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朱鎮華 耳鼻喉科主任、教授
楊偉麗 醫師
核心提示
梅雨去了又來,使人暈頭轉向……如今,很多人在日常中出現一種「暈」的情況。比如,在起床時、翻身時、仰頭時、陰雨時、太陽直射時、運動時等。專家認為,引起眩暈的疾病有很多種,涉及耳鼻喉科、神經內科、骨科、血液科等。病人出現了眩暈,到醫院掛號的科室有那麼多,如何選擇呢?
【病例】 劉阿姨眩暈待查因
劉阿姨,62歲,於今年3月2日午睡後坐起時突然出現眩暈,感覺自身搖晃不穩,房間旋轉,不敢睜眼,伴有噁心反胃,遂平臥休息數秒後有好轉。好轉後再次坐起,眩暈感再次出現,仍感覺身體在房間搖晃,心慌不安,再次躺下休息後好轉,如此反覆幾次,不能起床。第二日晨起,頭腦轟鳴,昏脹不適,打120後被送往醫院住院。
劉阿姨入院後,醫生對其進行檢查顯示:頭顱,腦白質脫髓鞘;頸部,頸椎退行性變,椎間盤突出;經顱都卜勒,雙側頸動脈硬化,雙側椎動脈局部走形扭曲,大腦後動脈與椎基底動脈血流增快。
【專家寶典】醫生根據其病情,給予劉阿姨擴血管等治療,頭昏症狀稍有好轉,但每次晨起仍有數秒鐘的眩暈。隨後,劉阿姨轉到耳鼻喉科會診,耳鼻喉科醫生給予劉阿姨前庭功能檢查,被確診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於是給予患者復位治療。幾天後,劉阿姨出院時,那種天旋地轉的感覺再也沒有出現。
【概念】 是頭昏還是眩暈呢
發生了頭暈,我們去醫院診治,該掛哪個科室的號?去什麼科室治療呢?朱鎮華提示,首先,我們要弄明白自己是「頭昏」,還是「眩暈」。
一般來說,頭昏是指頭腦不清醒,有模模糊糊、昏昏沉沉、頭腦麻木的感覺,並有思維不清晰,身體疲憊的表現。
而眩暈是由於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運動幻覺,多突然出現,患者感覺自身或者周圍環境(比如房間)在旋轉、翻滾、往一側傾倒或來回擺動,出現自身漂浮感,站立不穩,不敢睜眼的情況,伴有心慌、噁心、嘔吐等自主神經系統紊亂表現。
【專家寶典】如果是眩暈發作,有長期眩暈病史的人自知病情,還能做到心中有數。但初次發作眩暈的,就不知何因,而眩暈發作時帶來的恐慌不受人體意識控制,恐懼感加上眩暈時伴發的噁心、心慌等,更加重眩暈程度。有的人在眩暈發作後,不能清晰地回憶起發作時的表現,這就導致到醫院看病時,不能通過準確的病情描述,進行科室的正確選擇和有效的治療。
【症狀】 疾病診斷看表現特點
那麼,醫院各科室中,與眩暈相對應的疾病有哪些呢?
朱鎮華介紹,大多數眩暈為外周性眩暈,約佔所有眩暈的70%以上,典型表現為眩暈、漂浮晃動感、旋轉感,伴有噁心、嘔吐、耳鳴等症狀。常為前庭性眩暈,前庭是我們耳朵內耳的一部分,我們知道耳朵有聽聲音的功能,但很少人知道內耳具有維持人體平衡的重要功能,前庭的病變,能導致人體眩暈的發作。
前庭性眩暈發作時,除有旋轉晃動感外,多伴有與眩暈程度相關的眼震。這種外周性眩暈多見於梅尼埃病、前庭神經元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這都屬於耳鼻喉科耳眩暈疾病範疇。這些外周性眩暈,多具有較為明確的原因及有效的治療方法。
【專家寶典】腦血管性眩暈也常有發生,如小腦後下動脈症候群、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延髓被蓋症候群等。另外,眩暈也可見於顱內腫瘤、脫髓鞘性疾病、癲癇性眩暈及偏頭痛性眩暈等。這種中樞性眩暈有其自身的臨床表現,典型表現為持續程度較輕的眩暈,不伴有眼震發生。
【提示】 前庭功能檢查是關鍵
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暈,同時需要我們去鑑別。朱鎮華提醒,如貧血、低血壓等血液系統疾病、頸性眩暈等。
在我們就診時,應根據病史進行相應檢查,耳鼻喉科的前庭功能檢查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項。這是查看對人體進行一定的刺激後出現的反應,可以判定我們的眩暈,是前庭病變還是中樞病變,若是前庭病變的話,是哪一側耳朵的前庭功能受損了,是否有其他方面病變等。朱鎮華強調:「前庭功能檢查,在眩暈的診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楊偉麗同時提示,在我們頭暈發作、還有意識進行自我控制的時候,要儘可能找個安全的地方坐著或躺下,以避免在眩暈嚴重時,身體打破了平衡而搖晃、走動、傾倒,以致發生外傷、骨折等情況。
【專家寶典】眩暈的發病率很高,我們對眩暈知識的學習十分有必要。我們只有掌握了眩暈的各種特點、與眩暈相對應的疾病特徵,還有結合自身的發病情況,在眩暈時,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求診方向,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健康。(記者 楊蔚然 通訊員 趙鴻 胡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