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24||從醫學倫理四大原則來看傳染病管理

2021-02-12 倫理管理

引言

        這是一個不一樣的春節,大家都沒辦法像往年一樣地慶祝新春,其中更是很多負重前行的人,做出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奉獻和犧牲,期待這張沒有硝煙的戰爭早日取得勝利!值此之際,我也關注許多信息,思考許多問題。將一些思考和學習記錄與讀者分享,祝大家都平安、健康,祝我們的社會文明不斷進步!

——bydjh

2020.1.25

問題:醫學倫理的四大原則是什麼?

分析:

現在公認的醫學倫理四大原則是:尊重、有利、不傷害、公正。

《希波克拉底誓言》最早提出不傷害原則、為病人利益原則和保密原則。這是一個創舉,代表著價值判斷維度和行為準則!

問題: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分析:

傳染病爆發和流行的主要三個因素無非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因此,預防傳染疾病就是針對這三個因素:

1、控制傳染源;2、切斷傳播途徑;3、保護易感人群。

具體的措施很多,都可列入這三大類措施之中。例如,強制隔離甲類傳染病確診患者;針對傳播途徑如飛沫傳播,血液傳播等採用相應的處理措施來切斷;打疫苗。

問題:為什麼傳染病實行分類管理?

分析:

在一定的時空條件和環境中,資源必定是有限的。管理無非處理人、財、物、信息、時間。採取什麼樣的價值導向,運用什麼規則來分配有限的資源,這是管理原理之一,也是倫理價值的體現。

傳染病分類管理,也是如此。

無論傳染病管理的資源多、少,必定是有限的。就算是多,隨便浪費也是有違倫理的。傳染病的預防是重點,投入的預防成本不是浪費,否則,預防不力之後的爆發流行——必定是一場災難,診療成本必定大很多很多。類似消防一樣,要建消防栓,消除火災隱患,培訓滅火技能,建立應急隊伍等等。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於2013年6月29日修訂。目前,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型H1N1,按甲類傳染病處理。注意,愛滋病屬於乙類,沒有按甲類管理。近期又多了一個乙類傳染病按甲類管理的。

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實施。

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規定採取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常見、多發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可以根據情況決定按照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管理並予以公布,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傳染病分類目錄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隨著時間變化。也可能有會有一些傳染病是現有科技條件下無法預期。我認為,在不明確的情況下,臨時的應急舉措,是根據當時的條件採取的平衡的判斷,可能有綜合病原特點、人群結構、社會心理等諸多因素。但在情況基本明確之後,應該要實事求是地歸類,採取對應的措施來管控和預防。就好像副院長的頭銜下打個括號主持工作,不應該太長時間,及時轉正,或符合條件就任命了試用,權責利一致才是應該的。

問題:醫學倫理原則如何在傳染病管理中體現?

分析:

1、尊重

與臨床診療思維所面對的疾病人群不同,傳染病管理的人群是病原攜帶者、易感人群、不易感的其他人群,不僅對象更加廣泛,而且經常有著不確定性。

比較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應該是在如何對待病原攜帶者。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最基本的保障,病原攜帶者是人類的同類,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被染,是否被當做人看待,是否給予當時條件下應有的救治,這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

但是,人性趨利避害的本性使然,若非醫務人員,職業本能使然,普通人對傳染病原的攜帶者可能是避之不及的。經過必要的教育且懂得如何切斷傳播途徑之後,普通人才可能和傳染病原攜帶者接觸、相處。——但並不排除他們的內心不保有歧視。

並非保護易感人群就沒有任何問題。類似少數民族、少數人、被孤立的人等情形,除非少數內心和能量強大的人之外,與眾不同的壓力其實是巨大的。只要在人群中圈定一部分人,就會有歸屬感和認同感的很多問題。

在生命存在明顯威脅的社會環境中會有人群的恐慌。如何體現尊重,首要是應該及時、真實地公布有關信息,聯動權威渠道發聲,播報內容包括情況的嚴重程度、政府及有關方面已採取的行動、每個人可以採取的個人應對與配合政府的措施、事態發展的可能性等。類似細節,大家有興趣的還可以在「流浪地球」的電影中尋找一下。

如果甲類傳染病流行時,確定H市為疫區,因為傳染病管理的時滯(任何管理都存在,不可能完美,只能相對滿意,這區別於明顯不作為、更有別於故意隱瞞),切斷傳播途徑的措施下達之前,可能會有部分傳染病原攜帶者已經分散到其他地區了。

