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裡的故事》:我們沒有向你講故事,我們只是在和你拉家常

2020-12-19 騰訊網

一、三個家庭,三種對生活的不同態度

名叫幸福裡的四合院裡生活著三個家庭,三個家庭對生活自然是三種不同的生活態度。

首先說說男主角李牆一家,一個快要高三畢業的高中生,典型的北京小青年。因為路見不平暴打被懷疑偷錢的同學而被學校開除。一天天無所事事淪為待業青年。故事的北京應該是八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北京青年究竟是什麼樣的,我不知道。但李牆的扮演者李晨還是把這個角色演活了。

李晨的家庭其實是一個重組家庭。母親金大媽是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日常的工作也不過是家常裡短,因此少不了對李牆的絮絮叨叨;繼父金大爺在故宮工作,但他卻經常調侃自己在廟裡工作,對李牆也是恨鐵不成鋼,想辦法把李牆安排進故宮做文物修復的臨時工。

李牆一家對生活的態度就是大大咧咧,雖然金大媽嘴上不饒人但其實心裡柔軟,因此,這一家和鄰裡們的相處還是和和睦睦。

第二個家庭是周大爺一家。周大爺周大媽雖然結婚多年,但卻因為個人原因沒有生活小孩而成了「丁克」家庭,因此,在生活中有點自卑抬不起頭,雖然經常被金大媽嗆,卻還是陪著笑臉和金大媽繼續相處。

周大爺雖然只是一個牛欄山二鍋頭酒廠的普通銷售員,卻是滿腹詩書,不時地掉出一兩句名言名句或是古詩、喜劇片段,算是一個被埋沒的文化人。另外,周大爺還是一個愛美之人,雖然早就禿了頂,但卻弄了個假髮裝帥氣。要不是被妹婿一把抓掉假髮,估計會繼續帥氣下去。

這一家和鄰裡相處也是平常,但因為家中沒有小孩,在對待鄰裡關係時似乎有點底氣不足。不過,作為男女主角的交集點,他們這一家為了李晨和陳瓦兒也是嘔心瀝血了。

第三個家庭的組合有點奇葩,但在80年代還是比較常見的。女主人胡美中是一個人民教師,因為父母雙亡,帶著幼小的妹妹胡美華招了個上門女婿李大勝。這樣的婚姻自然是沒有感情的,更說不上愛了。胡美華和李大勝雖然結婚多年,但卻沒有小孩。胡美華一直以妹妹藉口,拒絕和李大勝同床。

李大勝是退伍軍人,但因出身農村,對傳宗接代還是非常在意的,儘管他智計百出想討好胡美中卻依然是長達四年求愛不得。在兩人決定要分手時卻春風一度珠胎暗結,從而讓有瑕疵的生活繼續在幸福裡的小院子裡發生。

胡美中的妹妹胡美華是姐姐的全部期望,在姐姐的鞭策下,學習成績雖然不錯但卻是少女懷春,非常喜歡李牆,還勇敢地給他洗短褲。在八十年代這可可有點「傷風敗俗」,不過還真是一個敢做敢當的年輕人。

這個家庭在幸福裡充滿了年輕活力,但卻有一些無奈,對待院裡的老人只好尊敬,但還是忍不住在背後嘀咕他們。

二、四個主角,四個不同的人生未來

電視劇《幸福裡的故事》應該主要是圍繞李牆、陳瓦兒兩人展開的。為什麼說是四個主角,畢竟胡美華和吳西凱的戲份也是很多的,而且《幸福裡的故事》說的就是年輕人的人生與未來。

李牆:本來想第一個寫陳瓦兒這個第一女主角的,但一把名字列出來,發現只有「李牆」的名字是兩個字,如實便把已經在上面寫了一些的李牆提到前面來。

李牆在這部電視劇裡,可以說是一個敢做敢當的年輕人。對陳瓦兒是一見鍾情,為了愛情也是用盡了腦汁。為了靠近陳瓦兒,本來已被學校開除的他卻讓老金想辦法讓他重新入校,還霸道的趕走吳西凱;為了讓陳瓦兒不因小紙條事件影響高考,竟然把紙條兒直接嚼爛吞下肚,雖然弄巧成拙卻也見其本性;為了能讓陳瓦兒復讀不惜去煤窯挖煤,對於一個北京四九城裡的年輕人來說真是太讓人意外了。

後來,李牆和陳瓦兒結婚了,也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為了讓陳瓦兒安心工作,安心當起了家庭婦男,教導女兒、贍養陳瓦兒的母親。為了讓生活更幸福,更是別妻離女,孤身一人去深圳闖蕩,憑藉良心和勇氣在深圳立下足,也讓幸福裡的日常生活點滴延綿到更深遠的地方。

他的未來是什麼,因為後續還沒有揭開幕布,但我覺得,一定是一個燦爛的明天和未來。

陳瓦兒:作為第一女主角,陳瓦兒自然是戲份眾多。因為長得漂亮,頗受男同學的喜愛,甚至被冠以「玉面狐狸」的外號。八九十年代,「狐狸精」是對一個女人的蔑稱,雖然沒有直接叫出來,但玉面狐狸這個外號已經將意思呼之欲出了。

