同參與學習研討。
探「三角形」單元系列課,思學習生長點
活動分為兩個板塊,第一板塊以「整合·拓展·結構化」為研究主陣地,對《三角形》單元內容進行解構與重建,形成大單元整合系列課。5位教師通過課堂展示、模擬上課+教學闡述、觀點報告的形式,充分展現了在單元結構化教學領域中的多維度探究和深層次思考。
課堂展示
杭州市朝暉實驗小學何佳丹老師緊緊圍繞「用3根扣條圍三角形」這一核心任務探究《三角形認識》,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小組驗證、體驗探索的實踐過程,進而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學中,藉助學習材料,將三角形的認識、三邊關係和穩定性巧妙整合,突破學習難點;運用真實情境,設計有趣的穿鉛筆遊戲,挖掘學生對三角形的深度理解。
杭州市長壽橋嶽帥小學郭芳老師執教的《三角形的分類》一課,以七個三角形為學習載體,創設多層次的分類活動,引領學生釐清關係,實現從分散、單一的 「分類」轉變為綜合、高階的「分類」,有序梳理知識脈絡,有力構建數學結構。
模擬上課+教學闡述
杭州市景成實驗學校羅依思老師模擬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課,藉助多樣的學習素材讓不同思維層次的學生經歷三角形內角和的驗證過程,獲得一般論證方法。羅老師靈活運用微課,有機整合三角形與多邊形的內角和,建立「發現—探究—驗證「的結構化思維方法。
杭州市長壽橋樓磊老師演繹了《三角形》單元的拓展課——《變化無窮的第三個頂點》。根據給定的三角形兩個頂點和要圍成的目標三角形,通過一系列猜想、操作、想像、驗證等活動探尋第三個頂點的位置及其規律。教學中,運用學習材料反向構建三角形概念,想像、勾勒出第三個頂點C的軌跡及分布區域,開放的問題空間在學生心中種下了一顆研究的種子,拓寬了數學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觀點報告
杭州市求知小學的張莉渺老師立足大單元視角進行觀點報告《基於單元整體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以《三角形》單元為例》。張老師用聯繫的視角進行教材解讀,深入對比四個版本教材的編排序列,並多層次對學情進行實證分析,由此提出基於兒童認知次序進行單元教學內容整合的設想,並詳細闡述了以結構的觀點建構知識網絡的教學思考。
專家點評
特級教師顧志能老師高度肯定了下城區小學數學團隊對「單元整合」的研究成果。鮮明的活動主題、豐富的活動形式、深刻的活動內涵充分彰顯了下城教學的水平和對深度學習的探究。
杭州市小學數學教研員平國強老師認為4位老師的課堂圍繞《三角形》單元進行整合、拓展、結構化的教學研究,將關聯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與素養,有效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兩位專家還分別對四節課做了針對性的點評,引發老師們的共鳴與進一步思考。
學「生問課堂」創新探究課,提學生學習力
第二板塊由特級教師顧志能引領全體教師聚焦「生問課堂」,思考如何讓學生提問成為課堂的重要元素,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中央,實現自主探索與深度學習。
顧老師首先帶來了一節創新探究課《用字母表示數》。顧老師的課堂從學生真實疑問切入,緊扣情境中的已知數與未知數,引導學生反覆推敲「怎麼表示?」、「有什麼用?」兩個核心問題。層層推進的提問和思考,促使學生對「用字母表示數」認知的不斷迭代和深刻,促進思維螺旋式生長。
隨後,顧老師還帶來了一場《實施以問引學,追求深度學習》的講座。講座中,顧老師通過研究實例與實證數據,引出「生問課堂」的研究價值。豐富的課例闡述中,顧老師深刻指出了生問課堂的核心內涵和提問教學的實施策略。顧老師還強調,教師要有鼓勵學生自主提問的意識,把「生問課堂」作為落實深度學習的重要路徑。
最後,下城區小學數學教研員陳紅霞老師對大咖們的指導與老師們的積極參與表示感謝。陳老師指出基於IPS+教材二次開發的教學改革,教師們應堅守學生立場,追求深度學習的數學課堂,關注教學研究的新形態。
「如何學習」是21世紀全球教育面向未來的重要話題。本次活動引領下城小學數學老師不斷學習,追問如何以大單元整合式的設計,打開深度學習的密碼,探尋深度學習的方式,推動教學變革,全力迎接「全面育人」的挑戰。
課堂生長,人在中央,下城教育,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