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穿衣問題經常會引發家裡兩代人的「戰爭」。
老人家常常覺得,寧願給寶寶穿多點也不要少穿,穿多了沒什麼大事,萬一穿少了感冒了寶寶更遭罪。所以常常看到爺爺奶奶帶的孩子總是穿得胖乎乎,裡三層外三層的。
每次一看到這樣,爸爸媽媽總說,沒必要給寶寶穿這麼厚,看寶寶捂得汗都出來了,多難受啊!
寶寶穿衣太多的影響
就跟我們大人穿衣太多會覺得悶熱、瘙癢一樣,寶寶會用哭鬧、動來動去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而這些動作又會使寶寶散熱、出汗,這樣惡性循環,讓寶寶覺得更加不舒服。
而且如果皮膚長時間有汗水的浸漬,會影響皮膚健康,導致寶寶身上長痱子、溼疹等問題。
寶寶還小,體溫調節中樞還未發育成熟,排汗功能弱,給寶寶穿太多衣服或者蓋太多被子造成寶寶發熱、大量出汗,導致脫水、昏迷等,這種症狀叫「捂熱症候群」。
所以說,衣服穿多了對寶寶也是不好的。
穿多穿少,別人說的都不算,要讓寶寶來決定。怎麼給寶寶穿衣服,還是要以寶寶的體感為主。
寶寶手腳冰涼說明穿衣不夠?
有些爸爸媽媽判斷寶寶暖不暖和的第一方法就是摸寶寶的手,如果摸起來覺得很涼就趕忙給寶寶加衣服。
其實,爸爸媽媽們不用擔心,寶寶的神經系統還處在發育階段,手腳的神經末梢離心臟最遠,血液循環比較弱,經常會導致寶寶手腳摸起來冰涼的現象,但其實寶寶並不覺得冷。因此,家長不能用手腳是否暖和來判斷寶寶穿衣是否足夠。
怎麼判斷寶寶穿衣夠不夠?
這個標準很簡單,主要看寶寶的頸背部的溫度如何。
如果寶寶的脖子後摸起來溫暖乾燥,說明寶寶的衣服穿得剛好。
如果寶寶的脖子後摸起來很潮溼,不管是涼的汗還是悶熱的汗,一般都是因為寶寶衣服穿太多了,要及時給寶寶減少衣物。
如果寶寶的頸背部摸起來冰涼涼的,說明寶寶需要保暖了,多給寶寶加點衣服。
古語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句話不無道理,適當的飢餓和寒冷的刺激可以調動寶寶免疫機制,提升寶寶的免疫力。
爸爸媽媽們、爺爺奶奶們,適當地給寶寶穿衣,寶寶才能更健康地成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