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父母停止大喊大叫的辦法

2021-02-25 翼朵家有小學生

關注家庭教育新趨勢,分享科學實用的育兒方法,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技巧與智慧,助您培養個性、聰慧的孩子。趕快讓有孩子的好朋友也加入進來吧!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右上角按鈕,查看往期的更多文章。

-

許多父母,即使是最有耐心的父母,也會發脾氣,也會對孩子大喊大叫。不過,如果我們經常這樣,孩子對父母的大喊大叫就會形成免疫力,最後乾脆充耳不聞。你的大喊大叫也是在向孩子表明你已經情緒失控。

大喊大叫看起來挺管用的,至少暫時是管用的。這是因為孩子出於害怕,會馬上服從父母的要求。研究表明,經常採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約束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現人身攻擊、語言攻擊和社會退縮,而且缺乏積極行為表現,比如說分享和同情。其實,很多父母也知道不該經常對孩子大喊大叫,這裡有一些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你避免掉入大喊大叫的陷阱。

成為主動的傾聽者


如果你和你孩子正處於衝突之中,你要嘗試把孩子從矛盾衝突中拉出來,讓他看到自己的真實感受。你要避免當眾對孩子進行批判,當眾批判會讓孩子覺得在受指責批評,讓他產生防範心理。

我的一位來訪者肯告訴我,他發現叫他12歲的兒子小舟這樣做非常有幫助:「請告訴我你為什麼看起來如此焦躁不安。」就是這個簡單的提問,幫助肯記住了要傾聽自己的兒子而不是教訓他。即使小舟沒有給父親一個直接的回答,這位父親也意識到問這樣的問題後,他打開了自己的心扉,隨時準備著兒子來與他分享思想和感受。

通過理解讓你平靜下來


正如上面所講的一樣,傾聽有助於你更深地挖掘和理解你的叛逆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也許是大喊大叫的最佳抗毒劑。嘗試分析一下,你到底希望你的孩子作出什麼樣的改變,然後理性地解釋給他聽。

比如說,孩子的臥室總是亂七八糟,你得先問一問自己希望孩子的臥室怎麼樣才算整潔有序,然後你告訴他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楊英是13歲孩子小易的媽媽,她意識到自己能夠容忍地板上放一些衣服,但無法容忍屋子的角落裡躺了開封兩周的薯條。

另一個例子,你兒子拒絕去上學,因為他有科考試並未準備好,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嗎?你女兒害怕被一群新朋友拒絕,會對你發脾氣嗎?正如我在第二天討論的那樣,理解你的孩子正在發生什麼事,有助於你把情緒平靜下來。你的情緒越緩和,你就越不會衝動行事,就越不需要大喊大叫。

問一問你自己到底是誰的問題


也許你那處於青春期的十多歲的孩子把音樂放得震天響,也許你那學前期孩子正在玩一個你心愛的東西。流行歌曲的磁帶成百上千次地在放著,一聽到這個,你的頭都快要爆炸了。如果你不向孩子講清楚你已經受不了了,頭都大死了,他是不會知道的。因為某事影響了你而對孩子大喊大叫,並不會使問題得到解決。

來諮詢過我的一位媽媽科林,意識到她從來沒有告訴過她5歲的兒子小恩,當他用力拉她的大衣時她受了多大的打擾。開始她認為小恩拉他的衣服是淘氣好,但漸漸地兒子的這個行為讓她非常冒火。科林平和地告訴兒子不要再拉她的衣服,這就避免了對兒子大喊大叫。

孩子需要父母向他們描述,來讓他們理解父母的感受是什麼。如果因為孩子對你送的禮物視而不見或者並不喜歡,你就對孩子大喊大叫,他並不會理解是由於自己的行為讓你覺得沒有被感激或被拒絕。

要注意你應該如何向孩子詳細解釋他的行為或反應。事實上,叛逆孩子並非總是會理解他們所說所做的怎樣影響了他們父母的情緒。讓孩子知道你期望什麼、想要什麼,而不要讓他來猜測你的期望是什麼。

認識到憤怒的信號


感覺生氣並不是什麼問題,但你如何處理你的怒火就是個重要的問題了。憤怒、生氣並不意味著「我必須大喊大叫」。回想一下我在前面提到的大喊大叫是一種「父母條件反射」。把憤怒當作解決問題的信號,是個非常不錯的主意。

雖然因人而異,但引發怒氣的常見提醒信號包括:

