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

2020-12-20 IT之家

IT之家8月7日消息 今天是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時間處在每年的8月7日至9日。立秋,顧名思義,就是暑去秋來,立秋過後,雖然暑熱仍然會繼續,但天氣的整體趨勢是慢慢向涼爽過度的,民間也有「一場秋雨一場涼」的說法。

①夏盡秋來,金風漸至。今天9時6分,迎「立秋」節氣,傳統意義上的秋天開始了。②此時節,「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③立秋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的季節到了。④我國地域遼闊,此時大部分地區仍處炎夏,需提防「秋老虎」。⑤民間有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立秋時節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其中「立」為開始的意思,「秋」為莊稼成熟的時期。中國古代典籍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記載:「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說明立秋不僅是天氣由熱轉涼的開始,還是草木開始結果孕子的時候。古人還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來自雲日曆雲極速版

關於立秋,還有一些有趣的民間傳說。話說很久以前,天上有七個太陽,那時候人間樹木常青,鮮花不敗,莊稼一年收七次,人們的生活也很安詳。但後來,出現了一隻夜貓精,它喜愛黑夜,怨恨太陽,後來變成了一個鷹嘴鐵人,射下了六個太陽,最後一個太陽因為害怕而躲了起來,世界因此進入了黑暗。人們都期盼太陽能夠重新出來,於是選出最有本領的人去找太陽。最後,人們選擇了三位彝家姑娘,她們既聰明又勇敢,與人們合力消滅了夜貓精。

消滅夜貓精後,三位彝家姑娘便開始尋找那最後一位太陽,她們循著太陽消失的地方找了很久,卻依然找不到,翻越千山萬水之後,三位姑娘的頭髮已經長到地上,變得雪一樣白。後來她們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說,她們需要在這裡一直等,等到了立秋那天,有一個年輕小夥子會騎馬來到這裡,他就是你們要找的第七個太陽。後來,這位小夥子真的到了,但是這個時候三位姑娘的生命已經很衰弱了。她們對小夥子說:「太陽,你不能離開我們。你離開了我們,莊稼就不會熟,牛羊就不會長,鮮花就不會開。太陽啊,快升起來吧。」最後,她們立腳的地方化作三座高山,託起了一輪太陽。此後每當立秋這天,人們便會歡快地跳歌,紀念為人間找回太陽的三個姑娘。

立秋氣候

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況且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的說法。

立秋養生

立秋之後氣溫不會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時間的氣溫升高,人們還會經歷一段高溫潮熱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後清熱解暑要繼續,防曬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鬆懈。因秋氣燥,同時還應該注意多喝溫熱水,多吃些滋陰潤喉之品,如百合、銀耳、黑木耳、梨等。

進入秋季,氣溫下降會使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均受到抑制,內分泌紊亂,造成情緒低落。這時做好心理調節很重要,積極參加運動是不錯的方法,慢跑、散步都可以讓心情開朗起來。立秋後的早晨是鍛鍊身體的最佳時間,此時不冷不熱,氣溫宜人。

飲食方面,立秋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儘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與肉食相比,葉類、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補功效更為突出,如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溼的功效。

立秋習俗

立秋節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周代是日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見《禮祀·月令》)。漢代仍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

飲井華水

凡挖地成穴而出水的即稱作井,有人說井是黃帝發明的,有人說轟日白益創造的。井水以從遠處地脈而來的為上品,而從近處江湖滲透來的次之。井華水,就是清晨第一次從井中汲取上來的水,能治病,養顏益色。入秋,萬物都歸於肅靜,故而此時的水,最為澄清。立秋之日可在清晨汲水備用。煮沸後早起空腹飲用,也足以清火、通利大便。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裡,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下面是關於立秋的古詩詞:

《詠廿四氣詩立秋七月節》

唐代:元稹

不期朱夏盡,涼吹暗迎秋。

天漢成橋鵲,星娥會玉樓。

寒聲喧耳外,白露滴林頭。

一葉驚心緒,如何得不愁。

《立秋》

宋代: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

滿階梧葉月明中。

《立秋》

唐代: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立秋二絕》

宋代:範成大

三伏燻蒸四大愁,

暑中方信此生浮。

歲華過半休惆悵,

且對西風賀立秋。

《立秋日曲江憶元九》

唐代:白居易

下馬柳陰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裡,新蟬三兩聲。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

