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科就是藝術世界的補角,他把「浪漫主義」帶進了20世紀

2020-12-13 藝術競爭力

馬克·羅斯科在藝術史上的位置再清楚不過:是他把浪漫主義的藝術衝動帶進了20世紀。

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這位繪畫大師在30年代創作的具象作品。1936年,33歲的羅斯科創作了一幅半身自畫像。畫像為豎幅,以紅、暗紅、黑、白、半透明的焦黃色為主色。年輕的羅斯科瞪大了眼睛,直視著畫外的世界,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就繪畫而言,除了為研究羅斯科成熟期的作品提供參照外,這幅自畫像並無特別之處。

馬克·羅斯科 - 自畫像

在1936年,還未見表現崇高悲劇感的大幅抽象畫,當時的畫家多以人物畫和風景畫為主,羅斯科也不例外。不過,對照一下他在1953年創作的《無題》,即《紫、白與紅》或《紅之上的綠與橘》和1961年的《2號》,不難發現,這三件作品都帶有明顯的羅斯科風格:色調沉穩,薄層著色(暗上帶明,明中有暗)。值得注意的是,這幾件作品的創作時間雖相隔近三十年,大體上卻很相似。

馬克·羅斯科 - 無題(紫、白與紅)

馬克·羅斯科 - 紅之上的綠與橘

在早期的社會和政治條件下,藝術家的作品大多為宗教主題。到了羅斯科的時代,對大多數人來說,教會已不再是生活的中心。抽象藝術成為西方主要的藝術流派之一,羅斯科作為其擁躉,在情感上詮釋了這個時代的精神追求。

只要瀏覽一下羅斯科的主要作品,人們大概都會說,此人就是一個現成的藝術家。他的繪畫天分雖然並不很高,但絕對是個極有品格的藝術家。特殊的生活經歷使他異常敏感,而他的任務就是在藝術中表現這種敏感。

羅斯科早期的作品,比如30年代創作的玩偶似的人物,大多很有趣,卻並不特別。有人會說,所有的藝術家都是經歷了一番痛苦的掙扎之後才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風格,但據我所知,羅斯科是最極端的例子。

馬克·羅斯科 Mark Rothko - Underground Fantasy

在他看來,作品要對稱排列,色塊要堆疊。僅僅這一種構圖模式,就足以讓他成為獨一無二的抽象表現藝術家。這種構圖給他安全感,讓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釋放情感,表達深邃的思想——當然這種力量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

馬克·羅斯科 Mark Rothko - 第1號/第13號(橙色上的品紅、黑和綠色)

我的好友紐約畫家羅伯特·斯坦利,曾對我說羅斯科對邊界的棕色系模糊處理與對曼哈頓的雪松酒館(Cedar Tavern)有關。在50年代,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常光顧這家酒館。我在80年代也常去那兒,只不過那裡已經變了樣。要知道,當時你很有可能在那裡遇見德庫寧、波洛克或是米切爾,可以與他們開懷暢飲。可以確信的是,略帶憂鬱氣質的羅斯科,曾凝視著棕色酒館中的光影出神,但是我不相信他的構圖靈感由此而來。倒是可以說,映入眼帘的這些景象又一次證實了他原有的想法:世界的邊緣連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讓人感到神秘和悲傷,因而變得模糊。

雪松酒館 Cedar Tavern

羅斯科用藝術消解了時間的延續性。與同時代許多前衛藝術家一樣,他正面處理圖形,畫風簡潔得有些誇張,但與此同時,他又能夠通過「格調」與數世紀前的繪畫傳統對接。正是同傳統的對話和對時間理解的寬度和廣度,讓他從同時代的畫家中脫穎而出。

羅斯科在1947年曾經說過,「我的作品是戲劇,畫面上的圖形就是演員。我們的演員在舞臺上要自然地表現出戲劇性,不會因為某個動作或姿勢而感到難為情。圖形就是這樣的演員。」羅斯科告訴我們,自己的作品雖然抽象,卻能夠充分地表現人性,同時也是具象的。如果像我這樣從字面理解的話,可以說羅斯科認為自己的作品與倫勃朗的繪畫一樣是戲劇化的,帶有具象性。

