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時代發展如影隨形 "流行語"折射中國社會變遷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二日電 題:「流行語」折射出的中國社會變遷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二00六年中國報紙、廣播、電視十大流行語今天上午在北京發布。主持這項評選活動的北京語言大學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張普說,「語言的變化折射出社會的變化,流行語的變遷也總是與時代的發展如影隨形。」
-
年度熱詞出爐記錄時代變遷 新思想新理念迭出
原標題:年度熱詞出爐 記錄時代變遷 「十九大」「新時代」「共享」「人工智慧」「不忘初心」等詞語入選多個榜單。 這些詞高度概括了2017年度令人難以忘懷的時事,記錄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百姓的生活。
-
一字一詞書寫時代變遷
新詞新語如何折射出時代變遷?網言網語凸顯怎樣的網絡生態?日前,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8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以及系列皮書《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白皮書)、《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綠皮書)、《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藍皮書)、《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黃皮書)。
-
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新詞反映社會變遷
增加單字600個 新增詞語3000個中國辭書學會會長、《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修訂主持人江藍生介紹,距離上一版修訂已過去7年,新版詞典中的新詞新義新用法充分反映了中國新時期特別是近幾年來湧現的新事物、新概念、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和人們的新觀念。
-
我國網絡流行詞語的抵抗性研究
摘 要:如今,人們對網絡流行詞語的使用樂此不疲,它的出現是一定社會的綜合性產物,反映其最新動態,在網絡環境下無處不在。本文基於一些事實表象來解讀流行詞語的深層抵抗性內涵,試圖分析這種流行語為何曲折隱晦地傳達著抵抗性,最後提出該如何理性對待這種賦有「對抗式」解讀的網絡流行詞語。
-
佛系、錦鯉……成為年度詞語 專家揭秘這些詞語為什麼入圍
佛系、錦鯉……成為年度詞語,還有哪些我們掛在嘴邊的詞語入圍?5月31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北京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9)》。在這份報告中,「大數據殺熟」「土味文化」……等詞語紛紛被評為2018年年度詞語。年度詞語怎麼產生?
-
音樂折射歷史 旋律代表時代記錄牟平街頭流行音樂變遷
聽慣了「高、硬、快、響」音樂的中國人被港臺流行音樂婉轉抒情的旋律深深吸引,爭相傳播。這種婉轉抒情的音樂風格在人們心中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印記,並對中國的歌曲創作與表演風格的變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到了1988年,以《黃土高坡》為代表的「西北風」歌曲席捲中國流行樂壇,高亢明亮的西北音調、直抒胸臆的歌詞,讓人感覺活得暢快、自在。當時,以崔健為代表的搖滾時代也悄悄到來,《一無所有》是西北民歌《信天遊》,直接將自己的情感書寫到歌詞中。中國大陸流行音樂徵程走向輝煌,音樂類型從唱英雄、唱山水,逐漸擴展到唱憂傷、唱困惑,唱出了更多人們真實的情感。
-
從「shanghai」到「taikonaut」「漢語出口」反映中國形象變遷
原標題:「漢語出口」反映中國形象變遷 近日,有網友發現美國電影《愛樂之城》臺詞裡「shanghai」這個詞,竟是「誘拐、欺騙」的意思。語言專家表示,「漢語出口」,即漢語詞以拼音等形式進入英語,成為英語詞彙,這一現象早在19世紀甚至更早已出現。
-
從年度熱詞看社會變遷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表示,這些年度字詞、新詞語、流行語、網絡用語,映刻時代印記,折射家國情懷。社會發展催生語言熱點「漢語盤點」活動至今已舉辦14年。在國家語委指導下,「漢語盤點2019」繼續「用一個字、一個詞描述當年的中國與世界」,鼓勵全民用語言記錄生活,描述中國視野下的社會變遷和世界萬象。
-
