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死」與「三不朽」

2021-02-13 正知堂Zen

【正知拾遺】醒來讀漢廷兄雄文《人生「三死」與「三不朽」》,果然醒神。知道漢廷兄通古徹今,不知道他對網絡小說也有涉獵。

早上行山聽金剛經,至「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想到三死之說有其局限。三心之說深不可測,也許可牽強附會加上三生,母親生我為一生,兒女出生為二生,身死轉生為三生,生生不已。生生之為大德。

人固有一死,三生有幸,「三死」難免,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反求諸己,佛祖說三心不可得,若能生些許不生不滅之心也算難得。

兒女在,母親永生!今天母親節,祝福天上天下的所有母親!


老房隨筆:人生「三死」與「三不朽」

草木一秋,浮世一生,生命漸漸已至收官處。回望動蕩的少年,激昂的青春,誘惑的中年,篤定志學的老年,真應了電影人成龍那句話:「還沒長大,怎麼就老了」。

雖然往事不可追,後事不可料,但生命存一日當有存一日之價值,或利於己,或利於他,或利於眾,或利於當世,或澤被後世。總之,人生於天地之間,集萬物之靈性,不應只作行屍走肉狀,更應該有所開徹,有所開悟。

多年縈思於此,久不得解。近期讀到兩段文章,終得釋懷,此即謂之人生的「三死」與「三不朽」。

   何謂「三死」?網絡小說《龍族》中有一段話:「生命只有一次,但是人一輩子卻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他斷氣的時候,在生物學上他死了。 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時候,人們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然後在社會中他死了,不再有他的位置。 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的時候,那時候他才真的死了 」。

以此衡之,「一死」人人可為。即使活了八百歲的彭祖,也終末脫生物學意義的死亡;即使擁有無上權力的「秦皇漢武」,也終其一生未得長生不老,長生不死之法;即使聰明睿智如愛因斯坦,也得屈從於生物學定律。可見,「一死」前的生命長度,只是造物主配給給你的一疊「生命券」,有人用來投資,有人用來消費,有人用來揮霍,也有人不幸遭遇了「搶劫」。


「二死」大眾可為。大多數人都會生活在親情、友情之中,死亡之時總會牽動親朋故舊的神經,或感恩,或牽怨,或趣談。隨著年齡的增長,長輩一個又一個地故去,進而同輩人也漸漸加入別離的名單,當兒時舊識幾無識的時候,恐怕也該是自己別離的時限了。這些年,幾乎年年都去八寶山送別長者,也時常聽聞故鄉的長者仙遊,每次都會牽起一段往事,憶起曾經「在一起」的日子。可是,有時也難免「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告別儀式之後,此人不復再被人憶起。

「三死」已屬小眾。有的人雖子孫眾多,然三代以降不復有憶;有的人雖無子嗣,然千年傳而不衰;更有甚者,其言其行其功,不僅光耀當時,更是爍今及後,名動環宇,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記憶。從這個視角看,「死」不足惜,如果「死」的有價值,他(她)活的就會長一些。於家庭或家族貢獻大者,子孫自會常憶常思常祭祀;於民族或部族貢獻大者,後繼者自會尊之敬之;於全人類貢獻大者,後來者自會仰之望之。



說到「三死」,自然就會勾起對「三不朽」 的聯想。何謂「三不朽」?簡言之,即立德、立功、立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云:「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唐人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對德、功、言三者分別做了界定:「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三不朽」中成其一,實際上就成就了人之「不死」,或者說脫離凡人之「三死」之劫。縱觀古今中外,一部人類文明史,在相當程度上是「三不朽」者接力創造的。


