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人類藝術創造力與意識的起源

2020-12-12 夢田筆談

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顯著特徵在於人類具有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以及抽象思維能力,史前人類藝術作品是人類具有意識有力的證據,至少是3萬年以前人類就有了再現其生存環境的藝術創造力。

那麼人類具有的藝術創造力或者說抽象思維的能力究竟是與生俱來還是偶爾一個開悟的人類個體靈光一現,自此之後人類的思維創造力究竟是遺傳的還是傳承的呢?

我們還是從兩個著名的史前人類藝術作品說起吧。

1、法國肖韋洞3萬年前壁畫

1994年12月18日,讓-馬裡·肖韋(Jean-Marie Chauvet)以及他的兩位洞穴探險的朋友在法國阿爾代什省的阿爾代什河谷的一個山洞裡,看到了牆壁上有一頭用紅色線條勾勒的小猛獁象。

經過對的全面勘探,發現洞穴巖壁上幾處凹陷上都繪有精美的獸群壁畫:成群的馬、鴨子、一隻貓頭鷹、獅群、鬣狗群、美洲豹、雄鹿群、猛獁群、野山羊群還有野牛群。絕大多數動物的描繪都採用了自然主義風格,並排的腦袋之間用木炭描過陰影濃淡以展現立體感,動物的姿態自然得體,栩栩如生。比如一群安靜祥和的馬,一頭長著圓形大腳、憨態可掬的小猛獁象,還有一對正在衝刺的犀牛,甚至還有一頭犀牛被畫成了七條腿,表示它正在狂奔。

這處洞穴後來被稱為肖韋洞穴(Chauvet cave),是如今最重要的人類史前藝術遺蹟。史前壁畫是當今的我們與那些生活在三萬年前冰河世紀的獵人們跨越時空的對話。

2、河南許昌市靈井1.35萬年前微型鳥雕像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6月11日,發表了題為在中國發現的1.35萬年前的微型鳥雕像改變了史前藝術的格局的文章,在中國發現的一個石器時代的微型鳥雕像(如圖),可能是我們理解史前藝術「缺失的一環」。如今,這種可追溯至近1.35萬年前的雕像已成為東亞地區所知的最古老的三維藝術品實例。

中國許昌發現石器時代微型鳥雕像

這尊雕像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考古遺址被發現,是用石器從被燒過的動物骨頭中手工雕刻而成。研究人員表示,該雕像描述了一隻位於一個基座上的鳥。這隻鳥超大的尾巴據認為是為了防止雕像被置於平面上時前傾。

「這一發現確定了一種原始的藝術傳統,並將中國藝術中鳥類的表現提前了8500多年,」研究人員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無論在(雕刻)技術上還是在(藝術)風格上,該雕像都不同於在西歐和西伯利亞發現的其他文物,這或將成為將中國雕塑的起源追溯至舊石器時代的缺失的一環。」

除了用放射性碳測年法確定文物的年代外,研究人員還利用CT掃描揭示了舊石器時代雕刻家使用的雕刻技術。此次發掘工作由山東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來自法國、以色列、挪威等國大學的專家共同負責。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李佔揚教授為該研究論文第一作者。該研究聯合作者、法國波爾多大學學者弗郎西斯科·德埃裡克表示,「這表明該地區的雕刻至少始於1.35萬年以前,填補了我們對這一廣大地區藝術起源的認知真空。」

3、形體感知從二維平面到三維立體抽象的躍遷

肖韋洞的壁畫經過抽象處理,富有動感,畫面上眾多的彎折和曲線試圖賦予動物一種透視的立體效果。壁畫的作者們不僅僅是在描繪物體,他們是在描繪自己的想法。

許昌市靈井考古遺址的1.35萬年前雕像,已成為東亞地區所知的最古老的三維藝術品實例,作者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甚至還考慮到了解決鳥雕像的重心問題,使得這位創作者的作品能夠平衡地置於展臺便於人們觀賞。

從3萬年前的平面藝術作品到1.35萬年前的立體藝術作品,可以感知人類抽象思維的進化脈絡,說明人類的思維創造力產生了質的突變和躍升。

4、分子生物學和量子生物學視角下的生命本質

意識寄寓於人類生命的主體,人類對生命特徵的深刻認識有助於了解意識的起源。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儘管我們現在可以在細胞水平和生物大分子層面進行研究,發現DNA雙螺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酶和一系列其他生命現象,我們至今還是不得其要領,但是這並不妨礙生物學家在生物學領域的進一步的探索。

