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厚濤:民眾接連抗爭凸顯蔡英文兩岸政策危機

2021-01-11 中國臺灣網

  近日,島內各種抗爭風波風靡雲湧,繼九三軍工教大遊行「打響第一槍」之後,「百萬觀光產業自救大遊行」也即將登場,未來勞工團體、「反被迫拆遷連線」等也正在謀划走上街頭,向蔡英文發出怒吼。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上百個社會團體組織申請上街遊行,表達對蔡當局政策不滿。

  蔡英文執政剛滿百日,不但沒有形成「新朝盛象」,反而迎來如此廣泛的民意反彈,這在臺灣發展史上實屬罕見。從各項民調數據來看,蔡英文目前的民意滿意度急劇下滑,已經與不滿意度呈現「死亡交叉」狀態。

  蔡英文之所以還未開始享受「蜜月期」就無奈進入「艱困期」,背後隱藏著多重原因,既與臺灣整個社會轉型尚未完成有關,又與蔡英文執政規劃無方有關,而其核心關鍵點則在於蔡英文玩冥不化的兩岸政策。

  蔡英文雖然在就職演講中提出,將依照所謂「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條文處理兩岸關係,這較以往的確略有進步。但從蔡英文上任後的系列動作來看,則呈現出「進一步退兩步」的態勢,因為蔡英文不但拒絕「九二共識」及其核心內涵「一個中國」原則,反而任命深綠人士擔任「教育部長」、「文化部長」等要職,意圖推行「文化臺獨」和「柔性臺獨」路線。在國際社會上蔡英文也不安現狀,不但收回各個「駐外代表處」關於「九二共識」的宣傳材料,而且屢屢以「臺灣總統」自稱,妄圖在國際社會製造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治實體」假象。

  蔡英文錯誤的兩岸政策,也引發了嚴重的後果,並直接波及到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首先,蔡英文兩岸政策為臺海和平穩定蒙上沉重陰影,進一步惡化了島內投資發展環境。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由於臺灣當局妄圖謀求「兩國論」或「一邊一國論」,導致臺海地區烏雲密布,險些陷入動蕩。蔡英文作為李登輝「兩國論」的幕後推手和陳水扁「一邊一國論」的忠實踐行者,上臺執政後,自然也想承繼「李陳衣缽」,完成他們沒有完成的「政見」,因而蔡英文才以各種方式推行「柔性臺獨」,意圖「以時間來換空間」,最後實現「事實臺獨」甚至是「法理臺獨」。

  蔡英文的這些所作所為,自然給臺海地區的和平發展埋下了巨大隱患。一旦蔡英文突破臨界點,徹底滑向「臺獨」,或是主動去擁抱深綠,那麼臺海地區的上空將會風雨交加,兩岸關係也會風雨飄搖,島內的投資環境自然也會急遽惡化。屆時,不但美日歐等外資企業不願到臺灣投資設廠,就是島內資金估計也會迅速外流。如此以來,臺灣有可能就會被掏空,蔡英文所拋出的五大產業轉型升級等方案自然也會全面淪空。

  其次,蔡英文兩岸政策導致島內部分相關業者現實利益遭受重大衝擊。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在堅持「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互信基礎上,兩岸關係逐漸開啟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模式,這也給兩岸民眾帶來了豐厚的現實福祉。僅以旅遊為例,2015年大陸400餘萬民眾赴臺旅遊,平均每人每日消費額度高達數百美元,有效地帶動了臺灣觀光旅遊、餐飲、酒店等行業的發展。

  但蔡英文上臺後,由於大陸民眾對其兩岸政策難以放心,特別是對蔡在處理遼寧旅遊團火燒車事故中所暴露出的冷漠無情高度不滿,因而很多遊客不願再繼續赴臺旅遊。臺灣的觀光業市場自然也就應聲下跌,部分從業者甚至「一周五休、兩天上班」,整個行業的慘澹狀況可見一斑。在蔡英文拒不調整兩岸政策的背景下,這些從業者只能被迫「官逼民反」,走上街頭,用實際行動捍衛自己合法利益,戳破蔡英文「維持現狀」、「大陸遊客不會減少」的謊言。

  再次,蔡英文兩岸政策導致臺灣在全球經濟區域一體化過程中提前被邊緣化。隨著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的不斷深化,各種區域性國際組織不斷湧現,僅以亞太地區為例,就有美日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中國大陸和東協共同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等。目前美國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和共和黨候選人川普都已經明確表態,反對TPP,因而TPP的發展前景充滿極大變數。臺灣能否加入TPP第二輪會談,自然更是未定之數。在蔡英文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下,未來臺灣要想融入RCEP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一旦被徹底排除在這兩大區域經合組織之外,臺灣未來的對外經貿將會遭遇重大挑戰。作為一個外向型的經濟體,臺灣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如若對外進出口下滑,勢必帶動島內經濟持續低迷。經濟疲軟,又將引發一系列的連鎖效應,臺灣的社會民生、政局走向等都有可能因此而發生轉變,或將不可轉圜地陷入空轉內耗的陷阱。

