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19-07-02 10:38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尊敬的評委們,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良西鎮中心小學的吳妙卷,我說課的課題是《龍的傳人》,下面是我說課的內容:
【說教材】
《龍的傳人》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第5課「讚美的心」中的教學內容。這首歌旋律流暢、自然,節奏平穩,氣息寬廣,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聲音。它是由結構相同的兩個樂段組成的。第一樂段有四個樂句,每句兩個小節,每個樂句的旋律全部是平穩的級進,節奏也幾乎完全一致。二、三、四樂句都是由第一樂句的重複和變化而來的,其音域只有一個大六度。歌曲採用了適宜抒發情感的小調式,從而加強了歌曲的抒情性。
這是一首有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思想的歌曲,是臺灣作曲家侯德健寫於1978年,由臺灣著名歌手李建復首唱,經香港歌手張明敏深情演繹,隨後歌曲傳遍中國,龍的傳人繼而成為中國人的民族別稱。這首歌的歌詞本身糅合了濃厚的民族情感,充分表達了臺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懷念。
【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掌握了簡單的識譜能力,能夠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學生的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能力增強。因此,這節課我在鞏固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鑑賞能力,互動合作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和創編能力。
【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龍的傳人》的含義。
2、學會比較分析旋律,嘗試創編旋律。
3、學會視唱歌曲《龍的傳人》。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這首歌曲,理解《龍的傳人》的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愛國情懷。
2.通過視唱《龍的傳人》,感受小調式旋律的色彩特點。
3.通過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鑑賞力。
4.通過比較、分析旋律、創編旋律,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
5.通過音樂互動教學,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體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歌曲,引導學生體會臺灣同胞濃厚的民族情感和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歌曲,視唱歌曲,能主動地參與互動教學,並能自信地演唱歌曲。
【說教學難點】
1、理解《龍的傳人》的含義,體會作者表達的愛國情懷。
2、比較和分析旋律,嘗試創編旋律,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
【說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說教法】
為了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課堂上我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地位,讓學生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和學習歌曲,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樂,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1.提問2、興趣激勵3、多媒體教學4、聆聽5、講授6、演唱7、比較分析8、律動。
【說學法】
音樂課程標準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聆聽、自主探究、演唱、比較分析、創編、小組合作學習、律動等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互動教學。
【說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激發興趣。(時間5分鐘)
首先我提問:你們知道龍是什麼嗎?學生回答後,接著我出示龍的圖片,然後提問:你們認識這種動物嗎?龍有什麼特點呢?有關龍的成語有哪些呢?我通過介紹龍的特點以及有關龍的成語來激發同學們對本課題的學習興趣。
(二)初聽歌曲,理解歌名。(時間5分鐘)
首先,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龍的傳人》,聽完後,我提出以下問題 :你們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嗎?你們會唱嗎?你們知道「龍的傳人」指的是什麼?中國人為什麼要自稱是龍的傳人呢?然後我順勢引導學生從歌詞中知道「龍的傳人」的根就是歌中唱的「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由此引入新課,板書課題:龍的傳人。
(三)視唱結合 ,學唱歌曲。(時間20分鐘)
教唱歌曲時,我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自主探究,了解歌曲基本知識。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環節我提出這樣的問題:這首歌曲是什麼調子?什麼拍子?誰作的詞曲?要求我們用什麼樣的速度來演唱?要求我們用什麼樣的情緒來演唱?讓同學們帶著問題看教材,從中找出答案。通過學習,學生已經了解歌曲的基本知識,為下面更深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第二環節:學唱歌譜,比較分析旋律,嘗試創編旋律。
首先我讓學生跟著琴哼唱旋律,找出旋律中相同的地方。然後再唱歌譜,感受旋律的進行,並讓學生談談從哪一樂句開始,情緒產生了變化。接著讓學生嘗試創編旋律,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本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互動交流等學習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又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地位,達到教與學的有機結合。
第三環節:理解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詞。
首先我帶唱歌詞,唱完後我提問:你們從歌詞中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交流感受。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我適時滲透歌曲的作者及創作背景,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民族情懷。我從「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歌詞,讓他們產生對民族根的認同和情感共鳴。然後我播放張明敏演唱的《龍的傳人》,讓學生跟著唱。最後我彈琴伴奏,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第四環節:通過律動,感受節拍 。
利用人體來表現音樂的節奏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律動中學生能充分參與,體驗到節奏元素。因此,我根據《龍的傳人》這首歌的節拍設計一些能夠體現節拍感覺的律動,讓學生與音樂節拍做最原始的接觸。我運用律動教學加深學生對音樂節拍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能力。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時間10分鐘)
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歌曲,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感,我還播放了臺灣歌手王力宏翻唱的《龍的傳人》和臺灣歌手周杰倫唱的《龍拳》,讓學生在聽賞的過程中,感受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知道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把學生對龍的喜愛轉化為對祖國的熱愛。
【說板書】
我用一目了然的板書設計,讓學生知道龍是什麼,龍的傳人是什麼人,讓學生懂得龍是中國的象徵,龍的傳人就是中國人。
板書設計:
龍的傳人
龍===中國
龍的傳人===中國人
責任編輯:郭爽
<上一頁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