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將普及化,你的競爭力在哪裡?

2021-02-19 財經早餐

近日,教育界出了一個新聞引起了廣泛熱議。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表示,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

美國教育社會學家馬丁·羅特提出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這意味著我國未來的兩個高中生就會有一個進入大學學習。換句話說,未來接受大學教育成為大學生是非常普遍的。

做好高等教育的普及,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能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過對於這個消息,很多大學生高興不起來了,「本科生越來越不值錢,以後都是白菜價」「全大學生了,然後一大堆找不到工作」的論調開始興起。

之所有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很多人還停留在過去的高考觀念當中。

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我國社會對於高考就有一種基本共識:「高考改變命運」。客觀而言,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率15%,被認為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標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於15%,即處於高等教育精英化階段),同齡學生中,只有少數人能上大學,因此,高考被認為「改變命運」是符合現實情況的。在這一階段,能考上專科院校,對於農村學生來說,也屬於「跳龍門」改變自己的身份。

隨後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高考錄取率顯著提高,進大學的同齡人增加,高考改變人命運的功能就越來越弱。

而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同齡人大部分都上大學,所以上大學就更不具有改變命運的色彩了。

據財經秘書統計,2018年的高校畢業生數量已經達到820萬人,而2019年預計將達到834萬人。未來這一數量必然會繼續攀升。

曾經,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當初提出這句話的時候,正是國內知識教育普及率非常低下的年代,百廢待興,急需人才來促進社會的發展。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提倡學習基礎知識是有一定的重要性和積極性的。

如今,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高考和過去的高考將會發生本質區別。隨著教育的普及化,社會越來越繁華蕪雜,再也不是那個讀死書死讀書的時代了,社會中充滿機遇的同時也增加了許多未知的挑戰。只會讀書考高分已經不符合當代的社會需求,而應注重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近正值高考倒計時100天期間,無數的學生開始了緊張的備考當中。為青春揮灑汗水是一件永遠值得懷念和追憶的事。但是,如果在教育普及化時代仍存在「高考改變命運」的認識和期待,畢業找工作時就容易對自己的工作期望值過高,從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學生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讀大學並不意味著一出校門就會有很高的起點,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往往先要從最基層做起。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讓更多人可以考入大學,門檻大大降低。但是即使都是在一所大學就讀,畢業後的差距卻很明顯。有的人找工作連連碰壁,而有的同學卻可以很順利的進入理想的企業就職,奠定了一個好的職場開端。

所以並不是「本科生越來越不值錢了」,你應該考慮的是當你和別人擁有同樣的標籤時,應該從哪方面著手,讓未來求職的你脫穎而出。

未來大學生不應再過度依賴學歷為自己加分,而是從提高自身能力角度規劃自己的學業發展,這樣才能整體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真正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價值。只有讓更多高素質的勞動者進入每個行業,才能有效推進整個國家現代化。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學校辦學應關注特色和質量。高校的專業設置應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多培養與社會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我國社會也就要從學歷社會走向能力社會。在能力社會中,評價一所學校辦學,不是看其定位,而要看其在這一定位上的辦學水平。只有淡化學歷,關注能力與質量,才能讓各類學校提高辦學水平,擴大受教育者的選擇面。

教育的意義回到它本來的意義上,培育有創造能力的人才是根本,有德行有才華的人才對社會有價值。不是一紙學歷那麼簡單。這裡面有責任和擔當、有使命與願力!

當下,中國已經確立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這一目標。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學生、家長、辦學機構應樹立新的高考觀念,從而推進高考改革和學校辦學改革。

普及化教育的鐘聲已經敲響,高等教育需要主動變革,探索中國特色的普及化高等教育的發展道路。點擊下方下程序,選擇教育行業,財經秘書帶你走進教育世界,看清當前教育業的新格局。

