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如何做好我們的心理調整

2020-08-28 宛妘能量療愈

面對危及生命的災難時,我們都可能出現一些與平常不一樣的心理、行為反應,下面我們將羅列一些最為常見的表現,這些表現是任何正常人群應對任何危機事件的正常反應

情緒方面:出現了對這場疫情的無法控制的緊張、擔心、焦慮、恐懼,控制不住擔心會不會被感染,甚至出現對傳染來源、對政府、對幹預措施的抱怨、憤怒;對疾病得不到控制的憤怒和無助、絕望;也可能變得情緒不穩定,容易激惹,對待家人、外人沒有耐心。

軀體方面:可能出現不自主心慌、胸悶,頭痛,容易出汗,總是感覺心裡不踏實、身體各種不舒服,容易疲倦、食慾下降、睡眠變差,甚至出現血壓升高、月經周期紊亂等情況。

認知方面:可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總覺得自己可能被感染,對身體各種感覺特別關注,並將身體的各種不舒服與「疫情」聯繫起來。覺得生活中充滿各種各樣的危險並隨時可能發生、生命如此脆弱、難以相信他人和世界等。

行為方面:出現逃避、迴避一些信息或者場景,也或者反覆去查看疫情的進展消息、行為變的衝動、經常發脾氣;開始飲酒、吸菸,或者飲酒、吸菸增加等,甚至違反社會規則的行為。

我們如何自我調整

焦慮和恐懼是個體在面對壓力時正常的反應,適度的焦慮有助於個體渡過危機,但過度的焦慮會使人行為失當,恐懼也在這些不當行為中迅速蔓延開來,造成人群的恐慌。那麼面對疫情時個人將如何採取有益的反應呢?

1、從行動上積極應對

正常作息、保證飲食和睡眠,適當運動和娛樂是維持自己身心穩定的基本條件——保護易感人群。

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可有效減少病毒的傳播——切斷傳播途徑。

如有潛在接觸史,需留意自己的症狀,必要時自我隔離,積極就診,目前網絡就診平臺已開放——隔離傳染源。

2、做好心理上的自我調整

相信政府所公布信息的權威性,不要輕易相信未經核實的信息,更不要以訛傳訛,也需要給自己設置一個關注的頻率,適時輕視一下,做一些可讓自己更開心的事情。

可以聽一些音樂,做一些美食,當我們的聽覺和視覺感受到美的事物,可以有效的放鬆我們的情緒,緩解我們軀體上的不適。

學會識別自己生理和情緒上的不適,雖然我們可能並沒有感染肺炎,但我們會有心身不良反應,這些可能表現為失眠、食慾差、心慌、頭昏頭痛等,也可以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等,不良反應較輕時可自我調整,當反應嚴重時可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3、焦慮恐懼情緒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時該怎麼辦?

接受自己有焦慮和恐懼的情緒,這是個體面對危機時的正常反應,不要否認和排斥它們。

化被動為主動,現在各種信息傳播不斷,可主動學習了解相關知識,增加知識儲備,以幫助周圍的人或必要時使用,在主動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可提高判斷信息真偽的能力,而不僅是被動接受謠言而引起恐慌。

很多時候恐懼和焦慮並不是因為信息缺乏,而是信息過載,不斷更新的信息也在不停撥動我們的神經,如果你屬於容易焦慮的人,建議適當與網絡進行「隔離」,因為對於「恐慌」你屬於易感人群,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做些能讓自己感覺更好的事情,不管是看電視節目、看書、聽音樂、運動、玩遊戲,將自己注意力轉移到能讓自己更舒適的活動上可以放鬆下來。

當身心因此受到嚴重影響時,不要忘了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目前網絡和電話諮詢是比較可行又安全的方式,可留意當地心理幹預的網絡平臺和熱線電話。

