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網絡流行詞語的抵抗性研究

2020-12-11 人民網傳媒

摘 要:如今,人們對網絡流行詞語的使用樂此不疲,它的出現是一定社會的綜合性產物,反映其最新動態,在網絡環境下無處不在。本文基於一些事實表象來解讀流行詞語的深層抵抗性內涵,試圖分析這種流行語為何曲折隱晦地傳達著抵抗性,最後提出該如何理性對待這種賦有「對抗式」解讀的網絡流行詞語。

關鍵詞:網絡;流行詞語;抵抗性

網絡時代的來臨,將人們推進了信息社會,它在帶來了群體歡呼的同時亦攜同了民眾的擔憂,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當下的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網絡上所出現的微妙現象就很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一種網絡流行語言的盛行,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及網絡特性下孕育而生,寄寓了太多的政治意義,其中,抵抗性就是其一種不可忽視的內在意涵。

、網絡流行語的抵抗性意涵

網絡時代下的賽博空間內,人人都是傳播的主體,由網民自主創造的詞語很有可能一經發酵就在大範圍內引起認同和共振,形成當下的流行詞語。近年來耳熟能詳的「壕做友」、「我夥呆」「人艱不拆」、「你懂的」、「no zuo no die」、「你是我的腎」、「too young too simple」等,都在詼諧戲謔中隱喻著當下熱點,也心照不宣地折射出了網民一種抵抗情緒,成為民意表達的符號。這些流行詞語,或起源地方性方言,或來源於熱點事件,還有的來自影視媒體的影響,經由網民的拼貼、改寫、戲仿、諧音等加工而成,不僅描繪日常生活中的是非,同時也流露出了網民對公權的質疑與對現實的不滿,這種來自底層的反彈往往成為人們洞察社會的「窗口」,下面筆者將相應舉出一定的例子以作分析:「不作死就不會死(no zuo no die)」,這最早起源於江浙一帶的同泰方言,意為胡攪蠻纏、惹是生非的行為,在網絡所激起的漣漪效應下,概述為沒事找事,結果倒黴,現已被收入到美國網絡俚語詞典中。2014年7月紅極一時的安慶書記事件,網友恰如其分地用「no zuo no die」概括了該事件的發酵期,更把這一熱詞推向高潮。但從這一事件中反映的是網民對政府高官作風行為問題的不信任、不買單。

此外,代表身份地位的蘋果手機從2008年開始進軍中國市場,如今至iphone6的風靡,使得「你是我的腎」這一詞即刻傳遍了大街小巷。這簡短的幾個字來源於一位17歲的孩子為買ipad2而賣掉右腎的行為,這背後蘊藏的是國民的「炫耀式消費」,現如今,蘋果手機的銷量在我國獨佔鰲頭,他們的消費者大多抱有這樣的觀念:「使用這些更加精美的物品既然是富裕的證明,這種消費行為就成為光榮的行為;相反,不能按照適當的數量和適當的品質來進行消費,意味著屈服和卑賤。[1]」「你是我的腎」這一句看似調侃無聊的流行語,勾勒出了國民的臉面觀,折射出的是對這一扭曲消費觀無情的抨擊,同樣也多多少少是底層階級對這一消費水平的望而卻步。

至於「今日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則是來源於熱播節目《萬萬沒想到》,這句話「經典」之句大部分被運用到現代男女婚姻的困境中,表現出一種對於「物質至上」或「貶低歧視」的社會現狀的憤恨,使得這種具有「阿Q精神」的話語在詼諧狂歡化色彩中完成了「想像的報復」,變相地消解了這「約定俗成」的規則和制度。

諸如此類的流行詞語不勝枚舉:「喜當爹」「接盤俠」是對當下混亂的男女情感生活倫理的揭醜;「壕作友」源於對暴發戶與貧富差距大的折射;「叫獸」是對教育工作者作風問題的嘲諷;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人艱不拆」則是對這個現實的直接憤恨與無奈的表達。

二、抵抗性流行詞語出現的原因

主流文化大行其道之時催生出了這些網絡流行詞語,無論在哪個年代和國家,邊緣的文化和主流文化都是相輔相生的。上文已經提及,這些從屬於邊緣文化的網絡流行詞語具有抵抗性意涵,那麼這種抵抗情緒為什麼會在網絡上出現及網民為什麼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而不是大膽直呼?除了網絡的安全性外,還主要受兩個因素的相互交織的綜合性影響:

