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肛門直腸疾病(四)

2021-02-07 青醫說執醫考試


對於參加考試的同學,現在只有20多天了,時間緊迫!


真題演練


A1型題


1.肛癰的主症是()

A.便血

B.膿腫

C.脫垂

D.流膿

E.便秘


2.下列疾病中,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前者多見於兒童的疾病是()

A.內痔

B.息肉痔

C.血栓性外痔

D.鎖肛痔

E.肛隱窩炎


3.肛隱窩炎的併發症是()

A.肛門腫脹

B.肛口疼痛

C.肛口出血

D.肛乳頭炎

E.肛口潮溼


答案:B B D

息肉痔


考點一 息肉痔的概念


息肉痔指的是生長在直腸內黏膜上的贅生物,是一種常見的直腸良性腫瘤。其臨床特點為:腫物蒂小質嫩,其色鮮紅,便後出血。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單發性多見於兒童,多發性多見於青壯年,息肉多數是腺瘤性。很多息肉積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腸稱息肉病。部分患者可以發生癌變,尤以多發性息肉惡性變較多。


考點二 息肉痔的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溼熱下迫大腸,以致腸道氣機不利,經絡阻滯,瘀血濁氣凝聚而成。


考點三 注射療法、結紮法、電烙法的適應證


1.注射療法


適用於小兒無蒂息肉。用6%~8%明礬液,或5%魚肝油酸鈉。患者側臥位,局部消毒麻醉,在肛鏡下找到息肉,再消毒,將藥液注入息肉基底部,一般用藥0.3-0.5ml,術後防止便秘。


2.結紮法


適用低位帶蒂息肉。患者側臥位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局麻擴肛後,用食指將息肉輕輕拉出肛外,或在肛鏡下,用組織鉗夾住息肉輕輕拉出肛外,用圓針絲線在息肉基底貫穿結紮,然後切除息肉。


3.電烙法


適用較高位的小息肉。患者膝胸位或俯臥位,在肛鏡或乙狀結腸下找到息肉,直接用電灼器燒灼息肉根部,無蒂息肉可燒灼中央部。切勿燒灼過深,以免引起腸穿孔。術後臥床休息1小時,1周後複查。如脫落不全,可電灼第二次。


肛隱窩炎


考點一 肛隱窩炎的併發症


肛隱窩炎是肛隱窩、肛門瓣發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稱肛竇炎、肛隱窩炎,常並發肛乳頭炎和肛乳頭肥大,可成為肛周膿腫和肛瘻的發病根源。


考點二 肛隱窩炎的病因病機、主要症狀及手術治療的適應證


1.病因病機


多因飲食不節,溼熱內生,下注肛部;或因腸燥便秘,破損染毒而成。


2.症狀


自覺肛門部不適,肛門疼痛,一般不甚劇烈,數分鐘內可消失。若括約肌受刺激而攣縮則疼痛加劇,常可出現陣發性的刺痛。急性期常伴便秘,糞便常帶少許黏液,有時混有血絲。若並發肛乳頭肥大,並從肛門脫出,可使肛門潮溼瘙癢。


3.手術治療的適應證


(1)切開引流術


1)適應證:單純隱窩炎成膿者;或有隱性瘻管者。


2)操作方法:肛門部皮膚常規消毒,在局麻或腰俞穴位麻醉下,取截石位或側臥位,在雙葉肛門鏡下,暴露出病灶,沿肛隱窩做縱行切口,使引流通暢。術後應每天便後坐浴、換藥。


(2)切除術


1)適應證:肛隱窩炎伴肛乳頭肥大者。


2)操作方法:手術準備同上,肛門鏡下,暴露病灶,將肛竇、肛門瓣做縱行切口,並剝離至肛乳頭根部,用止血鉗夾住肛乳頭基底部,貫穿結紮切除。


肛癰


考點一 肛癰的定義及病因病機


肛癰指的是肛管直腸周圍間隙發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相當於西醫學的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其特點是發病急驟,疼痛劇烈,伴高熱,破潰後多形成肛漏。


多因過食肥甘、辛辣、刺激性、醇酒等物,致溼熱內生,下注大腸,蘊阻肛門;或肛門破損染毒,致經絡阻塞,氣血凝滯而成。也有因肺、脾、腎虧損,溼熱乘虛下注而成。


考點二 肛癰的診斷


1.臨床表現


本病男性多於女性,尤以青壯年為多見,主要表現為肛門周圍疼痛、腫脹、有結塊,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倦怠等全身症狀。


