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城市「微循環」?如何建設?權威專家解讀!

2021-01-1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的永恆主題。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新階段、新形勢對城市建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對「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今後一個時期做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全國市長研修學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幹部學院)成立四十周年暨城市更新行動專題研討會上,多位領導、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方面的路徑、經驗及感悟。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認為要從8個方面入手,重建「微循環」。

重建「微循環」是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重要措施。因此需要將過去的工業文明發展思路轉變為生態文明發展思路,從集中式、機械式處理轉變為分散有機化處理,從建造大型基礎設施向小型適宜的基礎設施轉型,同時還要將「從上而下」的規劃建造轉變為「上下結合」的模式,充分藉助和調動民間創新的積極性。

重建「微循環」從以下8個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微降解」,使垃圾實現資源化利用;第二,實現「微淨化」,將汙水就近循環利用;第三,採用「微中水」,進行源頭處理、多級循環、乘法用水;第四,實施「微滲透」,微滲透系統是城市與生態基質共存之道;第五,建設「微綠化」,見縫插針的綠地系統既美化環境又節能減排;第六,進行「微修復」,對城市原有水系進行治療康復,重建「城市之腎」,如進行人工溼地建設、河道生態修復;第七,建設「微農場」,發展都市農業,生產短鏈食品;第八,實行「微調控」,藉助信息化技術促進城市水務和能源綠色轉型發展。