相關焦點

  • 在溫特森講給我們的聖誕故事中,「荒唐」也是愛之所向
    讀到《十二個聖誕故事》之時,聖誕剛剛過去不久,節日的氣氛在逐漸地減弱,家裡的聖誕裝飾球也已經被我拆下,散落一旁。無妨,誰說聖誕的故事一定要在聖誕節期間才能聽呢,溫特森講給我們的故事,總是有著奇妙的力量,它們就像是寫給成人的童話,每一個故事中都住著一個屬於自己的精靈,讓我們在平淡無奇的歲月裡,也能狩獵到各種新奇。
  • 《幸福裡的故事》瓦兒媽怎麼了,我們能做吃早飯?
    在由李晨、王曉晨主演的電視劇《幸福裡的故事》中,Waizi和瓦兒終於結婚了。六年後。沃爾和瓦兒和夏天的孩子都5歲了。老年痴呆症瓦兒媽越來越嚴重。瓦兒媽的日常生活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向她叔叔報告瓦兒。瓦兒媽說她昨晚看到了瓦兒她父親老陳,她穿著破舊的衣服,又髒又髒,頭髮也沒人理,她站在窗前不說話。每天瓦兒媽告訴瓦兒她的叔叔這些事情,她的叔叔可以背誦。不用說瓦兒媽,她叔叔只是講了這個故事。
  • 《小王子》講給我們的故事
    拋開正統的觀念和很多人提煉的寓意不提,我們看這本書能體會到什麼?小王子給我們講了特別震撼的一個故事就是開頭的故事:作品一號和作品二號的故事,長輩們那傲慢、不肯換個角度看看孩子的作品的態度,以及他們看待未來生存的實用主義,對孩子的精神創傷是多麼巨大!
  • 為什麼我們講不出扣人心弦的故事
    作為多年的朋友,我知道她一路走來的艱辛,可以自行腦補出許多細節,使得故事豐滿。但是表述者卻不能指望其他的審閱人也能做到這一點:如果你描述的故事只有30%的深度,那麼我感知的就只有30%,沒有辦法想像出你經歷過但沒有表述出的70%。後來在和她的溝通中,我和她講,你的文書太優秀、太高大上了,但是缺少能夠打動其他國家人心的細節。
  • 從容有趣地講故事,馮侖在故事中引發我們的思考
    面對孩子,馮侖是會講故事聊天的家長;而經營企業,馮侖是會講故事的老闆;演講或寫書,馮侖是會講故事的「商界思想家」。而馮侖平時和孩子聊天,他會跟女兒說:「爸爸不問你跟誰約會,這是你的事,但是,18歲以前你有一件事得告訴我:在哪兒約會?」他只要孩子能保證安全,其他的都不管不攔。他會經常開玩笑地對女兒說:我們依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來談話,萬一有事,我監護人沒做好,你這不是害你爹嗎?他們總是輕鬆地聊天來處理這些事。
  • 愛,把我們變成一群講故事的人
    你的靈魂若罵你我走得太近, 請對你那瞎靈魂說我是你「心願」, …… 把我看作微末不足道,但必須: 把這微末看作你心愛的東西。
  • 我們把湖山裡的故事講給你聽
    在1月2日臘八節的這天,小鎮精選食材,文火慢煮,用心熬製,在國金中心開展了一場溫暖人心的臘八奉粥活動,向依舊堅守在工作崗位的環衛工人、執勤民警、快遞小哥等城市公共服務人員派送冬日溫暖,用一碗最暖心的臘八粥,為大同市民熬出生活的最好味道。
  • 睡前故事不會講?講好故事這三點你不可不知
    每晚都要堅持讀幾本書,有時回來太晚沒有給他讀書,他總是在睡了一會後爬起來庫,說還沒有讀書就睡覺了,於是起床開燈,讀書,然後他才會再次安靜入睡。經常有些父母有想我問題,睡前到底該如何給孩子講故事呢?睡前故事的題材要溫馨安靜經常有父母說,講完睡前故事,孩子反而沒有睡覺去越來越興奮,這是怎麼了?如果你的睡前故事沒有讓孩子安靜下來,反而更精神,其實是你選書方面除了問題。
  • 我們是一年級,我們有故事
    經常在夢裡出現一幕幕趣事。我就想,這六年的故事太多了,真後悔沒有從一年級就記錄下來我們的點點滴滴,等畢業了送給他們,這將是一份多麼珍貴的童年回憶呀!剛巧,大孩子們畢業了,我又接了個一年級,仍然帶班主任,開學第一天我們就有故事。跟錯組織今年,我們一年級人太多,學校決定分成兩個班。
  • 孩子的未來就藏在你給TA講的故事和買的玩具裡
    最後,她心平氣和地把婆婆跟她講的那個故事告訴了丈夫,然後對他說:「如果咱們的女兒以後每天聽著這種故事長大,她以後長大了萬一遇人不淑,你認為她會反抗嗎?會離婚嗎?如果你覺得女兒未來的幸福無所謂,那麼我也可以妥協。」最後,她老公默默地將他媽送回了老家,而她也在家做了3年全職媽媽才去上班。
  • 我們在故事公園裡發生的故事 | 三明治
    今天是我們離開故事公園的第一天。每個同事都交出了一個自己和故事公園之間最隱秘的回憶。之後,「新空間」欄目也將作為三明治的一個固定欄目,用新文本去呈現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那些有故事的空間。空間,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它不僅是生活的承載、故事的容器,這些空間本身即是故事的講述者。
