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3 日,國際用戶體驗創新大賽以「雲創未來」為主題的天翼雲盤小程序企業命題決賽,在世紀龍公司廣州總部落下帷幕。經過近半年的初賽、複賽,來自全國 38 所高校的 52 支高校用戶體驗團隊,基於天翼雲盤平臺提交了雲存相關的創意作品方案,最終有 7 個團隊的作品從 34 個複賽作品中脫穎而出,闖入決賽。
中國電信 21CN 攜手用戶體驗領域知名專業協會 UXPA 中國,加入其 2020年第十二屆 UXD Award(國際用戶體驗創新大賽),面向全國高校用戶體驗交互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推出基於天翼雲盤平臺的大賽企業命題。參賽團隊可憑藉天翼雲盤雲存能力,盡情施展創意才華,將自己的 idea 落實為交互體驗作品、提交展示給大賽,並有機會最終開發上線,提供給億萬天翼雲盤的用戶使用。
在決賽現場,本次決賽答辯的 7 支隊伍將集體亮相,在規定八分鐘時長內,以講解說明,輔助幻燈片、視頻、演示 demo 的方式,向大賽評委推介他們的作品,展現他們的創作思路。最終將有 2 個優秀的團隊晉級,代表 21CN 企業命題參加全國總決賽的角逐。
本次企業命題的決賽評委,陣容強大,有來自專業設計院校的教授導師、也有來自網際網路大廠的產品負責人,還有創業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評委老師們將在參賽團隊展示後,針對作品進行答辯、質問和點評。最終決定勝出的隊伍和作品。
我們期待已久的天翼雲盤企業名的作品,也終於逐一正式公布。
01 「簡覓收納」by 0H1X
首先出場的來自江南大學的 0H1X,他們的作品是「簡覓收納」。
這款作品專門針對經常面臨「找不到」和「忘記了」痛點的用戶,基於雲盤的存儲能力,讓你方便、快速的找到家裡物品的位置。
他們的現場答辯颱風大方、陳述條理清晰,評委老師們認為他們的作品方案,完成度高,期待作品能最終開發上線。簡覓的 demo 視頻,風格幽默,展現了「找不到或者忘記家中物品的痛點」,讓評委老師們眼前一亮。
02「雲學委」by FOUR
第二支隊伍,帶來的作品是「讓作業收集和分享更加簡單」的雲學委。他們希望這款產品能夠幫助學委藉助雲盤存儲和分享,更高效的收作業,幫助老師們更省心的改作業。
這隻隊伍成員陣容完整,產品經理、用戶調研、視覺、交互和界面各司其職,作品方案考慮到了大學生作業場景的方方面面。
評委老師們一方面肯定團隊作品設計交互上的用心,另一方面,經驗豐富的評委老師們也指出,「交作業」的場景,是否應該以桌面版本為主、移動客戶端輔助,畢竟作業的提交和修改的操作較重的效率場景,這方面桌面端更勝任。團隊的同學們很認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受教感。
03「作業鼠」 by 一起恰火鍋
同樣是交作業場景的作品,來自一起恰火鍋的「作業鼠」團隊,思路上選擇聚焦,專注於「小而美」!