1.政府與網民交流匱乏,公共領域機制不完善。我國社會民主的建設有賴於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交流。早在20世紀,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就已倡導這種「對話式」的民主。雖說已自2008年就開啟了「網絡問政」,但事實上這一舉措收穫甚微,真正能夠獲得交流的只是少數人,大部分的民意仍處於湖底,被排斥成了「局外人」,加之我國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集中爆發,政府官員腐敗瀆職、教育行業道德失範、就業難、房價高、分配不公等,而執政黨對於這些問題卻不能有效解決。這更加重了民眾的負面情緒,網絡問政,是否如胡泳所言:只是問問而已[2],這還需要進一步地研究。

網絡時代雖說加強了開放性與互動性,實際上,由於科層制管理及技術手段的限制,這種來自社會底層的呼聲並不總能得到社會普遍的關注,產生的影響力是非常有限的。從底層發出的強大呼聲經過層層傳遞到達決策者那兒,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異或是弱化,能夠進入公共領域平臺的只是少數「精英」。這種被壓抑的民意像滾雪球般積聚,亟需發洩的情緒高漲。

2.把關嚴格、防火牆等監管機制的壓制。在現實中,人們並不能看到這種情緒的「拍案而起」,這主要源於此處要說明的第二個因素,即把關嚴格,防火牆機制的壓抑。網絡上的信息流動都是處於規制之中,這種防火牆機制使得有想法的網民有所顧忌,而不敢有言必發,如所發貼子、微博很快被刪帖而「和諧」,或是進行一定的「教育規訓」,而實際上部分被刪的內容對主流文化的影響卻是無關痛癢的,基於對這一把關的顧慮,再加上自身能力不足,對某些事件無能無力,在一些重大事件中,網民只能通過如流行詞語此類變相的手法來起鬨、造勢,或有意進行「對抗式」解讀,以期實現反抗某些不良現象的願望。

此外,網絡平臺安全度相對高、反響相對大,在「法不責眾」和「圍觀」心理驅使下,民眾毅然將網絡這一平臺作為進行抵抗表達的選擇,總之,以上兩個因素在相互矛盾衝擊中使網民囿於風險成本、精力成本和物質成本而放棄參與激烈的現實集體抗爭和社會運動[3],轉而尋求二者的平衡點,而以一種變相的手法來表達,而流行詞語就是這一手段的重要表現形式。

三、如何理性對待抵抗性的網絡流行詞語

網絡流行詞語網絡情緒的投射,充當著「社會情緒的出口」,是社會的「晴雨表」,看似不值一提,實則是這個社會的「冰山之角」,應當引起重視與關注。而面對這種隨處可見的抵抗性流行語,如何理性對待應是我們當下該著重優先考慮的問題。

1.從「社會抗爭論」的角度,也可更好理解流行詞語,它是大眾基於某種需求動機,通過一己之力或動員其他人,更多地依賴於體制外資源,與執政黨及其政府所展開通常是非嚴重暴力性想抗議和鬥爭過程[4]。那麼提及「抗議」與「鬥爭」,我們也大可不必談其色變,如上文所說,每個時期和年代都會出現這一變相抵抗的現象,流行詞語的抵抗畢竟不等於現實的抵抗,其傳達的也有積極意義,早在上世紀,劉易斯?科塞就在其著作《社會衝突的功能》提及「安全閥」理論,認為「衝突充當了釋放敵意的出口,如果不提供這種出口,就會損害對立雙方的關係,安全閥制度對個人和社會結構都有積極功能。[5]」此外,這一流行語背後折射的也是網民爭奪其話語權的表現,福柯也指出「話語與權力是不可分的,真正的權力是通過話語來實現的。[6]」因而有必要要讓這種渠道通暢,把「閥門」打開,以免民怨積聚而爆發破壞性的行為。在把關機制的前提下不能「一線封死」。

