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事情是在孩子開始上一年級時變得不一樣的。
上學第一天,我給她找了一個託管班。第一天放學沒什麼作業,老師說,我們來玩單雙數遊戲。「2、4、6。」我孩子不知道6後面的雙數是幾。
老師又說,咱們一起來看看課本吧。鄰桌男孩打開課本就開始讀「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我孩子只認識「太」「花」「笑」。
看著她不知所措的樣子,我知道那不是快樂的童年。於是,我給她報了認字課。從此,報課外輔導班這個事就像脫韁的野馬,拉不住了。
也許有人說,才剛上一年級嘛,你指望她學會多少東西?其實不是學多少東西的問題,我也相信,隨著她學業的深入,認字肯定不是問題。但別人都會的東西她不會,那對孩子的自信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畢竟那是會經常掛在你脖子上,軟軟地對你說:「媽媽,我愛你」的親生孩子,你怎麼忍心看著她不知所措。
你們可以說,這是收割了我的智商稅。識字這件事,不是早晚都能會的嗎?的確,當代媽媽們一路過關斬將,本科、研究生的讀過來都不在話下。可自從有了孩子後,智商似乎就急劇下降了。關於這個話題,我也想改天單獨拿出來說說。
總之,成為媽媽後,你的任何育兒行為,都有所謂的「過來人」為你「指點迷津」。你九宮格曬個孩子的圖,一不小心就會成為「曬娃狂魔」——心思不在工作上,你孩子公眾場合稍微鬧了一些,就被網友說成是「家長不懂事,熊孩子早晚如何如何」,你為孩子報個輔導班,還被說成「收割智商稅」。
養個孩子太難了,所有人都能出來「教你做人」,讓你分分鐘懷疑自我,懷疑人生。
02
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浙江杭州的劉女士花了1288元給孩子報名了跳繩培訓班。一共九節課,結果一節課還沒正式上,孩子突然「開竅」,一下子把跳繩這事玩的溜溜的。眼看著給孩子報班的目的突然超額完成了,劉女士不忍心自己的辛苦錢打水漂,就要求培訓班退費。結果沒協商好,為了維權,劉女士請媒體曝光了這件事。
沒想到消息一出,網友的留言畫風全變,紛紛表示「活久見」。跳繩也要學?是不是錢多了燒的?
不知道這些表示「活久見」的網友有沒有孩子,他們的孩子會不會跳繩,一年級能不能一分鐘跳140下?
根據劉女士所述,孩子學校要求一分鐘跳140個,而孩子自己在家苦練一年還是只能跳到38個。全班幾乎都達標,就孩子一到跳繩時間就洋相百出。母親希望孩子跟上班級的步伐,提高學習跳繩的效率,不因為給班級拖了後腿,產生太大的心理壓力,花大價錢給孩子報跳繩班,這有錯嗎?
還沒搞清楚狀況就開始站隊,還沒有弄清事情原委就開始隨意批評。僅憑自己的主觀意願就下結論,這不就是盲人摸象的故事嗎。
就像留言中一位網友說的「不要看別人報班很可笑,輪到自己的時候就知道教小孩不是那麼簡單。」
03
說到底,教養孩子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有的家長在行一些,有的家長不那麼在行。有的孩子乖巧一些,有的孩子不那麼乖巧。要是因此說一些家長不配之類的話,未免有些太苛責了。
當下,對「熊孩子」的「控訴」並不新鮮,好像整個社會都犯了「恐孩症」,對孩子的一點出格的舉止行為都不能容忍,養孩子變成了一件需要特別謙卑的事情。
你出門坐飛機要一邊安撫不懂事的嬰兒,一邊還要跟周圍乘客賠笑說抱歉。孩子在餐廳裡大聲嚷一嚷,你就需要注意四周是不是投來了鄙夷的目光,孩子在小區裡衝撞打鬧一下,你也要跟在後面不停地跟擦肩而過的老年人道歉。
一個朋友說,有一次他的孩子就變成了「熊孩子」,為了要一個玩具躺在商店的地上打滾,哭聲震天,周圍人的目光像一把把利劍扎向她。作為帶大兩個人類幼崽的媽媽,我真的太能理解她當時的心情了。
世界滄海桑田,但人類幼兒的特質卻並未隨之改變。他們還是需要經過四年的時間才能漸漸懂得共情,需要4-6年的時間,才能在家長的引導下,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你也想讓孩子彬彬有禮,舉止沉靜,你也想孩子五講四美三熱愛,可是好奇和衝動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你如何去扼制他的天性呢?
實際上,有過大量兒童接觸經驗的人,特別是自己有孩子的人,對於人類幼崽這一物種到底能多調皮搗蛋心裡是再有數不過了,所以能產生強大的同理心,會對所謂的「熊孩子」和他的父母更多一份體諒和容忍。
當然,我們今天討論的「熊孩子」不是指殺人放火、校園暴力這種人,他們應該交由法律制裁。
但很多人,像我曾經沒有孩子的時候,憑著想當然的想法,去指責和要求那些普通的父母,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去要求父母「管不好就不要帶到公眾場合」。這種人,大多數沒有類似的生活經歷,對孩子的認知只是出於自己的想像。這種做法,無疑加劇了整個社會對孩子的誤解。
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說,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希望我們都能拿出同理心,去理解和體諒為人父母的不易,不要輕易去評價別人養育孩子的方式,畢竟「等你有了孩子,你就懂了。」
【來源:青島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