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最有趣的一首詞,醉酒後天馬行空,連樹都寫活了

2020-12-11 草夕寸品文史

大家好,歡迎來到草夕寸品文史。古代的文人喜歡喝酒,特別是唐朝和宋朝的詩人們,他們的詩詞創作大多和酒有關,似乎不喝酒,詩詞就會少了些許韻味。余光中在《尋李白》中寫道「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李白喜歡喝酒,「自稱酒中仙」,似乎有了酒,李白就有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有了詩詞靈感的爆發力。

古人喜歡喝酒,所有重要場合離不開酒。送別要喝酒,王維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聚會離不開酒,陸遊寫「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古代的酒相較現代的酒而言,度數不高,所以詩人的所謂「醉酒」,應該只是「微醺」而已。這種微醺正好可以激發創作的靈感,讓詩人在一種醉與清醒之間表現最真實的自己,在醉酒之際,寫下了許多有趣、生動、充滿想像力的詩詞。

著名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也是一個喜歡喝酒的人,本來辛棄疾就是一個狂人,「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他在醉酒之後,更是暴露了自己的本性,不但狂妄還很幽默。一次喝了酒後他寫下了這樣的詞:

《西江月·遣興》宋·辛棄疾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棄疾很喜歡寫《西江月》,最著名的就是那首「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但是這首《西江月》同樣經典。這首詞的題目就是《遣興》,看起來好像是在抒寫自己的悠閒,但是細細讀來卻發現一種不滿現實的情感和詩人獨特的個性在其中。

上片寫飲酒和讀書。但是辛棄疾卻完全不按常理來寫,酒可消愁,他卻說「我一直在喝酒,哪有功夫愁」。書可識理,他卻引用了孟子的名言「盡信書,不如無書」說「讀了那麼多書哪有什麼用?」由此看來這首詞寫的是作者的「狂」,但是小編卻覺得這首詞正體現出辛棄疾的清醒與理性。因為古人書上的一些道理,在辛棄疾看來和當時的時局是不符的,自己讀了那麼多的聖賢書,卻無法改變當時國家的衰敗,辛棄疾寫出這一句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感悟,似乎還有一種與時俱進的批判思想。所以可以把這句話理解為:「不要相信古書中的一些話,現在是不能實行的。」

下片的描寫就更加生動了,辛棄疾真的大醉了,因為他已經「松邊醉倒」了。他醉眼迷濛,把松樹看成了人,還與松樹互相問話,問松樹自己醉的怎麼樣啊?甚至在這樣迷醉的時候,他也精神恍惚起來,覺得松樹也是活了,竟然要來攙扶他,但是倔強的辛棄疾推開了松樹,拒絕他說「去」。這一句表達了辛棄疾不願隨波逐流,不願依靠外部力量的精神,這正是他獨立不屈性格的表現。而辛棄疾選擇了松樹,也正是因為松樹的品格是不畏嚴寒,是堅毅和不屈,這也正是作者自己志向。

讀這首詩小編想到了曹雪芹的那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也許辛棄疾就是要用荒誕的語言,寫這首看起來大醉的詞,他只是借著醉意控訴南宋朝廷的腐朽,表達自己清醒的志向和理性的思維,通過醉話表達自己的躊躇滿志吧!

表達志向的方式有很多,像辛棄疾這樣借幽默的筆觸發洩自己的情緒,也是一種暢快淋漓的宣洩吧!你喜歡辛棄疾的這首詞嗎?歡迎大家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

(本文版權系作者原創,未經許可切勿轉載)

