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如何調整心理戰勝病毒?

2020-10-31 腫瘤外科王醫生

特殊時期,我們應該如何調整心理戰勝病毒?

建立戰勝新型冠狀病毒病的信心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大多數患者為中輕症,經治療預後良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們的政府和衛生部門針對疫情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這些措施在歷史上證明對傳染病防控是成功的。



我們怎麼做?

  • 從行動上照顧好自己

1.雖然不外出不聚會,但儘可能維持正常的規律作息。

2.列一個能令自己感到愉悅的行動清單,並執行它。例如,在家唱唱歌,寫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費腦子的小遊戲等。

3.在家運動。運動的好處在於幫你減少精神上的緊張,增加心血管機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喪等。

  • 從心理上自我調整

1.減少大量信息帶來的心理負擔,要學會甄別;

2.學會識別自己生理和情緒上的不適;

3.與自我對話,自我鼓勵;

4.正向思維,不要只往壞處看,很多文章也許只是在販賣焦慮。



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是疫情防控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那麼,隔離人群該怎麼做?

隔離對普通人而言並不尋常。面對一個陌生而且不確定的處境,我們常因自我環境控制力被限制產生不滿情緒,又因空間封閉,孤立無援的恐懼感容易擴大。它並不可怕,我們只是需要學習正確面對隔離。

隔離期間,會出現哪些擾人的情緒?

1.出現慌張、不知所措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不必過分強求自己保持鎮定。

2.可能會出現抱怨、憤怒。這時候,你需要給自己找一個適當的發洩口,比如給家人朋友打打電話吐吐槽。

3.焦慮感來臨。建議你轉移注意力,幫助焦慮消退。

隔離期間,如何穩定自己的心理狀態 ?

1.保持對他人的關懷;

2.保持與外界的溝通,可以電話,可以視頻;

3.理性獲取權威來源的內、外部資訊,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加油,

在這特殊時期,

讓我們一起努力!

