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普及化,專家: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三個關鍵環節

2020-12-13 瀟湘晨報

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高等教育育人質量如何提升?高等教育普及化如何推進?12月10日,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舉辦,在論壇的「高等教育專場」,與會專家為高等教育未來高質量發展出謀獻策。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徐青森介紹,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三個關鍵環節: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大力推進一流專業建設,加快推進教育教學的方法創新。徐青森表示,課程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向課程建設,特別是思政課建設要質量。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高校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對接點,專業強了,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四梁八柱」就建起來了。他認為,要推進專業建設,既要優化結構,也要提升內涵。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劉川生表示,在高等教育成為國民「基本需求」、成為國民職業生涯「基本儲備」的情況下,要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發展,不僅要求我們學習借鑑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先進經驗,也需要我們深入研究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特徵和規律,更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站位、拓展視野,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戰略全局的高度,推動教育事業改革創新,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高等教育的期盼,滿足黨和國家事業對高等教育的新需求。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普及化時代如何更好地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說,在普及化時代,使畢業生順利走向社會的關鍵在於創新。從精英時代到普及化時代,就業形勢以及整個高等教育的使命和目標都有了新發展。「現在很多技能領域非常缺乏人才,比如物聯網安裝調試員、無人機駕駛員、電子競技員等,產業結構在調整,社會管理在創新,真正有技能的人才需要加大力度來提升供給。」他表示,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高校要從政策、產業、企業、技能、區域、創業等方面為學生挖掘更多的就業新空間。

