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教育與青雲科技深入合作,全場景建設智慧校園

2020-12-22 砍柴網

9 月 13 日,國際用戶體驗創新大賽以「雲創未來」為主題的天翼雲盤小程序企業命題決賽,在世紀龍公司廣州總部落下帷幕。經過近半年的初賽、複賽,來自全國 38 所高校的 52 支高校用戶體驗團隊,基於天翼雲盤平臺提交了雲存相關的創意作品方案,最終有 7 個團隊的作品從 34 個複賽作品中脫穎而出,闖入決賽。

中國電信 21CN 攜手用戶體驗領域知名專業協會 UXPA 中國,加入其 2020年第十二屆 UXD Award(國際用戶體驗創新大賽),面向全國高校用戶體驗交互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推出基於天翼雲盤平臺的大賽企業命題。參賽團隊可憑藉天翼雲盤雲存能力,盡情施展創意才華,將自己的 idea 落實為交互體驗作品、提交展示給大賽,並有機會最終開發上線,提供給億萬天翼雲盤的用戶使用。

在決賽現場,本次決賽答辯的 7 支隊伍將集體亮相,在規定八分鐘時長內,以講解說明,輔助幻燈片、視頻、演示 demo 的方式,向大賽評委推介他們的作品,展現他們的創作思路。最終將有 2 個優秀的團隊晉級,代表 21CN 企業命題參加全國總決賽的角逐。

本次企業命題的決賽評委,陣容強大,有來自專業設計院校的教授導師、也有來自網際網路大廠的產品負責人,還有創業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評委老師們將在參賽團隊展示後,針對作品進行答辯、質問和點評。最終決定勝出的隊伍和作品。

我們期待已久的天翼雲盤企業名的作品,也終於逐一正式公布。

01 「簡覓收納」by 0H1X

首先出場的來自江南大學的 0H1X,他們的作品是「簡覓收納」。

這款作品專門針對經常面臨「找不到」和「忘記了」痛點的用戶,基於雲盤的存儲能力,讓你方便、快速的找到家裡物品的位置。

他們的現場答辯颱風大方、陳述條理清晰,評委老師們認為他們的作品方案,完成度高,期待作品能最終開發上線。簡覓的 demo 視頻,風格幽默,展現了「找不到或者忘記家中物品的痛點」,讓評委老師們眼前一亮。

02「雲學委」by FOUR

第二支隊伍,帶來的作品是「讓作業收集和分享更加簡單」的雲學委。他們希望這款產品能夠幫助學委藉助雲盤存儲和分享,更高效的收作業,幫助老師們更省心的改作業。

這隻隊伍成員陣容完整,產品經理、用戶調研、視覺、交互和界面各司其職,作品方案考慮到了大學生作業場景的方方面面。

評委老師們一方面肯定團隊作品設計交互上的用心,另一方面,經驗豐富的評委老師們也指出,「交作業」的場景,是否應該以桌面版本為主、移動客戶端輔助,畢竟作業的提交和修改的操作較重的效率場景,這方面桌面端更勝任。團隊的同學們很認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受教感。

03「作業鼠」 by 一起恰火鍋

同樣是交作業場景的作品,來自一起恰火鍋的「作業鼠」團隊,思路上選擇聚焦,專注於「小而美」!

這隻團隊的用戶調研方面,功課做的很紮實,給評委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集思廣益,不但聯繫各個高校的相關社團,通過 QQ/微信群,面向 2000 人進行了產品場景的調研,還專門選擇了 32 名學霸做種子用戶,進行邀請其使用並進行深度訪談。

04「每刻相冊」 by 一千萬工坊

一千萬工坊團隊選擇了課堂筆記這一剛需效率場景,通過自身和周圍同學上大課拍照板書的痛點挖掘,推出了「每刻相冊」小程序,利用天翼雲盤相冊的智能分類、AI 識別等開放能力,提供高效的課堂照片管理服務。

通過競品和相關場景的分析,他們發現了課堂筆記拍照管理這一垂直細分的「藍海市場」。評委們對團隊產品的場景挖掘力,十分認可。「每刻相冊」充分利用天翼雲盤的圖片相關接口能力打造其產品功能,也體現了團隊對於天翼雲盤平臺的深入理解。