緊張/心跳加速

消極/毒害性思想(如「這個孩子正在毀掉這個家」)

呼吸急促

出汗

捏緊拳頭

聲音顫抖

把想要大喊大叫當作一個解決問題的信號,有助於你保持解決問題的建設性和邏輯性,從而減少大喊大叫的可能性。比如說,如果你兒子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一片狼藉,不要等到你爆發了大喊大叫這個毛病後,才想起叫他整理好房間。你要提醒自己,他需要的是把東西整理好而不是你的大喊大叫。

你實在是認為應該發火時,你可以在心裡大聲地說:「我現在真的是非常生氣,不過還是讓我平靜一下再來處理這個問題吧。」這樣做的主要意圖是讓你在交流前把自己沉重的情緒包袱先放下來。

不要把所有事情當成個人行為


米格爾•路易茲在其《四個約定》一書中寫道:「不要把任何事情看成個人性的。其他人做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因為你……」這是值得銘記的至理名言。如果你靜下來好好想一想的話,許多時候你朝孩子大喊大叫,是因為你把他的行為看得太個人化了。

即使孩子是存心要惹你生氣,你要記住「其他人做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因為你」這一名言。你的孩子之所以表現出叛逆行為,是因為他自己處於掙扎狀態,而不是你的原因。記住這一點有助於你不至於太沮喪,你大喊大叫的危險就會降低很多。

勾勒一幅畫中畫


你要記住一點的是:你的孩子此時此刻的行為表現已經不完全是他自己了。就像電視裡面有畫中畫一樣,把孩子讓人氣惱的行為變成小的畫面,把他的積極行為變為小畫面周圍的大畫面。

你越是把孩子的叛逆行為畫面變小一些,同時就越能夠增加和強化他作為人類一員的善良美好一面,你感受到的威脅就越少,你就越不可能大喊大叫。

運用幽默


我的一個來訪者丁悅,嘗試了我建議的以下實驗。與許多父母一樣,丁悅被她10歲的女兒貝貝弄得火冒三丈,因為貝貝拒絕打掃自己的房間。這成了母女之間發生大量爭吵的焦點,她們之間都會向對方大喊大叫過不停。

一天,我給丁悅提出了一個建議,讓她開玩笑似地對貝貝說,要是她們家會有人送來100萬元的話,恐怕只會在貝貝學會了打掃自己的房間之後才有可能發生。我說,貝貝會被丁悅這個幽默似的要求而不是平常的大喊大叫所徵服的。果然傳來了好消息,貝貝妥協了。任何讓人輕鬆愉快的幽默,都會減少緊張和對抗的概率。

要大喊大叫時運用低聲細語

您的孩子如果已10多歲了,可能會覺得低聲細語有點居尊俯就或過於老土,所以對大孩子用低聲細語時要看場合,要有選擇性。伊莉,像和我打交道的其他父母一樣,意識到她任何時候要用低聲細語時,她就需要贏得孩子的認同。

當伊莉和她八歲的女兒小艾參加鄰居的聚會時,伊莉對小艾運用了低聲細語技巧。小艾對來參加聚會的鄰居非常粗魯,伊莉走向小艾,在她面前停了一會以引起小艾的注意,然後平靜而堅決地對小艾低聲說道:「小艾,我請求你表現得禮貌點。」小艾同意了,伊莉因為沒有大喊大叫而避免了讓女兒當眾出醜。

對於低聲細語,我建議使用下面幾個步驟:

平靜地走向孩子,首先引起他的注意。

直接盯著孩子的眼睛,在你說話前停頓一會兒(如有需要,要蹲下來)。

如果你認為不會在身體上威脅到孩子,輕輕地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

簡單扼要地輕聲說出你的要求,語氣要堅決,然後離開。

學會使用聳肩

使用聳肩是可以代替大喊大叫的另一備選方法。通過聳肩,你能傳遞一個有效的非語言信息:「我不會過度反應。」若無其事的聳肩可以和這裡列出來的低聲細語或其他策略結合運用。


不要羞辱你的孩子或謾罵他


要避免用詆毀的方式跟孩子說話。記住一點,尊重換來尊重,侮辱換來侮辱。你總是否定你的孩子,很快就會讓其自尊水平降到最低點,對你也不可能尊重到哪裡去。讓事情變得糟糕的是,如果你經常和孩子用消極的方式講話,就會引發更多的叛逆行為。語言傷害會更大,因為大喊大叫簡直就像是在傷口上撒鹽一樣。

