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除了快樂,我還希望你自信

2020-09-16 聞是教育

埃裡克森的成長八階段中提出,6-12歲的兒童面臨著勤奮感與自卑感的衝突,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

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孩子的要求模糊不清,有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早就讓孩子認字、學習的,也有隻想學齡期孩子「快樂就好」自由玩耍的……

其實孩子在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發展特點,我們做教育戲劇,立足點一直都是在教育,孩子在放鬆玩的同時,也會在活動中逐漸發展自己的能力。我們在課程中去觀察孩子們的成長狀態,去看到每一個孩子不同的發展需要,用科學的課程設計幫助孩子快樂、自信地成長!



我們教育戲劇的課程一般分為三個部分:放鬆活動、主題活動與疏鬆整理活動。

一般我們會花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給孩子做大量的熱身活動、放鬆身體。因為很多孩子,尤其是六歲以後的孩子身上,有著緊張的情緒以及內在的一些沒有辦法釋放出來的負面的情緒。這些情緒會堆積在身體上,讓身體變得僵硬、難以自如活動,給孩子帶來一些肢體上的障礙。


因此我們會用各種方法去讓孩子放鬆,讓孩子的頭腦和身體在一起,用輕鬆、愉悅的狀態進入主題活動——相對熱身活動而言有一定難度和挑戰的活動。最後在進入到疏鬆整理環節去整合自己這堂課的經驗,體會完成活動後的成就感,在循序漸進的課堂設計中完成情緒療愈、構建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

觀察教育戲劇課堂時,我發現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都會有不同的內在需求和表現的願望,比如:

有的孩子慢熱,需要鼓勵;
有的孩子愛表現,需要認可;
有的孩子有畏難情緒,需要一點點推動力;
有的孩子需要一些幫助,因為他上這個課的時間還比較短;
有的孩子需要掌聲,只要有掌聲,他就會非常的滿足;
還有的孩子需要關注,希望我們能看見他,用各種各樣的搞怪的方式來獲得我的眼神……


面對每一個具有自己個性的孩子,我們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要表演成什麼樣——老師不作評判,孩子演成什麼樣都會有掌聲。

這樣孩子就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專心琢磨如何演出,而不會把注意力放在別人怎麼評價我的演出上。他們做好這件事的動力來自於自己,而不是外界的評價。我們的課堂剛好給每一個孩子展現的舞臺,給了他們去積攢屬於自己經驗的機會。


除了不給孩子設置統一的、規範的標準,沒有好壞的評判,用更寬鬆、更多元的角度去發現孩子優勢之外,教育戲劇課堂還有一個著重點在於保持孩子的放鬆狀態。


保持孩子的放鬆狀態需要一定的技巧。因為整個課程都是在活動中、運用肢體動作完成的,這樣的上課方式跟我們日常講課——孩子坐在底下聽,老師在上面講那個感覺完全不同。如果孩子不放鬆,在整堂課上他不參與活動,這在我們的課堂中表現得非常明顯,所以我們老師就會有技巧來調整孩子讓孩子放鬆。

比如說,有的孩子會因為完成不好活動,表現出沮喪。老師會快速關注到那個孩子,然後讓那個孩子單獨再做一遍,雖然有可能動作很簡單、時間很快,但是那個孩子馬上就會得到一種滿足。


在有的情況下,老師不去回應孩子們處在情緒中的對抗狀態,比如說孩子就說:」我就不做,我不想做。「老師並不去回應他的對抗狀態。

這種不對抗就會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以及會得到尊重,在這樣子的一個氛圍中,他就會進行自我調整。

我看到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中非常非常有耐心、有愛,跟孩子之間的交往形成一種溫暖的、包容的、有愛力的一個課堂場域,這個對很多孩子的放鬆來講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還有一個老師們讓孩子狀態放鬆的方法就是:不對孩子的所有活動進行評價。有些孩子上課的時候由於他日常都沒有那麼放鬆,所以在跟老師做一些活動、遊戲時動作幅度很大,也有一些孩子特別搞怪,故意發生衝突,或者是在剛進入放鬆狀態時出現各種宣洩情緒的行為……

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都不會對他所有的行為進行評價。


這也是我們的老師對愛和自由這個教育理念把握的一個表現。她們都知道孩子是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她們也知道這種課程對孩子的療愈在哪裡、對孩子的幫助在哪裡。

老師們總是會看到學生的優點,總是去鼓勵那些孩子做得好的那個部分。

我們不去放大缺點和弱勢,只去看對方的優點,把那個優點放大,這樣的話孩子漸漸地就會對自己有信心,之前不足的部分慢慢就補上來了。


這也是埃裡克森說的「勤奮感」的形成過程,孩子自己會發現他慢慢有能力去克服原來不足的部分。這種能力越來越強,使得他們在心理上就產生一種自信。這個時候他的勤奮感就一點點形成起來了。所以老師的不評價以及老師的包容對孩子的放鬆來講,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除此之外,作為教育戲劇老師確實有一個很高的要求——就是自己本人放鬆的狀態。我並不覺得老師們一定要有多麼熟練的表演技巧以及特別強的組織能力,你會發現:在課堂上,老師自身的狀態越是放鬆、越是開放,對孩子形成的場域、上課氛圍就越有幫助。

