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和直腸周圍有八大間隙會化膿成瘻!

2021-01-10 騰訊網

化膿成瘻的八大間隙

細菌可通過肛竇、肛緣皮膚、肛管皮膚、血行途徑四個途徑進入肛門內部,進入肛門後還要尋找落腳點,尋找「好欺負」的攻擊目標,這些目標就是肛門直腸周圍的間隙。所謂間隙就是空間和縫隙,這些地方填充的都是脂肪,被細菌感染後會很快成膿,日久遷延,就會成瘻。肛門和直腸周圍主要有八個這樣的間隙,每個間隙發病後的特點、轉歸、預後和治療方法都有所不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

1.肛周皮下間隙

肛周皮下間隙分布在肛緣皮下,前後左右都有,但發病以後側和兩側居多,屬於最表淺的間隙。感染途徑是肛竇和肛緣皮膚。病灶多局限,很少向周圍蔓延。內口在病灶相對應的齒線位置。手術相對簡單。

2.會陰筋膜下間隙

會陰筋膜下間隙位於肛門前側,女性較小,男性範圍廣,一直延伸到陰囊根部。這一部位的間隙分深淺兩層。淺層和肛周皮下間隙相通。感染途徑是肛門前側齒線處的肛竇和裂傷的肛管皮膚,所以內口一般也位於此處。發病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往往會向陰囊蔓延。

3.肛管後間隙

肛管後間隙位於肛門後側,分深淺兩層,淺層和肛周皮下間隙相通。深層通向兩側坐骨直腸窩間隙。感染途徑是齒線處後側肛竇和肛門後側裂口。內口多在後正中齒線位置。發病後易向兩側蔓延。

4.坐骨直腸窩間隙

坐骨直腸窩間隙是肛周最大的間隙,左右各一個,並通過肛管後深間隙相通。感染途徑基本是肛竇,內口位置有兩種可能:一是和病灶相對應位置,二是後正中位置,具體如何判斷將在後面相關章節介紹。這兩個間隙感染後症狀非常嚴重,會向對側蔓延,形成馬蹄或半馬蹄形膿腫。絕大部分複雜肛瘻都是來源於這一部位的膿腫。

5.括約肌間間隙

括約肌間間隙是指內外括約肌之間,嚴格講這一部位沒有明顯間隙,但這裡卻是眾多肛周感染的原發部位。前面談到肛竇是細菌入侵肛門的最主要入口,但真正進入肛門內部依靠的是肛腺,而大部分肛腺的腺體位於括約肌之間。細菌往往是先在這裡感染,然後再向其他各個間隙擴散蔓延。其內口沒有確定部位,但以後正中齒線位為多,蔓延方向也不定。

6.直腸黏膜下間隙

直腸黏膜下間隙直腸下端黏膜下,前後左右都有,屬於高位間隙,細菌入侵途徑是肛竇,病灶多局限,也很少向周圍蔓延,內口和病灶在同一位置。

7.直腸後間隙

直腸後間隙位於直腸後側,是所有間隙中位置最高的。細菌感染途徑是肛竇,內口在後正中齒線處,發病後有可能向兩側骨盆直腸間隙蔓延,形成高位馬蹄膿腫和肛瘻,臨床治療難度大。

8.骨盆直腸窩間隙

骨盆直腸窩間隙位於直腸下端的兩側,左右各一,盆底之上,腹膜之下,下面對應的坐骨直腸間隙,屬於高位間隙。感染途徑是肛竇,內口多位於後正中齒線,發病後有可能借道直腸後間隙向對側蔓延,也可能向下蔓延至坐骨直腸間隙。

