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普及化之下,高校學子當如何轉變就業擇業的思路?

2020-12-11 化雨春風談教育

最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在《全面振興本科教育 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情況》中表示,我們已經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

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

回顧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的高等教育從1978年毛入學率的2%,到2002年的15%,直到今天的48.1%。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到大眾化再到普及化,源源不斷地為國民經濟建設輸送著大量的人才,極大地促進了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素質的普遍提升。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在公眾中的形象從「天之驕子」慢慢地「飛入尋常百姓家」,「學歷貶值」的輿論這些年一直都有,社會過去給大學生貼的標籤,如今也漸漸地褪去。小編今天和大家探討下高等教育普及化對大學生就業擇業的影響,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做出哪些調整。

就業難

一、調整就業的心態

「我兒子是某某大學的高材生,怎麼能去做那樣伺候人的工作?」

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之快,超出人們思想轉變的速度。時至今日,許多高校學子以及家長,或多或少,從內心仍未完成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到大眾化普及化的轉變。以前100個人裡出兩三個,現在快到50個了,還抱著這種傳統的思想可謂刻舟求劍,與時代的發展脫節。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從事以前不曾從事的職業,如保姆、安保人員、保潔等等。大家都是大學生,曾經被追捧的公務員、研究單位、金融行業看上去高大上的地方提供的崗位又是有限的,其他行業的崗位又是社會所需求的。就業崗位的轉變必然的,因為社會需要這些職業,那就要有人來做,將來即使是高等教育普及到100%了,也還是要有人來做。

大學生接受月嫂培訓

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改變對職業的偏見

對職業偏見中國自古有之,封建社會的巫醫樂師百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這些歷史的烙印或多或少影響著今人的觀念。但是時至今日,傳統被認為的「好工作」風光不再,許多服務業的崗位大放異彩,收入在不斷地提升。

《新概念英語3》中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說的是有位丈夫白天出門穿著漂亮的西裝出門,然後就換上工作服做8個小時的清潔工,晚上回家的時候再換上西裝,他讓妻子誤以為自己是一名白領。又想要體面,又想要高一些的薪水,這位丈夫不得不過起了雙重生活。事實上,在西方發達國家,手工業勞動者、服務人員的薪酬待遇超過一般白領很多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新概念英語裡講述的還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今年,你在有些發達國家從事服務行業、手工業勞動,再也不用擔心不體面了,西方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很高,大家都一樣,沒有認同上的差異,都是通過勞動獲取一份收入,沒有誰高誰低的概念。

澳洲搬磚收入不菲

西方發達國家某些方面是我們的未來。事實上,這些年來,中國的進城務工勞動者、手工業及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收入漲幅很大,擁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成了「香餑餑」,收入甚至超過一般白領的好幾倍,某某保姆月薪兩萬已經不再是新聞。這個群體的勞動者,伴隨著教育普及化的結果,學歷和知識水平的提升是遲早的事情。當他們用知識武裝自己,提供更好的服務,創造更大的價值,社會還有什麼理由不尊重他們呢。

一位優秀的按摩師也有很可觀的收入

擁有豐富知識與技能水平的大學生們,與其在金融行業、公務員、高校這樣的紅海領域裡掙扎競爭,不如開闊視野,到更加廣闊的行業去擇業。我們都知道,就業「窗口期」或者叫機遇期很重要,適時地進入合適的行業會水漲船高。如今的很多行業,正是需要知識管理水平來提升行業的競爭力的時候。趁著還有機會,帶著你的知識與能力來到這些行業,也許有一天,你就是下一個養豬的北大才子。