  • 曉煒叔叔的海島故事夏令營來啦,我們一起去海邊講故事!
    行程亮點聽曉煒叔叔講述和海浪捉迷藏的故事:地處海邊的象山到處都是故事,一個個海底的小動物就是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用我們的眼睛去發現,嘴巴來講述吧!搭起一堆篝火,聽著故事,伴著海浪陣陣向岸邊湧來,海浪的呼聲和著孩子們的嬉笑聲,哪裡還有這般的幸福美景!
  • 《後來的我們》講的是什麼故事?值得看嗎
    劉若英導演的《後來的我們》講的是小曉和見清之間十年前後的愛情故事。他們在過年回家的火車上相識,從那之後,二人的命運便糾纏在一起,歷經戀愛、分手、錯過、重逢。如果要給它貼上標籤,那就是四個詞北漂、青春、與愛情,遺憾。
  • 片面的故事描述的只是抽象的人生,而成功者根本沒告訴你故事的全部
    如上這些例子,成功人士只是展現了他們願意給你展現的那部分真實。成功者的故事太多了,漏掉的關鍵信息也太多了。我們不否認成功者的個體能力很強,但是我們也要注意的是他們之中部分人的過人的出身,背景和機遇。如果拋開這些出身,背景和機遇,和他們具備相同能力的人很多,但能夠取得這樣成就的人非常少。
  • 學會這7個技巧,你也能講出一個好故事
    也有少數人,他們在講故事時總是能勾起人的好奇心,看到他們就想和他們聊天,聽他們講故事。學會這7個技巧,你也能和他一樣,講出好故事。1.明確目標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像PPT裡的這張圖,很多動物一起拉車,天鵝向上,小魚向下,小蝦向後,目標不一致,車能前進嗎?不能!寫故事也是一樣,目標要明確。舉一個例子:朋友小張原來是從事新媒體工作的,後來他想跳槽到一個大的新媒體公司,去應聘的時候,人家也問了他一個問題:你吃過最大的苦是什麼?
  • 《故事思維》教你學會講六種故事,並掌握七項講故事的技巧
    用講故事的方法去與別人溝通,這就是故事思維的核心。講故事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建立起來的思維模式,所以她寫了這本書,總結了一整套如何講好故事的方法,教我們怎樣把故事思維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作者認為,要想提升你的影響力,你需要會講六種類型的故事。
  • 僑八庚子,我們為你講故事—活動開始倒計時
    僑八庚子,我們為你講故事庚子年的夏季,為了同樣的願望,我們在此相聚。我們的故事也將從這裡開始,你準備好了嗎?一起來聆聽我們的故事。華味慚初識——我們的初次見面2020年8月7日,溫州市僑界留守兒童快樂營第十一季「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八期——庚子夏小隊,第一次全員集結。
  • 孩子,今天讓我們講一講「建築」的故事
    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建築」,應該有其姓名,可是怎麼讓小朋友對「建築」有概念,那自然要按照小朋友最容易接受的路數來了——來吧,講個故事給你聽。我們今天生活在信息爆炸時代的小朋友,可不會像生活在故事貧瘠時代的媽媽們,他們對「故事」的需求更多,他們對「故事」的探索也更深,一個故事會帶著無數的「為什麼」,緊跟著就是無數的「怎麼辦」。說句實在話,作為成年人,關於「建築」,那些冷冰冰的龐然大物,你能講出什麼有意思的故事?
  • 我們的故事到此為止,再見
    藝術電影資料館沒什麼道理好講的【法外之徒(1964)】《法外之徒》是法國導演戈達爾於1964年創作的一部「新浪潮」犯罪電影,用濃鬱的黑色幽默來描述阿瑟、奧黛麗和弗朗茨之間的故事…英語課堂上,老師念莎士比亞的戲劇
  • 《後來的我們》:為什麼從來沒有一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幸福的?
    這個五一要說最火的話,莫過於那句「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這句來自青春現實電影《後來的我們》中的一句臺詞,這幾天刷爆了整個朋友圈,上映僅僅兩天,票房已經破5億,在屢被吐槽的青春片中實屬戰績最佳,不得不說,劉若英這把文藝+情懷的牌打得非常成功,不但產生了無數刷屏的情感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