相關焦點

  • 2017年中醫執業(助理)複習筆記——肛門直腸疾病
    (2)坐骨直腸間隙膿腫  發於肛門與坐骨結節之間,感染區域比肛門皮下膿腫廣泛而深。初起僅感肛門部不適或微痛,逐漸出現發熱、畏寒、頭痛、食欲不振等症狀,而後局部症狀加劇,肛門有灼痛或跳痛,在排便、咳嗽、行走時疼痛加劇,甚則坐臥不安。肛門指診,患側飽滿,有明顯壓痛和波動感。
  • 中醫外科學—肛門直腸疾病(四)
    肛癰考點一 肛癰的定義及病因病機肛癰指的是肛管直腸周圍間隙發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相當於西醫學的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其特點是發病急驟,疼痛劇烈,伴高熱,破潰後多形成肛漏。由於膿腫的部位和深淺的不同,症狀也會有差異,如肛提肌以上的間隙膿腫,位置深隱,全身症狀重而局部症狀輕;肛提肌以下的間隙膿腫,部位淺,局部紅、腫、熱、痛明顯而全身症狀較輕。(1)肛門旁皮下膿腫發生於肛門周圍的皮下組織內,局部紅、腫、熱、痛明顯,膿成按之有波動感,全身症狀輕微。
  • 【述評】直腸陰道瘻的診斷治療現狀
    肛門直腸和婦科惡性腫瘤的手術及放射性治療同樣可以引起直腸陰道瘻,對於這類患者術前必須首先明確是否有腫瘤復發的跡象,否則手術修補便毫無意義。需要通過多處組織活檢、血液學和影像學檢查來進行全面的評估。2.針對瘻及周圍組織解剖學的評估:直腸陰道瘻的解剖學評估對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和手術路徑至關重要。
  • 肛門疼痛、流膿要重視,它比痔瘡的危害可大多了!有癌變的機會
    肛瘻是肛門直腸瘻的簡稱,是肛管或直腸與肛門外皮膚相通的一種異常管道,一般由內口、管道、外口組成,肛瘻的主要症狀是局部流膿,溼癢及疼痛,初期流膿較多,色黃而稠,糞臭味重,一旦發現肛瘻,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否則可能會引起惡變。
  • 中醫外科學——肛門直腸疾病(五)
    >肛漏是指直腸、肛管與周圍皮膚相通所形成的瘻管。若膿水突然增多,兼有肛門部疼痛者,常表示有急性感染或有新的支管形成。當瘻管通暢時一般無疼痛感。若外口暫時閉合,膿液積聚,可出現局部疼痛,並可伴發熱、惡寒等全身症狀。外口破潰膿水流出後,症狀又可迅速減輕。肛門視診可見外口,外口凸起較小者多為化膿性;外口較大、凹陷、周圍皮膚紫暗者,多為結核性;低位肛漏可在肛周皮下觸及硬索,高位或結核性者一般不易觸及。
  • 肛瘻居然會「變癌」!肛瘻如此討厭,趕緊「走開」!
    原來,經國內醫生的檢查後發現,王先生患上的並不是「痔瘡」,而是肛瘻,肛瘻的發生在100人中就有3個,而且特別容易和痔瘡混淆。如果治療不及時,單純肛瘻會慢慢轉變成複雜肛瘻,低位肛瘻也會因感染髮展為高位肛瘻,超過十年會有癌變的機率!肛瘻是什麼?
  • 考點複習 · 直腸肛管疾病
    以腹膜反折為界可將直腸分為上、下兩段。直腸上段有腹膜覆蓋。下段直腸則全部位於腹膜外。直腸上部與結腸粗細相同,下部擴大成直腸壺腹,該處的黏膜有上、中、下三條半月形直腸橫壁,稱直腸瓣。直腸下端黏膜處有8~10條縱行皺襞稱肛柱。相鄰兩條肛柱的基底之間又有半月形的皺襞叫肛瓣。肛瓣與肛柱下端圍成隱窩狀肛竇是肛門腺的開口處。肛柱與肛管的相連處有三角形的肛乳頭。
  • 肛門疼痛,也許是肛周膿腫的信號,這些症狀自查一下
    肛周膿腫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肛管直腸周圍膿腫,中醫把這種病叫做肛癰,肛周膿腫一般會發生在患者的肛門、肛管以及直腸周圍的急性化膿感染性疾病,屬於典型的細菌感染是肛瘻的前身。這種病是肛腸的三大疾病之一,發病率約為。
  • 肛門口長小膿包要怎麼樣處理?
    最近,李先生覺得肛門往下墜,有時大便還覺得疼,在想這會不會跟之前小膿包有關係,於是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接診專家謝力子表示,從李先生描述的症狀來看,應該是形成了肛瘻。肛瘻從瘻管的複雜程度分為單純性肛瘻與複雜性肛瘻,從病變部位來分又可分為高位肛瘻與低位肛瘻。
  • 肛門疾病太丟人不敢治 男子發燒險暈倒
    紅網時刻1月2日訊(通訊員 秦淮)薛先生是一名機關單位的公務員,平時最多的工作就是坐在辦公室裡處理事情,因為是國家機關,上下班十分準時,不想早早就回家的薛先生下班後經常和領導、同事出去聚餐,作為一名湖南人又十分嗜辣,夏天小龍蝦,冬天吃火鍋,長期下來,薛先生的肛門外就長了一個膿包,時不時腫痛流膿
  • 肛周膿腫會自愈嗎?
    肛周膿腫是肛腸科常見的一種肛周疾病,是指肛門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的病變,主要症狀表現為疼痛、腫脹等。肛周膿腫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是肛腸科的急重症,如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則有發展成肛瘻的危險。在臨床上,通常認為肛周膿腫是肛瘻的一個前奏,所以及早發現肛周膿腫,有助於我們控制病情,掐斷其繼續發展的路徑。
  • 肛門長了鼓鼓的疙瘩是怎麼回事?
    有些朋友可能會出現肛門長了鼓鼓的疙瘩,腫痛感明顯,肛門腫痛往往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耽誤我們的正常工作,所以很多肛門腫痛的患者都很想知道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消腫,其實適合的方法當然是先了解一下病因,然後根據病因我們再做出針對性的治療。 在這裡,先來給大家講解一下肛門長了鼓鼓的疙瘩有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又到體檢季 令人尷尬的結直腸指檢到底做不做?
    提到體檢,相較於抽血、血壓等檢查,最令人尷尬的當屬結直腸指檢了,有不少人直接略過了這一項。指檢究竟值不值得我們定期做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賈小強介紹,相比於腸鏡等複雜有創的檢查,直腸指檢是發現多種疾病最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
  • 肛門發癢是怎麼回事?這幾個原因是重點,沒一個不值得重視
    人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若是便後擦拭不乾淨或是有腹瀉等情況出現時,肛門會在糞便殘液的刺激下出現瘙癢反應,這類情況多屬於正常的。但若肛門有瘙癢,同時有潰爛的症狀時就要多加注意了,這可能是患有肛腸類疾病或是腸道疾病的一種表現,需要多加重視,及時的檢查對症治療。
  • 要面子還是要健康,體檢時的結直腸指檢做不做?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賈小強介紹,相比於腸鏡等複雜有創的檢查,直腸指檢是發現多種疾病最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通過指檢,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10cm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直腸指檢可以發現腫瘤、炎症以及各種損傷。因此,在每年的健康體檢中都應該進行直腸指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