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多樣化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最基本特徵

2020-12-15 舜網教育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接近50%,即將邁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這意味著中國高等教育的體量佔世界的20%,是美國的兩倍,比美、俄、英、法4國的總和還要多。

  多樣化是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最基本特徵,是關係到我國2600多所普通高等學校怎麼辦的重大問題。我們要特別清醒,進入普及化階段,不能用一把尺子、一個標準、一個維度辦所有高校;不能身子進入普及化、思想還停留在精英化階段,要從同質化轉向多樣化。要適應學生多樣化的特徵,探索高等教育辦學主體、辦學類型、辦學結構、辦學模式的多樣化,讓高等教育異彩紛呈,培養適應和引領未來的多樣化人才。要鼓勵各類高校在各自定位上辦出質量和水平,既要發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也要發展高水平、有特色的應用型大學。既要建好公辦院校,也要關注民辦院校,不同類型的高校都要追求卓越、辦出特色,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和區域發展力提供全面支撐。

  改革開放40多年,發展教育、科教興國的國家戰略已深入人心,教育對於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性已被社會所認知。我國現代化建設所需的主要人才和智力支持,總體上可以依託國內高校培養,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百姓上大學的願望已經轉化為上好大學的期待,高等教育在社會上的地位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受到關注、熱議和重視。但在發展中也產生了新的矛盾、挑戰和問題,高等教育需求已經從百姓想上大學的願望轉化為優質資源不充分、不平衡問題。我國高等教育體量大、需求多樣,結構調整任務重,但目前存在辦學趨同化現象。我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多集中在原來「985」「211」等名校,難以滿足社會對優質資源的需求,多樣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例如,在法國和德國有一類培養工程師的學校,在國際排名上並不耀眼,但對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特別嚴格,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未來中國的發展需要一大批這樣有特色的好學校,緩解優質高等教育不足也需要多樣化的優質資源支撐。

  多樣性是物種繁榮的標誌,沒有多樣性就沒有繁榮,就沒有特色,沒有特色就不能說是高質量。形成多樣化的前提是鼓勵大學依法自主辦學、自主定位、自主管理。政府、教育、社會和輿論要形成共識,匯聚合力,更加聚焦中心、關注多樣、適應普及、鼓勵特色,構建多樣化的高等教育體系和配套的評價體系。

  評價是指揮棒,當其與資源配置結合時就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可喜的是,新的評價體系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觀。但現有各類評價對高校在服務國家戰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方面還需要加強,受某些商業排名的強烈導向影響,學界、社會乃至輿論都給高校服務戰略、突出特色、追求卓越的教育改革造成壓力和困惑。

  對此,建議儘快建立和完善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具有中國特色的多樣化多維度評價體系改革試點,通過自評與他評結合、國內評價與國外評價結合、學術專家與行業專家結合、考量知識貢獻與技術貢獻結合、狀態數據與貢獻業績結合、考察學科水平與高校整體實力結合,重點評價高校的地位、水平和影響力,對科學發展或國家戰略需求的貢獻力以及對區域發展的引領力和支撐力。通過評價試點改革,引導高校在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區域發展中追求卓越,爭創一流,並為全國多樣化分類評價改革提供借鑑。