如果沒有對病原攜帶者的基本尊重和權利保障,病原攜帶者可能會選擇隱瞞流行病學史,可能會恐慌出逃,甚至會因被歧視而蓄意報復社會(愛滋病人報復社會的案例已經有不少了);可能有接觸傳染病原的易感人群不也安全,由此可能導致更大範圍的被傳染。

在採取交通強制封閉之後,除H市的常住人群外,還有到過H市的人,並非把從H市出去的人控制了就可以了。此前具有H市籍貫的人、車,都好識別,但是,出差、旅遊、路過且接觸的人,就難以識別了。

——當在H市旅行歸來的S市人和其他S市人一起歧視H市人時,S市人之中也埋下了一顆炸彈。

在最近的事件中,讓武漢人、甚至不少非武漢的湖北人都受到一定歧視,已經讓人心變得複雜了。

想想,高校學生,在寒假期回家了的人,已分散到包括湖北在內的全國各省。這些學生中,有沒有其他各省人的子女?——他們的家長是怎樣對待自己子女的?他們的鄰居呢?

想想,武漢的車牌,身份證的號碼、手機號碼歸屬地都很好區別,那麼,出差或旅遊到過武漢的非武漢人員呢?——出差的還有單位信息,旅遊的可能全部隱瞞起來,怕被歧視。現在怕的不是武漢人,甚至湖北人,而是去過武漢且有可能接觸傳染病原的非武漢人,這些人現在隱藏起來了,只要他決定隱瞞,就不可能在現有條件下專門去調取手機基站的接入記錄,他身上沒有標識。

想想,河南的防控政策,似乎很及時很明智,但如果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一味封堵,反而增加某些傳染病原攜帶者傳播病原的機會,回不了河南,可能四處逃竄,傳染給鄰近地方的機會更大!媒體報導的時候是稱讚的口吻,也可能對其他措施報導不全,我難以想像,在基層執行的時候,如果發生損人利已,甚至毫無人性、見死不救的事情,怎麼辦?

想想,為何不學傳染病分類管理的思維,也來分類分層處理呢?

不以地域或籍貫來劃分人群,而是以流行病學史來排查。其中,再分是否到過武漢,是否到過華南海鮮市場,是否接觸或可能接觸了咳嗽和發熱的人,是否做了個人防護,是否逗留足夠長的時間,是否有發熱和咳嗽的肺炎……

如果公衛體系健全,有家庭醫生,有健康檔案,很快就會篩查、控制住了。

想想,如何給予所有公民一視同仁的基本權利,例如知情權;給予疑似傳染病原攜帶者相應的權利,例如隔離環境下的有限活動自由和選擇權;給予確診傳染病患者的診療和救治權利,以及合理的隱私權。

歧視是看不見的病毒,在某些時候可能比生物病毒的危害更大。而尊重,可以化解。倫理原則是看不見的藥!

2、有利和不傷害

為便於問題的表述和分析,我傾向於倒帶一下,從三大原則來思考。可能這才能取得一個更好的平衡。其實這幾者本就是一體幾面,只不過是從不同的思路和視角來進行表述。

首先,我覺得會有一個底線的問題。

醫務人員在傳染病流行環境下,為了社會公眾的利益,選擇了放棄自己的很多權利,甚至其家人和朋友的權利,但其基本的生存和工作條件必須得到保障。例如,醫務人員去抗擊傳染病必須後顧無憂,家裡的老人和小孩有人照顧;必須具備應有的防護條件和工作設備、場所等。若在這個時期有暴力傷醫事件,必須儘快妥善處置。

這是根本的根本,如果醫務人員連自己的安全都保證不了,還談什麼救死扶傷、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呢?

其次,就是一系列的平衡。

在研究倫理的風險受益比一樣的思維,有利和不傷害的平衡體現在很多方面。平衡的標準,應該是基於一定的價值觀判斷。即,是處於什麼需要,更加看重什麼來做出判斷?