每個孩子的狀態不一樣,表演方式也不一樣:有的孩子的表演特別誇張;有的孩子的表演特別拘謹;有的孩子的表演惟妙惟肖;有的孩子的表演就是點到為止……


但是這些都沒有關係,是因為只要老師自己的狀態放鬆,營造了一個放鬆、開放的課堂氛圍,孩子就自然而然地會展現自己。

孩子和老師之間放鬆的互動交流,以及自在、富有創造力的課堂表現,會更加有利孩子們個性的自由發展。

相關焦點

  • 自信的孩子才會快樂,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這種成功的歡樂是一種自信,自信的孩子才會快樂,而自信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需的良好心理素質。努力做到這些,你也將會收穫一個自信的孩子。家長這麼做實際上是在無情地打擊孩子,讓孩子無地自容,讓孩子覺得自己學習不好就是低人一等,變得非常自卑。 除了學習,還有一些才藝也是家長比較的地方。即使想給自己找回點面子,也不可以拿孩子做比較。
  • 音樂讓孩子自信快樂前行
    其中,音樂陪伴計劃「走進校園」 的結對學校——廣州市海珠區東風村第二小學的孩子們聯手「星」夢奇緣音樂戲劇精英班,給觀眾帶來了動感十足的音樂劇作品《Mamma Mia》組曲和《我有一個夢想》,成為舞臺上最靚麗的焦點。其實,這群孩子接受音樂陪伴計劃特邀藝術導師培訓僅一年。他們散發出的魅力和自信迷倒了全場觀眾,更讓見證他們成長的老師和家長們感動不已。
  • 成功源於自信,不是孩子不自信,是你沒給孩子自信的機會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1、告訴孩子我愛你孩子在遭到父母的否定或質疑時,本能的就會產生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一定是我太差了的極端想法。想要消除孩子的這種心理,父母第一時間就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們的愛,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 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你希望孩子是主動快樂?還是被動快樂?
    孩子報上去的想學的興趣班項目是:空竹。第二天,孩子有點沮喪地告訴我說,他想學的「空竹」,因為沒有別的孩子想學,並且老師們認為這樣的興趣屬於小眾,又不能考級,對升學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建議孩子不要學這種沒有用的東西,讓孩子回家和爸媽商量換一個另外的興趣項目。看到孩子情緒低落,我們和孩子坐下來聊天。我問孩子:「你為什麼想學空竹呢?」
  • 擔心孩子不夠快樂、自信、獨立?別怕,《極簡父母法則》幫你忙
    01- 只要有「道」,育兒並不如想像中的難為人父母,我們對孩子總是充滿了期待:懷孕時,希望孩子健全、健康;幼童時期,希望孩子生長發育及各項指標「正常」,甚至快人一步;學生時代,希望孩子品學兼優《極簡父母法則:教出快樂、自信、獨立的孩子》,便是這樣一本教你擺脫焦慮,如何從容應對育兒難題的著作。
  • 我孩子是學渣,但是他很快樂,他快樂我也快樂
    看了一篇頭條文章,一位學渣家長在那裡談她的學渣孩子,說孩子學習不好沒事兒,快樂就行,下邊一大堆附和的,不知道支持她的那些網友什麼學歷,孩子學習成績如何。我還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也是如此,孩子母親是學霸,但是她兒子是學渣,她寫文章也說很快樂,因為她兒子廚藝很好,也很孝順她。
  • 爸爸媽媽,我要做一個有自信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表現地不夠自信,那你就要注意啦,趕緊查找原因,及時補救。因為自信心對一個人的人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不自信的人會發展成膽小怕事,做事缺乏毅力,容易放棄,與人的交往能力差,社會生活能力不足,心態不積極樂觀。作為父母的我們,是肯定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我們肯定是想望子成龍,能有一個成功的人生。那孩子的自信心應該怎麼建立起來呢?
  • 孩子,你的快樂有多少?
    作為一名八零後,作為一名孩子的媽媽,作為一名工作人員,作為一名孩子,作為一個媳婦,作為一名兒媳婦等等等等,這都是我的頭銜,這些,是我每一天的標籤。而這些,我都要給孩子立榜樣。我是孩子的媽媽,肩負重任。看著你,想讓你這個八歲兒童快樂的像,有責任的長。你每天想著是玩遊戲,看電視,我陪你的是看電視,學習,逛公園。
  • 好物分享|媽媽希望你:可以不那麼優秀,但一定要自信!如何培養孩子自信心
    我是個從小是個不自信的人,總會羨慕別人有哥哥姐姐、同學的媽媽是老師、一塊兒玩的小朋友有很多玩具、班裡的某些人不學習成績還那麼好……即使有時會有「表現」的機會,也不敢自信地去大方表現,因為總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
  • 培養孩子積極情緒,快樂成長、自信人生