相關焦點

  • 辛棄疾喝醉酒,醉倒在樹下,寫了一首另類詞,幽默風趣
    似乎很多文人都是無酒不歡,無酒不樂,無論怎樣的場景,只要拿出一壺酒,好像就能夠才思泉湧,佳作頻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酒仙詩人莫過於李白,應該說千古從未有過李白這般的酒中仙,詩中客。正是這樣的放浪李白,一揮而就,寫下來《清平調》三首千古稱讚之詞。大概千古之詩作寫美人的無人能夠和李白相比。這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遺憾,在南宋四十餘載,官位從未超過三品,聞之讓人悲嘆。而這也使得辛棄疾的一腔抱負始終無法實現,對於自己的未來,更加迷茫。
  • 辛棄疾可愛的一面,喝醉酒後,寫了一首「冷門」詞,風趣幽默
    而我們一直視為不苟言笑的辛棄疾,甚至也曾酒醉題詩,頗有趣味。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心繫國家的愛國詞人可愛有趣的另一面。既然是文人墨客的日常喜愛,辛棄疾也是好酒之人,本是鐵骨錚錚的抗金將領,也曾作得這麼一首《西江月.遣興》將他的醉後憨態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出來。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寫得生動有趣,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
    辛棄疾是詞中之龍,他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而且他的詞自成一派,寫得也是生動有趣,尤其是後期的作品,每一首都令人都是精品。後期的辛棄疾儘管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可是始終沒有忘記國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經典名篇,例如《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西江月·遣興》等等,那都是難得的經典名篇,每一首都令人驚豔。
  • 辛棄疾喝醉酒,和松樹吵了一架,寫了一首詞,讀起來風趣幽默
    哪想辛棄疾不領情,一把將它推開,還大聲呵斥道:「到一邊去!」見一邊的樹久久不再動彈,辛棄疾這次才酒醒,原來他是醉酒中誤把樹當成要扶他回家的朋友。他啞然失笑,回頭把這有意思的事給記錄下了來。辛棄疾與樹的故事就這樣流傳下來,人人讀到它都覺這件事不可思議,著實好笑。但詞中的深意,卻不知幾人能讀懂。詞的題目是遣興,表明文章是寫飲酒之樂。但仔細一覽,卻發現字裡行間,滿是寂寞。「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 辛棄疾又一首有趣的詞,開頭一句很突兀,第二句就讓人開懷大笑
    若說哪位詞人作詞有趣,北宋詞壇當屬蘇東坡莫屬。蘇東坡改善填詞的語言,提倡以詩為詞,同時又大力拓展詞境,提倡無事無物不可如此。所以在蘇東坡的筆下,多有嬉笑怒罵詼諧幽默的詞作。而南宋詞壇最有趣的詞人非辛棄疾莫屬了,辛棄疾繼承了蘇東坡的作詞理念,甚至更進一步以文為詞。
  • 辛棄疾醉酒時隨手寫了一首詞,卻成為經典,句句幽默,風趣無限
    個個都是酒仙,無酒不成歡,無酒不成詩。辛棄疾這首詞就是在喝醉酒後所寫。語言幽默風趣。詩詞賞品:起句"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這一句詞人情緒雖有些偏激,最主要暗喻針對南宋朝廷中顛倒是非的狀況而說的。辛棄疾主張抗戰,反對投降,要求統一祖國,反對分裂,這些本來都是古書中說的正義事業和至理名言,可是被南宋朝廷中的當權派說得全無是處,這恰恰說明古書上的道理現在都行不通了。
  •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文|落筆映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提高修養的方式,是讀書寫字。很多人也知道只有認真寫過一首詩,一段話才能真正愛上文字。估計不少人對「唐詩宋詞元明清小說」熟記於心,當然最輝煌的是宋詞,北宋南宋時期孕育出許多才華橫溢的文人。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下辛棄疾,他是中國文學史上詞詩柔和的能人,可以以景喻情,以物喻志。讀他的詩,你可以體會到淡淡的哀涼,也會有感情細膩的一面,雖說他在詞上成就獨樹一幟,在其他方面也很厲害。從宋史了解到,他作為抗金名將,常常因不滿寫下憤慨,罵盡官場人員的心。
  • 辛棄疾下決心戒酒,寫了一首詞,對著酒杯發牢騷,令人捧腹大笑
    心底散發溫柔的人才能吟誦,辛棄疾是有趣的,他的情感是豐富的,有鐵骨也有柔情。年近六十歲的辛棄疾突然心血來潮想要戒酒,因此留下了讓人回味的有趣作品《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讓人讀了忍不住笑出了眼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賞析賞析。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
    這種憂愁可謂是與生俱來,只是少年時代有了父母在身邊,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不需要去考慮生活,長大後要獨自面對生活的挑戰,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比任何人都要孤獨,也更加的憂愁。辛棄疾也有同樣的感慨,少年時代過得很快樂,只是為了寫一首詞,才表現得很憂愁,但是這種憂愁是裝出來的,顯得不真實有些矯揉造作。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辛棄疾的一首小詞,構思精巧,意境清新,滿是對生活的熱愛
