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三月八日電 (記者 黃瑤瑛) 「照東方映彩明,鸚山猶帶暮雲生」,福建泉州古城歷史上有名的景點「鸚山暮雲」經過近一年的重建,目前已基本建成,建成後將免費對市民開放。
「鸚山暮雲」地處承天寺後院的鸚哥山上,每到大霧天,鸚哥山上幾株百年古榕上常縈繞著一團團如煙濃霧,情境迷人。
歷史上,承天寺有十景,其中「鸚山暮雲」、「石如鸚鵡」都在鸚哥山上。景點佔地三畝多,原景在「文革」期間被剷平,去年四月底開始重修。記者今日從承天寺後院遠看,鸚哥山的小山包清晰可見,山上樹木蔥蘢,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掃尾施工。
據悉,這次「鸚山暮雲」景點重建投資一千多萬元,依照以前的老照片,採用修舊如故的原則,當年被鏟掉的小山包被重新回填,比原來高出五米左右,圍牆也用泥土修成。當年鸚哥山上的榕樹、龍眼、枇杷等,現已重新種植,此外還種植了桂花、山茶花、杜鵑、翠竹等。
據承天寺「鸚山暮雲」老景點重建項目負責人介紹,從寺裡通往鸚哥山的石徑上有一座小牌坊,石階上立有一塊天然石頭,狀如鸚鵡,矮山上有小亭、石桌等,這些都按歷史資料的記載和描繪重建。
泉州承天寺,曾是五代時節度使留從效的南園,其規模僅次於開元寺,為泉州三大叢林之一。後周顯德年間改建為佛寺,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賜名「承天寺」。宋時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偉,有榕徑午陰、偃松清風、塔無禽棲、瑤臺明月、捲簾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嘯庵竹聲、鸚山暮雲、石如鸚鵡十景。(完)
責編:劉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