相關焦點

  • 教育部:中國高等教育將進入普及化階段!大學生:我們成白菜了
    教育部:中國高等教育將進入普及化階段!大學生:我們成白菜了教育部代表今日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對成考有什麼影響?
    通常我們在微博上面刷屏的幾乎都是娛樂消息,但在2月26號這一天一則關於我國高等教育將進入普及化階段的新聞卻登上了微博熱搜。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讓人歡喜讓人憂。可能有人會問這不是好事嗎?哪裡來的憂愁?現在社會教育普及化了,遍地都是本科生、專科生甚至還有研究生,可想而知,招聘單位對人才的選擇只會更加的嚴格。當你那著較低的學歷去面試時,那招聘單位面對學歷較低的你時,難道不會心裡嘀咕嗎:「竟然還有人是高中生、初中生?」因此,在同樣的條件下,招聘單位選擇哪位求職者,結果可想而知。
  • 高教司司長吳巖:中國將在2019年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高教司司長吳巖:中國將在2019年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作者:子航 發布時間:
  • 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質量是每所高校的立校之本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要推動各級教育高水平高質量普及,2035年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高等教育競爭力明顯提升。
  • 普及化高等教育應該是一流多元
    【論教】   作者:李立國(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副院長)  編者按  按照美國高等教育專家馬丁特羅的理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0%以上為普及化階段。當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達到了普及化階段,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預計在2019年達到50%,也將步入普及化階段。18歲至22歲的年輕人中有一半的人進入高校學習,這是歷史性的跨越,不僅有助於開發人力資源,使我國的人口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更有助於充分開發人的潛能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
  • 教育部:我國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你知道普及化的標準嗎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介紹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有關情況時對記者說:總體而言,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本科院校已經達到了1245所,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831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到大眾化,再到普及化階段,這標誌著我國的高等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 科學網—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發展觀
    ■本報記者 溫才妃 通訊員 範蘇 今年5月,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目前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4002萬 按照美國教育社會學家馬丁·特羅的高等教育階段學說,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低於15%屬於精英教育階段,毛入學率大於15%且小於50%為大眾化階段,毛入學率大於50%為普及化階段。 從數據角度來看,我國已經邁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伴隨著普及化階段的到來,入學與選拔、課程與教學以及內部治理體系等方面都將發生顯著變化。這些變化又會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帶來哪些新挑戰、新期待?
  • 英語四六級成績出爐,教育部:中國高等教育將進入普及化階段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即CET-4,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的縮寫,是由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國性英語考試。考試的主要對象是根據教育大綱修完大學英語四級的在校專科生、本科生或研究生。
  • 別敦榮: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邏輯(上)
    為此,本刊特選發廈門大學別敦榮教授研究團隊的系列文章,以期推動、影響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這一問題的研究與探索。普及化高等教育發展將改變高等教育的形態,豐富高等教育的性質與內涵,提升高等教育的作用和輻射力。進入普及化階段後,高等教育發展走向成熟,整體結構更加和諧,非傳統生源將成為主要增長點,系統內部將更富有彈性,協同合作的外部關係將得到建立。普及化高等教育具有個人與社會兩方面的功能,建立健全以高等教育組織機構自主辦學為基礎的制度架構,是促進高等教育普及化順利發展的重要保證。
  • 胡建波: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
    編者按: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標誌著中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不僅是規模和數量的變化,更需要新的質量內涵。12月23日,《人民政協報》教育在線周刊刊發西安歐亞學院創辦人、董事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胡建波教授的文章《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發展思考》,其對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質量特點和西安歐亞學院的高質量發展探索,作了深入的闡述和分析。現全文分享如下:
  • 西安歐亞學院董事長胡建波: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編者按: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標誌著中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不僅是規模和數量的變化,更需要新的質量內涵。12月23日,《人民政協報》教育在線周刊刊發西安歐亞學院創辦人、董事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胡建波教授的文章《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發展思考》,其對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質量特點和西安歐亞學院的高質量發展探索,作了深入的闡述和分析。
  • 以熱愛戰勝恐懼 ——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發展思考
    編者按: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標誌著中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不僅是規模和數量的變化,更需要新的質量內涵。
  • 教育部:個性化教育將成為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重要特徵
    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到普及化新階段,這個階段有何特徵?今天上午,在教育部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透露,這個階段呈現四個特徵,即多樣化、學習化、個性化和現代化。進入普及化以後,特別是跟現在高等教育的「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教育」疊加在一起來看,高等教育學習化的特徵非常顯著,大學生的學習不僅在課堂、不僅在校內,也可以在課堂之外,可以在學校之外,也就是說,大學的形態發生了很多變化,形成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 未來,多樣化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最基本特徵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接近50%,即將邁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這意味著中國高等教育的體量佔世界的20%,是美國的兩倍,比美、俄、英、法4國的總和還要多。  多樣化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最基本特徵,是關係到我國2600多所普通高等學校怎麼辦的重大問題。
  • 高等教育普及化之下,高校學子當如何轉變就業擇業的思路?
    最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在《全面振興本科教育 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情況》中表示,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 江蘇高等教育從「大眾化」邁向「普及化」
    「到『十一五』期末,江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40%,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15年左右達到50%,基本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按照世界公認的高等教育發展「三段論」指標,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於15%時為「精英化教育」,達到15%時進入「大眾化階段」,達到50%則進入「普及化階段」。
  • 高職擴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
    高職擴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專訪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高職擴招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舉措,它將為國家、為教育帶來什麼變化與影響?記者專訪了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
  • 走進新時代,贏得新時代,邁入普及化的中國高等教育強國之路
    今年下半年,將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人才培養的主旋律、質量的主基調已經在中國高等教育開始全面唱響。本科教育提出的目標叫以本為本,研究生教育叫創新能力,職業教育的定位是以質圖強。人才培養的連續劇,持續的、接續的展開,我把它叫做高等教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中國高等教育不能身子進入普及化,腦子停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原春琳)9月14日,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舉辦的「疫情之下的高等教育變革學術論壇暨雲上高博會啟幕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認為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的中國高等教育,在工作中需要特別警惕這樣的傾向:身子進入普及化,腦子停留在大眾化,習慣停留在精英化
  • 高等教育普及化,專家: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三個關鍵環節
    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高等教育育人質量如何提升?高等教育普及化如何推進?12月10日,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舉辦,在論壇的「高等教育專場」,與會專家為高等教育未來高質量發展出謀獻策。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劉川生表示,在高等教育成為國民「基本需求」、成為國民職業生涯「基本儲備」的情況下,要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發展,不僅要求我們學習借鑑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先進經驗,也需要我們深入研究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特徵和規律,更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站位、拓展視野,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戰略全局的高度,推動教育事業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