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中文系的,你為什麼要出國?

2020-12-13 PhD聯盟留學網

當我在大一時定下要出國留學目標的時候,許多人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為什麼要出國?」

其實這是中文系出國前真的要想清楚的問題,就像中文系不是在培養作家一樣,很多人認為中文系的人留學是崇洋媚外,是出國鍍金,可能對於一部分人是這樣,但是在我自己看來,這並非如此。

一門語言背後是一個世界

中文系的課程大致分為小學(文字、聲韻、訓詁)、思想、詞章、考據等等,當時選擇國內的高校就讀中文系,其實也是因為中學為體,因為平時愛寫作,也愛古典文化,對於歷朝歷代的詩詞歌賦等等我更是非常感興趣,如今做古學問的老先生很少了,由此也更感覺到抓緊學習自己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但是我並不是只對自己民族的文化感興趣,我也對基督教下衍生的文化感興趣,在那個時候同樣沉浸在《唐頓莊園》(英國版《情深深雨濛濛》)、《羅馬》等歷史文化劇中不可自拔,而且想想民國的知識分子哪個又不是學貫中西,徐志摩的詩至今還刻在劍橋大學校園裡,為什麼中文系的學生目光只能局限在國內?

況且,人說一門語言背後是一個世界,諸多語言學家也是那麼認為的,既然人生只有一次,我想盡力去了解更多的世界,書寫更多的體驗,出國又何嘗不是理所當然呢。

我們中文系不僅僅是在學漢語言,其實也學習很多其他內容,甚至包括外國文學、比較文學,中文系是一個大類,很多人以陳舊的眼光把中文系的學者看作一個只會背唐詩宋詞的酸書生,這種看法顯然不全面的。

理想重要,但留學也是一個現實問題

除卻空喊理想,仔細思考一下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們就能看得更明白。在洋務運動的時候國人就想著「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在這裡不是說崇洋媚外或者厚此薄彼,沒有哪種文化先進那種文化落後的意思。

我們如今建國才70年,現代教育更是一步步從零開始構建起來的,可謂一切都算是草創初就,而反觀歐洲和美國呢,事實就是他們大多數高校的建校歷史比我們長。

上一年QS的高等教育實力排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加拿大分別佔據TOP5,而中國大陸高校雖然不差,但是卻排在第8名,不是說國內的教育不好,只是說有機會去接受體驗更成熟的教育體制,為什麼不去?

從這一點來說我在國內大學的諸多老師,甚至是我的導師也建議我出國留學的,這一點我還是非常感謝我的老師的,畢竟也算是985高校的老師,他們的眼光也更開闊和長遠。

你是中文系的,你出國學什麼?

前文也說中文系的學生也有充分的理由出國,但是我們也不能單單沉溺於學貫中西的幻想之中,出國留學我們必須要考慮好到底要學什麼。

我個人覺得如果是學中文系,以國文為基礎的,那麼最好本科是在國內讀,這是因為大學本科這段時間的學習可以說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而且在國內本科我也確實遇到了許多學識淵博的老先生,這點在國外是沒有的。

那麼我這裡主要分享的還是關於Postgraduate階段的留學內容了。

PG這個階段其實包含了本科之後的碩士和博士兩個項目,文科碩士基本上就叫作MA(Master of Art),除了牛劍和少部分高校有自己的傳統,碩士有MLitt\MSt\MPhil\MSc等等:

當然這樣的叫法區分一方面源於傳統,一方面也體現出牛劍等一些歷史高校與現代其他高校的不同,這裡做一個區分:

牛津MSt = 劍橋MPhil = 其他地方的MA - 1年牛津MPhil = MPhil 其他地方的MA,時間一般為兩年劍橋MSt = 在職碩士,但是它的意思和牛津的那個MSt又不一樣。MLitt = PhD的學習時間, 但是對於學術貢獻的要求沒有PhD那樣嚴格。

選校和排名

那麼我們還是先講學校和專業:

首先中文系大致上是會選擇人文學科這個大方向的,而這個大類的QS學校排名基本上如下,可以看到英美大校基本上是佔據了Top20的半壁江山。

從排名上看顯然Top10 裡面都是歐美的天下,牛劍藤校大致上分布得也算均勻,而到了Top 20 這個階段,亞洲的一些學校例如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香港大學,澳洲的國立大學,加州的多倫多大學也紛紛上榜了。

所以這裡就有了選擇的空間,如果想要衝刺世界頂級的學校,那麼無疑需要在英美之間做出選擇,而如果更希望距離近一些,或者不樂意去英美的,但是對於學術也有要求的,可以考慮東大、澳洲國立、新加坡國立、港大這些學校。

