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孩子不夠快樂、自信、獨立?別怕,《極簡父母法則》幫你忙

2020-08-06 小飛俠喵的耕心筆記

01- 只要有「道」,育兒並不如想像中的難

為人父母,我們對孩子總是充滿了期待:

懷孕時,希望孩子健全、健康;
幼童時期,希望孩子生長發育及各項指標「正常」,甚至快人一步;
學生時代,希望孩子品學兼優;
長大成人,希望孩子孝順能幹,生活美滿……

因為我們每一代人,幾乎都是在同樣的父母期待下長大,然後,又將這種希翼和期待傳承給下一代。

其實,這些具體的期待歸納起來,無非是幾個核心的品質:健康、快樂、自信、獨立。
它們是這些期待的深層涵義,也是實現這些「指標」的「地基」。

但,願望不一定都能變成現實,尤其是在育兒之路上。因為,天資、環境、父母教養方式……太多的因素在綜合影響著孩子的人生。

從這個角度講,為人父母,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這種希望?顯然不是。

儘管為人父母時刻在考驗著我們的耐心、脾氣、情緒甚至理智,但事實上,和我們的生活、事業、愛情一樣,育兒同樣是有「捷徑」的。

《極簡父母法則:教出快樂、自信、獨立的孩子》,便是這樣一本教你擺脫焦慮,如何從容應對育兒難題的著作。

擔心孩子不夠快樂、自信、獨立?別怕,《極簡父母法則》幫你忙


02- 《極簡父母法則》都講了些什麼?

《極簡父母法則》是歐美暢銷書「泰普勒人生法則系列」圖書作者理察.泰普勒(Richard Templar)的作品。

理察.泰普勒曾兩次組建家庭,並養育了兩個孩子。因此,在育兒方面,他也曾犯過一些典型錯誤。正是這些寶貴的經驗激發了他的好奇心,讓他在回顧及體驗自己育兒之路的同時,開始留意自己朋友的家庭以及兒子朋友的家庭,並最終總結出了對父母的善意提醒——119條關於育兒的法則。

這119條法則共分為11個篇章:勵志篇、態度篇、日常生活篇、規矩篇、個性篇、兄弟姐妹篇、學校活動篇、青少年篇、危機篇、成年篇和父母篇。

除此之外,文末還有一個「彩蛋」:包括人生、工作、財富、管理和愛情在內的5個「其他不可錯過的人生智慧」,構成了全書的最後一個篇章——第十二篇。

擔心孩子不夠快樂、自信、獨立?別怕,《極簡父母法則》幫你忙


03- 「保持理智」,最重要的父母法則

看到《極簡父母法則》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我以為會是一本類「雞湯」的作品。但讀完全書之後,最大的感覺卻是——意猶未盡

沒錯!這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沒有教科書式的說教,也非隔靴搔癢式的「點到為止」,而是以孩子的成長路線為時間軸,通過生活中的真實事例對育兒各個階段父母可能面臨的困難進行剖析,並同時給予具體的建議。

比如,在第一篇「理智篇」中,作者就開篇明義: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理智),其他118條法則也就毫無意義了。

擔心孩子不夠快樂、自信、獨立?別怕,《極簡父母法則》幫你忙

為人父母者,其實大多都有過接近「崩潰」的經歷。無論是面對新生兒怎麼也哄不好的哭鬧,幼兒時期完全無視「不可以」指令的吵鬧和淘氣,還是青春期時偏和大人對著幹的叛逆,都足以讓父母體會到什麼叫「好想把你給塞回肚子裡去!」

雖然這種經歷看似稀鬆平常,但仔細想想,面對這些「不如意」,我們真的需要如此「痛苦」嗎?

