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胡語彤 通訊員 周慧)「下城區課堂節舉辦了十三年,這是教育創新創造的十三年,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十三年,是下城區教師在課堂大舞臺上展現自我、發展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十三年。」
10月14日上午,在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唐西勝的主持下,下城區第十三屆課堂節開幕式於杭州市景成實驗學校舉行。此次備受關注的「課堂節」將主題聚焦於深度學習,這也是指向深度學習的教育變革主題論壇。
杭州市下城區教育局局長、黨委書記黃偉,下城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史寒屹,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朱可,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唐西勝,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施環紅,省內結對學校教師代表,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研究員,各中小學校長、教研組長、教師代表等三百餘人共同參與了現場活動。
據悉,此次「課堂節」全程同步網絡直播,並與貴州黎平、湖北巴中、新疆阿克蘇等援教地區開展網絡互動,通過直播平臺面向全國教育科研人員進行實時分享。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關於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落實「五育」並舉的精神,此次下城區第十三屆課堂節以「聚焦深度學習,落實全面育人」為主題,引領教師研究深度學習,推進教學變革,提升教學質量,落實全面育人。
開幕式上,下城區教育局局長、黨委書記黃偉表示:「課堂節聚焦於課堂教學的研討,既是為了拓寬課堂教學研究領域,也是為了引領教師關注課堂、研究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課堂節的活動應更注重價值觀融入,例如大概念指導下的數學、大單元整合教學、STEAM教育、項目式學習、學材二次開發和拓展等偏向內容擴展式的課程,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中成長。」
「深度學習,其實並不一定只是從深的這個角度去看問題,事實上是對學習的應用、問題思維的深刻關注,學習與人的社會性發展的結合,關注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的進步,這些都是深度學習的內涵。」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副主任張豐以STEAM教育為例介紹了結合「真實情境」下的項目式教學。這種學科與跨學科的應用型課程,能讓學生親歷並體會傳統學習模式之外的綜合的、指向真實問題的、自主設計的、強調動手實際與獨立思考的學習形態。
目前浙江省的STEAM教育正在推進項目學習三部曲:項目學習博覽會,項目學習網絡公開課,項目學習案例徵集活動。張豐說道:「項目式學習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深度學習方法,可以體現在各個學科教學中的。未來浙江STEAM教育進一步的推進能為學科教學賦能。」
在此次教育改革主題論壇上,專家們紛紛為下城傳遞教育教學的前沿資訊,校長們暢談指向深度學習的校本研究與思考,研究員們交流了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和實踐研究,教師代表分享了指向深度學習的整合與拓展教學。深度的觀點交流、思維碰撞,催生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妙計良策。
杭州市景成實驗學校副校長施展才從課程案例出發,分享了「四有」教學新樣態——有溫度、有深度、有寬度、有效度;杭州市長壽橋小學副校長張冰以《基於深度學習的「習學範式」的探索與實踐》為題,著重分享在校本方面的研究與思考;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小學語文研究員曹愛衛將目光聚焦在小學的閱讀教學,注重在「大概念」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孩子們的「複述」能力;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中學數學研究員戴秀梅集中探討了深度學習中的整體教學思維;杭州市青藍青華實驗小學教導主任馮春飛著重探討了教材二次開發,以三年級數學課本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為例,提出整體把握教學內容的方法。
「我們還是要先理解深度學習的概念。到底什麼是深度學習?它的概念源於人工神經網絡延伸,而在教育界有了新的演繹。深度學習是指如何提升自預水平的學習,也就是培養學習力。」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朱可說道,目前的教學現狀仍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學校需要做出有深度的頂層設計,要有深度的教學,要有深度的隊伍建設以及要有深度的解讀教材,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才能有深度的學習能力。
此外,本屆課堂節還有一大亮點——首創學科日系列活動,下城區12所學校各圍繞深度學習的大方向確定了學科日活動的主題和內容。當天下午,景成實驗學校組織進行基於6Cs培養的初中英語深度課堂探究,開啟了學科日系列的首日活動。
景成實驗學校校長曹紡平表示,學校在深度學習的頂層設計中主要體現了兩大改變:一是改變課堂結構,為不同層面的學生設計學習方式,產生深度學習的內驅力;二是改變作業設計,捨棄重複式鞏固練習,提供針對性作業。「學校想通過深度學習的方法,提升孩子的高階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力與創造力,培養創新意識。學校也將繼續開發一些拓展性課程,像是STEAM項目式、綜合式的學習。」
據記者了解,課堂節開幕式後還將舉辦下城區幼兒園2020繽紛遊戲節、教育學術大講堂暨「課題研究的技術路線」研修活動、區域特色拓展性課程日活動,以及班主任「武林論道」等眾多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