由於膿腫的部位和深淺的不同,症狀也會有差異,如肛提肌以上的間隙膿腫,位置深隱,全身症狀重而局部症狀輕;肛提肌以下的間隙膿腫,部位淺,局部紅、腫、熱、痛明顯而全身症狀較輕。


(1)肛門旁皮下膿腫


發生於肛門周圍的皮下組織內,局部紅、腫、熱、痛明顯,膿成按之有波動感,全身症狀輕微。


(2)坐骨直腸間隙膿腫


發於肛門與坐骨結節之間,感染區域比肛門皮下膿腫廣泛而深。初起僅感肛門部不適或微痛,逐漸出現發熱、畏寒、頭痛、食欲不振等症狀,繼而局部症狀加劇,肛門有灼痛或跳痛,在排便、咳嗽、行走時疼痛加劇,甚則坐臥不安。肛門指診患側飽滿,有明顯的壓痛和波動感。


(3)骨盆直腸間隙膿腫


位於肛提肌以上,腹膜以下,位置深隱,局部症狀不明顯,有時僅有直腸下墜感,但全身症狀明顯。肛門指診可觸及患側直腸壁處隆起、壓痛及波動感。


(4)直腸後間隙膿腫


症狀與骨盆直腸間隙膿腫相同,但直腸內有明顯的墜脹感,骶尾部可產生鈍痛,並可放射至下肢,在尾骨與肛門之間有明顯的深部壓痛。肛門指診,直腸後方腸壁處有觸痛、隆起和波動感。


本病5-7天成膿,若成膿期逾月,潰後膿出色灰稀薄,不臭或微臭,無發熱或低熱,應慮結核性膿腫。


2.實驗室和其他輔助檢查


(1)血常規檢查


血中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2)超聲波檢查


有助於了解肛癰的大小、位置以及與肛門括約肌和肛提肌的關係。


考點三 肛癰的治療


肛癰的治療應以手術為主,並注意預防肛漏的形成。


(一)內治法


1.熱毒蘊結證


證候:肛門周圍突然腫痛,持續加劇,肛周紅腫,觸痛明顯,皮膚焮熱。舌紅,苔薄黃,脈數。

治法:清熱解毒

方劑: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加減。若有溼熱之象,如舌苔黃膩、脈滑數等,可合用萆薢滲溼湯。


2.火毒熾盛證


證候:肛周腫痛劇烈,痛如雞啄,肛周紅腫,按之有波動感,舌紅苔黃,脈弦滑。

治法:清熱解毒透膿。

方劑:透膿散加減。


3.陰虛毒戀證


證候:肛周腫痛,皮色暗紅,潰後膿出細胞,伴午後潮熱,心煩口乾,盜汗。舌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祛溼解毒

方劑:青蒿鱉甲湯合三妙丸加減。肺虛者,加沙參、麥冬;脾虛者,加白朮、山藥、扁豆;腎虛者,加龜甲、玄參,生地改熟地。


(二)外治法


1.初起


實證可用金黃膏、黃連膏外敷;虛證可用衝和膏或陽和解凝膏外敷。


2.成膿


應當早期切開引流。


3.潰後


可用九一丹紗條引流,膿盡改用生肌散紗條。日久成痿者,按肛漏處理。


(三)手術方法


1.膿腫一次切開法


(1)適應證


淺部膿腫。


(2)操作方法


在腰俞穴麻醉或局麻下,取截石位,局部消毒,於膿腫處切口,切口呈放射狀,長度應與膿腫等長,使引流通暢,同時尋找齒狀線處感染的肛隱窩或內口,將切口與內口之間的組織切開,並搔刮清除,以避免形成肛漏。


2.一次切開掛線法


(1)適應證


適用於高位膿腫,如由肛隱窩感染而致坐骨直腸間隙膿腫、骨盆直腸間隙膿腫、直腸後間隙膿腫及馬蹄形膿腫等。


(2)操作方法


在腰俞穴麻醉下,患者取截石位,局部消毒,在膿腫波動明顯處(或穿刺抽膿指示部位)做放射狀或弧形切口,充分排膿後,以食指分離膿腔間隔,然後用雙氧水或生理鹽水衝洗膿腔,修剪切口擴大成梭形(可切取膿腔壁送病理檢查)。然後用球頭探針自膿腫切口探入並沿膿腔底部輕柔地探查內口,另一食指伸入肛內引導協助尋找內口,探通內口後,將球頭探針拉出,以橡皮筋結紮於球頭部,通過膿腔拉出切口,將橡皮筋兩端收攏,並使之有一定張力後結紮,創口內填以紅油膏紗條,外敷紗布,寬膠布固定。