以立德來看,有兩條大規,一是「創製垂法」,二是「博施濟眾」。從「創製垂法」看,古今中外甚多,中國古有堯舜禹開創的權力禪位制,伊尹、周公開創的王權制,秦始皇開創的皇權制,還有「王莽改制」、「王安石變法」、「洋務運動」等,國際上更《聖經》所述的創世紀,羅馬帝國的共和制和君主制,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美國華盛頓、傑佛遜開創的三權分立共和制,甚至希特勒創立的所謂「國家社會主義」等。若以「博施濟眾」標準驗之,良制不少,惡制同樣多多。所以,只有「博施濟眾」的良制,才可歸入「立德」範疇,那些逆道而行,甚至「反人類」的惡制絕對不能稱之為「立德」。


「立功」之標準,同樣有二。其一是「拯厄除難」,其二是「功濟於時」。當國家、民族乃至人類面臨生死存亡,或者陷於發展困厄之時,那些可以挺身而出的拯厄者、除難者,都具備了「立功」的首要條件。但拯厄者、除難者其行其為能否確定為「立功」,還必須以「功濟於時」驗之。有很多拯厄除難者,常常「功濟於私」,如中國春秋諸侯之間的攻伐,皆無義戰;五胡亂華時期的胡權更迭,幾無功於時;五代十國時期的亂世之秋,更是禍亂於時。因此,我們不僅要防止禍亂天下者,亦要防範止亂「功濟於私者」。前者易被辮識,其壞、其惡盡顯,後者亦被蒙敝,其壞、其惡偽之甚深,而一旦以「拯厄除難」者上位,天下或許復更苦矣。


至於立言,古今傳之最多,其要旨亦為二。其一是「言得其要」,其二是「理足可傳」。言得其要,就是合乎於「道」,而「道」即規律。宇宙有宇宙的規律,人類社會有人類社會的規律,那些規律發現並「言得其要」者,當是「立言」之肇始。中國古之先賢老子、孔子、王陽明等皆是得窺天、地、人道並「言得其要」者;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巨匠,皆是天道發現並「言得其要」者;亞當.斯密、凱恩斯、熊比特無疑是洞悉人類經濟社會運行之道並「言得其要」者。古今中外,著書立說者眾,或正朔,或異端,或先正後異,或先異後正,都受其時其地其人的局限,但「理足可傳」仍是重要條件。即使我們至今科學上還無法認知的「學說」,如果「理足可傳」,仍然要給予寬容。如困頓多年的量子力學,終於在二十一世紀有了驗證的條件;長期被摒棄於中國社會的市場經濟機制,終於被「改革開放」證明「理足可傳」。因之,如何對待「立言」,一定要看「言得其要」,而「要」之要旨在「道」,切不可以「權」或以「利」衡量,而對於「理足可傳」則要給予足夠長的驗證期,切不可「一言不合」就以「妖言惑眾」除之。

世間「一不朽」的人雖已不多,但仍可視為繁星如夜;世間「兩不朽」的人已是少之又少,但仍可視為白天有日、晚間有月;唯「三不朽」的人幾乎難覓。

記得一位日本學者曾把中國先賢按「三不朽」梳理了一遍,得出符合「三不朽」標準的只有兩個半人,即諸葛亮、王陽明和半個曾國藩。姑且不去討論這個研究結論是否準確,以我的認知水平,我更傾向於王陽明是不爭的「三不朽」之人,「知行合一」於時於今,仍在與時俱進。

 