《立秋日登樂遊園》

唐代: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

回馬遲遲上樂遊。

蕭颯涼風與衰鬢,

誰教計會一時秋。

《重疊金 · 壬寅立秋》

宋代:黃升

西風半夜驚羅扇。

蛩聲入夢傳幽怨。

碧藕試初涼。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許雙鴛宿。

又是五更鐘。鴉啼金井桐。

本文源自IT之家2017年版《今日立秋: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略有修改。

相關焦點

  • 今日立秋 | 涼風夜至,滿階梧桐
    立秋,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2019年立秋時間為8月8日。立秋到達黃經135°,北鬥星指向西南方。 立秋農事 初候涼風至 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
  • 立秋了,古人描寫立秋的詩句又美又貼切!
    2020年8月7日,立秋節氣。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暑去涼來,標誌著孟秋時節正式開始。立秋標誌性物有三,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束,所謂「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之說。民間在立秋這一天有「啃秋」,也就是吃西瓜的習俗。
  • 今日立秋 炎炎暑退 一枕新涼一扇風
    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秋,揪也,物於此而揪秋也」上蒸下煮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草木要開始結果孕子,收穫的季節就要到了!暑去秋要來,今日立秋!
  • 今日立秋|涼風有信,一葉知秋
    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古人說的一點也不錯,雖然到了立秋,然而暑熱未退,夏秋交際之時,夏天的味道還多了些。在眾多落葉喬木中,最先感知秋的氣息的,是梧桐。立秋一到,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 今日立秋:落葉知秋,願君安好!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 今日立秋!這些要點需記牢
    」節氣「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此時節「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雖是暑去涼來之時但立秋後要小心「秋老虎」!養生·這些要點需記牢從中醫角度來說,立秋至秋分這段日子被稱為「長夏」。「長夏應脾而變化」,中醫認為溼為陰邪,易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這個時節養生保健要格外注意。
  • 護苗課堂|認識二十四節氣——立秋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為秋季的起點。
  •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六首醉美立秋詩詞感受詩意的秋天!
    今日又臨立秋時,希望春夏的遺憾終會被秋風溫柔化解,讓六首醉美的立秋古詩詞帶你感受詩意的秋天。《立 秋》唐·劉言史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立秋前,作者看著鏡中的自己,感慨身外萬事都已成空,只看到生涯茫茫無果。斑白的兩鬢還要面對明日秋風,禁不住黯然神傷。作者在立秋時節,倒是有些悲秋之感。
  • 今年的立秋時間 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立秋,暑去涼來,晨起白露。一葉知秋,寒蟬悽切。霜月一輪,流螢幾點。荷花殘,蓮子生,青山點硃,阡陌留香。舊友來訪,小兒買酒,西瓜就毛豆,電視雪花霜。待夜涼、人散,燈火闌珊處,明月如霜,佳音如夢。萬重青山秋生起,一鐮勾月入江中。
  • 立秋,暑去涼風來!關於立秋的這些小知識您都了解嗎?
    立秋啦二十四節氣之立秋:宋代詩人為立秋作詩一首,詩名就為《立秋》: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立秋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接著,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並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 立秋|一葉落而知秋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也就是說,農曆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曆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欠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當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立秋||三候解釋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 美圖|這就立秋啦?雖然謂之「秋」,但立秋卻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於...
    8月7日9時6分迎來「立秋」節氣,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傳統意義上的秋天從此開始了,但是真正的氣象秋天並沒有叩開濟南的門扉。我們依然處在「三伏天」中的「中伏」,暴脾氣的雷陣雨說來就來,雨後天氣說熱就熱,燒烤天和桑拿天悄悄地躲在大雨的背後,在雨過天晴的時候,伺機出現。
  • 立秋: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 | 微言夜讀 · 經典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7日21時31分迎來「立秋」節氣,末伏夏盡,涼風漸至。隨著立秋的到來,整個秋季漸次拉開序幕。立秋標誌著年度周期律中秋季的開始。「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成語。立秋節氣有哪些知識?古人們怎麼描述立秋?
  • 今年立秋時間:2017立秋是幾月幾日幾點
    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初候,涼風至【《禮記》作盲風至】。西方悽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二候,白露降。
  • 「入秋白露後,一夜涼一夜」啥意思?涼爽秋季要來臨了?答案來了
    初入9月,將至白露節氣,夏秋季節也開始要轉換了。俗話說「入秋白露後,一夜涼一夜」,這句話就說明,入秋時節在白露節氣的到來,並且白露節氣到來之後,夜晚的氣溫是一夜比一夜涼了。大家對於入秋都有自己的判斷,並且南北方入秋標準也不一樣。
  • 白露至秋意濃!露從今夜白 白露是什麼意思?熱不熱了?答案來了
    白露至秋意濃!露從今夜白 白露是什麼意思?熱不熱了?答案來了時間:2020-09-07 11: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白露至秋意濃!露從今夜白 白露是什麼意思?熱不熱了?
  • 2018立秋幾點幾分 立秋後還要熱多久
    2018年8月7日21:30:34立秋,今年是晚立秋。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七月節。 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 今日立秋 | 暑去涼來,《民生實驗室》送上最全立秋養生知識
    nbsp&nbsp&nbsp氣候特點:天氣逐漸涼爽,秋老虎&nbsp&nbsp&nbsp&nbsp風俗活動:曬秋節、秋忙會、貼秋膘&nbsp&nbsp&nbsp&nbsp風俗食物:西瓜、四季豆、辣椒&nbsp&nbsp&nbsp&nbsp三 候:涼風至
  • 2019立秋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今年立秋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2019立秋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北京時間8月8日3時13分迎來「立秋」節氣,農曆時間為7月初八,星期四。8日,太陽達到黃經135度,為立秋。立秋意味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的秋天即將來臨。我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意思是說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涼爽;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 涼風有信 一葉知秋
    雲林悠悠露氣清, 晴蟲悽悽草間鳴; 立秋之日涼風至 清商時序 萬物收斂 暑去涼來 白露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