但是細分下來其實每個學校也有每個學校的突出學科,而且人文學科裡面其實各類學科還是很多的。

總的來說碩士項目還是有一下幾個比較受歡迎的次級學科方向可以作選擇的(當然也歡迎大家補充)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這其實不是一個大方向,它是被劃歸在英語語言和文學下面的一個三級方向了,所以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只能從英語語言和文學的方向來測評學校的實力排名:

其實如果是選定這個方向作為你的留學方向的話,可想而知,如果要得到好的學術資源,英美是首選,其次就是澳加,而在這裡面基本上學校排名和專業排名是比較接近的,例如牛劍、斯坦福和一些藤校。這裡特別要注意的是愛丁堡,這個學校其實在學校排名上並不是屬於最頂尖的,但是它的英語語言和文學這個專業算得上一流。

現代語言

現代語言可以說囊括了很多方向,作為中文系的同學自然可以去國外學習現代語言,不過也只能深造中文,因為其他語言系包括德語、法語、西語、日語等等這些基本上也是要求本科就對此有研究的,即本專業的。

從QS排名來看,現代語言的選校範圍是非常廣的,北大也位列Top10,而且在Top20中破天荒出現了拉美學校的影子,但是我們也是要注意的是,現代語言是依舊是一個大系,下面每種如今通用的語言都會有對應的項目。如此一來每個地域和學校都會有相對強勢的語言項目,北大很有可能是中文系強,而拉美也可能是因為西語上榜。

如果不能前往Top10或者至少Top20的學校學習中國語言,而且內心堅定的要選擇中國現代語言中國項目的話,可能對於出國這個想法還是要重新考慮一下。

教育學

教育學可以說也是中文系學生比較喜歡或者樂意去選的那麼一個大方向,而教育學的龍頭老大自然是UCL,它的IOE教育學學院已經是不知道當了TOP1多久了。

當然其他排名也可以看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學這個方向,港大也算是赫赫有名,所以如果對留學預算和距離比較在意的,其實可以考慮港大作為目標學校。

我個人經歷

因為我個人比較喜歡歐洲的語言環境,所以我選擇的留學地區是英國。

很多人都知道碩士項目是分授課型和研究型的,很多人都說授課型的比較水,研究型的才跟國內的研究生差不多,其實這可能有個誤區,因為英國只要拿到碩士學位就有資格申請博士,不管你的碩士學位是授課型還是研究型的,而且英國的碩士平均的學制都是1年到1.5年。

我就讀的UCL,CMII(多文化交流中心學院)下屬的比較文學專業,當時我們的授課型碩士和研究型碩士是這麼區分的,兩個碩士的學習時間是一樣的,授課型會比研究型碩士多選一門課,而研究型碩士在寫畢業論文是會比授課型碩士多寫幾千字,區別就僅此而已。

而且兩者我們所有拿到offer的學生都可以自己選,所以當時有學生說,既然我們交了那麼多學費,來英國當然選擇多聽一節課,所以大部分學生還是選擇了授課型碩士方向。

確定好專業我便從專業排名和學校整體排名的角度選校,我基本上確定了如下幾個學校:

1. 衝刺Oxford\Cambridge2. 穩住UCL\愛丁堡3. KCL\曼大\華威

以這種方向,我又在學校的各個網站尋找相對應的比較文學或者世界文學的碩士項目,並開始根據對方項目的需要準備材料。

不過在此之前還是先提提獎學金的事情:

獎學金

1. 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CSC)

一般來說,出國的學生會尋求CSC的獎學金贊助,這個至少有一年,不過因為是政府的撥款,所以政府還是會要求你在學成之後需要回來報效祖國,畢業之後要求你在國內工作一段時間,一般來說是2年

2. 各式各樣的Funding搜索網站

這裡Funding網站還是比較多的,一般你只要輸入要求,就可以找到相關大學提供的獎學金,但是一般留學要注意兩點:領取獎學金的身份以及獎學金的類型。

有些獎學金針對的是本國人或者歐盟國家的人,有些獎學金針對的就是海外留學生,有些獎學金針對的是不同的人種,而有些不是全獎,有些還是學生補助或者學費減免,而更有一些是學生貸款,由此需要自行分辨。

當然最直接的就是直接去你要選的學校官網上看。

申請要求在哪裡?