相關焦點

  • 為何大家對新疆出現新冠病毒有點小緊張,源於人對病毒的恐懼心理
    第一,先前東北地區,在到華北地區的北京,現在又到了西北的新疆烏魯木齊,使得中國民眾害怕下一個地方會出現在哪裡,這種緊張是正常的,因為誰都害怕這個疾病,因為這個疾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是巨大的,這種心理,我也有,很正常,需要大家正視它,調整它。
  • 英六個月大嬰兒戰勝新冠病毒 堅強模樣鼓舞眾多網友
    據外媒報導,英國一名僅僅六個月大的嬰兒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在經過數天的治療之後,她居然奇蹟般地戰勝了病毒。據悉,這名「奇蹟寶寶」名叫艾琳,4月10日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由於艾琳本身身體不好,出生時體重遠低於正常新生兒的體重,還患有先天性心肺疾病,曾經數次接受手術治療,雖然僅僅出生6個月,但是有4個月的時間都是在重症監護室中渡過,醫生們都擔心她感染新冠病毒後無法存活。但據醫院發言人介紹,4月25日,在隔離區呆了數天的艾琳打敗了病毒,她的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
  • 川普終於承認:美國可能永遠無法完全戰勝新冠病毒。你怎麼看?
    美聯社報導,川普4月30日表示,美國永遠無法宣布「完全戰勝」新冠病毒,因為太多人已喪命於這個病毒。然而他也聲稱,當疫情完全得到控制且美國重啟經濟時,他認為那就是一場「勝利」。1月21日,美國在國內首次確診新冠病例,當時美國信誓旦旦的表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公共衛生體系」,「從12月起就在監控這種病毒並積極做好應對」,「對這種疫情做好準備……是一種日常工作」。整個2月,美國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僅上漲了16例。
  • 新冠病毒變異引起各國恐慌。不必恐慌,人類終將戰勝病毒!
    1、新冠病毒變異引起各國恐慌。英政府稱,英國在直布羅陀發現新冠新變種。12月22日訊,英國政府當地時間21日稱,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南部,與西班牙接壤的英國海外領土直布羅陀已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感染病例。白宮考慮對英國入境旅客進行新冠病毒檢測2、不必恐慌,人類終將戰勝新冠病毒!目前為止,天花病毒是死亡人數最多的病毒。
  • 戴除菌卡能滅新冠病毒?這種「蹭法」於法不容
    益生菌、阿昔洛韋能預防新冠肺炎?戴除菌卡可殺滅新冠病毒?天氣漸暖,這些預防新冠病毒的「偏方」熱度也逐漸飆升。資料圖據《科技日報》報導,專家表示,沒有研究或者臨床證據表明,益生菌能預防新冠病毒。疫情發生至今,各種各樣預防新冠肺炎的「偏方」不斷問世,這究竟折射出什麼樣的社會病灶?審視這種現象,可從兩方面看:一個是,一些商家善於「捕捉」商機,善於炒作概念,在大眾看來疫情是災難,他們卻嗅到了賺錢的機會。疫情裹挾之下,大眾最焦慮的是什麼?如何防範病毒侵襲,如何守住健康大門。
  • 愛滋病病毒比新冠病毒更狡猾?張文宏這個解釋,或許這張圖更明白
    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新冠病毒依然尚未有消失的蹤跡。有些人就會有所疑惑:對比新冠病毒,愛滋病病毒是不是就沒那麼嚴重?愛滋病病毒和新冠病毒,究竟哪個更加狡猾?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在節目中解釋這個問題:愛滋病病毒會直接鑽入人體的免疫細胞,而且還會將自己的模板整合到T細胞基因裡,這也就意味著這免疫細胞除了自己消亡外,就沒有第二種辦法。
  • 四名輝瑞疫苗志願者出現面癱 日常如何預防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還在蔓延,全球每天都有許多人被感染,也有許多人因為新冠病毒而死亡。各國都在努力研製疫苗,儘早將新冠病毒消滅。當疫苗研發出來以後,需要有志願者參與實驗,據報導得知,四名輝瑞疫苗志願者出現面癱,具體內容要認真看正文。
  • 何大一教授說給科學家1-2年時間,一定戰勝新冠病毒
    日前,國際著名病毒學家何大一教授說「社會給科學家們一點點時間,或許一、兩年,會有很多潛在的和創新方案,我有信心科學一定戰勝新冠病毒、取得抗擊疫情全勝!」誰是何大一教授?(沒錯寫胡大一教授名字?)自從疫情開始,何教授迅速組織了一支15人攻堅團隊,從不同方向研究新冠病毒治療方法,包括從病毒中分離抗體,然後開發新的蛋白酶抑制劑幹擾病毒複製等。日前何教授接受採訪時說「這次疫情爆發,科學界動員了很多人,是前所未有的壯舉,比抗擊愛滋病疫情大的多得多,更廣泛和全力以赴。」
  • 面對疫情如何做好我們的心理調整
    面對危及生命的災難時,我們都可能出現一些與平常不一樣的心理、行為反應,下面我們將羅列一些最為常見的表現,這些表現是任何正常人群應對任何危機事件的正常反應:情緒方面:出現了對這場疫情的無法控制的緊張、擔心、焦慮、恐懼,控制不住擔心會不會被感染,甚至出現對傳染來源、對政府、對幹預措施的抱怨
  • 木馬病毒借「新冠」旗號傳播,如何戴起「網絡口罩」防毒?
    自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後,「新冠病毒」成為熱詞,但在全國上下齊心抗疫的關鍵時期,卻有黑客藉機而入,在網絡中以「新冠肺炎」為誘餌傳播木馬病毒,黑客將惡意木馬程序偽裝命名為如「新冠病毒」、「最新病毒預防手冊」「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態」等的可執行文件,在社交軟體、電子郵件中大量傳播,利用人們關注疫情的心理,誘騙網民下載運行。