就讓它過去吧

捫心自問一下,這個情形是非常重要硬要追究呢還是就讓它過去算了。如果你自己需要時間靜一靜,你跟孩子解釋一下:自己現在心情不好,想在感覺好一點時才跟他講話。如果你有家人在場,可以叫他們幫助陪孩子,你自己靜下來整理一下情緒。

不管什麼時候有可能,不管時間有多短,都要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來關照自己。做一些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事情,如做緩慢的深呼吸、沉思、寫日記等。

記住你是要控制局面


不要掉進你給孩子的情緒做了一面鏡子的陷阱。記住,你是父母,你必須給孩子做一個如何解決問題的正面示範。我看到許多叛逆孩子的父母在讓孩子決定其行為時,表現得如此被動、如此挑釁。

如果你是孩子行為的鏡子,他乖時你就對他特別好,不乖時你就對他特別糟糕,那麼孩子也可能這樣對你:你好好對他時,他就好好對你;你不好好對他時,他也不好好對你。你得承認,孩子是在模仿你。

適可而止

如果你的孩子已為其行為付出了沉重代價,如果你只是想給孩子一個小小的教訓,你就要問一問自己,你的訓導還有沒有必要。許多父母把孩子引入一個陰暗面的死胡同再來刺激孩子。這會深深地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當我說「陰暗面」時,我並不是指這些父母非常惡毒,也不是指這些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受到傷害。我是指,父母的挫敗感會讓其很想「懲罰」自己的孩子。這類例子包括想過分地取消孩子的某些特權,或就某件早已成為過去的事情對孩子進行沒完沒了的教條式的說教。

說「讓我想一想」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叛逆孩子父母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於,放慢自己的節奏。叛逆孩子會試圖用一個可笑的要求來打破你心態的平衡狀態。說「讓我想一想」會有助於你放慢自己的節奏。

確保你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當你疲憊不堪或飢餓難耐時,你會告訴孩子嗎?記住,如果你不是處於精力充沛的狀態,你就很難有效解決你孩子的問題。注意要避免食用那些含糖量高的東西,因為這類食物會讓你的血糖不穩定。你的鍛鍊和睡眠充足嗎?適宜的營養、充分的鍛鍊和足夠的睡眠,對於減輕緊張、減少你大喊大叫的頻率有神奇的效果。

你要記住,衝突常常會在吃飯前引發。我建議,要麼早點吃飯,或吃飯前來點小點心,要麼嘗試把任何討論或衝突放到飯後去解決。如果你的基本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你極可能產生挫折感,很容易被激怒,你會很想大喊大叫。

進行自我談話


當你想要大喊大叫時,對自己說:「我有想大喊大叫的感覺,這只不過是一種衝動。我能夠控制住的。」你就會覺得平靜了很多,然後就不大會大喊大叫了。

對自己進行記錄


把你想要大喊大叫的每次衝動都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在以後的一些日子裡,不論是你因為幾天沒有大喊大叫而感到高興,還是你有大喊大叫的衝動了,都記錄下來,算出百分比。

然後當你下一次想要大喊大叫時,記住這個百分比。回顧一下你取得了多大的進步,感覺有多好。如果你的大喊大叫衝動明顯減少了,要記得獎勵自己。

想一想心平氣和的、強有力的角色榜樣


如果你看到過其他父母是如何抑制自己大喊大叫的情形,而且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形,那麼你就會覺得他們的支持有助於你避免大喊大叫。

你的指令要簡短清楚


如果你的孩子還是小學年齡,你就要幫助他養成按規定完成任務的習慣。你應該確保孩子能夠獨自勝任你布置的任務。孩子並不是總會承認他們並不完全理解你所說的。如果你的孩子已經10多歲了,應該幫助他理解完成任務的重要性。確保你對孩子的表述非常清楚,避免使用「你」,而運用「我」。

比如,你可以說「我注意到你沒有把襯衣撿起來」,而不要說「你必須把襯衣從地上撿起來。」避免使用「總是」、「絕不」、「經常」這樣的詞語。這些詞語太苛刻、有失公平,而且會養成孩子消極和防禦的心態。