05「雲研自習室」 by GrapeGrowers

GrapeGrowers 團隊帶來了「雲研自習室」作品。由於要參加畢業實習,他們沒能來到決賽的現場,而是採用了遠程視頻的方式進行在線答辯。

雲研自習室針對考試一族,特別是考研人群。他們認為:「利用雲盤進行小學習資料的存儲是考生備考時的剛性需求,而考生對雲盤的高頻使用賦予小程序功能拓展空間。「

所以雲研自習室決定 think big,將工具屬性的雲盤賦予一定的激勵社區屬性。雲研自習室不僅可以幫助考研資料的準備,還有引入了在備考進度中的激勵機制。

06「小翼」by 借一步說話隊

該團隊來自北京的三所不同高校,在深度體驗了天翼雲盤/家庭雲產品平臺之後,天翼雲盤在家人情感交流上的產品調性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恰好結合到團隊成員關於親人、熟人分享的一個 idea,於是「小翼」這個產品應運而生。

小翼通過雲盤的雲端存儲和分享能力,對家庭空間場景做進一步拓展,提出了「房間」的概念。在親朋好友之間建立房間,通過小程序分享旅遊、成長。

07「作業管家」 by 努力完成作業

同樣針對高校學生「交作業」場景,兩枚妹紙組成的團隊真的以「努力完成作業」的態度,打造了全平臺的「作業管家」。考慮到很多作業的管理和批改,很多是在桌面端完成的,作業管家設計了 PC 端。

對於發布作業的教師,作業管家還設計了教室端,方便老師發布作業。

在答辯時,團隊成員表示,他們體驗了針對高校會員的天翼雲盤班級群功能,認為如果和作業管家結合,可以更好的提高作業提交和批改管理的效率。

中場休息:參觀公司、感受氛圍

中場休息的環節, 同學們參觀了世紀龍公司的產品展示廳,通過互動屏幕和電視大屏,了解世紀龍公司的發展歷程和企業文化及產品介紹。來自天翼雲盤團隊的產品經理左宏,為參賽選手們現場展示了天翼雲盤移動端和電視端。現場手機拍照,通過天翼雲盤的手機客戶端上傳分享,電視端即刻同步觀看。

在用戶體驗中心部門,同學們參觀了設計師們現場工位,平時設計交互工作使用的軟硬體環境。設計總監蔡師傅講解了產品不同生命周期,用戶體驗和產品設計所使用的方法論和工具。

天翼雲盤首席設計師韻瑤介紹了設計體驗的工作流程和協同解決方案。

在作品走廊,同學們可以參觀欣賞一線設計師的作品,通過插畫、手繪、字體設計,將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民俗和品牌場景相結合,呈現更加親和、有共鳴的情感化設計輸出。

晉級決賽,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答辯之後,評委們的評選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除了打分、寫評價,評委們之間展開了激烈但不失誠懇的討論。對於這 7 支團隊的產品,評委們認真品鑑,優點、缺點充分溝通。最終,評委們秉承「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對於用戶需求明切、使用場景清晰、充分結合天翼雲盤平臺能力特性的作品,給予鼓勵和加分。

終於我們的晉級結果出來了,最終經過激烈的角逐,來自一千萬工坊團隊的「每刻相冊」和一起恰火鍋團隊的「作業鼠」最終晉級決賽!恭喜他們!

讓我們期待十月的 UXDA 全國總決賽再相見!預祝這兩隻代表「雲創未來」天翼雲盤企業命題的團隊,能夠走得更遠!