相關焦點

  • 三立三不朽,一生一完人
    (60分)振華中學將舉辦「中華名人與青春成長」徵文比賽,高三(6)班為此進行了「熱身」交流,李博同學介紹了自己了解的曾國藩:曾國藩的最高理想是「立德、立功、立言」,並以畢生的努力使之成為現實;他天資並不聰穎,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還是全縣倒數第二名;他恪守「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對自己要求極嚴;他說窮能養志氣,認為「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幾可以成大器」;他身為朝廷大員
  • 三代人共同築力的通往人生不朽之路 #驚雲
    (注意區別,頂尖政治不是體制內通向不朽的道路固然吸引人,但走上這條路會讓你背負巨大的風險,因為風險和收益都是對等的。你想成為萬裡挑一名留青史的音樂家,但你沒看到數以萬計的那些一輩子做音樂但是默默不聞靜默一生的人,他們不僅沒有不朽,反而失去了更多人生的美好和機會。什麼可以降低這個風險?當你這個社會的大邏輯看多了,那些看似不同的人生背後相同的思維看多了,你就明白了。
  • 第29期 「詩同讀·風格」:生之靈悟與死之啟思 江離《不朽》
    前面花了那麼大力氣,最後,對不朽的探討卻走向虛無,乍一看,這似乎是一種失敗;然而並非如此,這種「失敗」才是詩的「勝利」,詩的勝利,恰恰發生於「失敗」之處,又歸於「失敗」。古人講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為什麼要重視不朽這樣的主題,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相同的終點就是死亡。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這些話都是在講人們面對死亡的態度,這是永恆的主題。
  • 讀米蘭·昆德拉《不朽》有感:觀阿涅絲之死
    01 讀米蘭·昆德拉《不朽》有感:觀阿涅絲之死。 這本書我看了很久,總覺得看得我心很累,竟然有一次看到了半夜,然後心頭感覺堆了一塊大石頭,很壓抑。
  • 毛澤東:立起「三不朽」的世界豐碑
    原標題:毛澤東:立起「三不朽」的世界豐碑 專家簡介:曹應旺,《陳雲傳》《周恩來經濟文選》《周恩來大辭典》副主編,參加撰寫《鄧小平傳》;個人主要著作有《抗戰時期的毛澤東》《周恩來與治水》《中國的總管家周恩來》《開國財頭陳雲》《鄧小平的智慧》;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dota2ti8不朽3珍藏有什麼 dota2ti8不朽三珍藏飾品詳解
    dota2ti8不朽3珍藏有什麼?讓人苦等已久99單機網小編一起來看看dota2ti8不朽三珍藏飾品的詳解吧!dota2ti8不朽3珍藏有什麼?dota2ti8不朽三珍藏飾品詳解:DOTA2今天有一個460.6MB的更新,主要是不朽3寶藏更新,同時還有一些BUG修復和TI8內容的更新,下面開始正題 HOHO
  • 講座︱王學斌:「三不朽」的絕境——曾國藩的庚午年
    本文整理自中共中央黨校文史部副教授王學斌在復旦大學歷史系的講座「『三不朽』的絕境:曾國藩的庚午年(1870)」。
  • 三本非常不錯的網絡小說,大道朝天和不朽凡人均入選,值得推薦
    《大道朝天》貓膩的書,慶餘年一舉成名,間客人生顛峰,將夜改變風格。擇天記小說其實一般,但電視劇很好看,朱雀記沒看完。個人比較喜歡的是慶餘年和間客,主角最起碼是活在人世間,有煙火氣,是普通人走向成功。之後從將夜開始,主角都不是人了,裝逼裝得沒譜,譯天記的主角沒看出哪一個部分像人。
  • 人生「三晃」
    人生「三晃」戚太世1992年,河北《詩神》發我一詩,題為《人生只有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
  • 如何經營「不朽」?歌德和貝多芬的故事,米蘭昆德拉已經給出答案
    例如不朽的歌德接受了比他更為不朽的拿破崙的召見,他企圖通過這次會面,讓自己的不朽再增加一點光環,因為他明白,人生社會較文學而言,顯然具有更大的「不朽」。拿破崙經營自己,人人都需要的管理術,經營自己人人都需要的人生管理術是什麼?怎麼經營自己的人生?
  • 古代歷史,清官廉吏李樂,君子「三不朽」