2.同時也要防微杜漸,避免引發網絡暴民。「閥門」的打開,並非是捨棄閥門,流行詞語也非時刻如李玉剛所言,是理想的「良好的公共話語」和「慎議」的結果[7],若這個尺度失去標準,將會適得其反。難以想像在這個不穩定的轉型期,所有的閘門被撤去,各方語言充斥後是怎樣的一發不可收拾。網絡上的用戶是分散而匿名的「烏合之眾」,很容易受到引導規訓,若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藉助網絡這個平臺而煽動民意,極易塑造成「虛擬世界裡的暴徒」,即網絡暴民。他們大規模的侮辱、謾罵和人身攻擊,盲目、蠻橫和專斷,這是極具破壞力的。這一負面現象為人們敲響了警鐘:監管部門必須時刻警惕網民情緒的高漲,防微杜漸,加強監管而不是阻礙,放以自由而不是縱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的郭良教授曾指出:「並不是網絡造就了網絡暴民,而是中國社會在轉型過程中遇到了道德真空乃至需要道德重建的問題」 [8]。這間接地說明了本文所要傳達的思想,表象問題更多體現的是制度上的弊端。對於流行詞語,人們並非以「閥門」而封死,也並非捨棄這一環節,而是必須學會何時應該「放大」抑或「放小」,我想,這才是大眾該時刻銘記於心的。

四、總 結

網絡流行詞語的出現,非敵亦非友,人們需要做的就是正視這種抵抗性,正確規範引導,給予其足夠的空間,防止其極端化所帶來了不良後果。不得不承認,「網絡推動型的各種社會抗議,與這樣的社會、經濟以及政治狀況的存在是緊密相連的.....法治的缺位以及影響政府政策的其他合法途徑的缺失,使得心懷不滿的社會群體選擇網際網路來『發出』他們的抱怨。[9]」如果一個社會的「公共領域」被網絡抗議所取代,那將是可怕危險的,人們要時刻反思,是否給予了民眾足夠的話語權?民意通暢,網絡則自發清淤,促使民心所向,這才是我們執政黨渴望也是應該做到的。公開表達意見的渠道一旦被阻塞,用抵抗來表達、宣洩意見則成為他們的唯一選擇。但這種開放的「度」如何把握,如果引導其利益最大化,這一任務仍是任重而道遠。(作者系安徽師範大學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 (美)凡勃倫著,蔡受百譯.有閒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M].上海:商務印書館,1964.

[2] 胡泳.走進眾聲喧譁時代:中國互聯20年[J].新聞與傳播,2014(9).

[3] 何威.「文化抵抗」與「抵抗文化」——網眾傳播中的一種群體行為及其後果[J].新聞與傳播評論,2010(1).

[4] 鄭永年,邱道隆譯.技術賦權:網際網路、國家與社會[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

[5] (德)劉易斯·科塞,孫立平譯.社會衝突的功能[M].北京:華夏出版社, 1989.

[6] (英)約翰·斯道雷,楊竹山,郭發勇,周輝譯.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7] 李永剛.我們的防火牆:網絡時代的表達與監管[M].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8] 陳豪磊.「網絡暴民」——虛擬世界中的暴徒[J].網絡天地網絡財富,2009(3).

[9] 鄭永年,邱道隆譯.技術賦權:網際網路,國家與社會[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