作為中文系的學生,準備材料可以說也是十分重要,在申請中我們需要準備的材料很多,而且不同學校要求的不同,這個時候我們怎麼去了解這些大學錄取要求和所需要的申請材料呢

我們舉牛津為例:

首先我們需要進入Postgraduate的頁面:

然而在頁面下方基本上會有課程、費用以及贊助、申請方法,一般來說贊助,這裡面的Fee and Funding 以及Applying to Oxford的介紹都是相對籠統的,這個時候我們直接點Course去找我們需要申請的對應的 就好了。

進入Course之後基本上我們就能直接找對應的課程項目或者從學院方向去找對應的課程項目。

我們直接進入如下頁面,然後根據選項進行篩選

這裡看到世界文學這個項目,點進去界面:

可以看到完整的要求和相關獎學金及費用。

牛津要求的是一等或者2:1成績以上在英語語言文學或者額外相關的學科上拿了榮譽學位的同學,而且它還給出了個參照比分。

這裡也說GRE這類成績材料是不需要的,而且如果學生要轉成研究型在牛津這裡是同樣要通過考核的。

這裡的英語成績要求是higher Level,基本上也就是7.5(7.0)雅思的水平。

其他關於推薦信以及CV這些則被放在了How To Apply這個欄目裡,而且這裡還提到了面試,確實一些好的學校會有要求面試,不過也不一定。正如牛津官方這邊也說了,面試不一定會有。

這裡也說明了該項目不用套磁,學院會給你分配導師,不過從實際的角度來說,碩士項目的導師制度沒有博士那麼嚴格,所以申請碩士的時候套磁基本上也就被免了。

當然我們綜合一下,基本上學校的要求如下:

學術背景類a. 成績單b. CV\PS等c. 推薦信d. 學術項目e. 論文片段(optional)2. 其他類a. 語言b. 實習

成績單不用說,在申請國外高校時985高校也是比較有優勢的,因為很多國外高校針對大陸高校的不同等級給出的要求不一樣。UCL就是要求985高校的學生成績在85分以上,而211的在90分以上,而牛劍就是明確985學生也要在90分以上。我本科績點也還行,所以能過UCL的分數線。

成績是硬體,這個除了你可以將一些不重要的選修課成績去掉,其他也沒辦法,當然沒有達到成績要求的也可以申請試一試,萬一考官看中你其他的方面也說不定。

除了成績,PS\CV這些也不用多說,推薦信倒是值得一提,首先需要選擇熟悉的老師,因為推薦信的程序比較複雜,基本上需要推薦的老師用學校的郵箱給對方學校發推薦信,如果老師跟學生不熟,而且學習表現也不怎麼樣,你基本上也很難要求老師幫你作推薦。

在選擇推薦老師的時候最好選擇一個非常熟悉你的,你在對方課上表現很好的老師,這樣在寫推薦信的時候老師也會寫得相對生動一些,當然你也最好找一個學術地位相對高的老師,這樣或許對方招生官也會對你更為重視一些。

除了學術背景之外,實習當然也不是很大的問題,有研究項目或者研究院的實習經驗固然好,但是如果沒有也沒有關係,只要實習滿足對方的基本要求,自然沒有什麼大問題。

最後就是語言,這裡千萬要注意,很多大學申請時不一定要先交語言成績,語言成績可以慢慢考,我在申請UCL的時候就是無雅申請,而且UCL也絲毫沒有猶豫,一周內就下了Conditional offer,所以語言不是最關鍵的。不過在去就讀之前還是要達到對方要求的,不然你的conditional offer就無法變成無條件offer了。