    李樂一生當中,為官10年有政聲,後家居叨多年,為民請命謀利無私心,工作之餘勤奮著述有文心,幾乎做到了古代所謂君子之「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不愧為「真君子」的稱號。歷史記載,明代桐鄉一地清官廉吏出了不少,李樂便是其中之一。他為官時一身正氣,坦率無私,百姓愛戴如父母,志書裡常用「直聲清節」來形容他,基本代表了大眾民意。
  • 這本書教會三件事:死何時來;如何面對死;從「死」鏡子裡看人生
    一 對死的理解從人一生的維度看,生是起點,死是終點;生意味著創造,死意味著消亡。以前一直站在這個維度去理解死,所以,很少會去想和死亡相關的話題,因為它是人生終點,按照人類平均壽命,終點離我還有點距離。
  • 活著並不是為了不朽,而是為了創造不朽——帕拉尼克語錄
    我們終究會死。所以我們的人生目標不該是長命百歲,而應該做點自己想做的。——恰克·帕拉紐克It's only after we've lost everything that we're free to do anything.只有在失去一切之後,你才能獲得做任何事情的自由。
  • 黑城遺址殘垣斷壁遺世獨立,千年胡楊死而不朽叱吒嶙峋
    怪樹林就在趕往黑城的景區公路邊,這是一片枯死的胡楊林,胡楊林被稱為植物「活化石」,它的主根可以穿越地層一百多米,「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是對怪樹林頑強而堅韌的具體描述。這些奇形怪狀、枯骨嶙峋的樹木,蒼涼悲愴之氣逼入人心,完全滿足了人們的另一種審美情感。
  • 王式廓 | 不朽的人生畫卷,壯闊的民族史詩
    《血衣》定稿草圖王式廓:1911-1973:不朽的人生畫卷,壯闊的民族史詩前言文/邵大箴曾被徐悲鴻先生譽為「卓爾不群」、「成熟之天才
  • 史上最正氣凜然的一首宋詞,千古不朽,可與日月爭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今詩詞向來不乏吟詠剛正忠孝、心懷家國之志的,如陸遊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又如辛棄疾之「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又如林則徐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中國文人從來不缺浩然正氣!
  • 阿涅絲還活著嗎——讀《不朽》有感
    說實話,《不朽》這本書對我來說,有些生澀。但是真的覺得昆德拉很有技巧地按排了小說情節,很自然地將哲理穿插在了每一個小故事裡。主角阿涅絲的構造看起來有些荒誕,但在作者的筆下有著十足的存在的合理性。那個躺在草地上,感覺到清澈的溪水從她身體裡流淌過的那個姑娘到底怎麼樣了,真的消失了嗎?故事是從一個六十歲的女人在學遊泳時向救生人員揮手致意的手勢開始的。
  • 在四本熱血玄幻的文章中:修煉不朽的靈魂!鑄造不朽的身體!用鮮
    大家好,這些小編每天推薦的小說都是精心挑選的,人氣高,質量好,希望你喜歡,今天推薦的是四本熱血玄幻文章:修煉不朽的靈魂,鑄就不朽的身軀,用鮮血對抗八野,只有我尊重!(點擊閱讀小說更多精彩故事)第二本書《唯武獨尊》書評:修煉不朽的靈魂,鑄就不朽的身軀,用鮮血抗擊八大邪惡,掃九天,只有我一個。在這世上,即使上帝死了,我也不會死!在這世上,即使佛死了,我也不會死!今生,即使海是幹的,巖石是爛的,我也會永生!
  • 力壓《不朽凡人》《全職武神》,這本9.7分高作口碑載道,優秀!
    人生旅途漫長而有趣,而每天的腳步也不停歇,看一本喜愛的書籍給自己充實而又疲憊的生活放鬆一下吧!點開文章的你們想必都是小說的愛好者,那麼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力壓《不朽凡人》《全職武神》,這本9.7分高作口碑載道,優秀!如果您覺得小編的文章和推薦對您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收藏分享三連哦!
  • 人生有四悲四喜,人生「三惜」又是什麼?
    古人總結了人生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宋代洪邁在《容齋四筆·得意失意詩》中甚至也總結了人生四大悲事,即:「寡婦攜子悲、將軍被敵擒、失寵宮女淚、落第舉子心」。人生是可以歸納總結的,那麼人生又有哪些可惜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