3.分次手術


(1)適應證


適用於體質虛弱或不願住院治療的深部膿腫患者。


(2)操作方法


切口應在壓痛或波動明顯部位,儘可能靠近肛門,切口呈弧狀或放射狀,須有足夠長度,用紅油膏紗布條引流,以保持引流通暢。待形成肛漏後,再按肛漏處理。病變炎症局限和全身情況良好者,如發現內口,可採用切開掛線法,以免二次手術。


4.術後處理


可酌情應用清熱解毒、託裡排膿的中藥或抗生素以及緩瀉劑。術後每次便後用苦參湯或1:5000的高錳酸鉀液坐浴,換藥。掛線一般約10天可自行脫落,10天後未脫落者可酌情緊線或剪除,此時創面已修復淺平,再經換藥後可癒合。各種方式的手術後須注意有無高熱、寒戰等,如有則應及時處理。


5.手術中的注意事項


(1)首先確定位置要準確:一般在膿腫切開引流前應先穿刺,待抽出膿液後再行切開引流。

(2)切口:淺部膿腫可行放射狀切口,深部膿腫應行弧形切口,避免損傷括約肌。

(3)引流應徹底:切開膿腫後要用手指去探查膿腔,分開膿腔內的纖維間隔以利引流。

(4)預防肛漏的形成:術中如能找到原發性感染的肛隱窩,應儘可能切開或切除,以防止肛漏形成。

(5)術中如確實找不到內口,不應勉強行一次根治術,可僅做切開引流。

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哦

編輯:劉玄


相關焦點

  • 中醫外科學——肛門直腸疾病(五)
    >肛漏是指直腸、肛管與周圍皮膚相通所形成的瘻管。多由肛門癰潰後膿水淋瀝、久不收口所致。西醫稱之為肛瘻。本病發病率高,在肛門直腸疾病中僅次於痔,居第2位,肛漏多由原發內口、瘻管和繼發性外口三部分組成,也有僅有內口或外口者。內口為原發性,絕大多數在肛管齒狀線處的肛竇內。
  • 2017年中醫執業(助理)複習筆記——肛門直腸疾病
    內痔消痔靈四步注射法按上述四步注射完一個痔核後,同法注射其他痔核,一次注射總量15~30ml。注射完畢後取出肛鏡將痔核送回肛內,填入凡士林紗條,壓以塔形紗布,膠布固定。細目四  肛癰考點一  肛癰的定義及病因病機1.肛癰的定義  肛管直腸周圍間隙發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肛門直腸周圍膿腫。
  • 每日一學 | 【中醫專業】外科學——肛門直腸疾病9.1
    )辨證論治:分型方藥風傷腸絡證槐角丸加減氣滯血瘀證少腹逐瘀湯加減;息肉較大或多發時,可加半枝蓮、半邊蓮、白花蛇舌草脾氣虧虛證參苓白朮散加減考點★  肛癰(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辨證論治1.切開療法適應證:低位單純性肛漏和低位複雜性肛漏,對高位肛漏切開時,必須配合掛線療法,以免造成肛門失禁。禁忌證:肛門周圍有皮膚病患者;漏管仍有釀膿現象存在者;有嚴重的肺結核病、梅毒等,或極度虛弱者;有癌變者。2.掛線療法  本療法具有操作簡便、引流通暢、瘢痕小,對肛門功能無影響等優點。
  • 每日一學 | 【中醫專業】外科學——肛門直腸疾病9.2
    )辨證論治:分型方藥風傷腸絡證槐角丸加減氣滯血瘀證少腹逐瘀湯加減;息肉較大或多發時,可加半枝蓮、半邊蓮、白花蛇舌草脾氣虧虛證參苓白朮散加減考點★  肛癰(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辨證論治1.切開療法適應證:低位單純性肛漏和低位複雜性肛漏,對高位肛漏切開時,必須配合掛線療法,以免造成肛門失禁。禁忌證:肛門周圍有皮膚病患者;漏管仍有釀膿現象存在者;有嚴重的肺結核病、梅毒等,或極度虛弱者;有癌變者。2.掛線療法  本療法具有操作簡便、引流通暢、瘢痕小,對肛門功能無影響等優點。
  • 【肛腸科醫生】令人痛不欲生的病——功能性肛門直腸痛