從地磁指南針到酶促反應,從光合作用到遺傳再到嗅覺,無時無刻都呈現出量子力學的特徵。

量子力學的另一位創始人薛丁格在他的著作《生命是什麼》裡,用量子力學和熱力學的理論探討生命運動的本質,他強調指出,量子物理學和生物學的關係非常密切。量子生物學是量子力學與分子生物學相結合的產物,它運用量子力學原理,通過數學運算來研究生物分子的電子結構、電磁性質、能量轉移和化學反應等問題。

按照量子力學觀點,質子具有隧道效應,質子從雙勢阱的左方到右方,或從右方至左方,不是越過勢壘,而是通過隧道效應進行的。質子隧穿涉及到生物體內氫鍵勢能的轉換問題,進而衍生出遺傳物質DNA大分子多維結構的維繫,DNA變性、改性與突變,植物光子捕獲與能量轉換,線粒體多酶複合體跨膜能量轉化,多種酶或者多酶複合體催化眾多的生物化學反應等問題。

酶使用量子隧穿效應來轉移電子及氫原子、重氫原子一類的原子核,實驗也顯示出,在某種生理狀況下,甚至連葡萄糖氧化酶的氧原子核都會發生量子隧穿效應。

小鳥的導航能力與其地磁感知能力有關,而小鳥的地磁感知能力據現有的研究結果又與鳥類細胞內自由基之間的量子糾纏相關。

量子生物學的研究逐步涉及到眾多的生命特徵和本質,值得人們進一步地探索和發現。

5、意識的量子生物學解釋

曾經在肖韋洞穴巖壁上塗抹顏料的人顯然在思考這個世界,思考著這個世界的本源,他們是有意識的。

曾經在許昌市靈井考古遺址的人也在思考這個世界,思考著這個世界的本源,同時也在利用重力這個自然現象改造他或者她的作品,他們不僅是有意識的,而且是有意識地在改造這個世界。

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生存的過程中日積月累,漸漸地發生了質的飛躍,人類的意識以及抽象思維能力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什麼是意識?從我們有意識的那一刻開始就困擾著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乃至於政治家。

如同生物學家近一個世紀對於生命本質的不眠不休的探索,雖然我們對人類意識的本質幾乎是一無所知,但是不會妨礙我們用量子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

自我意識只出現在有生命的物體中,自我意識是具有神經系統的生物才擁有的特質嗎?量子力學是否在意識形成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不知道意識的本質,我們也就無法知道究竟哪些生物擁有這種特質。

在由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組成的人類中樞神經系統裡,每一種神經元可能只對某些感覺的輸入有反應。神經細胞,也就是神經元,通常十分長而纖細。神經細胞通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它的頭部形似蜘蛛,被稱為細胞體,細胞體是發起動作電位的位置;動作電位被引發之後就沿著傳遞的細長部分被稱為軸突;最終動作電位到達神經元末端,在此釋放神經遞質。

神經元細胞與肌肉細胞類似,細胞外的鈉離子通常多於細胞內的。這種濃度差異是依靠神經元細胞膜上主動排出鈉離子的離子泵建立和維持的,內外兩側的鈉離子濃度差在細胞膜上形成了一個大約0.01伏特的電勢差。雖然這個電勢差聽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考慮到細胞膜的厚度只有區區幾納米,換句話說,這段電勢差跨越的距離也十分小。這意味著跨越細胞膜兩側的電勢梯度(也就是電壓)實際上達到了100萬伏特/米,這相當於1釐米的距離上就有高達1萬伏特的電勢差

神經元細胞之間電信號的傳遞涉及到跨細胞膜的離子通道,這顯然有量子力學的機制如質子隧穿在起作用,至於神經元細胞之間的信息傳播是否涉及到質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或者說體內信息傳播的速度是以電信號傳播速度(光速)還是以超越光速的量子糾纏速度傳播,現在也不得而知。

最近根據中國科學家的超越1000公裡級別的量子通信的密鑰分發試驗,測定的量子糾纏的信息傳播速度大約是光速的10000倍。當然量子糾纏的信息傳播速度到底是多少,還有耐於其他科學家的進一步驗證。

