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島內各種抗爭風波風靡雲湧,繼九三軍工教大遊行「打響第一槍」之後,「百萬觀光產業自救大遊行」也即將登場,未來勞工團體、「反被迫拆遷連線」等也正在謀划走上街頭,向蔡英文發出怒吼。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上百個社會團體組織申請上街遊行,表達對蔡當局政策不滿。
蔡英文執政剛滿百日,不但沒有形成「新朝盛象」,反而迎來如此廣泛的民意反彈,這在臺灣發展史上實屬罕見。從各項民調數據來看,蔡英文目前的民意滿意度急劇下滑,已經與不滿意度呈現「死亡交叉」狀態。
蔡英文之所以還未開始享受「蜜月期」就無奈進入「艱困期」,背後隱藏著多重原因,既與臺灣整個社會轉型尚未完成有關,又與蔡英文執政規劃無方有關,而其核心關鍵點則在於蔡英文玩冥不化的兩岸政策。
蔡英文雖然在就職演講中提出,將依照所謂「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條文處理兩岸關係,這較以往的確略有進步。但從蔡英文上任後的系列動作來看,則呈現出「進一步退兩步」的態勢,因為蔡英文不但拒絕「九二共識」及其核心內涵「一個中國」原則,反而任命深綠人士擔任「教育部長」、「文化部長」等要職,意圖推行「文化臺獨」和「柔性臺獨」路線。在國際社會上蔡英文也不安現狀,不但收回各個「駐外代表處」關於「九二共識」的宣傳材料,而且屢屢以「臺灣總統」自稱,妄圖在國際社會製造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治實體」假象。
蔡英文錯誤的兩岸政策,也引發了嚴重的後果,並直接波及到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首先,蔡英文兩岸政策為臺海和平穩定蒙上沉重陰影,進一步惡化了島內投資發展環境。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由於臺灣當局妄圖謀求「兩國論」或「一邊一國論」,導致臺海地區烏雲密布,險些陷入動蕩。蔡英文作為李登輝「兩國論」的幕後推手和陳水扁「一邊一國論」的忠實踐行者,上臺執政後,自然也想承繼「李陳衣缽」,完成他們沒有完成的「政見」,因而蔡英文才以各種方式推行「柔性臺獨」,意圖「以時間來換空間」,最後實現「事實臺獨」甚至是「法理臺獨」。
蔡英文的這些所作所為,自然給臺海地區的和平發展埋下了巨大隱患。一旦蔡英文突破臨界點,徹底滑向「臺獨」,或是主動去擁抱深綠,那麼臺海地區的上空將會風雨交加,兩岸關係也會風雨飄搖,島內的投資環境自然也會急遽惡化。屆時,不但美日歐等外資企業不願到臺灣投資設廠,就是島內資金估計也會迅速外流。如此以來,臺灣有可能就會被掏空,蔡英文所拋出的五大產業轉型升級等方案自然也會全面淪空。
其次,蔡英文兩岸政策導致島內部分相關業者現實利益遭受重大衝擊。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在堅持「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互信基礎上,兩岸關係逐漸開啟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模式,這也給兩岸民眾帶來了豐厚的現實福祉。僅以旅遊為例,2015年大陸400餘萬民眾赴臺旅遊,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額度高達數百美元,有效地帶動了臺灣觀光旅遊、餐飲、酒店等行業的發展。
但蔡英文上臺後,由於大陸民眾對其兩岸政策難以放心,特別是對蔡在處理遼寧旅遊團火燒車事故中所暴露出的冷漠無情高度不滿,因而很多遊客不願再繼續赴臺旅遊。臺灣的觀光業市場自然也就應聲下跌,部分從業者甚至「一周五休、兩天上班」,整個行業的慘澹狀況可見一斑。在蔡英文拒不調整兩岸政策的背景下,這些從業者只能被迫「官逼民反」,走上街頭,用實際行動捍衛自己合法利益,戳破蔡英文「維持現狀」、「大陸遊客不會減少」的謊言。
再次,蔡英文兩岸政策導致臺灣在全球經濟區域一體化過程中提前被邊緣化。隨著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的不斷深化,各種區域性國際組織不斷湧現,僅以亞太地區為例,就有美日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中國大陸和東協共同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等。目前美國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和共和黨候選人川普都已經明確表態,反對TPP,因而TPP的發展前景充滿極大變數。臺灣能否加入TPP第二輪會談,自然更是未定之數。在蔡英文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未來臺灣要想融入RCEP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一旦被徹底排除在這兩大區域經合組織之外,臺灣未來的對外經貿將會遭遇重大挑戰。作為一個外向型的經濟體,臺灣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如若對外進出口下滑,勢必帶動島內經濟持續低迷。經濟疲軟,又將引發一系列的連鎖效應,臺灣的社會民生、政局走向等都有可能因此而發生轉變,或將不可轉圜地陷入空轉內耗的陷阱。
東漢經學家鄭玄在《詩譜序》中曾說,「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目前擺在蔡英文面前的,是內外交困和亂象層生,其中包括兩岸關係日趨僵化、經濟持續疲軟、民怨不斷高漲、外部活動空間日益萎縮,等等。臺灣民眾走上街頭、發起抗爭,只是這些現象的爆發和表徵而已。而在紛繁複雜的表象背後,兩岸政策是蔡英文化解各種困境的關鍵肯綮所在。換言之,蔡的兩岸政策不僅僅攸關兩岸和平發展,更是維繫臺灣繁榮發展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之一。如果蔡英文能夠以兩岸政策為「綱」,妥善處理兩岸關係,自然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效果,其他很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部分上迎刃而解。
但如果蔡英文依然沉溺於自己的意識形態想像,估計島內社會民生將會繼續螺旋下沉,民眾的街頭抗爭自然也會此起彼伏、連綿不絕。(鍾厚濤,作者系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