    功能性肛門直腸痛是指發生在肛門和/或直腸的非器質性的特發性疼痛,是肛腸科的難治性疾病。國外關於功能性肛門直腸痛的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該病發病年齡大多40-60歲之間,患病率為7.7%,其中以女性患者多見。
  • 牽牛子中醫外科學筆記
    本期和大家分享的是這幾天牽牛在學習中醫外科學的一些筆記。說下牽牛自己學完中醫外科學的感覺吧。最關鍵的是要把每個病的定義弄清楚,要清楚地知道每個病的特點,在文章中牽牛已經給大家標記好秒殺的關鍵字眼和重點了,加紅是重點,加紅還黃底的幾乎就是一一對應的秒殺,切忌張冠李戴。
  • 考點複習 · 直腸肛管疾病
    以腹膜反折為界可將直腸分為上、下兩段。直腸上段有腹膜覆蓋。下段直腸則全部位於腹膜外。直腸上部與結腸粗細相同,下部擴大成直腸壺腹,該處的黏膜有上、中、下三條半月形直腸橫壁,稱直腸瓣。直腸下端黏膜處有8~10條縱行皺襞稱肛柱。相鄰兩條肛柱的基底之間又有半月形的皺襞叫肛瓣。肛瓣與肛柱下端圍成隱窩狀肛竇是肛門腺的開口處。肛柱與肛管的相連處有三角形的肛乳頭。
  • 2020中醫執考—中外考點梳理解析
    中醫外科學一共十二個單元,其中瘡瘍、乳房疾病、皮膚及性傳播疾病、肛門直腸疾病和其他外科疾病等屬於重點章節。2020新的大綱變化,中醫外科主要是刪除了個別非常少見的疾病如乳漏,規範了疾病的中醫名稱,如精癃、精濁、青蛇毒。增加的內容很少,相對而言,中醫外科學的大綱變化不大。
  • 中醫外科學-規培題庫
    B、能阻斷靜脈,但不阻斷動脈和淋巴C、能阻斷淋巴,但不阻斷動脈和靜脈D、能阻斷淋巴和靜脈,但不阻斷動脈E、能阻斷動脈和淋巴,但不阻斷靜脈修改 替換 刪除 來源:分類體系,中醫規培,中醫外科,中醫外科(瘡瘍、乳腺或其他專病專科)66、肛門直腸疾病手術時最常用的體位是(E)A、蹲位B、側臥位C、膝胸位D、倒置位E、截石位修改 替換 刪除 來源:分類體系,中醫規培,中醫外科,中醫肛腸科
  • 中醫外科學學習指導
    編寫體例:分學習綱要;重點內容;方法提示;練習題及參考答案四部分。 緒    論【學習要點】熟悉中醫外科的發展概況;歷史成就;中醫外科三大學術流派。【重點內容】一、中醫外科歷史成就1.(略) 第七章  肛門直腸疾病第一節  概論【學習要點】掌握外瘍的發病機制,辨陰證陽證,辨腫痛癢膿,辨善惡順逆,內治法消、託、補。
  • 肛門潮溼發癢,和溼氣重有關嗎?在中醫眼中,問題有5個
    肛門瘙癢,就是體內溼氣重?所謂的溼氣,大多是中醫的說法。體內溼氣重,在人體身上一般表現為現頭髮出油,臉上長痘,大便黏膩等情況,這一系列的症狀都可能是引發肛門瘙癢的誘因。因此,肛門瘙癢和溼氣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係,但這並非是其唯一的原因。
  • 大便排不出 只因直腸黏膜內脫垂堵肛門
    河南省中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席作武說:「近年來,門診上接收過不少患者,在描述症狀時說總想上廁所,但是卻拉不出來,經查都是直腸黏膜內脫垂引起的便秘。」  在肛腸科門診記者見到,1個小時內就有5位患者因排便頻繁、排便困難被診斷為直腸黏膜內脫垂,張大爺就是其中一位。  張大爺今年59歲,兩年前患了痔瘡,一直在用痔瘡膏治療,加上平時很注意作息飲食,張大爺的痔瘡很少發作。
  • 肛門「肉球」脫出還以為是痔瘡嗎?警惕這種疾病
    您是否有過排便不盡,肛門墜脹的經歷?是否有過排便後肛門內有腫物脫出的經歷?是否有過在咳嗽,打噴嚏,行走,站立時肛門脫出腫物的經歷?其實,這就是直腸脫垂。直腸脫垂,顧名思義就直腸掉出來了,中醫上叫脫肛,西醫上是指肛管,直腸或者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完全脫出到肛門外就叫直腸完全脫垂,黏膜脫出到肛門外就叫不完全性直腸脫垂。