「我們可以很靈活地解耦和耦合,可以讓每一個小組件都能交付給客戶。」這可不是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 在解釋自身的「高度產品化、模塊化」,而是廣州市一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米教育」)副總經理劉峰波在描述,深耕教育信息化10年後,一米教育以何種產品形式服務於客戶。

只是,很巧,作為青雲QingCloud 在教育領域的戰略合作夥伴,除了同樣的產品解耦思路,一米教育和青雲QingCloud 在很多方面也很相似:平臺完全自主設計研發,關注市場真實需求,重視整體服務生態建設……

10年專注教育,2年攜手青雲

一米教育,由廣州市都享信息科技公司全資建立,專注於教育信息化和校園智能化(依託物聯網統一管控平臺),為大專院校、K12教育、學校集團化管理提供服務。

職業教育是一米教育進入教育信息化的起點,因為職業教育既有高校教育的專業門類分別,也包含中小學班級日常管理、學生德育等細節服務。收穫相當體量的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客戶之後,一米教育的服務群體持續擴展,從高校、K12到教育機構集團,其中不乏像廣州市五中、廣州執信中學這樣國家級示範性高中。

10年的穩紮穩打中,一米教育一直秉承著一個服務理念——「用服務產生價值,用服務幫助客戶實現人、事、物全面在線,讓數據可以在客戶的應用中真正無障礙串聯起來」。

在被評為「國家高新企業」的2018年,一米教育也在青雲QingCloud的技術支持下,快速實現了讓用戶無感的雲遷移,提升終端客戶服務體驗;同時,一米教育重新梳理了整個產品體系。

一體化平臺級服務

也是在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建設「三全兩高一大」的理念。所謂「三全」是教育應用要覆蓋全體老師,學習應用要覆蓋全體學生,智慧校園要覆蓋全體學校。「兩高」指的是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以及師生信息素養要普遍得到提高。「一大」指的是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的建設。

一米教育在探索的也正是為學校搭建真正完整的、統一的、信息暢通的管理大平臺。時間來到2020年,一米教育基于堅持合規、圍繞標準和規範,形成了三大產品線:一米智校、一米智通、一米智盒。

其中,一米智校涵蓋校園端的智慧校園、智慧辦公、數據態勢感知等等,既能結合青雲QingCloud 超融合產品——青立方進行私有化部署,又能結合青雲QingCloud的AppCenter以SaaS部署的方式落地。一米智通是物聯網中臺化產品。而說起一米智盒,劉峰波則表示,這是和青雲QingCloud 這樣的合作夥伴學習而來的。一米智盒類似青雲QingCloud 的 EdgeWize 邊緣計算,提供實現雲到端的邊緣計算服務能力,解決雲端到本地基礎數據互聯互通的問題。

為實現一體化平臺級管理,一米教育在持續實踐和創新的10年裡,一直在抽象產品功能,立足教育行業,向物聯網進軍。

圖註:紅框部分為一米教育提供的產品與服務

「混合」過渡

教育行業有自己的特點和需求,將管理服務應用覆蓋到門禁、食堂消費、水電、能源管控、掃碼、洗衣、電吹風、充電等細分物聯場景的一米教育,更是深諳內情:學校的重心是教育和教學,教輔人員和管理支撐人員群體逐漸弱化。即便教育是如此傳統的行業,也正在轉變理念與轉變方式的路上。

現在每個學校的業務系統都在增多,場景隨之豐富。比如,學校的後勤管理也要求信息化,替代之前每個宿舍逐一點名,這就得依靠人臉識別來打卡。這一場景和教學無紙化趨勢,都充分展現了學校在工具與方式上的數位化創新。

只是,這個過程可能還是緩慢的。不少學校在當前階段都有相似的考慮,涉及財務等私密數據的安全性,涉及圖書館、實訓室系統等硬體層面的管控,學校還是需要本地化的系統,但業務系統已經放在公有雲上了。一米教育認為教育行業「混合」用雲還會經歷相當一段時期,做一米智盒的初衷也是為了解決一個用戶體系、不同底層架構的問題,讓學校用雲更便捷,減少學校用雲顧慮。

未來,一米教育和青雲QingCloud 的合作會持續走向深入,「我們使用青雲QingCloud 產品時,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簡潔易用,我們希望也能有更多學校真正願意以一體化方式解決當前的信息化問題,真正體會到智慧校園的價值。」劉峰波表示,「這也是我們希望回饋給教育行業的。」