養豬才子陸步軒

相關焦點

  • 普及化高等教育應該是一流多元
    當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達到了普及化階段,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預計在2019年達到50%,也將步入普及化階段。18歲至22歲的年輕人中有一半的人進入高校學習,這是歷史性的跨越,不僅有助於開發人力資源,使我國的人口紅利轉變為人才紅利,更有助於充分開發人的潛能促進社會公平的實現。
  • 高等教育普及化,專家: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三個關鍵環節
    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高等教育育人質量如何提升?高等教育普及化如何推進?12月10日,第十一屆新華網教育論壇舉辦,在論壇的「高等教育專場」,與會專家為高等教育未來高質量發展出謀獻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徐青森介紹,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有三個關鍵環節: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大力推進一流專業建設,加快推進教育教學的方法創新。徐青森表示,課程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向課程建設,特別是思政課建設要質量。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高校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對接點,專業強了,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四梁八柱」就建起來了。
  • 高職擴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
    高職擴招,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臨門一腳」——專訪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高職擴招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舉措,它將為國家、為教育帶來什麼變化與影響?記者專訪了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
  • 【觀點】鍾秉林:普及化階段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高校需要調整人才培養規格、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與競爭能力,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提高人才培養效果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第三,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面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新挑戰。
  • 科學網—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發展觀
    按照美國教育社會學家馬丁·特羅的高等教育階段學說,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低於15%屬於精英教育階段,毛入學率大於15%且小於50%為大眾化階段,毛入學率大於50%為普及化階段。 從數據角度來看,我國已經邁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伴隨著普及化階段的到來,入學與選拔、課程與教學以及內部治理體系等方面都將發生顯著變化。這些變化又會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帶來哪些新挑戰、新期待?
  • 清北畢業碩博到街道工作,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精英落差」
    一是這些清華北大畢業的碩博,本科不一定是清華、北大,清華北大的本科生,質量比清華北大的碩博高,二是這是杭州餘杭的街道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鄉鎮街道辦,也是人才競爭十分激烈的地方;三是這是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結果,清華北大畢業生也只能到街道辦就業,說明現在就業很艱難,不能再以過去的觀點看待就業了。
  • 別敦榮: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邏輯(上)
    由於數據獲得的原因,這裡不以嚴格意義的勞動年齡人口作為研究對象,而採用可獲得的相關數據展開分析。據報載,我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已經從2010年的8.75%提高至2014年的11.01%。另外,據人社部統計,2014年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應屆大學畢業生713萬人,佔新增勞動力的比例為55%;2015年預計新增城鎮就業人口1500萬人,應屆大學畢業生749萬人,約佔50%。
  • 問教丨清北畢業碩博到街道工作,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精英落差」
    一是這些清華北大畢業的碩博,本科不一定是清華、北大,清華北大的本科生,質量比清華北大的碩博高,二是這是杭州餘杭的街道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鄉鎮街道辦,也是人才競爭十分激烈的地方;三是這是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結果,清華北大畢業生也只能到街道辦就業,說明現在就業很艱難,不能再以過去的觀點看待就業了。
  • 轉變擇業觀念提高就業水平
    一、轉變擇業觀念當前,在各類畢業生劇增,而就業崗位相對較少的情況下,中職畢業生應拋棄過去那些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舊的擇業觀念,將實現個人意願與適應社會需求相結合,樹立自主、競爭的擇業意識,大膽走向「雙向選擇」的舞臺,勇於推銷自己。首先,必須將自己的擇業觀建立在社會需要的基礎上。
  • 胡建波: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
    編者按: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標誌著中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不僅是規模和數量的變化,更需要新的質量內涵。12月23日,《人民政協報》教育在線周刊刊發西安歐亞學院創辦人、董事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胡建波教授的文章《以熱愛戰勝恐懼——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發展思考》,其對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質量特點和西安歐亞學院的高質量發展探索,作了深入的闡述和分析。現全文分享如下:
  • 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質量是每所高校的立校之本
    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著力解決兩大問題,一是扭轉高等學校以學歷為導向辦學的傾向,不能只滿足社會的學歷需求,不滿足社會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二是推進學校治理改革,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現教育家辦學。按照國際標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高等教育就進入普及化階段。我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於今年達到50%,高等教育由此進入普及化時代。
  •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構建適應普及化階段發展的多樣高等教育體系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聚焦高等教育發展變革與趨勢,共同探討高等教育的未來形態和教學模式革新,積極推進「線上+線下」雙向融合的會展模式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於9月14日在北京舉辦「疫情之下的高等教育變革學術論壇暨雲上高博會啟幕發布會」。
  •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構建適應普及化階段發展的多樣高等教育體系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聚焦高等教育發展變革與趨勢,共同探討高等教育的未來形態和教學模式革新,積極推進「線上+線下」雙向融合的會展模式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於9月14日在北京舉辦「疫情之下的高等教育變革學術論壇暨雲上高博會啟幕發布會」。
  • 以熱愛戰勝恐懼 ——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民辦高校的高質量發展思考
    編者按:202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標誌著中國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不僅是規模和數量的變化,更需要新的質量內涵。
  • 江蘇高等教育從「大眾化」邁向「普及化」
    「到『十一五』期末,江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40%,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15年左右達到50%,基本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按照世界公認的高等教育發展「三段論」指標,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於15%時為「精英化教育」,達到15%時進入「大眾化階段」,達到50%則進入「普及化階段」。
  • 毛入學率超50%後,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沒?
    全文2310字,預計閱讀4分鐘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是否已邁入普及化階段?普及化階段的高等教育還意味著哪些方面的轉變?本文作者試圖對這些問題展開討論。
  • 83所高校專家共議普及化時代高等教育
    本屆研討會以「普及化時代的高等教育:價值觀、質量觀、人才觀」為主題,來自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83所高校的230餘位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大學教育思想,探究普及化階段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之路。  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51.6%,標誌著我國高等教育從大眾化邁入普及化階段。
  • 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
    隨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03年的17%增長到2019年的51.6%,我國已從高等教育大眾化正式進入普及化階段。    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看來,「十三五」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的支撐、服務、引領能力不斷增強。
  • 高教司司長吳巖:中國將在2019年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
    會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就中國高等教育現狀,如何建設中國高等教育,如何建設新工科等話題做了演講。判斷:高等教育現狀和目標吳巖首先介紹了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基本判斷:吳巖表示,高等教育今後應該實現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不再是外延式發展,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
  • 我國已從高等教育大眾化正式進入普及化階段
    越來越多的家庭實現大學生「零的突破」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隨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03年的17%增長到2019年的51.6%,我國已從高等教育大眾化正式進入普及化階段。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看來,「十三五」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的支撐、服務、引領能力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