理察.泰普勒明確地告訴大家:只要保持理智,你會發現養育子女還是有很多樂趣的。

那如何保持理智呢?簡單地說,就是父母首先要善待自己。包括但不限於:要學會放鬆自己、接納自己並非「完美」的父母、安於當下、不要嘗試所有事、適當地「躲開孩子」……

擔心孩子不夠快樂、自信、獨立?別怕,《極簡父母法則》幫你忙

咦,這是不是和想像中的不一樣?父母法則的第一條,不是講如何做好「父母」,而是講如何對自己好。

「要養育好孩子,就得事事以孩子為重」,這其實是很多父母的一個誤解。事實上,照顧好孩子的前提,是照顧好自己。唯有內心充滿安定與愛的父母,才有可能以平和之心面對孩子,並將自己的人生智慧傳遞給孩子。

這也是理察.泰普勒之所以將「理智篇」作為開篇的原因。


04- 好態度+好方法,讓育兒之路不再充滿焦慮

和所有事情一樣,育兒同樣是「擁有一個好的心態就成功了一半」。那另一半是什麼?是有好態度+好方法。而態度本身,也是「方法」之一。

在「態度篇」中,作者首先戳破了一個「殘酷」的真相:養育子女確實很辛苦,甚至會搭上父母的下半生。他以此告誡各位父母:愛遠遠不夠。

擔心孩子不夠快樂、自信、獨立?別怕,《極簡父母法則》幫你忙

因為「愛」是一種情感的表述,但其具體的表達方式卻是千差萬別,若不懂得孩子的發展規律並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那麼,很可能「愛」最終變成了「害」。

所謂「合格的父母」,不僅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還應該給孩子其他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成為自己,並成就人生的東西。例如,規矩、自律、價值觀、建立良好關係的能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廣泛的興趣愛好、良好的教育、寬廣的胸懷、獨立思考的能力、對金錢價值的理解、增強自信的技巧等等。

這真是不容易。因為很多父母自己可能都還欠缺其中某項甚至全部的能力。

因此,持續地學習——提升自己並增強「父母力」——是為人父母應有的覺悟。

擔心孩子不夠快樂、自信、獨立?別怕,《極簡父母法則》幫你忙

但,「學習」的涵義實在是太過於豐富。對於新手父母或者正處於育兒問題中的父母來說,「學習」二字顯然是一個太過於模糊的答案,並不能很好地幫助他們緩解眼前問題所致的焦慮。

《極簡父母法則》一書的妙處就在於,它不僅提供了為人父母者應做好的心理準備之「道」,還有應對具體事務之「術」。

如,在「日常生活篇」中,你能學習到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規矩篇」中,則能掌握讓孩子懂規矩並守規矩應注意的重要法則;在「個性篇」中,則能收穫如何幫助孩子成為自信、樂觀又勇敢的人;而「兄弟姐妹篇」的內容,則無疑是多子女家庭家長的必修課……


寫在最後:

「一日為父母,終身為父母。」不管孩子長到多大,「父母」這個身份都不會改變。因此,掌握為人父母的技巧,對父母來講無疑是一項必修課。

《極簡父母法則:教出快樂、自信、獨立的孩子》一書從「道」和「術」兩方面入手,為父母們提供了一套育兒思路。父母可以將書中總結的基本法則建設性地應用於自己的育兒過程中,相信讀完之後,你一定會有收穫。