這隻團隊的用戶調研方面,功課做的很紮實,給評委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集思廣益,不但聯繫各個高校的相關社團,通過 QQ/微信群,面向 2000 人進行了產品場景的調研,還專門選擇了 32 名學霸做種子用戶,進行邀請其使用並進行深度訪談。
04「每刻相冊」 by 一千萬工坊
一千萬工坊團隊選擇了課堂筆記這一剛需效率場景,通過自身和周圍同學上大課拍照板書的痛點挖掘,推出了「每刻相冊」小程序,利用天翼雲盤相冊的智能分類、AI 識別等開放能力,提供高效的課堂照片管理服務。
通過競品和相關場景的分析,他們發現了課堂筆記拍照管理這一垂直細分的「藍海市場」。評委們對團隊產品的場景挖掘力,十分認可。「每刻相冊」充分利用天翼雲盤的圖片相關接口能力打造其產品功能,也體現了團隊對於天翼雲盤平臺的深入理解。
05「雲研自習室」 by GrapeGrowers
GrapeGrowers 團隊帶來了「雲研自習室」作品。由於要參加畢業實習,他們沒能來到決賽的現場,而是採用了遠程視頻的方式進行在線答辯。
雲研自習室針對考試一族,特別是考研人群。他們認為:「利用雲盤進行小學習資料的存儲是考生備考時的剛性需求,而考生對雲盤的高頻使用賦予小程序功能拓展空間。「
所以雲研自習室決定 think big,將工具屬性的雲盤賦予一定的激勵社區屬性。雲研自習室不僅可以幫助考研資料的準備,還有引入了在備考進度中的激勵機制。
06「小翼」by 借一步說話隊
該團隊來自北京的三所不同高校,在深度體驗了天翼雲盤/家庭雲產品平臺之後,天翼雲盤在家人情感交流上的產品調性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恰好結合到團隊成員關於親人、熟人分享的一個 idea,於是「小翼」這個產品應運而生。
小翼通過雲盤的雲端存儲和分享能力,對家庭空間場景做進一步拓展,提出了「房間」的概念。在親朋好友之間建立房間,通過小程序分享旅遊、成長。
07「作業管家」 by 努力完成作業
同樣針對高校學生「交作業」場景,兩枚妹紙組成的團隊真的以「努力完成作業」的態度,打造了全平臺的「作業管家」。考慮到很多作業的管理和批改,很多是在桌面端完成的,作業管家設計了 PC 端。
對於發布作業的教師,作業管家還設計了教室端,方便老師發布作業。
在答辯時,團隊成員表示,他們體驗了針對高校會員的天翼雲盤班級群功能,認為如果和作業管家結合,可以更好的提高作業提交和批改管理的效率。
中場休息:參觀公司、感受氛圍
中場休息的環節, 同學們參觀了世紀龍公司的產品展示廳,通過互動屏幕和電視大屏,了解世紀龍公司的發展歷程和企業文化及產品介紹。來自天翼雲盤團隊的產品經理左宏,為參賽選手們現場展示了天翼雲盤移動端和電視端。現場手機拍照,通過天翼雲盤的手機客戶端上傳分享,電視端即刻同步觀看。
在用戶體驗中心部門,同學們參觀了設計師們現場工位,平時設計交互工作使用的軟硬體環境。設計總監蔡師傅講解了產品不同生命周期,用戶體驗和產品設計所使用的方法論和工具。
天翼雲盤首席設計師韻瑤介紹了設計體驗的工作流程和協同解決方案。
在作品走廊,同學們可以參觀欣賞一線設計師的作品,通過插畫、手繪、字體設計,將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民俗和品牌場景相結合,呈現更加親和、有共鳴的情感化設計輸出。
晉級決賽,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答辯之後,評委們的評選工作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除了打分、寫評價,評委們之間展開了激烈但不失誠懇的討論。對於這 7 支團隊的產品,評委們認真品鑑,優點、缺點充分溝通。最終,評委們秉承「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對於用戶需求明切、使用場景清晰、充分結合天翼雲盤平臺能力特性的作品,給予鼓勵和加分。
終於我們的晉級結果出來了,最終經過激烈的角逐,來自一千萬工坊團隊的「每刻相冊」和一起恰火鍋團隊的「作業鼠」最終晉級決賽!恭喜他們!
讓我們期待十月的 UXDA 全國總決賽再相見!預祝這兩隻代表「雲創未來」天翼雲盤企業命題的團隊,能夠走得更遠!