馬克·羅斯科 Mark Rothko - Untitled

同為著名的抽象表現藝術家,波洛克的繪畫具有自發性和隨機性,以現代的形式製造出印第安沙畫藝術的神秘效果,體現了純粹的美國精神。不過,還是羅斯科給我們留下了更為複雜的禮物。如今,我們好像不會再像50年代紐約的藝術家和作家那樣,去相信超驗和崇高的事物。這個世界已經變了,變得更加憤世嫉俗了——我想,人們永遠有理由這樣說。

在羅斯科生命晚期,他的生命之火在漸漸變暗,最後熄滅。《第八號》為豎幅油畫,背景為藍灰色,上面孤零零地浮著一個灰黑的色塊,既有莊嚴的美感,又把人擲入絕望的孤獨中。這些矩形色塊不再伴著對方搖擺,而是彼此分離,懸在作品的邊緣,也徘徊在羅斯科的世界的邊緣。

馬克·羅斯科 - 第8號

1970年,羅斯科結束了自己的生命。1889年,尼採站在都靈的街道上親吻一匹馬,從此精神奔潰,11年後離開人世。然而,在到達生命悲涼的終點之前,這些藝術家已經向世界奉獻了他們最好的作品。

在我看來,一副偉大的抽象作品能夠讓人在漫長的旅途中免於沉悶。羅斯科留給世界的正是這樣的作品。現在我們可以這樣問:羅斯科的藝術果真如他所期待的那樣,讓世界有所不同嗎?換言之,若沒有他的藝術,世界是否真的會有所缺失?對於這兩個問題,我們的回答再簡單不過:是的。

馬克·羅斯科 Mark Rothko - Mark Rothko in studio

(本文節選自《肖恩·斯庫利:抵抗與堅持》肖恩·斯庫利談三位藝術家)