  • 中醫外科學2000年上半年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中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5分)   1、外科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氣血盛衰  B、臟腑功能失調  C、陰陽失調  D、經絡阻塞   2、下列除……外,均正確反映了臟腑功能與外科疾病的關係( )  A、脾胃溼熱,火毒蘊結可以發為瘡瘍  B、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C、體表瘡瘍可以影響臟腑而發生病變  D、
  • 直腸疾病術後如何保養,飲食方面需要如何注意,早知道幫助恢復
    直腸疾病是常見的疾病症,許多人患上了直腸疾病之後沒有辦法只能去做手術,做完手術的患者往往身體非常虛弱,所以做好術後的飲食和保養對身體恢復非常有好處。有些患者會存在一些疑問,不知道在做了直腸疾病手術後多久可以吃東西,並且術後飲食應該怎麼做,下面詳細的介紹了直腸疾病術後需要注意的4點飲食原則:1、手術後一定要禁食3天左右,必須等腸蠕動恢復,腸道開始排氣了才能開始進食,剛開始要從喝稀粥等易消化的食物開始,慢慢增加食物,一次少吃一點,等一周左右恢復的差不多了,再開始吃麵條、
  • 肛門和直腸周圍有八大間隙會化膿成瘻!
    細菌可通過肛竇、肛緣皮膚、肛管皮膚、血行途徑四個途徑進入肛門內部,進入肛門後還要尋找落腳點,尋找「好欺負」的攻擊目標,這些目標就是肛門直腸周圍的間隙。肛門和直腸周圍主要有八個這樣的間隙,每個間隙發病後的特點、轉歸、預後和治療方法都有所不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 1.肛周皮下間隙 肛周皮下間隙分布在肛緣皮下,前後左右都有,但發病以後側和兩側居多,屬於最表淺的間隙。感染途徑是肛竇和肛緣皮膚。病灶多局限,很少向周圍蔓延。內口在病灶相對應的齒線位置。手術相對簡單。
  • 2019中醫執業—06中外考點預測解析
    ▶ 2019中醫執業——03中藥考點預測解析▶ 2019中醫執業——04方劑考點預測解析▶ 2019中醫執業——05中內考點預測解析2019分值的分布、四個單元具體要考的東西,目前不得而知,所以我這裡只能根據2018年考試的情況做預測,具體這幾年每個單元的科目安排情況及分值分數的變化裡面都有詳細說明,請點擊此連結查看(必看):
  • 瀋陽省醫肛腸疾病研究所肛門墜脹的幾大元兇
    肛門墜脹發病人群以中老年多見,其中以絕經期女性多見,多伴有焦慮、緊張情緒,且容易反覆,在一些中老年男性,合併有慢性前列腺炎的也多合併有肛門墜脹。 發病多有誘因,可以是因為長期的一些生活習慣,比如坐姿、排便、飲食、運動等引起大便的變化,摩擦直腸和肛管引起墜脹感。 那麼肛門墜脹是什麼原因呢?
  • 肛門墜脹是什麼原因 如何緩解肛門墜脹
    3、直腸黏膜脫垂也可稱「脫肛」,脫肛是指直腸、肛管和乙狀結腸下段的黏膜層或全層脫出於肛門外的疾病。但是我們這裡要說的是「直腸黏膜內脫垂」,直腸黏膜鬆弛堆積在直腸內,但尚未脫到肛門外,可引起肛門墜脹感及排便不盡感。4、直腸炎如果慢性結腸炎累及到直腸,可以出現肛門下墜感與排便次數增多。一般病程較長,反覆發作,病變程度輕重不一。
  • 又到體檢季 令人尷尬的結直腸指檢到底做不做?
    提到體檢,相較於抽血、血壓等檢查,最令人尷尬的當屬結直腸指檢了,有不少人直接略過了這一項。指檢究竟值不值得我們定期做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賈小強介紹,相比於腸鏡等複雜有創的檢查,直腸指檢是發現多種疾病最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