例如,對於喜歡看書的人來說,花錢買書來讀,必定是有得有失,ta更加注重讀書,於是花掉了可以買遊戲幣的錢。而如果這本書太貴,ta一定會在足夠喜歡這本書,認可這個價值後,才願意花費這麼多錢,完成購買行為。

例如,病原攜帶者的個人利益(隱私、自由)可能會與社會公眾利益發生對抗。有利與不傷害,往往是一個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綜合權衡。如果到了需要強制隔離傳染病原患者的時候,就只能為了社會公眾的利益,放棄其個人的部分權利。

例如,疫區交通強制封閉可以切斷傳播途徑,但也帶來一系列問題,需要採取很多措施來補救:建立專門的救援物資運輸綠色通道,安撫隔離人群的心理恐慌,解決生活商品供需矛盾等等。

再次,平衡是需要動態調節的。

例如,在一個人口渴的時候,水是有價值的,甚至可能救活人命。而一旦他喝飽後,多餘的水就沒什麼用了。同樣是水,在不同的時空裡,相對價值截然不同。

例如,就傳染病管理而言,在沒有傳染病爆發和流行的時候,醫務人員好像沒有什麼用,疾控人員的專業性也無所謂。而一旦發生,他們的價值也截然不同了。古語說,在晴天的時候出門也要帶傘,在肚子飽的時候也要帶上糧食。這些都是為了平衡不同時空的相對價值差異

所以,平衡必須動態調節。不能在沒有疫情的時候,對疾控專業人員和疾病診治人員不以為然,必須要建立疫情報告和監控分析體系,有應急和轉運以及救治體系,有社會資源動員和輿情引導體系,等。正規軍和預備役,預防與治療的資源分配,動態平衡全都是一樣的道理。

當下概覽,公衛人才遠不如臨床人才混的好,明顯說明:傳染病預防資源沒有充分與社會整合、應用,臨床診療的逐利模式容易導致過度醫療,但經濟似乎在短期有被拉動和刺激;總量不足,結構失衡的矛盾,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在傳染病管理這方面也有體現。

3、公正

公正是一個態度,也是一個平衡的手段。

例如,交通阻斷之後,傳染病傳播途徑被切斷了,但若發生腦血管疾病、難產孕婦、外傷兒童等需要急救的情況,怎麼辦?河南硬核斷路的時候,有考慮到這些嗎?這樣的硬核是否公正?外面的人進不來,裡面的人也出不去了,畫地為牢,真的好嗎?

例如,因為交管所驗車服務優化,有了不少長期在用異地車牌的人。一些最近長期在用武漢車牌的河南人,只得在車窗前後貼說明「不要看車牌,人一直在河南」,何以至此?——在河南工作的武漢人也可能開河南的車,如果近期在武漢,對於非武漢車牌可以放行,是否讓用河南車牌的武漢人去了河南呢?

當然,這是多數和少數的問題。但公正就在於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我們不能被問題的表象所迷惑。是不是不要盯著車,想著堵?能不能多考慮什麼人,分級分類的對待,引導怎麼辦,是否更好呢?如果把每一個武漢人甚至湖北人都當做洪水猛獸來防控,自己所付出的成本也太大了些呢?

例如,保護易感人群的舉措,口罩和洗手的科普宣傳,全國都開展起來了。這就很好。但仍有少部分老人不理解不重視的,因為他們不上網,他們習慣於看電視,有春晚節目,有很多人都沒戴口罩。直到春節這天的新聞看了,可能才開始相信那些上網的年輕人所說的。用恰當的方式針對不同的人群開展科普,肯定也是必要的公正並非代表統一,而是具有針對性。