提前計劃

父母需要知道哪些問題重要,關係很大;哪些問題不重要,沒什麼關係;哪些問題不容妥協,沒有商量的餘地。可是,許多父母並沒有事先花些時間來考慮清楚這些問題。

你越是考慮得清楚,你最後就會越少遇到麻煩問題。和你的孩子討論這些問題及你的期望,並指出可能的後果。提前計劃也會幫助你明智地迎接孩子帶來的挑戰。

本文選自《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

相關焦點

  • 父母對孩子大喊大叫的3個原因及5個策略
    父母對孩子大喊大叫的原因找到原因,是進一步解決問題的關鍵。1.遭受強烈挫折後的反應成年人的生活會面臨許多衝突、壓力和要求、遭受挫折非常普遍。對於許多父母而言,對孩子大喊大叫是其遭受強烈挫折的一種反應。父母心情不好時,孩子要是不聽話、鬧脾氣,父母極有可能採用暴力手段呵斥孩子。2.「我父母對我大喊大叫過,我也這樣做了」一些父母在成長過程中,曾多次遭受過父母情緒崩潰對其大喊大叫的情況。一些父母認為:「我必須解決大喊大叫的問題,否則孩子就會學我的樣。」但也有一些父母覺得孩子的行為太不像話,大喊大叫才會讓他們步入正軌。
  • 《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看看孩子發脾氣找茬時,到底想幹嘛?
    大喊大叫的一天經常會出現在有孩子的家庭裡。牛奶太燙了、鞋子不是他想要穿的、甚至出門的時候門不是他自己打開的,都會引發他的尖叫和哭鬧。面對孩子無端的失控情緒,父母往往難以忍受,而解決問題的方法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時間讓孩子停止哭鬧,很少有家長靜靜地傾聽孩子的聲音。
  • 家長怎樣避免沒完沒了的大喊大叫的發作
    看看作為上學的父母,上學日早上令人愉快嗎?上學日早上起床、穿衣、洗臉、吃早飯等的笨手笨腳,讓他們情不自禁地對孩子們大喊大叫起來。每天的早上感覺頭都快爆炸了似的。大清早,在你的家裡,叛逆孩子正在逃避穿好衣服去上學。你提醒得越多,孩子就越叛逆,他發脾氣,抱怨衣服,找其他事情做。你氣不打一處來,開始抬高自己的聲音,要求孩子做你要求的事情。你在此時此刻對他大喊大叫快點穿好衣服。
  • 經典兒童繪本推薦《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
    這位愛咆哮的小妹妹叫做「貝拉」,她的一天,從大喊大叫中開始了......一睡醒,貝拉發現弟弟在自己的房間裡玩玩具,大聲嚷道:「離開我的房間。」不好好吃飯,不好好穿鞋子,在商場裡大嚷大叫,連朋友來家裡了都不給媽媽一點面子。
  • 管教,不需要大喊大叫
    再理智的媽媽也難免有怒火上衝的時候,一味地懲罰不是辦法,管教需要恰當的方式,想想看,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像大多數的父母一樣,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管教,可以使孩子下次再做同樣的事情的時候,會覺得這樣做不對因而不去做。甚至更奢望,他因為知道拽人家的頭髮是不對的而乖乖聽話,而並不是因為他心裡懼怕再惹媽媽發怒而不去做。
  • 孩子一不順心就大喊大叫?做好「情緒管理」教育,培養理性寶寶
    老師經過分析後,告訴小寶的父母,小寶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缺乏「情緒管理」的能力,他只有通過大喊大叫的方式才能夠發洩自己的不良情緒。如果想要改善孩子的這個毛病,作為孩子的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出理性的寶寶。
  • 當他大喊大叫時,寶媽這樣溝通最有效
    當他大喊大叫時,寶媽這樣溝通最有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都是「順毛驢」!當他大喊大叫時,寶媽這樣溝通最有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總是大喊大叫?了解喊叫原因,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最讓家長苦惱的,那就是孩子總是喜歡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的行為。這也讓很多家長感到尷尬,所以家長通常都非常害怕帶孩子到公共場合中。最近宋小姐就因為這件事情苦惱不已,孩子在家中的時候經常大喊大叫,引起了周圍鄰居的不滿,所以也因為這件事情物業找宋小姐聊了很多次。
  • 如何在5秒之內讓孩子停止發脾氣
    這裡有一種簡單的三步法介紹給大家,這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在幾秒之內停止發脾氣。這種方法來自於正面管教。當你在面對歇斯底裡地在地上打滾的孩子時,可能會感覺崩潰,就好像自己是一個失敗的父母通常作為父母,我們傾向於使事情變得過於複雜。通常我們認為我們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來才能操控我們的孩子。但情況並非都是如此。順按序執行這些操作,你通常可以在幾秒鐘或幾分鐘內消除情況。
  • 孩子喜歡大喊大叫怎麼辦?家長應該這樣做!
