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賈曉宏)5月18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西城區衛健委通報駐區某單位33人集體發熱情況。經連夜排查,這33人排除新冠肺炎。在呼吸道多病原檢測中,多人的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呈陽性。
疾控部門表示,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人類感染致病菌。目前已知的唯一重要的生物宿主是人類,它更喜歡在上呼吸道口咽黏膜上皮以及皮膚表皮表層「紮根繁殖」。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其中接觸傳播包括接觸被汙染的物體後觸摸嘴或鼻子等黏膜;與病人共用杯子、餐具;接觸由該菌引起的皮膚潰瘍等。5歲至15歲少年兒童是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易感人群,其次為學齡兒童家長以及與兒童經常接觸的其他成人。學校、託幼機構、集中辦公場所、養老院等人群密集場所是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聚集性疫情的高發場所。
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常見感染性疾病有咽炎、猩紅熱、肺炎、皮膚膿腫等,反覆感染可繼發風溼熱、風溼性心臟病、風溼性關節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之後在醫師指導下對症治療即可,首選β-內醯胺類抗生素,如青黴素、頭孢菌素等。目前,尚無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疫苗。
疾控部門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多通風、勤洗手、戴口罩等方法來減少感染風險。居室和工作場所建議每日至少通風2至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使用空調通風系統應注意進行消毒清洗。做好手衛生,外出後、咳嗽或打噴嚏後、飯前便後、加工食物時,要用肥皂和流水洗手,至少持續20秒。在密閉空間、人員聚集場所,特別是到醫院就診或與其他患者接觸時要戴口罩。一旦出現發熱或皮疹等症狀,應佩戴口罩及時前往醫院就診,避免帶病上班、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