「我們可以很靈活地解耦和耦合,可以讓每一個小組件都能交付給客戶。」這可不是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 在解釋自身的「高度產品化、模塊化」,而是廣州市一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米教育」)副總經理劉峰波在描述,深耕教育信息化10年後,一米教育以何種產品形式服務於客戶。
只是,很巧,作為青雲QingCloud 在教育領域的戰略合作夥伴,除了同樣的產品解耦思路,一米教育和青雲QingCloud 在很多方面也很相似:平臺完全自主設計研發,關注市場真實需求,重視整體服務生態建設……
10年專注教育,2年攜手青雲
一米教育,由廣州市都享信息科技公司全資建立,專注於教育信息化和校園智能化(依託物聯網統一管控平臺),為大專院校、K12教育、學校集團化管理提供服務。
職業教育是一米教育進入教育信息化的起點,因為職業教育既有高校教育的專業門類分別,也包含中小學班級日常管理、學生德育等細節服務。收穫相當體量的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客戶之後,一米教育的服務群體持續擴展,從高校、K12到教育機構集團,其中不乏像廣州市五中、廣州執信中學這樣國家級示範性高中。
10年的穩紮穩打中,一米教育一直秉承著一個服務理念——「用服務產生價值,用服務幫助客戶實現人、事、物全面在線,讓數據可以在客戶的應用中真正無障礙串聯起來」。
在被評為「國家高新企業」的2018年,一米教育也在青雲QingCloud的技術支持下,快速實現了讓用戶無感的雲遷移,提升終端客戶服務體驗;同時,一米教育重新梳理了整個產品體系。
一體化平臺級服務
也是在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建設「三全兩高一大」的理念。所謂「三全」是教育應用要覆蓋全體老師,學習應用要覆蓋全體學生,智慧校園要覆蓋全體學校。「兩高」指的是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以及師生信息素養要普遍得到提高。「一大」指的是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的建設。
一米教育在探索的也正是為學校搭建真正完整的、統一的、信息暢通的管理大平臺。時間來到2020年,一米教育基于堅持合規、圍繞標準和規範,形成了三大產品線:一米智校、一米智通、一米智盒。
其中,一米智校涵蓋校園端的智慧校園、智慧辦公、數據態勢感知等等,既能結合青雲QingCloud 超融合產品——青立方進行私有化部署,又能結合青雲QingCloud的AppCenter以SaaS部署的方式落地。一米智通是物聯網中臺化產品。而說起一米智盒,劉峰波則表示,這是和青雲QingCloud 這樣的合作夥伴學習而來的。一米智盒類似青雲QingCloud 的 EdgeWize 邊緣計算,提供實現雲到端的邊緣計算服務能力,解決雲端到本地基礎數據互聯互通的問題。
為實現一體化平臺級管理,一米教育在持續實踐和創新的10年裡,一直在抽象產品功能,立足教育行業,向物聯網進軍。
圖註:紅框部分為一米教育提供的產品與服務
「混合」過渡
教育行業有自己的特點和需求,將管理服務應用覆蓋到門禁、食堂消費、水電、能源管控、掃碼、洗衣、電吹風、充電等細分物聯場景的一米教育,更是深諳內情:學校的重心是教育和教學,教輔人員和管理支撐人員群體逐漸弱化。即便教育是如此傳統的行業,也正在轉變理念與轉變方式的路上。
現在每個學校的業務系統都在增多,場景隨之豐富。比如,學校的後勤管理也要求信息化,替代之前每個宿舍逐一點名,這就得依靠人臉識別來打卡。這一場景和教學無紙化趨勢,都充分展現了學校在工具與方式上的數位化創新。
只是,這個過程可能還是緩慢的。不少學校在當前階段都有相似的考慮,涉及財務等私密數據的安全性,涉及圖書館、實訓室系統等硬體層面的管控,學校還是需要本地化的系統,但業務系統已經放在公有雲上了。一米教育認為教育行業「混合」用雲還會經歷相當一段時期,做一米智盒的初衷也是為了解決一個用戶體系、不同底層架構的問題,讓學校用雲更便捷,減少學校用雲顧慮。
未來,一米教育和青雲QingCloud 的合作會持續走向深入,「我們使用青雲QingCloud 產品時,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簡潔易用,我們希望也能有更多學校真正願意以一體化方式解決當前的信息化問題,真正體會到智慧校園的價值。」劉峰波表示,「這也是我們希望回饋給教育行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