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給孩子做英語啟蒙之前,都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給孩子做英語啟蒙為了什麼?如果過於功利,那最好不要做,因為一個急於求成或急功近利的家長,會磨滅孩子的興趣,給孩子在今後的英語學習中造成陰影,這樣得不償失。
如果你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讓孩子接觸不一樣的文化,那麼請你明白,我們在做的事情,是給一個小種子創造環境,無論這顆種子是否現在或過幾年才發芽,或者哪怕一直都沒發芽,我們也要保持這種呵護的心態,不斷堅持給他滋養。並且相信這顆種子在它以後的生命過程中,也許時機成熟就會開花結果。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把英語啟蒙作為習慣,持續不斷的提供給孩子,並且和孩子一起持續的學習。下面3個誤區,父母千萬避免:
1.把孩子的英語學習完全交給培訓機構,忽略回家後的練習
我自己給孩子在家做英語啟蒙,也沒有報培訓機構的課程,但是為了豐富學習內容,我有機會總是帶孩子去聽這些機構的試聽課。我曾遇到過這樣的家長,孩子4歲多,在那節試聽課中是年齡最大的孩子,其他孩子都3歲上下,試聽完畢後,家長問了老師兩個問題:
我的孩子已經上了一年的外教口語了,還要和這些零基礎的孩子一起上嗎?
上了你們這個課,是不是我回家就不用管孩子了?
聽了她的問題我感覺很詫異,上了一年的外教口語課,如果她不說我真的沒有聽出來,他家孩子的口語能力和其他零基礎孩子沒有什麼區別,不是老師不好,就是回家沒有練習。第二個問題讓我徹底明白了,原來這位家長只把學習的任務扔給了學校。所以不管我們以什麼方式去學習,課後的練習和鞏固是不能落下的,我們家長把所學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浸潤給孩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盲目跟風學習,不解其意
我們周圍有很多好的資源,比如很多名人寫的書單啦,APP啦,英文繪本和兒歌啦,這些都能給孩子提供很多很好的英語資源。但切忌盲目跟風,要有鑑別、有挑選,要挑選那些內容在孩子現階段理解範圍內,並且文化差異不能太大的內容,和孩子生活相關的是首選。有的內容涉及宗教內容,或文化差異較大,生澀難懂,就不建議給孩子學。
還有的家長因為不想給孩子看視頻,只是用音頻給孩子循環放兒歌,這樣的做法是徒勞的。磨耳朵也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磨耳朵,否則沒有意義。可以讓孩子先看一遍視頻了解意思,或者家長去講解,然後在磨耳朵,那效果就會好很多。否則,即使孩子記住了,能唱了,也只是機械的記憶,隨著年齡的長大最終還是會忘記。
3.忽略中文的重要性
不管我們學習什麼語言,中文才是我們的母語,對小朋友來說更為重要。英文學習是小菜,中文學習才是主食。英語學習不要佔用時間孩子的大部分時間,中文的繪本輸入更加重要,如果說學習英語可以給孩子打開一扇窗,中文的積累和沉澱才能更好提高孩子的心智!
4.我自己英語啟蒙的心得
其實很簡單,我的做法是,日常不定時和孩子自然的全英文交流,語法和表達未必都對,但是我覺得沒有關係。孩子喜歡看小豬佩琦原版動畫片,在看完每一集後,我會用英文把這個故事再敘述一遍,以幫助她理解每一集的意思,必要時用中文解釋或者用英文解釋英文。同樣的方法,牛津樹也是這樣操作。平常看孩子興趣,跟著嘰裡呱啦課件學習。
現在孩子的水平,能用英文簡單的表達自己想法和意圖,不會說的就用自己創造的奇怪的英文發音代替,很有意思。讓我最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情是,有一天自己正在澡盆裡洗澡,突然喊Mummy, mummy, 然後指著泡著襪子的水碗和我說: Look, I made this, I made soup. 我聽到以後驚喜萬分,一是驚喜soup這個詞我不知道她是從哪裡學來的,最驚喜的是,她用了made而不是make。
其實很多東西都是順其自然地,不用刻意去教什麼,當多輸入多輸出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驚喜。我們要相信,在語言輸出的基礎上,勇於表達,大腦才會完成自動糾錯轉化為積累,然後才會有下次更好的表達,周而復始英語水平不斷提高。不要急於求成,靜待花開,勿忘初心。
你給孩子英語啟蒙了嗎?效果怎麼樣?歡迎留言評論。
我是育兒達人果媽,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問題,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