相關焦點

  • 面對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面對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護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特別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這次事件的突發性、不確定性、影響廣泛性和危害性讓我們驚慌失措,無所適從。給我們帶來了失控感和不安全感。因為它危及每個人的生命安全。我們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擔憂、焦慮、恐慌、煩躁、憤怒等心理狀態……穩定的情緒,積極的心態是抵抗病毒強有力保障。
  • 心語會客廳丨面對疫情,我們如何提升「心理免疫力」?
    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輔相成的,當大量的沒有被處理好的負性情緒和壓力長時間圍繞我們的時候,就會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生理反應,從而造成軀體症狀和免疫力降低。因此,大「敵」當前,人們在提升身體免疫力的同時,也要注意提升「心理免疫力」,以便不被疫情所帶來的負性情緒所主宰,避免疫情帶來的精神和情緒損傷。避免造成「病毒未到己先衰」。那樣的話,更不利於我們應對這次危機。那麼,如何提升我們的「心理免疫力」呢?
  • 面對疫情,我們如何做好投資?
    ,如何做好投資?直播課主題是:疫情突發,我們如何做好投資?我們主要圍繞6個方面展開,希望這6個問題講解能給大家帶來幫助。1、疫情有可能的幾種發展態勢?2、我們能否戰勝疫情?3、是否應該推遲開市?6、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未來一段時間的資本市場?一、我們能否戰勝疫情多難興邦!回顧以前歷程,17年前非典、汶川地震、奧運火炬傳遞中歐洲的阻礙,所有這些大事件,都讓我們成長,不管是個人、社會還是整個國家。
  • 面對新冠,如何調整心理戰勝病毒?
    特殊時期,我們應該如何調整心理戰勝病毒?建立戰勝新型冠狀病毒病的信心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大多數患者為中輕症,經治療預後良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們的政府和衛生部門針對疫情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這些措施在歷史上證明對傳染病防控是成功的。我們怎麼做?從行動上照顧好自己1.雖然不外出不聚會,但儘可能維持正常的規律作息。
  • 【防疫科普|心理篇】疫情當前,普通人如何自我調整心態?
    本期科普專家:吳大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學心理中心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  一、普通人自我調適有哪些方法?  第一,面對疫情遇到的一些問題,尤其是自我心理恐慌的問題,要積極察覺,不能否認,要去接納自己的恐懼。
  • 面對疫情,我們該如何調節我們的緊張情緒?
    面對難以預測的疫情,擔憂和恐懼是很正常的。然而,延長的假期以及控制疫情的需要,大家目前需要整天宅在家裡「休養生息」,於是有大把的時間以及多種渠道來獲得有關疫情的負面消息,恐慌、焦慮情緒逐漸加重,甚至超出自己的承載能力,對應的心理反應也隨之而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面對疫情可能會出現的常見心理反應以及應對方法。常見的心理反應有哪些?
  • 面對疫情,千萬要做好孩子的心理防護!
    「在這個難以左右的特殊時期,做好孩子的心理防護,就是給孩子一份特別的愛。」 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讓很多人感到焦慮。孩子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心理更容易受到影響。
  • 疫情當前,普通人如何自我調整心態?
    原標題:疫情當前,普通人如何自我調整心態?編者按:疫情當前,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員。雖然沒有一線抗「疫」工作者那麼大的身心壓力,但疫情的延長、爆炸式訊息的輸送等,也讓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焦慮、恐慌、緊張、擔心。該如何自我調適,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
  • 心理研究所|北京疫情再擴散:疫情防控常態化,如何進行心理調試?
    心理研究所|北京疫情再擴散:疫情防控常態化,如何進行心理調試?第三,一旦身邊出現了散發疫情或者聚集性感染的情況,不要過度恐慌,要按照國家和地方防控舉措的要求,積極做好配合,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況,科學應對。3.
  • 疫情下的我們,「心理」一直在工作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大家都很恐慌、害怕,同時面對現實又會生出一種無力感。如果說不害怕疫情,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並沒有有效的藥物去治療新冠肺炎,得了新冠肺炎就相當於直面死亡,而直面死亡是需要勇氣的,而這個勇氣是建立在對死亡的理解上的(在這裡並不想去討論死亡這個話題,所以以後再說)。