感官信息的整合形成了有意義的概念,而概念的整合則產生了意識。意識驅動大腦進行思維活動,思維活動繼而驅使身體發生物理運動。

關於人類意識還有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問題,例如大腦的思維能力和大腦的記憶功能等問題,這個過程中是否涉及到生物大分子mRNA也是眾說紛紜,但是在細胞內的大分子和亞分子水平之上研究意識的相關問題,在微觀世界起重要作用的量子物理學機制不會缺席。

6、意識是遺傳的還是傳承的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類意識的起源有其內在的生物學和量子力學基礎,但是人類的思維活動也是在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通過外在的信息載體物質傳承的,只有繼承前人的思維活動成果,才能行穩致遠。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意識既是遺傳的又是傳承的。

相關焦點

  • 神話的起源,神話——人類意識覺醒的產物
    大家好,我是小編劉鑫,今天和大家來探討一下神話的起源,神話——人類意識覺醒的產物。「神話」系外來詞,英文為「Myth",源於拉丁語「Mythos",原意指那些產生於原始社會的口傳故事。學術界傳統意義上的神話,特指上古(原始)神話。
  • 這本書,解答你對人類起源的所有好奇!
    本文摘自湛廬文化策劃出版的「科學大師書系」之《人類的起源》一書。作者理察·利基以直立人骨架「圖爾卡納男孩」這一20世紀古人類學最重要的發現為起點,清晰明了地勾畫了人類進化的四大階段:700 萬年前人科的起源;兩足行走的猿類的「適應性輻射」;250 萬年前人屬的起源;現代人的起源。
  • 史前藝術類型「清央美術」
    可以說,器物裝飾化造型和器物裝飾是人類審美史上的一個歷史性轉折。它促使人類使用意識和審美意識的進一步分化。器物裝飾因具有明晰、明確的審美目的和審美價值,可以說它對文明人藝術的獨立產生過重要影響。二、工具工具的製造和使用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
  • 藝術開卷|費根《考古學與史前文明》評介
    藝術開卷|費根《考古學與史前文明》評介 潘守永/上海大學教授 2020-09-30 17:55 來源:澎湃新聞
  • 當人工智慧成為藝術工具,人類的創造力如何長存?
    原標題《願人類創造力永存》。最近幾年,有一個怪影在藝術圈遊蕩,它的藝術創作,尤其是畫作,賺足了掌聲和罵名。在拍賣行,其畫作以高價拍賣;在畫廊,看客絡繹不絕。但請注意,所謂「人工智慧的創造力」,更多出自人類之手,而非機器。這些人工智慧,通過學習人類的藝術作品進行的創作,依然廉價。就算哪天AI作品真能令繆斯汗顏,維納斯落淚,它依然沒有靈魂。攝影,靈感繆斯……的婢女創造力只來自人類嗎?
  • 人工智慧藝術的興起——以及它對人類創造力的意義
    人工智慧系統正在慢慢地接管以前由人類完成的任務,許多涉及重複、簡單動作的過程已經完全自動化。與此同時,當涉及到抽象和創造性任務時,人類仍然是更優秀的。然而,似乎即使是在創造力方面,我們現在也受到了來自人工智慧的挑戰。
  • 教學參考·王斯德:人類的起源
    史前時代的社會屬性為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發展序列中的第一個階段。
  • 以人類起源的三種假說為例,說明人類為何不能追本溯源?
    其實以人類的認知水平,萬物追溯不到起源。就算現在的主流宇宙起源理論,也只是說138.2億年前,「奇點」爆炸就有了宇宙時空,至於「奇點」之前是什麼,人類無法描述,也毫無意義。但萬物追溯不到起源,為什麼還會存在?回答不了。
  • 臺灣首次發現史前人類冶煉黃金技術遺蹟
    中新社香港十一月二十日電 臺北消息:臺東舊香蘭遺址發現熔化鐵器和玻璃材料的遺蹟,證明一千九百年前當地人類就有能力將溫度提高到攝氏一千兩百度;同時也發現鑲在陶土的黃金珠,當時已有黃金加工技術,這也是臺灣發現最早的冶煉黃金技術。  「中央社」報導,舊香蘭遺址位於臺東縣太麻裏海邊,面積大約二十公頃,距今一千九百年至二千二百年。
  • 神話女媧造人,達爾文進化論,來自外星球,哪種人類起源更靠譜
    隨著幾萬年前鐵鍋、幾十萬年前壁畫等史前文明的出現,更是讓進化理論在學術界雪上加霜。若猿猴真是人類祖先,那些史前文明的遺址、遺蹟,該如何解釋。按現在所知,人類發展,在幾千年前才能冶煉銅器,人類進化怎麼會越來越退化了呢!看來對人類由猿猴進化而來的否定,也並不是全無道理。
  • 解碼人類書寫起源與漢字文化圈
    那麼,我們以什麼標準來劃定人類歷史,「歷史」的概念又是什麼?其實,今人公認的歷史只是成文史,此前的漫長的文明則被稱為「史前史」。這種情形凸顯了文字作為文明記錄和呈現手段的重要性。那麼,人類的書寫是什麼時候起源的?它又是怎樣起源的?其起源的終極動力在哪裡?這是一個困擾人類的亙古的話題。