    有時候對於孩子的大喊大叫,家長表示很無奈,也不知道孩子大喊大叫的原因是什麼?下面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吧!孩子大喊大叫的原因1、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當寶寶向大人做出一些小動作時,如果大人沒有立刻給出回應,寶寶就會通過更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大喊大叫。
  • 對孩子大喊大叫是不管用的,「低聲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低聲教育是與教育孩子大喊大叫相反的一種教育方式。家長或幼師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嚷嚷不休地說服教育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式教育,孩子全然不理你。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
  • 性生活時,妻子為何總喜歡大喊大叫?
    網友提問:我每次和妻子過性生活時,妻子總愛哼哼唧唧甚至大喊大叫,弄得我很緊張,如果房子大也無所謂,可我們只住了個單間,她那叫聲很有穿透力。我擔心左鄰右舍及站在走廊上的人聽見,於是就拼命讓她壓制,可她說就是忍不住,我用毛巾堵住她的嘴,也無濟於事。
  • 叛逆的孩子這麼教,99%的父母都不知道
    識別為人父母的積極行為:為了幫助你停止自我責備和獲得控制感,讓我們從積極的行為開始。你的孩子需要你幫助他克服叛逆行為。父母對一個孩子的行為、態度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最大。所以,關照好你自己,才是對孩子負責的方式。
  • 作為家長總是大喊大叫地來教育孩子?跟孩子溝通,需要做好這些
    歡迎關注樹屋的時光,樹屋的時光可以幫助你了解與孩子的溝通以及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的實際問題。本文篇約1100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不少家長都希望自己做個溫柔的爸爸媽媽,但是有時候面對孩子的叛逆和淘氣行為,耐心會被逐漸消耗,最後還是會控制不住地對孩子大喊大叫,最後不僅沒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雖然自己的怒火發出來了,但是親子關係卻多多少少受到了些影響。所以當家長在教育時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沒有辦法達到教育目的的,並且還會讓孩子的情緒也變得更加負面。
  • 當孩子身上出現這些信號,可能是「停止長高」的徵兆,父母要留意
    現在當父母的,要操心的事情真的很多。除了要操心孩子日常的起居飲食和學習之外。就連孩子的生長發育問題,父母們都不能鬆懈。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長得高,長得好看。都知道身高有百分之70%是由父母遺傳基因決定的,但是後天還有百分之30%的機會是可以努力。所以到了孩子的長高關鍵期,很多父母都會想盡辦法的給孩子補充營養,希望孩子能夠抓住最後的長高黃金時期。
  • 幫助孩子改變其攻擊行為,有幾件事情是父母可以做的
    有時候一個孩子的攻擊行為和憤怒並不只會針對其他孩子,有些孩子學會了在不能隨心所欲時,就打、踢、咬,或者扯自己父母或照料人的頭髮,但是,即便是小拳頭和小腳丫,也能給人造成傷害。並且,可能會在無意中強化他們試圖改變的那種行為,有幾件事情是父母可以嘗試用來幫助孩子改變其攻擊行為的,下面是一些建議,你可以選擇最適合你和自己孩子的。1、讓他承擔打你的後果。
  • 狗狗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大喊大叫」?
    狗狗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大喊大叫」?在養寵物狗之前,如果聽到狗狗大喊大叫,我們第一反應一定是煩躁無比。但是,在我們養了寵物狗之後,我們也還是會煩躁,此時的煩躁則帶著幾分慌張,生怕自己的狗狗出了什麼事情。
  • 親子劇《一生氣就大喊大叫的媽媽》周日在黃上演
    黃梅戲大劇院將於9月9日為黃岡觀眾獻上一場最適合家長和孩子共同觀看的親子劇——《一生氣就大喊大叫的媽媽》。這部劇就像一面鏡子,會讓媽媽們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孩子一起學習情緒的認知和管理。  《一生氣就大喊大叫的媽媽》在創作觀念和創作模式上有很大的突破,創作團隊走訪調查了1000多個家庭,選出最普遍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為原型進行二度創作,作品以孩子的視角考慮問題,通過「造夢空間」的引導,讓家長走進孩子們童真的世界,將母親和孩子的情緒、心理融入其中,相信看過該劇的媽媽們一定會明白孩子的心聲。
  • 微信停止運行怎麼辦 更新後停止運行解決辦法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微信最新資訊 > 正文 微信停止運行怎麼辦 更新後停止運行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