推行「微循環」改造是城市增強彈性(防災減災能力)和經濟活力的主要途徑,是「城市雙修」改善人居環境的必由之路。重建「微循環」的關鍵是著眼於城市每個細胞——每座建築、每個人的行為,通過「自適應」地創立「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形成綠色生態城市。實施「微循環」的最大障礙在於克服工業文明遺留的「大而集中、長循環」的舊思路、舊規範。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可以將各種「分布式、微循環」的硬體進行協同、評估、反饋和共生,進一步完善城市「微循環」體系。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成立 專家解讀如何建設公園城市
    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設立在天府新區,將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城市發展研究頂級智庫,公園城市研究的核心科研機構」。  掛牌儀式上,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公布了陣容強大的公園城市規劃建設的顧問專家團隊,同時,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將與國內外6家權威研究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成立後,將推動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園城市理論體系,開啟中國公園城市研究的歷史新篇章。
  • 權威專家深度解讀智慧校園建設,城市教育大腦巡展廣東站周五見
    7月17日,由三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20城市教育大腦暨合作夥伴招募會,在廣東廣州隆重舉行。屆時,三盟科技總裁王喜英女士將引領來賓們走進三盟,共同見證「AI賦能城市,數據引領教育變革」!現場更有權威專家深度解讀智慧校園建設新思路&教育信息化2.0下的教育教學融合與創新。期待與您攜手推動城市教育大腦落地,賦能智慧城市建設!
  • 維護城市路網的通暢,打通交通「微循環」,寶山是這樣做的……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對於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而言,主幹道路、大橋固然作為城市交通的「大動脈」有著不可撼動的低位,但中小道路作為「毛細血管」同樣是交通安全和暢通不可缺少的。如何讓這些分布廣、數量多的城市「毛細血管」暢通、連貫,不要形成交通的瓶頸和「堵點」呢?
  • 專家解讀《廣州市城市家具建設指引》 助力花城苦練「繡花」功...
    如何在千年商都羊城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昨日下午,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舉辦的「老城市新活力——設計的力量」系列講座第五講,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索與交流。據悉,本次講座還重點解讀了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編制的《廣州市城市家具建設指引》(下簡稱《指引》),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編制的《廣州市行道樹技術工作手冊》(下簡稱《手冊》)。
  • 標委會專家解讀智慧校園建設標準,為城市教育大腦打call
    提出,智慧校園建設需覆蓋全體學校,基礎環境完善是建設基礎保障,要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而《智慧校園總體框架》國標正是規範了智慧校園建設的一把準尺,城市教育大腦也正是基於這一大背景研發的智慧教育整體方案。
  • 武漢今年將完成80條微循環道路建設
    本報記者從武漢市城建局獲悉,2020年我市將完成80條微循環道路建設,其中包括10條斷頭路,近在咫尺卻要繞行、地鐵站點「最後一公裡」等問題將得到改善。截至11月22日,已有44條道路完工,剩餘36條確保在年底前完工,並投入使用。近日,記者前往已經投入使用和即將通車的幾條道路進行探訪。
  • 重磅|命題組專家權威解讀2019年軍考作文
    許多已經或準備參加軍考的戰友也急於了解軍考作文命題方面的情況:今年的軍考作文題是什麼?這樣命題的基本考慮是什麼?來年打算考軍校的戰友可從中捕捉到什麼信息?為解開這些疑問,本平臺邀請全軍文化統考命題組的專家,對2019軍考語文作文題目進行解讀。
  • 全國首批城市微循環輕舟無人小巴在蘇州亮相
    網易科技訊7月4日消息,7月3日,全國首批城市微循環無人小巴在蘇州亮相。其中的輕舟無人小巴,是由國內自動駕駛新銳企業輕舟智航部署落地,可應對各類城市複雜交通場景,運行速度為20km/h-50km/h,旨在開啟智能化的城市「微循環」交通時代,打造更順暢的出行體驗。
  • 專家解讀智慧城市的「華為配方」:走理性的科學務實之路
    展會活動間隙,記者採訪了華為EBG中國區的智慧城市諮詢規劃專家袁萬海、智慧城市資深專家兼數字經濟資深規劃師聶俊宇、5G+智慧城市資深顧問李景松三位負責人,請他們分享華為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思考與判斷。智慧城市建設的華為「方法論」
  • 深圳如何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專家們這麼說
    原標題:深圳如何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專家們這麼說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27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黃子芸)11月26日,由深圳團市委主辦的深圳「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與大灣區青年融合發展學術研討會暨課題開題會在深圳青年廣場舉行。
  • 疫苗安全性與有效性如何?哪些人群不適宜接種?——權威專家解讀新...
    新華社發 (鄭亮 攝)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疫苗安全性與有效性如何?哪些人群不適宜接種?——權威專家解讀新冠疫苗研發與接種有關問題新華社記者彭韻佳、沐鐵城2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近期,我國開始對部分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生鮮市場、交通運輸、醫療疾控等工作的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
  • 汕頭外馬路全線貫通,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環
    當前,我市正全力推進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記者從市住建部門了解到,外馬路(商平—海濱路段)已基本完工,主路面實現試通車,不僅打通了斷頭路,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環,還貫通外馬路與海濱路,恢復了以汕頭海關關史陳列館為起點的歷史文化軸線。
  •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出爐,專家權威解讀來了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這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十大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表達了學術界觀點。據悉,這也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連續第10年邀請權威專家對年度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 ...性與有效性如何?哪些人群不適宜接種?——權威專家解讀新冠疫苗...
    新華社發 (鄭亮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疫苗安全性與有效性如何?哪些人群不適宜接種?——權威專家解讀新冠疫苗研發與接種有關問題  新華社記者彭韻佳、沐鐵城  2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近期,我國開始對部分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生鮮市場、交通運輸、醫療疾控等工作的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  我國新冠疫苗研發水平如何?新冠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 DRC專家系列解讀丨王青: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是建設新時代高標準...
    城鄉土地二元分割特徵依然突出,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流轉改革需要加快,國有土地和農村集體土地同地不同權情況還比較明顯。國有土地一級市場由政府控制。土地使用結構不合理,主要用於保障經濟社會的生產性需求和基礎設施需求,城市的生活生態用地特別是住房用地的供應比重偏低。建設用地急需盤活存量資源、提高存量土地效率。
  • 烏魯木齊:配送服務暢通城市微循環
    原標題:配送服務暢通城市微循環 「米袋子」「菜籃子」配送渠道通暢,生活日用品線上下單、無接觸配送,社區精準發力、貼心服務……疫情當前,烏魯木齊市不斷暢通城市微循環,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配送不斷檔,生活無憂。
  • ...如何為城市賦能?如何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聽聽專家怎麼說
    根據批覆,成都東部新區將成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臺、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新經濟發展新引擎和彰顯公園城市理念新家園」。&nbsp&nbsp&nbsp&nbsp自此,成都東部新區建設迎來了嶄新局面。那麼新區建設如何為城市賦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東部新區又將發揮什麼作用?
  • 武漢今年將完成80條微循環道路建設,看看有你家附近的嗎?
    記者從武漢市城建局獲悉,2020年我市將完成80條微循環道路建設,其中包括10條斷頭路,近在咫尺卻要繞行、地鐵站點「最後一公裡」等問題將得到改善。截至11月22日,已有44條道路完工,剩餘36條確保在年底前完工,並投入使用。近日,記者前往已經投入使用和即將通車的幾條道路進行探訪。
  • 權威解讀法治熱點的優秀通俗讀物——評通俗理論讀物《法治熱點...
    如何使全會精神深入人心,凝聚全黨全社會的力量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亟須一本權威與通俗兼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讀物,而《法治熱點面對面》的問世正當其時。   讀物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鮮明特點:   一是把握主線,統籌協調。作為通俗理論讀物,最為核心的是把握正確導向,在多元中立主導,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大眾化,引領思想,指導實踐。
  • 關於通州城市規劃的最全解讀來了!
    自從副中心控規發布以來,各種解讀內容層出不窮,尤其是對於各鄉鎮的定位解讀。今天小編就帶您看看來自官方的權威解讀: 副中心用地功能規劃圖 嚴格來說,對各鄉鎮的定位規劃其實就是對於副中心城市規劃解讀,要知道城市副中心規劃不僅僅是面向155平方公裡,更包括了外圍鄉鎮和部分亦莊新城地區在內的廣大拓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