  • 沒有河流哪有文明和藝術,中外美術史對照表,告訴你藝術的起源
    02藝術的起源史前美術和藝術的起源是分不開的,關於藝術的起源,學術界從不同的角度作出了不同的解釋:認為藝術的起源就是對自然界和社會現實的模仿。3. 巫術說。泰勒(英)——雷納克(法)。認為起源於巫術,貢布裡希也在《藝術的故事》中寫到:原始狩獵者認為,只要畫個獵物——再用長矛或石斧痛打一番——真正的野獸就俯首就擒了。4. 勞動說。普列漢諾夫(俄)。
  • 臺灣島內首次發現史前時期人類冶煉黃金技術遺蹟
    中新社香港十一月二十日電 臺北消息:臺東舊香蘭遺址發現熔化鐵器和玻璃材料的遺蹟,證明一千九百年前當地人類就有能力將溫度提高到攝氏一千兩百度
  • 人類的起源及歷史
    說到人類的起源,不得不說一下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總共有三種理論。一是神造論。我說有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傳說。西方有上帝,亞當夏娃,諾葉方舟說。隨著化石材料的不斷發現,測定年代方法的不斷改進,人們對人類起源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儘管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但已經可以大致勾劃出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線索。
  • 史前原始人類的生活是怎樣的?考古學家揭開不為人知的秘密
    引言:雖然目前人類發展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但是我們並非完全了解人類的過去。據目前的研究發現人類歷史可以追溯到700萬年前,而在200多萬年前開始出現的「智人」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那麼史前原始人類的生物是怎樣的呢?
  • 世上所有的時間:藝術與史前史(上)
    那些複雜的紋路是從幾百萬年前的史前時代就開始緩慢累積而成的。阿魯什將他自己的作品視作(按照他自己的說法)處於漢斯·布魯門伯格(Hans Blumenberg)所謂的「現實絕對主義」(absolutism of reality)和人類思想極限之間的「薄層」(thin layer)。我們所謂的「史前(時代)」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被正式命名。
  • 各獲重要證據 兩種人類起源學說再起爭端(組圖)
    近日,《南非的現代非洲人》和《更新世晚期俄羅斯地點測年,給現代人類遷徙的啟示》兩篇有關現代人類起源及遷徙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了1月11日的《科學》雜誌上,為「非洲起源說」增加了證據。與此同時,中國古人類學者也陸續公布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為「多地區進化說」提供了新的化石依據。一場關於現代人類起源的學術爭論,持續蔓延。  人類來自何方?
  • 古脊椎所等發現史前飛魚的體內受精證據和水上滑翔起源
    該發現代表了飛魚類最原始最古老的化石記錄,為研究史前飛魚的生殖方式和水上滑翔起源提供了新的證據。同時,這項發現也增進了人們對中三疊世時期古特提斯洋生態複雜性的認識,對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後的古生態系統變化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人類意識被篡改過嗎?史前大洪水真相揭開,真的是巧合嗎?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數萬年間,留下了許多的神話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史前大洪水,雖然在許多人的認知中,這只不過是遠古人類想像出的傳說,但是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200個文明都記載了大洪水的故事,這究竟是巧合還是真實發生過呢?
  • 被禁止的歷史(史前科技、外星人幹預和被隱瞞的文明起源真相)
    這樣,《人類起源之謎》將《聖經》與進化論的論戰公之天下。大家一起討論德克薩斯州發現的人類腳印,這腳印正好印在恐龍足跡旁邊;討論石制工具是不是要回溯到55,000,000年前;討論著不知哪個年代的精密地圖;還一起討論史前高等文明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