相關焦點

  • 一米教育以青雲QingCloud提升智慧校園的雲端能力與體驗
    這可不是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 在解釋自身的「高度產品化、模塊化」,而是廣州市一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米教育」)副總經理劉峰波在描述,深耕教育信息化10年後,一米教育以何種產品形式服務於客戶。
  • 普教智慧校園場景化建設全攻略
    而隨著物聯網等多種新興技術的發展,也促使著數字校園向依託物聯網技術,實現人與人互動、人與物互動,物與物互動的智慧校園發展。如何綜合運用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讓智慧教育與普教校園建設進一步融合?
  • 榆林學院定下一個小目標 青雲科技為其傾力打造智慧校園雲平臺
    為進一步促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榆林學院還與多家單位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共建了15個研究院;與7個縣區人民政府籤訂了校地合作協議。不難看出,榆林學院在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方面下足了工夫,在智慧校園的建設層面,他們也走在了大多數一類高校的前面。
  • 三盟科技「教育大腦」賦能高校智慧校園建設三步曲
    三盟科技是目前我國教育行業AI+大數據這一領域的領軍企業,在您看來,這一行業我們主要的核心競爭優勢有哪些?魏廣平:隨著科技的發展,教育的改革不僅體現在教育手段方面,教育改革與創新還需要在建設智慧校園上有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智慧校園的建設也要逐步實現智能化管理和可視化環境,,但是當下智慧校園建設面臨如下問題與挑戰:1、缺少頂層設計,沒有統一規劃。智慧校園都是零散建設,沒有頂層設計,沒有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造成浪費。2、「智慧」沒有達標。
  • 標委會專家解讀智慧校園建設標準,為城市教育大腦打call
    提出,智慧校園建設需覆蓋全體學校,基礎環境完善是建設基礎保障,要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而《智慧校園總體框架》國標正是規範了智慧校園建設的一把準尺,城市教育大腦也正是基於這一大背景研發的智慧教育整體方案。
  • 重慶校園文化建設|一所學校的教育智慧
    問題式大課堂影響廣泛,科技創新成果顯著,創新作品有2075人\次\件獲得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少年兒童海爾科技獎、全國十佳中學生、綦江區科技創新區長獎等區、市、國家級獎勵。學生申請國家專利達5000多項,獲得授權2000多項。
  • 蘇州樂米科技牽手南大發力智慧教育
    揭牌儀式現場,南京大學校友企業——蘇州樂米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滑立棟向到場的南大幼兒園的領導和老師們簡單介紹了樂米科技智慧教育的定位與發展,他表示,樂米科技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形勢,及早轉型升級,發揮公司自身優勢,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建立了智慧幼兒教育三大體系:新式教案體系,兒童健康體系,行為分析體系,通過這三大體系的多維補充聯動,同時聯合像南京大學這樣的教育資源
  • 騰訊教育發布最新作業系統 助力教學全場景數位化
    湯道生表示,在疫情的影響下全國3億師生把校園與課堂搬上了雲端,經歷一場規模空前的「線上遷移」,數位技術首次大規模、長時間地深入課堂,與教學場景深度融合。這背後是過去幾年教育信息化累積的成果,也為未來的智慧教育探索出了更多可能,教育信息化正在進入以使用者為中心、以雲端為載體,強調整體規劃的全新階段。基於此,騰訊教育將自身能力進一步整合,希望更深入滿足教學場景全流程的需求。
  • 校園無感通行,眼神科技解鎖智慧校園新氣象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教育仍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通過教育信息化手段建設智慧化校園,將生物識別技術引入校園建設、學生考試、學校管理等方方面面,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校園生活滿意度,滿足萬千學子的憧憬,已然成為了新時代下的校園新氣象。
  • 西安理工大學以青雲科技公有雲運營經驗玩轉校園雲
    (原標題:西安理工大學以青雲科技公有雲運營經驗玩轉校園雲  )