Contact Us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請email我們吧

相關焦點

  • 【外國文學】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
    1、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上半葉為繁榮時期。 2、在此階段,歐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急劇過渡,法國大革命更是在政治、思想、文化各個方面帶來了猛烈衝擊。貴族階級因失去往日的榮光而陷入苦悶、失望的情緒中,而昂揚樂觀的資產階級則因個性解放和情感抒發而沉浸於樂觀、激進、積極的情緒之中。這使得浪漫主義文學有著消極和積極兩種情緒。
  • 二輪複習6:第六章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
    12、在文學淵源上,十八世紀英國的______________文學、德國的______________和法國______________的「返回自然」的思想及其創作都為浪漫主義文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13、在文學史上,浪漫主義文學是在同______________的鬥爭中發展壯大起來的。
  • 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創作
    19世紀初,「狂飆運動(Sturm und Drang)」掀起了「浪漫主義」大潮,這種新潮流和新風格首先普遍流行於歐洲文學中。在這場運動中,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突破循規蹈矩的古典形式,用個性化的語言,不拘一格地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感受。
  • 20世紀,美國發展象徵主義,是現代文學藝術中一個較早的流派
    在大家不知道的20世紀西方文學藝術領域一個突出的變化就是反現實主義的現代主義取代了如果說當代西方哲學思潮是對社會變化所作出現實主義在文學藝術中的主導位置的理性思考、理性反映的話,那麼當代西方文學藝術就是對社會變化所作出的感性反映,它是現代人被壓抑的思想與情感的表現與爆發。飛速變化的現代社會所掀起的衝擊波把藝術家們推進到一個探索的新世界,創立起紛繁的現代主義文學藝術流派。
  • 抽象藝術,該如何欣賞?
    蒙德裡安的作品《樹》,由具象演變成抽象的過程20世紀初,隨著現代藝術的興起,藝術圈裡各種主義和風格化盛行,似乎每個畫家都想找到能夠表達自己,並屬於個人的藝術語言和藝術形式。我們也可以抽象出這些行為的本質屬性就是反傳統和彰顯個性。
  • 以浪漫情調和主義自詡,這是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分庭抗禮的由來
    歌德指出,浪漫與古典之分就從他與席勒對寫詩的不同看法而引起,高舉浪漫大旗的席勒強調他的詩是用完全主觀的方法寫出來的,而歌德則認為自己奉行的古典原則是一切從客觀世界出發。歌德這番談話是回顧18世紀末年的往事,當時兩派之分剛剛開始,而歌德把主觀和客觀作為兩派分野的根本則是很有見地的。
  • 17~20世紀歐洲時裝版畫:從記錄流行服飾到成為獨立裝飾
    這些都使法國成為新的流行中心,也就是從這時起,巴黎開始成為歐洲乃至世界時裝的發源地。2.洛可可時期:洛可可(Rococo) 一詞來自法語Rocaille,意為小石頭、小沙礫。作為藝術風格用語,起先指用貝殼和石頭修築起來的人工假山和巖洞,後來指具有貝殼紋樣曲線的裝飾主題。
  • 人體藝術:欣賞著名的經典女性油畫: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是始於19世紀50年代,也就是1848年革命之後的一場藝術運動。浪漫主義起源於18世紀末,主導了法國的藝術和文學,但遭到現實主義者的反對,他們反對浪漫主義運動,試圖以真實和準確的方式描述真實和有特色的當代人民和情況。絕對會吸引到心儀的他的眼球。代表著兩個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也不要高調炫耀自己。C:你在婚姻生活中要注意的是。但是就是香菸的後勁還是比較大的。但你不滿足於現狀。
  • 浪漫主義的盡頭:無調性的現代音樂是如何誕生的?
    所以幾個世紀以前,天才莫扎特也會對「不及時對和聲進行解決」的東西發出嘲諷,說這簡直不像是音樂。然而到了二十世紀,仿佛潘多拉的盒子打開後飛出的妖魔鬼怪,被質疑「不像音樂」的作品越來越多。斯特拉文斯基曾經發出警告:二十世紀後的音樂將墜入「自由的深淵」之中。諷刺的是,他自己正是音樂現代性演變中的參與者之一。
  • 20世紀10件最偉大的藝術作品
    從畢卡索畫筆下令人生畏的蕩婦到馬格利特那支引起無數爭議的菸斗再到波洛克天使般的行動繪畫,20世界的頂級藝術反映出一個變幻、抽象且充滿想像的世界。
  • 2020教師招聘: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必做50題(一)
    A.羅馬樂派B.羅馬主義 C.浪漫主義 D.古典主義   2.歐洲音樂的浪漫主義時期是( )。   A.19世紀20年代至19世紀末   B.19世紀初至19世紀60年代   C.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   D.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   3.下列屬於浪漫派作曲家的是( )。