相關焦點

  • 《極簡父母法則》: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才能教出快樂自信獨立的孩子
    這本《極簡父母法則:教出快樂、自信、獨立的孩子》第一個,「如果孩子和你爭辯,不管這會讓你感到多麼沮喪,這起碼說明孩子自己在進行獨立思考。「是吧,他們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獨立的見解,這真的是很值得讚揚和慶幸的品質呢。之前聽到「聽說你的孩子很叛逆,我很羨慕你」的說法,還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現在想想,還真的是。
  • 《極簡父母法則》父母的好情緒,是最好的家風,保持理智3個方法
    想要抓他來爆打一頓,但是爆打一頓,貌似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第二天回來還是一樣的結果,這個時候我們除了深呼吸保持冷靜,讓自己變得更理智,別無他法,在《極簡父母法則》中提到,面對孩子的調皮、不聽話、不配合加上生活的各種瑣事,為人父母的我們,難免會因此難以保持冷靜,想要更好的處理孩子的各種問題,我們要保持理智,孩子更需要冷靜理智的父母,在119個法則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理智。
  • 《極簡父母法則》:有遠見的父母,都很會「偷懶」
    你有沒有被孩子折騰崩潰過?比如說,剛整理好屋子,孩子瞬間又把玩具丟了一地;新買的手機還沒用幾天,屏就被孩子摔成渣渣;研究了幾天的菜譜,好不容易做了幾款網紅美食,孩子卻不買帳,一口不吃…此時此刻,你的心裡一定又氣又恨吧,上輩子一定是造了什麼孽,才換來這麼個小搗蛋。
  • 極簡父母育兒法則-教育也可以很愉悅
    然而養育一個有靈魂的生命是一份偉大的事業,這個過程中的艱辛不可避免,但可以減少,如果格外艱辛,一定是有地方出了問題,比如孩子的習慣、態度或者父母的價值觀等,這篇文章列舉一些簡單的法則,為這份事業【減負】。
  • 自信又獨立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是這麼做的
    星媽覺得,一個好孩子,不是說他有多乖,可以幫父母分憂,幫父母做很多事,而是他可以做自己,不用為了讓父母覺得自己乖,而過分地委曲求全。,自由地向別人展示自己的性格,真實不作偽,自信又獨立。經過星媽查閱資料,收集整理,發現自信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之間有共通點。他們的父母比起他人,更重視子女的想法,給子女更多的信任,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鼓勵他們獨立思考,獨立生活,去嘗試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 靠人不如靠己,想讓孩子真正得到成長,父母別小看「狐狸法則」
    ,而有的父母只是鼓勵地看著他們,最後讓孩子獨立地站起來。那麼,孩子在不在家的時候也習慣於不去做,而是讓身邊人來幫忙,漸漸養成了動手能力差的缺點,這也是孩子不夠獨立的表現之一。給孩子適度的關愛可以看到,在上面孩子不夠獨立的原因當中,許多都是因為家長給孩子過度的關愛。那麼,在家長實踐「狐狸法則」的過程中,不妨給孩子適度的關愛,把握好給孩子關愛的度,讓孩子在感受到父母的愛中,同時獨立成長。
  • 《極簡父母法則》:18歲前看父母,18歲後看孩子
    理察·泰普勒在《極簡父母法則》說:「孩子更多關注的是父母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你讓孩子好好看書,自己卻沉迷在刷手機的樂趣中;你讓孩子態度認真,自己工作卻草草應付,敷衍了事。《極簡父母法則》裡告訴父母:&34;&34;比起來強迫孩子學習,學霸的父母更重視給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在這種氛圍裡,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 孩子唯唯諾諾、不自信,我用這4種方法,幫孩子變得獨立、自信
    引言獨立、自信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然而,生活中很多孩子卻對自己沒有那麼多的信心,總處於自我否定、自我懷疑的挫敗感當中。不少家長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落落大方,自家孩子卻唯唯諾諾,一到關鍵時刻就退縮,很是著急上火。馬克思說過:「父母的職業就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教育孩子學會做人。
  • 《極簡生活法則》:學會這五個極簡生活法則,生活品質自然提高
    比如「20歲你犯錯了可以重新來過,30歲你在犯這樣的錯誤,你的人生就已經失敗」這本書告訴你,不要擔心,不會因為你年齡大就擁有高智商,更不會因為你年齡大錯誤就消失了。與之相反的是,越犯錯誤的人,其實越會有成就!所以說,當自己犯錯誤了之後,不要內疚,「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孩子不自信源於父母?記住這十句話,不懂教育也能養出自信孩子
    當兩家人碰面,貧困家庭的孩子,反而比家境優渥家庭的孩子來得更自信、樂觀,更放得開、更主動。有錢家庭中的父親,雖然他很成功很優秀,但自己的父母一直以來對自己十分嚴苛,就總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忙得連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有一次他說忙完這段時間,就抽空陪陪孩子,妻子說:你這句話已經說了六年了。他渾然不覺,自己變得跟他父親一樣淡漠。
  • 李玫瑾:獨立意識父母要早培養,get狐狸法則,提高孩子獨立能力