    樂樂站在隊伍末端排隊等候博餅,但還沒站穩,隊伍前方的同學Herry轉身看見了他,立馬從自己的戰利品拿出一盒拼搭玩具,「這盒送給你,現在小獎都送完了,這是我博到的。」隨後沒多久,同學Mary博中了一把電動玩具槍。結果一下場,轉身就遞到樂樂面前,「女孩不玩槍,送給你。」我得知後,建議Mary收回玩具槍,她仍堅持贈送。
  • 孩子的自信是如何被摧毀的
    到底什麼是自信?就是你認同你自己,你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之後仍然想成為你自己,而沒有想成為別人。而有「我要是誰誰誰」就好了的這種想法就是不自信,每個家長應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享受做自己的快樂,那就要建立孩子的自信。經過多年的研究,有12個要點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
  • 到底是你不自信還是孩子不自信?
    她表現得再好,都覺得自己很自卑,她在老師父母眼裡再優秀,也是不自信的。女孩子的父母很擔心她不自信的狀態,可是,通過了解我卻發現,小姑娘的不自信恰恰是來自於父母對她的影響。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誰都希望能夠培養出一個自信有力量的孩子,可遺憾的是,撼動孩子自信根基的不是別人,正是父母自己。自信心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培養起來的。
  • 媽媽,老師不喜歡我,你的回答讓孩子重拾自信
    導讀:媽媽,老師不喜歡我,你的回答讓孩子重拾自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老師不喜歡我,你的回答讓孩子重拾自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媽媽,老師今天再次批評我!」
  • 可能你不快樂但是我希望你快樂
    也許在心靈深處的某一刻你很壓抑,很不快樂,但在我的心靈深處的我很希望你能夠快樂,你能夠幸福。你快樂了我也就快樂了,也許我很卑微,我卑微到只要你的一個微笑我就能開心一整天,不管這個微笑是不是屬於我,只要你的微笑我就很開心了。
  • 孩子不自信多半是家長的問題,孩子自信還是自卑,在你的一念之間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自信的人,因為自信的孩子願意學習新的技能,面對新的挑戰。現實情況是,有相當多的孩子缺乏自信。童年對於孩子的整個人生,對於他的心理發展,是無比重要的。「你在哭,媽媽/爸爸就不要你了。」「你一點都不聰明,所以要勤奮啊!」「你沒有什麼優點,除了缺點一無是處。」
  • 8個原因告訴你:自信與希望,哪個更重要?
    有人說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失去希望,也只有一個滿懷希望的人才能在生活中成功。也有人認為,信心才是成功的關鍵。而你又怎麼看呢?我個人更支持第二個觀點,理由很簡單,因為信心會讓你變得更快樂,而希望卻不能。1,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何為希望?一個充滿希望的人相信有更好的未來,並對未來有積極思考。但這樣的人沒有設定目標,他們只是期待。
  • 沒想到親自毀滅孩子自信的人會是我
    家裡還有沒開學的孩子,你們都還好嗎? 我兒子前段時間突然很認真地跟我說了一句話:「媽媽,雖然我的名字有個『智』字,但我覺得我不聰明,我記性也不好。」當時我特別震驚,這個向來自信的孩子怎麼會這麼說?我本來第一時間想說:「我覺得你很聰明……」話未開口,我立刻意識到絕對不能這麼說,於是轉口問他:「你為什麼覺得自己不聰明呢?」
  • 長大後缺乏自信的孩子,一般出自這3種家庭,希望你家不是
    不同的父母有著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比如,孩子想學畫畫,有的家長會不遺餘力地支持孩子、鼓勵孩子;而也有部分家長會說:「你還學畫畫?你能畫什麼呢?連個圓都畫不圓還想學畫畫。老老實實去做你的作業去吧!」不同的父母,撫養出來的孩子性格也不一樣。
  • 李開復: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
    有了積極性,其他的特質如理智、快樂、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隨之掌握。」之所以這樣做,他認為,主要的理由是因為今天的世界已經不一樣了,那些消極被動,只是聽話,或害怕處罰的孩子,他們進入社會往往會覺得非常地迷茫,不知所措,會習慣性地需要別人告訴他們怎麼做;但當一個孩子有自己的主見,無論是讀書,還是找工作、找興趣,都會知道該怎麼辦。
  • 這樣做能讓你的孩子更自信
    父母對孩子並沒有放棄希望,而是給他找了一個課餘時間訂報紙的差事。小男孩鼓足勇氣去敲門、去交談,最終成功訂出報紙,並且越來越有自信,說話也不結巴了。再後來,這件事一直深深影響著這個小男孩,一直到他成為美國總統。這個人就是歐巴馬。由此可見,孩子從小有沒有自信心,對孩子以後成就影響甚大。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建立孩子自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