從年度熱詞看社會變遷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表示,這些年度字詞、新詞語、流行語、網絡用語,映刻時代印記,折射家國情懷。社會發展催生語言熱點「漢語盤點」活動至今已舉辦14年。在國家語委指導下,「漢語盤點2019」繼續「用一個字、一個詞描述當年的中國與世界」,鼓勵全民用語言記錄生活,描述中國視野下的社會變遷和世界萬象。要說2019年哪個詞語最熱,那一定是「垃圾分類」。
-
用流行詞來概括這個時代,是危險的
只是,流行詞,真能擔起這樣的大任嗎?這倒不是因為,流行詞總是很快就不流行了。我翻閱了一下2017以及2018年度的流行詞,發現其中的「油膩」「打call」「尬」「錦鯉」「槓精」等說法仍然適用於當下的輿論場。可見,流行詞的生命力可能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短暫。
-
2019年這些刷屏的新詞熱詞記錄社會鏡像和時代變遷
■本報記者 宣晶近日,國內多家機構和媒體接連發布了「2019年度流行詞」:「14億護旗手」「××千萬條,××第一條」等網絡用語紛紛入選;由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發布的「2019年度彈幕」中,榮登榜首的「AWSL」一年內被發送329萬次。
-
新版詞典有點"潮" 大量收錄網絡詞語引爭議
有人認為,這部詞典的修訂反映了我國近年來經濟、科學技術、社會生活、價值觀念等全方位的社會變遷。但是也有不少人質疑詞典收錄詞語的標準。 作為規範漢字讀音、使用方法、釋義等的權威工具書,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7月15號在北京發行。像「宅男」「宅女」山寨''達人''給力''雷人'等的網絡熱詞,被收錄其中。
-
2019年度熱詞出爐 從年度熱詞看社會變遷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表示,這些年度字詞、新詞語、流行語、網絡用語,映刻時代印記,折射家國情懷。社會發展催生語言熱點「漢語盤點」活動至今已舉辦14年。在國家語委指導下,「漢語盤點2019」繼續「用一個字、一個詞描述當年的中國與世界」,鼓勵全民用語言記錄生活,描述中國視野下的社會變遷和世界萬象。
-
《現代漢語詞典》大修透射時代變遷
此次《現漢》大修的主要主持人、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晁繼周說,與1996年修訂本相比,新《現漢》共收字、詞65000餘條,其中增收新詞新義6000餘條,刪減舊詞約2500條。 語言是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和諧社會」、「問責」、「按揭」、 「海歸」、「優盤」,這些新生詞語,正是社會前進、科技發展、人民生活和思想觀念變化的見證。
-
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新增3000多詞語 緊跟時代比較「潮」
新華社發 本報濟南7月15日訊(記者 馬云云) 15日,第六版《現代漢語詞典》出版發行,新版本增收新詞語和其他詞語3000多條,刪除少量陳舊的詞語和詞義,共收條目約6.9萬餘條。 這是繼2005年第五版之後,《現代漢語詞典》進行的又一次大的修改。新版本緊跟時代步伐,「月光族」、「老鼠倉」、「微博」等流行用語,甚至東北方言「忽悠」等也被收錄。
-
從明星代言電視廣告流變看大眾流行文化變遷
四、透視:明星代言電視廣告與大眾流行文化變遷之間的關聯 (一)多元化審美觀之下的個性化服飾造型 作為在大眾審美之下誕生的明星,一方面體現著大眾審美的集合,另一方面也引領著大眾審美的發展,其中重要的一個表象特徵就是服飾造型。我們仍然以百事可樂為例,通過百事可樂在不同時段的電視廣告中明星的形象來窺探我國服飾造型的變化。
-
新詞折射社會文化變遷
「十九大」「新時代」——流行詞裡的中國 2017年,有哪些詞值得回味? 十大流行語必不可少。綠皮書顯示,「十九大」「新時代」「共享」「雄安新區」「金磚國家」「人工智慧」「人類命運共同體」「天舟一號」「擼起袖子加油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為綜合類十大流行語,即媒體關注度最高、最具年度代表性的詞語,涵蓋國際國內時政、經濟和科技等多個領域。
-
「詞時代」來了,社交熱詞記錄社會變遷-新華網
上半年網絡流行熱詞榜出爐,「世界大,想看看」領跑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語,網絡熱詞則是網際網路時代最普遍的副產品。與以往不同,網絡熱詞的更替速度令人眼花繚亂,「來得快,去得更快」成為網絡熱詞的集體宿命。學者認為,在網際網路造就的高速、高密度以及膚淺化、碎片化的媒介邏輯下,流行文化正在經歷從文章到段子再到詞語的改變,「詞時代」正乘著網際網路有力的雙翼開始自己的新紀元。 詞彙是語言的基石,思維的外殼。
-
用中文書寫時代和家園變遷(僑界關注)
百年變遷 守護文化之根 「自19世紀末,眾多中國移民南遷至馬來西亞地區。從那時起就有文人墨客使用中文創作,出現了一批反映大馬華人生活的文學作品。《叻報》《南洋商報》《星洲日報》等華文報紙的創辦也助推了當地華語文學發展。」曾在新馬地區任教10年的浙江大學海外華人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進教授向本報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