相關焦點

  • 中國流行詞語反映時代變遷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二日電 題:中國流行詞語反映時代變遷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二○○四年中國主流報紙十大流行語今天下午在北京發布。主持這項評選活動的北京語言大學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張普說,「語言的變化折射出社會的變化,流行語的變遷也總是與時代的發展如影隨形。」
  • 網絡流行詞語知多少?
    網絡流行詞語知多少?
  • 2014年最流行詞語出爐 心形符號居首
    2014年最流行的詞語出爐。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非是一個詞語,而是一個愛的符號。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丁市的全球語言檢測機構(Global Language Monitor)通過分析博客、社交媒體以及全球25萬家主流在線和出版媒體中詞語和符號的使用情況,發布了2014年度流行詞語榜。
  • 曹樹金:我國網絡輿情研究現狀
    首先根據知網檢索結果,從共詞分析、主題演進、合作作者與合作機構等角度分析我國網絡輿情研究的現狀,再根據百度學術的檢索結果分析總結2005~2015年國內網絡輿情研究的知識增長趨勢,研究發現,儘管我國網絡輿情領域的研究發展相當迅猛,知識仍然是線性增長和積累的。
  • 回顧丨陳霖:現象 理論 視角——當代青少年網絡流行文化研究述評
    2006 年由秦州(紫竹)撰寫的《網絡「客」文化》可謂國內較早集中介紹青少年網絡流行文化的著述[1],張炳富等人的《廣州青少年網絡生活調查報告》則是較早系統地調查青少年網絡生活狀況的報告[2]。 此後,青少年網絡流行文化研究總體呈現正向增長的趨勢。
  • 限制媒體使用網絡詞語 專家網友看法不一
    語言專家表示,對於網絡流行詞應當區別對待,符合語言特點並易於傳播的,可以接受。但一些生造的網絡成語並不具備傳統成語的文化魅力,同時表意也不明確,的確應在公眾媒體平臺減少傳播。   網絡流行詞能否登堂入室,一直是語言學界關注的熱點。近年來,隨著網絡文化的普及,不少網絡詞語也紛紛進入了詞典,但與此同時,也有許多網絡詞語、成語並非那麼容易為社會所接受。
  • 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絲」是下流詞語?
    原標題: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絲"是下流詞語? 「萌萌噠」、「有錢,任性」是受訪者最常用網絡流行語 調查顯示,網絡語言正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語言的一部分。89.8%的受訪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網絡流行語,其中28.2%的受訪者經常使用。
  • 專家談粗鄙網絡用語流行:某種意義上是社會放縱
    ——澳門理工學院教授、南開大學詞彙學與詞典學研究中心主任、全國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漢語語彙分會主任委員周薦專訪  日前,在國家網信辦主持召開的「淨化網絡語言」座談會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公布了《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報告指出,按照原發微博提及量排行,「尼瑪」、「屌絲」、「逗比」、「磚家/叫獸」的轉發率最高,均超過千萬次。
  • 2018年度網絡流行詞彙匯總,哪些是你熟悉的詞語?歡迎補充
    2018年馬上就要過去,在這一年當中不得不說網絡新詞彙出現了不少,大家也都來看看有沒有你熟悉的,或者說每一句都是我們經常會使用的,這樣才能不枉是新時代網絡人士。皮一下很開心,從遊戲解說流行起來,逐漸在網絡上紅起來。繼這句話走紅之後各位神奇的網友還製作了各種皮一下很開心的表情包放到網上,受到不同程度的追捧。一首涼涼送給你,《涼涼》是張碧晨和楊宗緯為《三生三世》唱的歌曲,這首歌傳唱度很高。而涼涼這個梗也很有意思,用來被網友調侃一件事情的不如意或者是失敗結果。
  • Science子刊:靶向CXCR2有望治療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
    之所以會產生抵抗性,是因為一小部分前列腺癌細胞完全不受這種治療的影響,結果就是在開展這種治療之時,它們也會茁壯成長。靶向這一部分致命性的癌細胞一直是科學家們關注的焦點。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杜克大學、中國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杭州醫學院、中國醫科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細胞表面受體,它是對激素療法產生抵抗力的前列腺癌細胞的功能和存活至關重要。
  • 卸載低俗詞語 建設網絡「綠水青山」