  • 新冠病毒攻擊大腦嗎?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上海專家一一釋疑
    氣悶、頭暈、心跳加速是病毒感染症狀嗎?病毒會影響人們大腦嗎?在全民防範新冠病毒侵襲的時候,需要怎麼做才能更好地加強機體免疫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民通過熱線電話反映各種各樣的疑問。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神經內科教授汪昕通過「新冠中山談」,從神經內科專業角度為公眾解釋新冠肺炎的可能影響,以及提高神經心理免疫力的重要性。以下為汪昕的解讀。新冠肺炎對神經系統的可能影響大腦是我們的神經中樞。血-腦之間有一種選擇性地阻止某些物質由血進入腦的「屏障」存在,稱為血腦屏障。
  • 新冠病毒考驗德國的聯邦制
    Wieler)就聯邦制如何抗擊疫情的相關提問回答時,都表達了相同的意見:只有各地衛生部門知道當地的實際狀況,只有它們能做出正確的決定。要評估德國對每年季節性流感的防護效果,那麼可以說,聯邦制下的多層級組織形式是有效的,市鎮有關部門根據各地區特點積累了足夠經驗。但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的新形勢下,地方力量可能迅速超負荷,急需要國家層面的統籌與協調甚至直接指揮。
  • 怎樣跟狡猾的新冠病毒共存?華山醫院援鄂專家提到了這個方法
    新冠病毒如此狡猾,我們日常該怎麼做?20日,2020年上海市第三屆市民運動會市民體育科學大講堂請來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華山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總指揮馬昕教授主講《疫情防控與全民健身》,他講述了武漢抗疫期間援鄂醫生幫助方艙病人進行康復鍛鍊的故事,為市民科普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渡過跟病毒共存的日子。
  • 病毒感染自愈患者:11 天在家戰勝病毒
    原標題:病毒感染自愈患者:放平心態積極面對 11天在家戰勝病毒摘要:2 月 4 日晚,一位微博名 "naJenny" 的新冠病毒感染自愈患者,髮長文回顧自己 11 天內從發現感染,到居家隔離,最後依靠藥物和自身免疫力成功自愈的全過程
  • 川普發推特,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
    一邊,中國不惜一切代價防控疫情,積極與世界分享科研信息,主動交流、合作、援助,儘可能為世界防疫贏得更長時間窗口,被贊為「應對疫情的新標杆」;一邊,西方一些政客、媒體無視公義,費盡心機敲打中國,從「機遇論」到「道歉論」,扎紮實實書寫了一本如何傳播「政治病毒」的反面教材。
  • 英國新冠病毒新變種:你需要了解的幾個問題
    【歐洲時報12月21日申忻編譯】近日,英國出現新冠變異毒株,導致病毒傳播速度加快。那麼,它是如何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從不存在變成英國部分地區最常見的病毒形式的呢? 圖為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行人佩戴口罩。
  • 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又有新證據
    除了研究如何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之外,研究中的很大一部分問題集中在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產生的,它於何時何地首次出現,何時開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該病毒是否來自於蝙蝠,在傳染給人類之前有沒有中間宿主,以及新冠病毒為何能如此快速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等問題。至今半年多過去了,科學界對上述問題尚無共識。近期,俄羅斯科學家對其中一些問題的研究或許有重要意義。
  • 陳爾真:從新冠病毒阻擊戰,思考我國醫院層面如何加強感控建設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對狡猾的病毒,讓我們聽一聽院長們是如何帶領自己的團隊踐行循證診療、科學防控?經歷過這次疫情之後,院長們對我國醫院層面加強感控建設又有哪些思考?抗疫新階段,為實現全面復醫和醫療安全兩不誤,院長們又有哪些策略?
  • 英國新冠病毒如何變異?面對變異毒株該怎麼做?冷鏈食品還能吃嗎?有...
    央視新聞客戶端訊 12月21日晚,央視新聞《相對論》在2020年最長的夜裡,陪你回望難忘瞬間,邀請張文宏和你一起說說話,談談冷鏈海鮮可不可以吃、疫情最新狀況和冬季如何防疫。Q:英國首相詹森19日說,早期證據顯示新冠病毒變異後的傳播性,比已存在的病毒毒株高出70%,面對變異毒株我們應該怎麼做?A:所有的快速傳播的病毒經過一撥一撥的選擇,它都會變得傳播得更快。
  • 新加坡58歲婦女戰勝新冠病毒正高興,9天後卻因器官衰竭死亡
    據Buzz世界網站5月6日報導,新加坡一名婦女感染新冠肺炎後痊癒,但因病毒對其身體損傷巨大且不可逆,該婦女在痊癒後9天去世。58歲的薩哈·梅斯比(Salha Mesbee) 曾與丈夫一起去過土耳其。3月26日,她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並於4月30日去世。薩哈是新加坡死於新冠肺炎最年輕的患者。薩哈37歲的女兒西蒂·諾瑞莎·艾麗(Siti Noraisah Ali)說,在薩哈去世前9天,一名醫生表示她的病毒檢測已經呈陰性了。她61歲的父親和兩個兄弟也感染了新冠肺炎,但他們已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