  • 新聞發布|面對疫情,醫護病患及公眾怎樣調整心態?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內蒙古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和自治區心理危機幹預工作。隨著疫情的發展,也引發了醫護人員、患者、廣大民眾的一些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鬱、恐懼、憤怒等。疫情中不同人群可能出現的心理狀態,如何認知和應對,進行正面的心理疏導,排解不良情緒?
  • 面對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該如何建築心理防線?
    積攢了一年的祈盼團圓,期待自由暢快的心情被壓制了,很多人都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面對每天手機彈出來的疫情信息,各個省事自治區的防控措施不斷升級,還有連續攀升的感染人數,人們焦慮、緊張、誠惶誠恐。天災面前心理防線是一道看不見摸不著的門,但這道門卻駐守著人們共克時艱的決心和信心。心理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正因為如此,全國多地開展了線上心理危機幹預。
  • 大慶市第三十二中學:復學歸期已有期——積極調整情緒,做好心理「復位」
    同時穩定的情緒也是我們儘快適應校園生活,提升學習效率的保障。 那麼如何穩定情緒,做好個人心理調適?心理老師給大家幾條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科學理性看待覆學後的校園生活 目前我國的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學校也做好了防控疫情的多項準備,同學們無需過度擔心,但同時也不能放鬆警惕。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學校的安全條例,做好科學防護。
  •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比如長期焦慮、抑鬱等容易導致食欲不振、腸胃疾病、 冠心病等,其原因與不良心理狀態引起的身體免疫力下降有很大關係。面對當前嚴重的疫情,通過穩定情緒,調節心態、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有 利於預防和治療疾病。大多數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可能會產生心理學所說的「應激反應」,常見的反應有:1、情緒:焦慮、恐懼、抑鬱、憤怒、失望、抱怨、委屈等,情緒的起伏也會比平時強烈。2、認知:自我價值感降低,認知歪曲,思維過程變慢,注意力不集中,想像力下降,猶豫不決等。 3、行為:逃避與迴避,退化與依賴,敵對與攻擊,無助與自憐,物質濫用(如酗酒)等。
  • 複課心理調整 | 開學第一課,做好心理建設
    複課心理調整 | 開學第一課,做好心理建設 2020-06-02 0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下返校復學的教師如何才能做好學生心理建設工作?—博導專家這樣支招!
    為了穩妥有序推進學生返校復學工作,全面做好師生心理健康工作,讓全體師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教學工作和校園生活,在2020年5月5日晚,我校邀請了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應用心理學系主任田麗麗教授面向全體教師開展主題為《疫情下返校復學教師的自我心理調節及學生心理建設工作的建議》。
  • 機關幹部如何面對疫情
    ​    機關幹部如何面對疫情                                         李德珊
  • 紅雨傘心語 | 第7期 上班族如何做好疫情期間的心理建設
    紅雨傘心語 | 第7期 上班族如何做好疫情期間的心理建設 2020-03-09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慧調解「心理微課堂 | 面對疫情恐慌,看她們如何進行心理減壓
    ······隨著城市的煙火氣逐漸復甦,讓我們數次產生病毒走了疫情消散的感覺,但面對全球確診病例不斷攀升和國內無症狀感染人群的出現,我們又一遍遍提醒自己不能放鬆警惕。想出門與朋友聚會,又厭惡戴口罩,整天做任何事都沒勁兒,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恐慌、煩躁和焦慮的情緒……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面對疫情我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焦慮、恐慌情緒?讓我們的心理減壓!
  • 疫情「心理應激」是自我保護!心理專家教你如何化解家人心理危機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北京回龍觀醫院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顏峰介紹,從臨床情況分析,目前這些心理問題主要分為四類情況,包括周邊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而感到恐慌,居家隔離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產生矛盾,疫情期間兒童的心理建設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等。對照自身,如果家庭中出現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給予關注與調適,下面來仔細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