新華網教育論壇如今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在今年的論壇上,除了聚焦高等教育發展之外,與會專家還將就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的發展變革貢獻觀點。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後提高質量的著力點
    視覺中國供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教育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成就之一,並從多個方位對「十四五」時期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充分顯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普及達到的新水平
  • 張力: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後提高質量的著力點
    張力,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成就之一
  • 高等教育即將迎來普及化的關鍵點
    高等教育即將迎來普及化的關鍵點報告還顯示,根據1978-2018教育部公布的數據,1993年之前,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基本保持在5%以內,擴招以來,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快速增長期,2002年達到15%,進入了大眾化階段。
  • 科學網—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發展觀
    按照美國教育社會學家馬丁·特羅的高等教育階段學說,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低於15%屬於精英教育階段,毛入學率大於15%且小於50%為大眾化階段,毛入學率大於50%為普及化階段。 從數據角度來看,我國已經邁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伴隨著普及化階段的到來,入學與選拔、課程與教學以及內部治理體系等方面都將發生顯著變化。這些變化又會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帶來哪些新挑戰、新期待?
  • 【觀點】鍾秉林:普及化階段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高校需要調整人才培養規格、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與競爭能力,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提高人才培養效果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第三,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面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新挑戰。
  • 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質量是每所高校的立校之本
    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著力解決兩大問題,一是扭轉高等學校以學歷為導向辦學的傾向,不能只滿足社會的學歷需求,不滿足社會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二是推進學校治理改革,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現教育家辦學。按照國際標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高等教育就進入普及化階段。我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於今年達到50%,高等教育由此進入普及化時代。
  • 江蘇高等教育從「大眾化」邁向「普及化」
    五年前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是15.3%,多數家庭的孩子不能讀大學,去年上升到33.5%,三個孩子中有一個能讀大學了。」幾天前,省委書記李源潮在給省級機關幹部做學習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一次輔導報告時,報出了一串高等教育的「成績單」。   「三個孩子中有一個能讀大學」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江蘇正從高等教育「大眾化」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 別敦榮: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邏輯(上)
    普及化高等教育發展將改變高等教育的形態,豐富高等教育的性質與內涵,提升高等教育的作用和輻射力。進入普及化階段後,高等教育發展走向成熟,整體結構更加和諧,非傳統生源將成為主要增長點,系統內部將更富有彈性,協同合作的外部關係將得到建立。普及化高等教育具有個人與社會兩方面的功能,建立健全以高等教育組織機構自主辦學為基礎的制度架構,是促進高等教育普及化順利發展的重要保證。
  • 教育部:我國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你知道普及化的標準嗎
    通常把高等教育劃分為三個階段:即精英化階段、大眾化階段和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三階段理論的首次提出是在1973 年6 月,由美國著名的教育社會學家馬丁?他在會上發表了題為《從精英向大眾化高等教育轉變中的問題》的文章, 首次提出高等教育發展的三階段理論。他將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作為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規模程度和劃分其歷史發展階段的量化指標。 將高等教育發展的過程分為「精英、大眾化和普及化」三個階段。他認為:在高等教育的規模擴大的15%左右時,精英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的性質基本上不會改變。
  • 83所高校專家共議普及化時代高等教育
    本屆研討會以「普及化時代的高等教育:價值觀、質量觀、人才觀」為主題,來自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83所高校的230餘位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大學教育思想,探究普及化階段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之路。  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51.6%,標誌著我國高等教育從大眾化邁入普及化階段。
  • 胡建波: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
    馬丁·特羅按照毛入學率將高等教育分為三個階段並總結和展望了各階段的質量特點,他認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與普及化階段的主要差別在於量變基礎上的質變,他進一步從高等教育觀、功能、課程、教學形式與師生關係、學生學習經歷、學校規模與類型、領導與決策、學術質量標準、入學與選拔、學校行政領導與內部管理等10多個方面進行了區別。 在高校辦學過程中,質量發展還受到多種力量的影響。
  • 中國高等教育將普及化,你的競爭力在哪裡?
    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表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美國教育社會學家馬丁·羅特提出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這意味著我國未來的兩個高中生就會有一個進入大學學習。換句話說,未來接受大學教育成為大學生是非常普遍的。
  • 西安歐亞學院董事長胡建波: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馬丁·特羅按照毛入學率將高等教育分為三個階段並總結和展望了各階段的質量特點,他認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與普及化階段的主要差別在於量變基礎上的質變,他進一步從高等教育觀、功能、課程、教學形式與師生關係、學生學習經歷、學校規模與類型、領導與決策、學術質量標準、入學與選拔、學校行政領導與內部管理等10多個方面進行了區別。  在高校辦學過程中,質量發展還受到多種力量的影響。
  • 以熱愛戰勝恐懼 ——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發展思考
    馬丁·特羅按照毛入學率將高等教育分為三個階段並總結和展望了各階段的質量特點,他認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與普及化階段的主要差別在於量變基礎上的質變,他進一步從高等教育觀、功能、課程、教學形式與師生關係、學生學習經歷、學校規模與類型、領導與決策、學術質量標準、入學與選拔、學校行政領導與內部管理等10多個方面進行了區別。 在高校辦學過程中,質量發展還受到多種力量的影響。
  • 高職擴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
    高職擴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專訪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高職擴招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舉措,它將為國家、為教育帶來什麼變化與影響?記者專訪了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
  • 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 人才培養質量如何夯實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 2020年5月,教育部發布《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88所(含獨立學院257所),在學總規模4002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我國已從高等教育大眾化正式進入普及化階段。
  •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 「精英教育觀」該退場了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不只是表現為高等教育規模和數量的變化,還需要有與普及化相適應的新教育觀。
  • ...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必須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普及化
    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不僅要繼續加強基礎教育普及化的質量,擴大職業教育的覆蓋面,而且要繼續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普及化,完善普及化體系,提高普及化程度,優化普及化質量,使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發揮更大的功能。  一、普及化高等教育是全民終身學習的動力源  活到老,學到老,是我國最古老的終身學習思想,也是人類的教育理想。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進入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有四大特徵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在今天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具有多樣化、學習化、個性化、現代化四個主要特徵。如今,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
  • 迎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歷史時刻
    我們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也在大擴招與人口下降的背景下,快速提高。大擴招4年後,2003年,我們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階段。2010年,教育中長期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我們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但2015年我們就提前實現這一目標。2018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快速逼近50%的目標,超過50%,就是高等教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