    愛孩子,不是替孩子包辦一切,不是時時刻刻地保護在孩子周圍,而是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多讓孩子「自己來」。01 父母對孩子過多的擔心,只會成為溺愛。很多家長會說,我知道「獨立」很重要,也非常想「放手」,可是一看到孩子的不知所措,我就控制不住自己,各種「擔心」!佛家講,「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父母過多的幫助只會成為溺愛。先給大家介紹兩個小故事。
  • 泰普勒119條育兒法則,簡單高效,引200萬人點讚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其中一本,《極簡父母法則》,介紹了119條育兒法則,簡單高效教出一個快樂、自信且獨立的孩子孩子會開始煩你嘮叨,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很挫敗。你晚飯吃這麼少,等會餓了不要叫我煮」,相信很多家長都這麼威脅過孩子。
  • 自信的孩子才會快樂,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
    這種成功的歡樂是一種自信,自信的孩子才會快樂,而自信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需的良好心理素質。努力做到這些,你也將會收穫一個自信的孩子。,有時不是孩子不夠努力,而是你給孩子定的目標太高了,孩子就算藉助彈簧跳一跳都不一定能夠到,讓孩子持續處於對自己的失望之中,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 小一大書 |《極簡父母法則》:做好這10件事,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相反,那些不夠優秀的父母,則總是為一些事情擔憂。或許他們憂慮的不是自己是不是一個好父母(也許他們確實應該擔心這個問題),而是一直在擔心一些相對不那麼重要的事情,而這種擔心已經在影響他們成為優秀的父母。2.安於當下父母若能夠安於當下,孩子便會快樂成長。從自己的成長經歷來看,我發現,如果父母整天焦慮不安,那麼孩子也不會過得放鬆自在。
  • 終於有一本書,告訴我們怎樣「極簡」地當父母了
    這本書就是《極簡父母法則:教出快樂、自信、獨立的孩子》:《極簡父母法則》一書用最簡明的語言闡述了育兒過程中父母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可能有的各種誤區:這一章主要講述了那些父母真正需要的一些能派上用場的日常法則,包括「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需要淘氣」、「讓孩子動腦筋思考」、「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等13條法則。
  • 別人家的父母很牛咋辦?他牛任他牛唄
    怎樣做才是愛孩子?對一部分年輕的爸爸媽媽來說,就是不能讓孩子受一點委屈,帶有一點危險的事情都不能做,生怕一不小心把孩子磕了碰了,孩子倒沒多大反應,做家長的反倒坐立不安起來。父母這樣做對不對呢?顯然這不是一個非對既錯的問題,但毫無疑問,這樣會讓做父母的非常累,同時孩子的成長也會受到諸多束縛,對雙方來說都是非常差的體驗。
  • 美國家庭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獨立?
    離開時,每個人不但和在場的大人道別,同樣也和傑米道別   這次生日聚會,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美國父母從小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平等地看待,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和理解,而孩子在被重視中很自信。   (三)美國孩子的獨立自信是父母「殘忍」煉成的   我不能說美國的教育都好,都成功,但是,他們教育孩子的那種西方孩子從小就從事的送報等勞動,本身就是一種吃苦精神的磨鍊。   在寒冷的冬天,當中國的同齡孩子還在熱被窩裡熟睡時,西方孩子早已起來挨家挨戶去送報了。
  • 真正聰明的媽媽,都懂得跟孩子「示弱」,孩子以後獨立有自信
    而且,懂得示弱的母親,培養出的孩子會更加獨立,也更加有責任心和自信心,不信往下看。比如爸爸上班回家,跟寶寶說自己身體特別累,問他能不能幫爸爸倒杯水;比如媽媽準備飯菜時,可以說:"媽媽忙不過來了,你可以幫媽媽洗一下這個菜嗎?"學會跟孩子示弱,給孩子做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會逐漸學會獨立自理能力,建立起對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感,變得更加有擔當。
  • 給孩子最好的愛:放手讓孩子獨立,家長要學會「狐狸法則」
    那要怎麼杜絕孩子形成這種不好的習慣呢?家長應該要先了解狐狸法則。說到這裡,家長不禁就會疑惑了。那狐狸法則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去看看吧!人類和動物一樣,都希望孩子能幸福成長,但動物媽媽們知道,這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誰都不可能一直陪著誰一生,如果不能及早讓孩子學會獨立,總是讓孩子覺得父母是生活上的依靠。那麼的,當孩子沒有父母的依靠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將無所適從。所以父母們,愛孩子就要讓孩子獨立!
  • 家長給孩子面子,孩子還家長「裡子」,父母要牢記「尊重法則」
    如果父母總是很尊重孩子,讓他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在合理的範圍內,允許他做一些嘗試或創新。那麼孩子會感到有更多的自由度,也能有更多的動腦。於是他們就會變得越發的自信。而自信的孩子在社會上,也會更受人喜愛,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