相關焦點

  • 【零距離看北大】為什麼要選擇北京大學中文系?
    為什麼要選擇北京大學中文系?一、想當「作家」不一定進中文系2003年非典鬧得最兇的那個時候,我在理科實驗班參加高考,在我家那個地方,填報志願是在高考以後,出分以前。我那個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北大中文系作為第一志願——事實上,在我看到北京大學招生計劃的時候,決定就早已經做好了。我把選擇告訴我的老師們,無一例外地,他們都會白我一眼,然後冷冷地說:這個志願好,沒人跟你搶。直到今天,依然會有無數的師弟師妹以及中學生一臉不解地問我:作為一名理科生,你為什麼要上北大中文系?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拾起自己久違的耐心,不厭其煩地講我是多麼熱愛中文這樣一門學科。
  • 中文系專業出國留學路在何方?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眾所周知,漢語言文學專業屬於中文專業。每年大學招生,家長最喜歡問的就是「中文系的學生出來能幹什麼?」這個專業在國內就業面較廣,比如國家黨政機關、科研部門、新聞媒體、出版機構、廣播影視機構、地方高校、中小學、軍隊、企業都是中文系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那麼,問題來了,中文系專業學生出國留學選什麼專業呢?今天小編將為你分析其中的玄機。
  • 讀中文系的人丨如果再給你一次高考機會,你還會報中文系嗎?
    不管你現在是大幾,抑或是已經畢業,如果再給你一次高考機會的話,你還會報考中文系嗎?簡短的字裡行間,透露著抱歉與安慰的語氣,我原來想給那位同學回一封信的,但是,繼而想起兩年前的暑假裡,有三四位臺大外文系的學生來訪,閒談之際好像也提到過類似的問題,又記得當時他們還問我: 「老師,你為什麼不讀外文系,卻去讀中文系呢?」語氣間似乎有些為我惋惜的意思。這就是我提筆寫這篇短文的遠近原因。
  • 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秦立彥:我為什麼要選擇文學專業?
    終於,在本科畢業後,秦立彥作出了一個大膽的選擇:她要換方向,學文學。本科時,秦立彥上的唯一一門中文系課程,就是比較文學所的「海外中國文學研究」,考研時她就在想是考中文系的比較文學所還是英語系,考慮到自己似乎還沒有紮實的外國文學基礎,她決定先去英語系。最終,她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為北大英語系的碩士生。
  • 寧願過氣也要出國留學,王源告訴你為什麼要好好學習
    出國留學意味著他將有4年時間沒有作品和話題。藝人生命周期短,4年有多少新人變老人,多少老人消失在螢屏。寧願過氣王源也要出國留學,這是為了什麼?孩子們,你是否從王源出國留學的原因中,找到了好好學習的動力和理由?為什麼要好好學習,理由一學習是實現夢想的基礎王源寧願過氣也要出國留學,因為提升自己需要好的教育。好好學習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學習是實現夢想的基礎。
  • 既然大家都是中國人,為什麼有人會學中文系?
    其中一位很有鑽研精神的日本友人就問我:既然您已經是中國人,為什麼還要學「秋高哭高(中國語)」呢?哇!好問題!我一個中國人,我為什麼要學中文系?我一個中國人,我為什麼要學中文系?我一個中國人,我為什麼要學中文系?我一個中國人,我到底為什麼要學中文系啊???我發誓,在進入大學之前,我根本也不知道中文系是學什麼的。開學典禮的時候我就默默地猜想——莫非中文系是培養作家的?
  • 中文系畢業生告訴你:高考後,什麼樣的人適合報中文系
    首先我今天的說的是關於中文系的選擇,因為本人也是中文系畢業(tis:中文系的女生是真多,男生簡直都是班寶級別的,找對象相對容易很多哈哈)。中文系其實是一個統稱,全程叫做「中國語言文學系」。就像咱們為高考下足了功夫一樣,報考專業同樣也要花很多精力去研究。本人當初就是因為沒有認真了解過大學專業,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所以選擇了那時候看起來比較大眾化的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一入中文深似海啊,滿滿的都是淚,以至於畢業兩年後終於徹底告別本專業相關專業,轉投計算機軟體開發行業。希望看了這篇文章的考生和家長能夠重視自己的專業選擇,莫要「誤入歧途」,多了許多折騰。
  •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讀中文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出國留學的同學們不免會在很多場合裡被問到這樣的問題:當你的回答是,「我去美國學金融」、「我去英國學管理」、「我去德國學物理」,亦或是去小語種國家精進外語水平,都能得到一陣誇獎讚揚。然而,當你的回答是,「我去新加坡讀中文系」你一定能從他們的眼中看到大大的疑惑。「出國讀中文系?瘋了吧?
  • 為什麼中文系不培養作家?
    我當時聽了心裡有些牴觸,畢竟我是懷著作家夢才報考中文系的,我原以為這是本校的特色,後來在和其他學校同專業的朋友交流時,驚奇地發現,原來很多知名院校的中文系領導或者教師都對學生說過類似的話,看來這是一件在專業內部有共識的事情。近二十年過去了,我在中文系從本科讀到博士畢業,後來成為了一名高校中文系的教師。但是,關於中文係為什麼不培養作家這個疑問,在很多年裡我也沒有搞得很清楚。