  • 西北師大附中與科大訊飛籤署智慧校園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作為甘肅省首批省級重點中學和首批省級示範性高級中學,西北師大附中一直把建設高品質學校作為學校發展的核心目標,始終在高起點推進著教育信息化建設。此次與科大訊飛籤署智慧校園戰略合作協議,致力於將教育信息化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實現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雙提升,同時構建智慧校園教育大數據研究中心,實現教育數字資源積累,深度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成果的落地應用。
  • 創業+119期丨學聯網:全場景智慧教育解決方案正搭建教育新生態
    教育催生文明,科技帶來改變。漫長的人類進化史中,學習的基因密碼無處不在,科技密集活躍的今天,這一改變愈加明顯。
  • 鄧州市大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建華 通訊員 王皓萍一部手機輕鬆實現遠程報到、實時互動,遠程「捕捉」每位同學上課時的「微表情」,教育信息一鍵直達老師、家長……這些高大上的教育「黑科技」,正逐步在鄧州市教體系統內變成現實。
  • 5G+教育大勢所趨,運營商賦能智慧校園建設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園的建設,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有利地推動了智慧校園的發展。在建設智慧校園的過程中,運營商具有支撐性的重要作用。近期,三大運營商紛紛加大5G賦能智慧校園的力度。如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舉行校企合作共建智慧校園籤約儀式;中國電信安徽分公司與安徽醫科大學籤訂《「智慧校園」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與此同時,5G+智慧校園作為一項建設未來的工程,運營商智慧校園建設機遇與挑戰並存。
  • 開放合作中臺 騰訊教育構建智慧高校信息化生態圈
    9月10日,騰訊教育在2020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發布「騰訊智慧高校解決方案」,並宣布開放中臺與眾多教育產業公司合作。騰訊雲高等教育行業副總經理李峪指出,基於此方案,騰訊將繼續做擅長的用戶連接和底層科技支撐,給合作夥伴留出充分空間,共同研發產品、打造解決方案,攜手構建高校信息化生態圈。
  • 2020智慧校園創新TOP50
    、Mooc、精品課、線上答辯等多種應用場景9有孚網絡集教育局、學校、老師、學生、家長五位一體的「學生成長大數據」服務平臺10好未來以智慧教育和開放平臺為主體,為區域和學校打造一整套智慧教育和未來學校建設的解決方案11玖的5G+VR課堂直播、5G+VR教室等5G+VR教育項目12眼神科技眼神科技多模態生物識別平臺13希沃希沃智慧校園整體解決方案從「人、事、物」三個維度,構建從教學到管理的完整教育信息化平臺
  • 銳捷發布「三全三效」智慧校園建設方案 描繪未來校園全景圖
    近日,銳捷「三全三效」智慧校園建設方案正式上線。該方案以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為背景,重點滿足「三全兩高一大」的校園建設需求,通過「網絡全覆蓋、終端全雲化、數據全打通」的基礎平臺,以及能夠實現「管理提效、教學增效、決策高效」的全場景應用創新,從學習環境、教學改革、教育治理模式上充分與信息技術融合,為未來學校戰略規劃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 智慧校園「最後一公裡」怎麼走?建設指南來幫你
    這樣的校園生活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這並不是出現在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在物聯網+的時代,智慧校園正在興起一場新的教育革命。,有力的主導了當前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方向,當前各地校園正在從傳統數位化校園建設向智慧化校園建設邁進。
  • 騰訊發布教育作業系統"騰訊教育智腦" 助力教學全場景數位化
    專場期間,騰訊教育除了啟動旗下多個產品的最新業務戰略升級之外,還正式發布了面向教學場景全流程的作業系統——&34;,希望以統一身份認證為基礎,以場景化教學工具為抓手,以結構化知識圖譜為支撐,助力教學全場景數位化,實現教學效率和品質的雙項提升。
  • 北京電信發布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整個社會對校園管理的安全性、高效性不斷提出新要求,校園的管理方面也面臨著消防安全、井蓋安全、車位難尋、垃圾分類等挑戰。建設智慧校園勢在必行。  「未來十年全球物聯網將實現大規模普及,教育物聯網也將蓬勃發展,智慧校園將成為大勢所趨,將大有可為。而發揮雲網融合優勢、結合物聯網創新應用、促進智慧教育發展,是中國電信的社會責任。」肖金學如是說。  伴隨著校園物聯網應用場景的逐漸豐富,在多應用場景下實現統一的管理對於推動智慧校園管理和服務的提升至關重要。  目前,業界湧現出一套套校園管理應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