  東漢經學家鄭玄在《詩譜序》中曾說,「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目前擺在蔡英文面前的,是內外交困和亂象層生,其中包括兩岸關係日趨僵化、經濟持續疲軟、民怨不斷高漲、外部活動空間日益萎縮,等等。臺灣民眾走上街頭、發起抗爭,只是這些現象的爆發和表徵而已。而在紛繁複雜的表象背後,兩岸政策是蔡英文化解各種困境的關鍵肯綮所在。換言之,蔡的兩岸政策不僅僅攸關兩岸和平發展,更是維繫臺灣繁榮發展的重要決定性因素之一。如果蔡英文能夠以兩岸政策為「綱」,妥善處理兩岸關係,自然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效果,其他很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部分上迎刃而解。

  但如果蔡英文依然沉溺於自己的意識形態想像,估計島內社會民生將會繼續螺旋下沉,民眾的街頭抗爭自然也會此起彼伏、連綿不絕。(鍾厚濤,作者系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相關焦點

  • 鍾厚濤:美國向蔡英文亮出兩岸議題底線
    據臺媒報導,美國在臺協會(AIT)前執行理事施藍旗說美國正私下向民進黨施壓,學界要求蔡英文提出一個可以縮小臺海差距並關照美國和國際關切的大陸政策。華廣網24日刊載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鍾厚濤的文章分析施藍旗煎演講傳達的四點意見。
  • 鍾厚濤:高得票率難以掩蓋蔡英文面臨的困境
    儘管蔡英文此次當選黨主席的起點很高,但由於其兩岸政策難以根本調整,民進黨內派系矛盾無法全面調和,島內「公民運動」風起雲湧,因而可以預測,蔡英文未來的支持度可能將難以維持目前的高位態勢,而是會越走越低。     兩岸政策依舊是蔡英文最大罩門     2012年「大選」敗北之後,蔡英文感觸良深,坦言自己是輸在兩岸政策上。
  • 鍾厚濤:洪秀柱與蔡英文的三大對決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鍾厚濤15日在華廣網刊文分析2016年即將在島內上演的兩位女性爭奪大位的情形,作者指出,蔡英文空話連篇,洪秀柱擲地有聲,誰能感動選民,人盡皆知。一是平民英雄,一是富梟權貴,究竟誰會打動人心,答案一目了然。泛藍正在邁向團結,泛綠則開始禍起蕭牆,未來孰分孰合,拭目以待。
  • 臺「兩岸關係調查」凸顯冰火兩極 蔡英文兩岸政策造成社會撕裂
    《聯合報》17日評論稱,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造成社會撕裂,中間消失,統「獨」兩極分化更為明顯,越來越多對政治厭煩的人將選擇「用腳投票」。變化最大的指標是「外交」角力《聯合報》2010年開始規劃「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每年定期追蹤島內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
  • 民眾的不信任是蔡英文大危機
    中評社臺中5月3日電(記者 林谷隆)5月20日蔡英文就職滿周年,國民黨連任三屆臺中市議員的吳瓊華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不知蔡英文是「說一套做一套」,還是沒能力處理兩岸關係,所以兩岸不只沒維持現狀,大陸對蔡當局也不信任,臺灣民眾也對蔡不信任,這將造成臺灣很大的危機。
  • 綠營黨內對兩岸論述"各自表述" 蔡英文陣腳大亂
    據中時電子報消息稱,洪孟楷認為,蔡當局沒能力讓島內民眾過好日子、又沒辦法維持兩岸正常交流,所以挑戰四起。  邱義仁曾鼓吹「模糊,是現在兩岸策略最好的態度」,「還要模糊到中國也清楚我們的模糊」,洪孟楷直指,這根本就是為過去一年蔡當局錯誤的兩岸政策打模糊仗。「連蔡的重要幕僚都只會模糊,那民眾想問,這個當局從上到下,到底誰對兩岸政策清楚?」
  • 臺媒民調:蔡英文兩岸政策 48%民眾認為未闡明
    民眾看「大選」後兩岸關係變化。圖/臺灣《聯合報》提供    民進黨今天將正式提名蔡英文參選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臺媒《聯合報》2016選情民意調查發現,有四成八民眾認為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沒有明白闡釋兩岸政策立場,即便是綠營支持者,也有三成八認為蔡沒有清楚的兩岸政策立場。調查也發現,對於明年選後的兩岸關係,民眾多認為不致因為藍或綠當選而產生劇變。
  • 臺民調:56%民眾對蔡英文兩岸政策表現不滿意
    人民網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滿3周年,兩岸政治僵局始終未解。根據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在520前夕所做的民調顯示,有近6成的民眾認為蔡英文執政三年來,兩岸關係「變壞了」;更有5成6的民眾不滿意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的表現。
  • 鄭浩:蔡英文兩岸政策醜陋 執政暗藏危機
    核心提示:她的兩岸政策是比較醜陋,大陸要做好應對臺獨勢力抬頭的準備。鳳凰衛視4月12日《新聞今日談》,以下為文字實錄:楊娟:您說的沒錯,因為蔡英文這種模糊的態度呢也最多只能夠在拖上一個月的時間,然後之後她必須要有所表態,但是因為她的政策現在不確定性也是讓臺灣的現在整個社會都處再一個很焦慮的狀態當中,尤其就像您說的做生意的臺商方面是非常的擔心,兩岸關係出現這種倒退的情況,所以您怎麼看就是在蔡英文上臺之後
  • 蔡英文也說得出口
    而在去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後不久,立即也推出所謂的「新南向政策」,近日蔡英文在接受採訪時,刻意將「新南向」與「一帶一路」對比,並豪言臺灣有多種「軟實力」,非大陸所能比。中國社科院臺灣問題專家鍾厚濤應海外網(m.haiwianet.cn)之邀,從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分析蔡英文推進「新南向」的意圖以及遇到的困境,並由此探討「新南向」與「一帶一路」是對接還是對撞?