  • 中文系畢業生,你的求職路走得還好嗎?
    北大:天涯別處無芳草   北京大學中文系今年共有81人畢業,其中保送讀研究生的34人,餘下的47人正積極找工作,其中包括幾個放棄讀研的,因為他們對本專業不感興趣,覺得還不如工作幾年後,再考一個有發展的專業。還有4個學生正在聯繫出國。
  • 你還記得你上大學的第一課嗎?來聽聽北大中文系的吧
    史上「最難」高考生,終於要迎來自己的開學季。又是一年迎新季,看到校園裡滿是青春洋溢的笑臉,是否又會勾起你對初入大學時的懷念?中文系第一課,陸儉明先生帶你用正確的姿勢,叩開學術的大門。日本友人不解,便在席間請教,為什麼用以表示敬意的「位」字,能用在第一人稱「我們」上。陸儉明當時被問住了,只能用「這是語言習慣」來回復。但這件事情成為他心中的一個問題。為了找到答案,他假扮客人,坐在「新開元」餐館的廳堂,只為看顧客在回復服務員問題時,用的是「位」還是別的量詞。那天,他在餐館門口調查了163撥客人,最後使用「位」字的顧客佔到94%。
  • 「叫醒中文系的人」
    希望我所有中文系的同學都讀一下這篇文章。願諸君,以此為革命。叫醒中文系的人文/北某張 一 「你為什麼學中文?」三 當然,無論是詩人、作家、學者還是準的一些什麼,中文系的人肯定是要比其他人高一些的。但有時鋪開來看,你比別人高的地方,恰恰也是別人不理解的地方。人家不理解,而後發覺其實也不需要你,照樣能夠建設出一個和諧社會、小康社會來,搞得你只能自己和自己玩。
  • 留學新加坡|來新國大讀中文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出國留學的同學們不免會在很多場合裡被問到這樣的問題:「你是去哪個國家?讀什麼專業啊?」當你的回答是,「我去美國學金融」、「我去英國學管理」、「我去德國學物理」,亦或是去小語種國家精進外語水平,都能得到一陣誇獎讚揚。
  • 北京大學中文系簡介
    在2004年的一級學科評估中,北大中文系名列全國第一。  由於中文系本科多數學生畢業後將進入研究生階段深造,因此,中文系本科各專業的學生在校四年期間,要求系統掌握本專業的相應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初步具備進行專業研究或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能力,同時具備較高的整體文化素養,有堅實的文史基礎和寬廣的文化視野,有過硬的語言文字能力和較高的外語水平,有不斷獲取新知識和適應新情況的能力。
  • 中文系就業情況怎麼樣?
    很多同學對這個問題感到好奇——中文系就業情況怎麼樣?中文系畢業後可以做什麼工作?
  • 為什麼要出國留學,留學的意義是什麼?
    相信懷有留學夢的人應該是在默默耕耘著各種GPA、雅思託福、GMAT、GRE等分數,但大家是否有認真想過為什麼要出國留學,留學的意義是什麼?選擇出國留學會改變你原有的人生軌跡,你可以試著做一個全新的自己,因為到了新的環境沒有人認識你,沒人知道你的過往,這是可以說是給自己一個重新改變的機會。譬如你是個非常內向的人,你可嘗試著做一些突破,主動做一些以前從不敢嘗試的突破,當然是指在好的方面。
  • 其實,我是中文系畢業的
    所以大環境是你改變不了的,那你就改變自己吧。就像劉同的演講《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中有一句話給出一個答案:「讀大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你要讓自己越變越好,而不是被環境帶糟糕。具體的方法,可以參考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陳平原的理解:「讀大學是閱讀書本,也閱讀教師。」
  • 其實,我是中文系畢業的
    所以大環境是你改變不了的,那就改變自己吧。「讀大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劉同/《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你應該讓自己越變越好,而不是被環境帶糟糕。「讀大學是閱讀書本,也閱讀教師。」(陳平原)所以,讀大學是「讀書」和「讀人」一起讀。你喜歡什麼樣的老師,那你就在人格上與之貼近一點點;你討厭什麼樣的老師,你就遠離他,將他作為你人格發展的一個教訓。
  • 為什麼要出國勞務?出國勞務有什麼好處?
    隨著社會的日新月異,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出打工,現在甚至很多的人選擇出國勞務。其實說白了出國勞務就是出國打工,那很多小夥伴可能會好奇了,放著咱們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去闖蕩,為什麼要選擇出國打工呢? 出國打工有什麼好處呢?
  • 中文系鄙視鏈
    專業鄙視鏈 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文科生裡,法律系看不起外文系,外文系看不起中文系,中文系看不起哲學系,哲學系又看不起藝術生,藝術生裡面,搞音樂美術的又看不起體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