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高等教育育人質量如何提升?高等教育普及化如何推進?12月10日,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舉辦,在論壇的「高等教育專場」,與會專家為高等教育未來高質量發展出謀獻策。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徐青森介紹,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三個關鍵環節: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大力推進一流專業建設,加快推進教育教學的方法創新。徐青森表示,課程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向課程建設,特別是思政課建設要質量。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高校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對接點,專業強了,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四梁八柱」就建起來了。他認為,要推進專業建設,既要優化結構,也要提升內涵。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劉川生表示,在高等教育成為國民「基本需求」、成為國民職業生涯「基本儲備」的情況下,要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發展,不僅要求我們學習借鑑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先進經驗,也需要我們深入研究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特徵和規律,更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站位、拓展視野,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戰略全局的高度,推動教育事業改革創新,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高等教育的期盼,滿足黨和國家事業對高等教育的新需求。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普及化時代如何更好地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說,在普及化時代,使畢業生順利走向社會的關鍵在於創新。從精英時代到普及化時代,就業形勢以及整個高等教育的使命和目標都有了新發展。「現在很多技能領域非常缺乏人才,比如物聯網安裝調試員、無人機駕駛員、電子競技員等,產業結構在調整,社會管理在創新,真正有技能的人才需要加大力度來提升供給。」他表示,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高校要從政策、產業、企業、技能、區域、創業等方面為學生挖掘更多的就業新空間。
新華網教育論壇如今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在今年的論壇上,除了聚焦高等教育發展之外,與會專家還將就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的發展變革貢獻觀點。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