  •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是什麼?
    蔡英文的發言人回嗆:「韓國瑜應儘快回到市政上去,儘早落實他的政見。」    韓國瑜任市長一個多月,主打 「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接連刷新紀錄、兌現了觀光與外銷的初步承諾。    韓國瑜在訪問中公開質問蔡英文:「兩岸問題是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也是最大挑戰,誰都逃脫不了。不要九二共識、不愛『中華民國』,又不敢『臺獨』,請問2300萬民眾何去何從,你要帶我們去哪裡?身為領導人要很清楚地告訴民眾,難道臺灣人民沒有覺醒嗎?
  • 陳明通上陣 凸顯了蔡英文的困境與矛盾
    若陳明通的見解成立,這項人事其實是在鞏固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的所謂「維持現狀」路線,其實看不出善意。社論摘編如下:陳明通去年十月的論文,讚揚蔡英文任內的兩岸作為,並以「納許均衡」描述此一政策作為所達成的均衡狀態。
  • 臺灣最新民調顯示:56%民眾對蔡英文兩岸政策表現不滿意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滿3周年,兩岸政治僵局始終未解。根據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在520前夕所做的民調顯示,有近6成的民眾認為蔡英文執政三年來,兩岸關係「變壞了」;更有5成6的民眾不滿意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的表現。
  • 臺媒民調:48%臺民眾認為蔡英文兩岸政策未闡明
    華夏經緯網4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今天將正式提名蔡英文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臺灣《聯合報》臺灣地區領導人選情民意調查發現,有四成八臺灣民眾認為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沒有明白闡釋兩岸政策立場,即便是綠營支持者,也有三成八認為蔡沒有清楚的兩岸政策立場。據報導,調查發現,對於明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後的兩岸關係,民眾多認為不致因為藍或綠當選而產生劇變。
  • 蔡英文兩岸政策惹民怨 民調顯示超6成臺民眾不滿
    摘要:蔡英文上臺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這導致兩岸聯繫溝通機制停擺。兩岸政策協會22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面對兩岸僵局持續未解,有61.1%臺灣民眾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感到不滿。
  • 國民黨:蔡英文無法提出前瞻穩健的兩岸政策論述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    華夏經緯網4月1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11日說,對國民黨來說,兩岸關係始終就是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曾任臺「陸委會主委」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不會不清楚。」
  • 是否認同蔡英文兩岸政策? 61.9%臺民眾"搖頭"了
    臺最新民調顯示,61.9%的島內民眾不認同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圖:臺媒)海外網1月30日電 民進黨在去年年底的「九合一」選舉中慘敗後,「九二共識」越來越成為島內民眾的呼聲。臺灣一份最新民調顯示,有逾五成民眾認為「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對於是否認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61.9%的臺民眾「搖頭」了。
  • 臺民眾不滿蔡英文兩岸政策 支持統一率持續上升
    不滿意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同時,支持「未來兩岸統一」的民眾上升了近10%,從2016年開始持續走高。據中時電子報消息,24日最新民調顯示,20歲以上的臺灣成年人當中,有66%不滿意蔡英文兩岸政策,不滿意的人比滿意的人多41個百分點,且強烈不滿的人多達32%,雙雙創下紀錄。關於臺灣民眾對「統獨」傾向,民調顯示, 23.8%認為「未來兩岸統一」更好。
  • 周志懷:蔡英文兩岸政策已經固化 陷入困境
    蔡英文「雙十」談話提及兩岸關係時,重申「四不」,中國社科院臺研所所長周志懷日前接受臺灣《聯合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已經固化,對兩岸關係的「承諾為虛、空談為實;對話為虛,對抗為實」。他並表達對兩岸關係不信任危機可能加深的擔憂。
  • 是否認同蔡英文兩岸政策?61.9%臺民眾「搖頭」了
    臺最新民調顯示,61.9%的島內民眾不認同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圖:臺媒)   海外網1月30日電民進黨在去年年底的「九合一」選舉中慘敗後,「九二共識」越來越成為島內民眾的呼聲。臺灣一份最新民調顯示,有逾五成民眾認為「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對於是否認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61.9%的臺民眾「搖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