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社會的飛速發展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極大豐富,還包括文化領域的巨大繁榮。我區市民收聽音樂的方式也由早期的收音機、隨身聽到現在的音樂播放軟體,收聽的音樂類型從傳統的民族歌曲、民謠擴展到搖滾、嘻哈、藍調等。
流行音樂逐漸進入社會生活。起初,市民對這種新的音樂類型存有一些疑慮。後來,慢慢接受和喜愛。如今,流行音樂方興未艾,我區市民腦海中也印刻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難以磨滅。
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流行音樂在我國剛剛萌發,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港臺流行音樂逐漸成為都市青年追逐的時尚。聽慣了「高、硬、快、響」音樂的中國人被港臺流行音樂婉轉抒情的旋律深深吸引,爭相傳播。這種婉轉抒情的音樂風格在人們心中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印記,並對中國的歌曲創作與表演風格的變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們都是通過卡式錄音機來欣賞音樂,錄音機成為一個家庭的時尚單品,攢錢買磁帶成為當年不少愛好流行音樂的人的最大樂趣,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年輕人。」回憶起過往經歷,市民小王感慨道。「隨後,日本SONY公司推出了隨身聽,這種袖珍式卡帶錄音機一經上市,便受到了全球範圍的追捧,同時也讓磁帶的流行更加廣泛。」
20世紀80年代中期,港臺劇的普及成為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助推器,一批青年詞曲作家開始崛起,央視春晚也將流行音樂送進千家萬戶,迎來了通俗歌曲的大繁榮時期,眾多的通俗歌曲音樂會成為群眾音樂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批的通俗歌手和樂手在群眾中湧現。「這個時候的歌都比較好唱,我們從電視上看到了就跟著學唱,也是樂在其中。」小王說道。
到了1988年,以《黃土高坡》為代表的「西北風」歌曲席捲中國流行樂壇,高亢明亮的西北音調、直抒胸臆的歌詞,讓人感覺活得暢快、自在。當時,以崔健為代表的搖滾時代也悄悄到來,《一無所有》是西北民歌《信天遊》,直接將自己的情感書寫到歌詞中。中國大陸流行音樂徵程走向輝煌,音樂類型從唱英雄、唱山水,逐漸擴展到唱憂傷、唱困惑,唱出了更多人們真實的情感。
90年代初期,大陸流行樂壇進入第二次港臺流行音樂流入的大潮,港臺歌星紛紛成為大陸青少年追逐的偶像,此時出現了一批以組合形式盛行的歌唱團體,Beyond、「小虎隊」、「四大天王」等歌星擁有了大批的「粉絲」,在較長的時間內佔據著大陸的流行音樂市場,經典歌曲傳唱至今。「小虎隊的歌還配有舞蹈,我們的娛樂方式就變得更加豐富了,除了傳唱之外,還相互學習舞蹈動作,覺得自己還挺酷的。」小王說。
1994年,《小芳》大火,帶起一陣「新民謠」風,打破了港臺與大陸流行音樂之間的不對稱局面。隨後,以《同桌的你》為代表的校園民謠迅速流傳,歌曲取材大學生的情感和生活,表達大學生的懷舊思緒。「新民謠」的流行,將歌迷們從對港臺流行音樂的迷戀中吸引到大陸原創作品中來,形成了與港臺流行音樂的抗衡之勢。
2001年,周杰倫憑藉一首《雙節棍》,獨創性地將本土文化與R&B音樂相結合,將「中國風」帶入大眾視野,以華語樂壇一種全新少見的曲風而傳唱,含糊其辭的吐字也成為他與眾不同的獨特符號,此後湧現出大量R&B歌手,如陶喆、王力宏、潘瑋柏等。
2005年,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普及,湧現第一批網絡歌曲,以《老鼠愛大米》為代表,掀起網絡收聽、下載熱潮,這首歌曲創下月下載量600萬次的吉尼斯記錄。隨後,越來越多的歌手通過網際網路渠道製作、發布、推廣單曲或專輯。2005年鳳凰傳奇的《月亮之上》、2006年的《忐忑》、2014年筷子兄弟的《小蘋果》……這些「神曲」通過網際網路的平臺,獲得大量用戶、洗腦式傳播,成為現象級的傳唱曲目,甚至受到海外歌迷的廣泛喜愛。
時代在高速發展,真正改變音樂格局的有力推動者是網絡數位音樂下載服務,網際網路技術的出現真正改變了人們聽音樂的方式。近兩年,由於版權環境的改變,中國數位音樂迎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此外,這四十年來,音樂的播放形式也發生了變化。磁帶在音樂產業一直佔據主要份額,直到1990 年,CD與磁帶產業基本持平。後來為了順應MV的火熱,DVD出現了。
可以說這四十年,中國流行音樂的變遷是分為三個大部分,歐美流行樂傳入上海是基礎,港臺樂壇的發展變化以及對大陸的影響是重要因素,九十年代後中外融合的音樂形式再次推動了流行音樂的發展。人們對流行音樂的看法轉變,大眾審美的變化,都潛移默化影響著流行音樂的變遷。
音樂能夠見證歷史的發展經歷,也能夠折射一個時代的面貌,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和發展,未來的中國音樂必將更好地綻放光彩、閃耀魅力。
【來源:牟平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