相關焦點

  • 多樣化: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基本特徵
    普及化高等教育階段不僅僅是數量、規模上的逐步增大,更標誌著高等教育系統在價值、功能、結構、標準、過程、評價、治理等方方面面呈現出越來越多樣化的特徵。  進入普及化階段以後,接受高等教育就成為全體國民的一項基本義務。這種義務為全體國民適應社會與技術的快速變革和個體化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而準備的,其主要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全民對快速變化發展的現代社會和職業流動的適應能力。
  • 科學網—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發展觀
    近日,第十八屆全國大學教育思想研討會在南通大學舉行。研討會以「普及化時代的高等教育:價值觀、質量觀、人才觀」為主題,來自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83所高校的230餘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普及化階段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之路。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進入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有四大特徵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在今天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具有多樣化、學習化、個性化、現代化四個主要特徵。如今,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
  • 教育部:個性化教育將成為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重要特徵
    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到普及化新階段,這個階段有何特徵?今天上午,在教育部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透露,這個階段呈現四個特徵,即多樣化、學習化、個性化和現代化。吳巖解釋,多樣化的特徵意味著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一個標準衡量所有學校,一個維度來辦大學,必須把「金字塔」變成「五指山」,把一個高峰變成多個高峰。
  •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構建適應普及化階段發展的多樣高等教育體系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聚焦高等教育發展變革與趨勢,共同探討高等教育的未來形態和教學模式革新,積極推進「線上+線下」雙向融合的會展模式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於9月14日在北京舉辦「疫情之下的高等教育變革學術論壇暨雲上高博會啟幕發布會」。
  •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構建適應普及化階段發展的多樣高等教育體系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聚焦高等教育發展變革與趨勢,共同探討高等教育的未來形態和教學模式革新,積極推進「線上+線下」雙向融合的會展模式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於9月14日在北京舉辦「疫情之下的高等教育變革學術論壇暨雲上高博會啟幕發布會」。
  • 高教普及化的新挑戰:高質量、多樣化、跨學科—新聞—科學網
    結果發現,在OECD國家中,高等教育入學率平均為66%。這些國家的高等教育以本科為主體,如果僅算本科,其平均值為58%。這一數字吻合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特徵。 反觀中國,2019年全國各類高校招生人數達4000萬人,其中包括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如此得到的毛入學率達到51.6%。按照馬丁·特羅的理論,我國剛剛跨進普及化階段。
  • 【觀點】鍾秉林:普及化階段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編者按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 50%的馬丁·特羅的普及化指標,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的多樣化特徵越來越明顯,以高等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的內涵發展要求越來越廣受關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也隨之需要與之相適應。
  • 普及化高等教育應該是一流多元
    當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達到了普及化階段,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預計在2019年達到50%,也將步入普及化階段。18歲至22歲的年輕人中有一半的人進入高校學習,這是歷史性的跨越,不僅有助於開發人力資源,使我國的人口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更有助於充分開發人的潛能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
  • 別敦榮: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邏輯(上)
    為此,本刊特選發廈門大學別敦榮教授研究團隊的系列文章,以期推動、影響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這一問題的研究與探索。認清普及化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有助於未雨綢繆,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提出因應之策,促進高等教育由大眾化階段向普及化階段的順利過渡。  探討普及化高等教育,首先面臨的是標準問題。有人可能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馬丁·特羅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提出了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理論。他認為,就數量而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15%時,即進入大眾化階段;當毛入學率超過50%時,即進入普及化階段。
  • 吳巖:高等教育普及化 每一所高校都從「輪船」變成了「航母」
    12月3日,在教育部2020「收官」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這也意味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
  • 吳巖:高等教育的質量標準、發展類型要從同質化轉向多樣化
    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具有什麼特徵?在今日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具有多樣化、學習化、個性化、現代化四個主要特徵。  吳巖認為,多樣化的特徵是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之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徵。
  • 教育部:我國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你知道普及化的標準嗎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介紹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有關情況時對記者說:總體而言,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本科院校已經達到了1245所,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831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到大眾化,再到普及化階段,這標誌著我國的高等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 毛入學率超50%後,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沒?
    根據毛入學率已超過50%這一指標,似乎可以順理成章地認為我國已邁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階段。 那麼,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是否已邁入普及化階段?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還意味著哪些方面的轉變?
  • 胡建波: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
    編者按: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標誌著中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不僅是規模和數量的變化,更需要新的質量內涵。12月23日,《人民政協報》教育在線周刊刊發西安歐亞學院創辦人、董事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胡建波教授的文章《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發展思考》,其對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質量特點和西安歐亞學院的高質量發展探索,作了深入的闡述和分析。現全文分享如下:
  •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後提高質量的著力點
    視覺中國供圖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教育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誌性成就之一,並從多個方位對「十四五」時期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充分顯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普及達到的新水平
  • 張力: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後提高質量的著力點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成就,標誌著轉向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議》第一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作為總論板塊開篇,提綱挈領地總結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十大決定性成就,在「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部分指出,「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
  • 西安歐亞學院董事長胡建波: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編者按: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標誌著中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不僅是規模和數量的變化,更需要新的質量內涵。12月23日,《人民政協報》教育在線周刊刊發西安歐亞學院創辦人、董事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胡建波教授的文章《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發展思考》,其對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質量特點和西安歐亞學院的高質量發展探索,作了深入的闡述和分析。
  • 以熱愛戰勝恐懼 ——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發展思考
    編者按: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標誌著中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不僅是規模和數量的變化,更需要新的質量內涵。
  • 普及化階段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內涵
    高質量發展是普及化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的鮮明特徵和科學定位,新時代背景下,用一種多維透視、動態生成的眼光釐清普及化階段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內涵成為未來發展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