    《報告》顯示,在2014年網絡低俗詞語排行榜中,「尼瑪」「屌絲」「逗比」位列前三位。如何淨化網絡語言,構建網絡空間的「綠水青山」,成為熱議的話題。 調查:「尼瑪」「逗比」成高頻網絡低俗詞語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根據網民用到的低俗詞語篩選統計,選取了25個(組)網絡詞語進行信息檢索,發現2014年全年共有16個(組)網絡低俗用詞的原發微博數量達到千萬次以上,其中4個(組)網絡低俗用詞的原發微博數量達到了億次以上。
  • 我國物質主義的研究現狀:基於 CSSCI 的社會網絡分析
    為了解近年來該領域在國內的研究面貌和特徵,採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對CSSCI所收錄的有關物質主義的文獻關鍵詞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物質主義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主題,我國物質主義研究範圍廣,但不集中。物質主義、物質主義價值觀、大學生、幸福感等是該領域的核心研究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推動了社會價值觀的變遷。
  • 網絡新詞與生活詞語迅速融合 一年誕生396條
    今天上午,教育部發布年度新詞調查報告,包括「蟻族」、「釣魚執法」、「秒殺」、「躲貓貓」等在內的396個詞語成為2009年的新詞條。本次教育部調查的新詞語,限於在主流媒體(報紙、廣播電視及網絡新聞)中出現的,不包括只出現在人們口頭或網絡BBS、博客中的。
  • "2015年十大流行語"解讀 上榜詞語網絡特色明顯
    其中,上榜的詞語有「獲得感」、「網際網路+」、「顏值」、「寶寶」、「創客」、「腦洞大開」、「任性」、「剁手黨」、「網紅」、「主要看氣質」。《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指出,今年上榜的流行語具有明顯的「網絡特色」。
  • 廣電總局禁網絡詞語上廣播電視 專家網友看法不一
    黃安靖說,實際上,不少網絡詞語豐富了語言生活,確實有創新和新的運用,同時又符合語言特點,因此可以看到,許多網絡詞語開始慢慢被收錄進漢語詞典,這些詞語是有積極意義的。比如失聯、斷舍離、高大上等,它們既流行又通俗易懂,這是網民原創的表現,也是漢語通俗流變的體現。 黃安靖指出,成語還有一個特點,是承載著漢語言的文化內涵及文化傳承的作用。
  • 佛系、錦鯉……成為年度詞語 專家揭秘這些詞語為什麼入圍
    圖片來自教育部門戶網站年度詞語的3個評委:算法、專家和網友楊爾弘稱,今年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下稱《狀況報告》)主要反映了2018年我國語言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熱點問題和實態數據。楊爾弘介紹,「漢語盤點」首先是由廣大網友通過網絡平臺推選出來,然後專家根據匯總推選,篩選20個詞,然後20進10,10進5,再由專家來投票。另一個途徑就是通過一個囊括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媒體內容的含有幾億字的語料庫。在這個語料庫裡,運用一個語言信息處理技術往外篩選。
  • 2018年最為流行的網絡用語,你知道幾個?
    2018年即將要過去,十大網絡流行用語你知道幾個?你知道其中背後的梗嗎?在這一年裡,網絡上發生了無數的新鮮事,很多的流行用語也流行了起來,讓我們一起盤點一下這些流行用語吧一、真香可能你沒有看過變形記,但是,這個詞語你絕對聽說過,這就是來自變形記裡王境澤的話語,不僅有這句話,更是衍生出另外一句「鐵骨錚錚王境澤」。
  • 「花生盤點」關於8102年度流行詞語的綜述
    關鍵詞2018 流行詞 不正經以上十個詞語的意思和用法能get到8個以上的花生都是網上衝浪的愛好者能get到5—8個的花生勉強是個合格的網際網路用戶只能get到5個以下的花生很抱歉,你不是時代的弄潮兒了。下文將選取五個流行詞彙進行分析,其餘詞彙可能需要花生發揮主觀能動性。
  • 韓國流行音樂在我國的傳播現狀及影響的思考
    筆者將旨在通過對韓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與特點的梳理,闡述其在我國國內的流行原因與傳播現狀,並試圖分析其在我國傳播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最後從中提取有益於我國流行音樂發展的借鑑意義。事實也證明,韓國流行音樂最受歡迎的歌手通常也是組合的形式居多。 二、韓國流行音樂在我國的傳播現狀 在韓國流行音樂不斷傳播當下,作為韓國鄰國的中國也不可避免地接收到了這股潮流之風。目前韓國流行音樂在我國的傳播十分迅猛。
  • 人民日報:使用網絡語言應取捨有度-低俗,一代人,暴戾,新詞,詞語...
    漫畫 徐鵬飛  網絡語言雖豐富了語言生態,但其對語言自身的衝擊、對流行文化氣質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小覷,還需我們積極面對,善加引導  網際網路讓今天的語言使用生態呈現出從未有過的多樣性。  更有部分網絡新詞新語或內涵庸俗或帶著戾氣,部分網絡新文體或無病呻吟或虛張聲勢,皆從網絡流入日常生活。其中,網絡低俗詞語要脫敏,往往借同音或近音字粉墨登場,但不管其形式如何花樣翻新,只要一說出口,其讀音本身便暴露出低俗內涵。充斥戾氣的新詞語同樣喜歡借同音字遣詞造句,但與低俗詞語脫敏不同,暴戾詞語往往為達到詆毀、攻擊目的而選用矮化他人人格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