  • 被吃的香蕉是什麼藝術,都讓你看懂了,還能叫藝術?
    更多人說,藝術,我真的不懂。藝術不是故意讓人疑惑,只是我們缺乏理解它的媒介。而世界上匪夷所思的藝術品,可不止一根香蕉。「我們可以相信一點 :這些包裹裡面並不是隨便裝著普通的瓦礫。」1903 年,羅斯科出生於俄國,起名為馬庫斯·羅斯科維茲,是一個猶太家庭中最小的孩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他們舉家移民到了美國。他的藝術生涯直到20 世紀50 年代才正式開始。他在畫下你眼前的這幅作品時,已是一名年屆六十的著名畫家,剛剛接到德克薩斯州休斯頓教堂的壁畫訂單。六年後,因主動脈瘤影響,他無法繼續創作大幅油畫,選擇割脈自殺。
  • 從庫爾貝到印象主義油畫及紙上作品,一探法國十九世紀新藝術傳統面貌
    這個展覽的作品來自國內美術館、藝術機構和私人藏家,共萃集了30多幅作品,展出庫爾貝的油畫,及庫爾貝同時代的巴比松派畫家的風景油畫,從中可以一探法國十九世紀新藝術傳統和面貌。世紀20年代初版初印的版畫作品,彌足珍貴。
  • 近一個世紀以來德國音樂人才輩出,作品享譽世界,奉獻出音樂精品
    德國古典音樂時期的巔峰人物非貝多芬莫屬,他是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藝術歌曲與舞曲。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貝多芬的交響曲樂氣勢磅礴,打破了以往的傳統音樂形式,對後世音樂家的影響極其巨大。
  • 20世紀的音樂——顛覆傳統的新時期
    並非指20世紀創作的所有音樂作品。音樂特色20世紀音樂的發展五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出現了眾多流派,但在音樂特色上有著很明顯的特徵:旋律上:傳統音樂以流暢、起伏自然、有規律進行為基礎,20世紀音樂的旋律則常常是不流暢的,出現有稜角的大跳,有時沒有句讀
  • SATIN莎庭藝術塗料 ▏演繹貴族浪漫主義色彩
    導讀:本文是來自匿名的網友投稿,由編輯發布關於SATIN莎庭藝術塗料 ▏演繹貴族浪漫主義色彩的內容介紹藝術漆最早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因為其顏色多樣、裝飾效果奢華高檔,是當時王公貴族專用的內牆裝飾材料。作為歷史悠久的塗料世家傳承者,Satin莎庭在歐洲地區雲集著世界上最好的藝術漆品牌企業。由於它環保特性和高檔藝術的裝飾效果,越來越受年輕一代的喜愛。如果要問,哪一個藝術漆品牌最能代表貴族精神,毫無疑問就是Satin莎庭;它身上不僅流淌著全球頂級的品質基因,同樣根植於內在的,是傳襲千年的貴族精神。
  • 浪漫主義音樂概況
    對於浪漫主義音樂時期內部階段的劃分,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學者認為其階段分為早期、中期、晚期,與之平行的是19世紀後半葉的民族樂派;有人認為應分為早期、中期、民族樂派與晚期。本書以從大多數學者的觀點,將浪漫主義音樂分為三個階段,可以分為: 早期浪漫主義、民族樂派與晚期浪漫主義。當然,在時間、地域跨度、音樂風格的縱橫向聯繫上,又很難準確明斷。
  • 啟蒙運動最佳代表,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創者,引領了法國走向浪漫!
    或許你讀過浪漫主義那些優美的文章,也知道浪漫主義的興起一度讓文藝復興達到了最高潮,但是你了解代表了浪漫主義的盧梭嗎?這個浪漫主義文學派的開創者,啟蒙運動最優秀卓越的代表。八年後,盧梭以《論科學與藝術》一文取得了第戎學區論文大賽第一名而一舉成名,這讓讓他一躍成為巴黎的名人。隨後他又著述了許多其他的著作,盧梭的語言風格十分獨特,富有浪漫和激情。此外對音樂也有獨特的興趣,寫了兩部歌劇也同時在巴黎大放異彩。
  • 瘋子們的天才藝術創作:十幅世界名畫的背後
    這家臭名昭著的「瘋人院」建立於中世紀,並早在14世紀就開始治療精神疾病。18世紀,霍加斯(William Hogarth)就刻畫了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因嗜賭如命、揮金如土最終被關進貝斯萊姆,那時那個地方可被視為倫敦的「瘋子集中營」。霍加斯刻還描繪了兩個「理智」的女人享受瘋狂的場景,還有一些想像自己是國王和主教的人。當然,在霍加斯眼裡,理智與瘋狂的界限並不明顯。
  • 《真愛至上》:現實世界中的浪漫主義
    無論是哪一個故事,導演都將社會中各階層、各年齡的現實問題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段呈現給觀眾,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是面對這些愛情問題時的一種勇敢積極的心態,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世界。樹狀結構的敘事方法《真愛至上》採用的是多線敘事方法,在同一條時間軸上將聖誕節前的十個愛情故事交叉呈現出來,由此架構出了一個樹狀結構的故事框架。這條主線便是時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