    辛棄疾是個愛國詞人,上馬能殺賊,下馬能安民,武將裡最會寫詞的,文人裡最能幹仗的,直到死的時候還不忘高喊殺敵。詞中滿是金戈鐵馬,收復失地。雖然時運不濟,懷才不遇,但他的人生還是活成了他人心中的神話。他的好友大儒朱熹見多識廣,但當他看到辛棄疾的宅子後,仍震驚不已,感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豪宅,可見辛棄疾的房子是真豪宅。他有多愛自己的莊園,完全可以從這首詞看出來:《南歌子·新開池戲作》散發披襟處,浮瓜沈李杯。涓涓流水細侵階。鑿個池兒,喚個月兒來。
  • 蘇東坡醉酒後寫下一首詞,下片甚是經典,說出無數男人的心聲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蘇東坡醉酒後的作一首趣詞,道盡中年男人的心酸,引發了無數人的共鳴,這首詞就是《臨江仙·夜歸臨皋》:《臨江仙》宋·蘇東坡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 辛棄疾的一首詞:去讀字句「醉得不清」,回想詞意「妙趣橫生」
    唐詩宋詞都是中國文化發展歷史上光輝奪目的璀璨明珠,也就是說在文學體裁上,唐朝盛行詩、宋代盛行詞,作了全面慨括。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名人」,一提及唐朝詩歌的名人,大家不約而同的會想起「大李杜」、「小李杜」等等,而講到宋詞都會聯想到蘇東坡、辛棄疾、李清照等「大家」們,今天我們來讀一首辛棄疾的《西江月.遣興》,這首詞讀起來,像是作者「醉得不清」,認真回味起來,詞意「妙趣橫生」。西江月.遣興辛棄疾(宋)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 長大後再看辛棄疾的這一首詞,發現裡面寫的全是人生
    你還記得當初課本上辛棄疾的這一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嗎?長大後再回過頭來看這首詞,少了當時的天真簡單,卻因為人生的歷練,多了一番滋味。全詞如下: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詞的大意就是,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是什麼滋味,只喜歡登高望遠。喜歡登高望遠,為寫一首新詞,即便沒有愁,也要勉強說愁。到如今,嘗遍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又說不出了。想說卻又說不出,只好說這是一個涼爽的秋天啊!回顧我們年輕的時候,你是否在少不經事的時候,喜歡發一些所謂的憂愁的說說或者寫一些所謂的憂愁的日記呢?長大後,有了歷練,你是否發現當初的愁苦是多麼天真無邪?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通篇更是充滿哲理,最後幾句令人恍然大悟
    辛棄疾也是南宋時期最著名的愛國詞人,他與陸遊很相似,也是堅定的主戰派,但是後來我們知道南宋的朝廷,它是一直在打壓主戰派,這也使得這些詩人一生都痛苦不已,眼看著北方大片的土地成為了淪陷區,可是又無能為力。也正是這種悲情的人生,也令辛棄疾這些人始終是憂愁不已,寫下的作品也是感人肺腑。
  • 辛棄疾搬家不成,心生感慨,寫了一首詞,充滿了自嘲和無奈
    像辛棄疾,他的一生生活得比較坎坷,自己一生都在追尋的目標也沒有完成。但是他還是能夠在朝廷做官,想必他的生活雖然不如意,但一定不會為吃穿發愁。辛棄疾寫過一首詞《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這首詞中都是辛棄疾表達自己家徒四壁的情況。
  • 李清照的詞不好模仿,辛棄疾沒事挑戰了一首,結果流傳800多年
    辛棄疾詩南宋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辛棄疾的詞風格多樣,深沉豪邁之餘有不乏細膩柔媚。同樣是南宋時期的詞人,但李清照和辛棄疾之間差了五十幾歲。
  • 錚錚鐵漢也有繞指柔,辛棄疾婚後用中藥名,給妻子寫了一首肉麻詞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馳騁沙場的武將,也是著名愛國詩人,被稱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有人說:辛棄疾真是有才,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22歲參加起義軍,後歸順朝廷,荊軻之後,燕趙雄風終於一人一劍。
  • 最能體現辛棄疾偉大的一首詞
    辛棄疾是一位文學家!也是一位抗金將領!具有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這種思想貫穿他一生!幾乎烙印在他的每一首作品中。最能體現他這種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操的是哪一首作品呢?他寫出過:「聞道清都帝所,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湖沙。」他寫出過:「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他寫出過:「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 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辛棄疾是南宋一代詞宗,說他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不為過。但是他曾經寫過一首詞,全文抄襲屈原、宋玉、杜牧、蘇軾、李嶠等人的成句,沒有一個字是自己原創。這件事對於如今有」抄襲過敏症」的網友們來說,是一個比較稀奇的事件。
  •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文|笙離歌人對南宋時期的愛國詞人留下的名篇,我的記憶裡印象最多的也就是辛棄疾,蘇軾等人。他們的詩詞在後人的眼光裡頗有情懷,而像李清照前後期詞心境的變化,讓更多人意識到情字給人帶來的傷痛和悲情。但宋詞裡有婉約和豪放之分,按照喜歡詩的朋友們的概念來說,我今日主要想談下辛棄疾這位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詞人所寫的一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