先寫這些吧,必須睡覺了。

相關焦點

  • 死亡筆記(2) 當倫理遇上法律……
    倫理學是哲學中的一個分科,旨在研究行為的是非,試圖經由理性的探究發現可以普遍適用的原理或規則,作為倫理判斷的指針,並使人類的行為有所規範。四、倫理與法律的關係1. 法律並非倫理討論的依據,倫理的討論應超越法律條文的限制(倫理是超越時間、空間,超越文化、國界的)2. 倫理的討論常先於相關法律的制定3. 倫理若與法律有衝突,應該修改法律五、倫理與法律的四大不同1.
  • 醫學倫理基礎知識:什麼是醫學倫理?
    醫學倫理是每一位醫學生在步入神聖的醫學殿堂時的一門必修課。那什麼叫做醫學倫理呢?這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科?在事業單位考試中醫療單位注重的考點又是什麼呢?今天吉林衛生人才網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從緒論開始了解醫學倫理道德的概念。
  • 鄉村全科章節重點丨醫學倫理學
    一、基本概述(一)醫學倫理學的定義運用一般規範倫理學原則解決醫療衛生實踐和醫學發展過程中的醫學道德問題和醫學道德現象的學科,它是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醫學倫理學的四大基本原則1.尊重原則;2.不傷害原則;3.有利原則;4.公正原則。
  • 我校醫學與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西工大新聞網7月17日電(但鮮 張青林)7月13日,西北工業大學醫學與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成立大會在老圖書館401會議室召開,醫學研究院院長王茜、科研院副院長李蘊、校醫院院長鄭莉莉、生命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尹大川等11名委員參加了大會。
  • 教育人工智慧倫理問題與倫理原則探討
    因此,需要對教育人工智慧倫理問題的複雜性有充分的認識,同時需要遵循一般的人工智慧倫理原則和教育倫理原則,其中,最核心的內容為二者之間的交集,具體包括:(1)福祉;(2)是非善惡;(3)公平正義;(4)人權和尊嚴;(5)自由自治;(6)責任和問責。
  • 【醫考課堂】醫學倫理學知識點總結
    託馬斯帕茨瓦爾《醫學倫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出現恩格爾→提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1.醫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不傷害原則→符合適應症的診療(妊娠大出血,及時手術流產)注意記憶:利大於害違背→無為的檢查,粗暴檢查診療(過度醫療)
  • 學習醫學倫理 涵養仁術善心
    醫學倫理的內涵醫學倫理學作為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倫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指運用一般倫理學原則解決醫療衛生實踐和醫學發展過程中的醫學道德問題和醫學道德現象的交叉學科,通過運用倫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醫學領域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道德問題的一門學問。
  • 「魏則西」事件的醫學倫理與法律分析
    作為專注醫療損害賠償、且具相當醫學背景的的專業律師,自不能置身事外。談兩個問題:  1、當窮盡現有常規的醫學手段仍不能改善絕症患者的病情時,也就是俗話說的「死馬當活馬醫」時,如患者基於本能繼續尋求治療,此時將遵循何等醫學倫理?  2、本案患者最後因滑膜肉瘤死亡,如有相關責任方,如何追究法律責任?
  • 「基因編輯嬰兒」涉嫌嚴重違背醫學倫理、學術倫理
    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廣東省衛健委高度關注此事件,已組織力量展開調查,並將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
  • 公共衛生倫理:提升群體健康水平的行為準則
    什麼是公共衛生倫理?倫理學是關於道德的科學,「道德」被定義為一群人或一種文化所認可的所有行為準則。醫學倫理學是研究醫學中的道德和倫理問題,公共衛生倫理則是基於倫理學原則、各利益相關方的價值判斷、科學信息採用系統性方法對公共衛生措施進行闡明、優先級分配和辯護。簡言之,公共衛生倫理討論的是一個社會全體成員認可的公共衛生行為準則。
  • 【考點筆記】醫學倫理學知識點一覽
    >2.醫學倫理學的規範體系3.醫學倫理學的基本實踐4.醫學倫理學的難題醫學倫理學的基本觀點:生命觀和人道觀學習醫學倫理學的意義1.有利於醫務人員的自我完善及培養德才兼備的醫學人才2.有利於醫務人員實現技術與倫理的統一,實現醫療質量的提高3.有利於醫務人員解決醫德難題及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4.
  • 「假醫生」李躍華事件 專家:不涉非法行醫或涉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對此,紅星新聞約稿國內著名的專業醫療訴訟律師上海市海上律師事務所的劉曄,在現有證據下,對李躍華的行醫行為從刑法、行政法、民法、醫學倫理角度進行具體分析。劉曄認為,李躍華的行醫行為在醫學倫理上值得探討,不涉及非法行醫罪,但可能涉及醫療侵權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 濟南召開第三屆健康醫學模式的倫理、法律與醫院管理高峰論壇
    10月24日-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命倫理教育推進機構中國成員單位協調中心聯合山東省醫學倫理學會、北京衛生法學會,在濟南召開第三屆健康醫學模式的倫理、法律與醫院管理高峰論壇暨「兩理一學」培訓班。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倫理、科學與社會發展委員會,北京衛生法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全國各地的各級醫療機構的專家、醫院管理者、法律等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齊聚,緊跟國家衛生事業的改革及健康中國事業發展的步伐,就新形勢下醫學倫理與法律和醫院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共話健康醫學模式,更好的推動人文醫學、醫學倫理、衛生法學的蓬勃發展。
  • 疫情防控時期的倫理問題及其管理
    原標題:疫情防控時期的倫理問題及其管理 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不僅要加強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法律政策等制度建設,而且還要加強倫理管理與價值引導,為應急體制機制和法律政策提供道德支持。 疫情防控時期加強倫理管理的必要性 倫理是指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相互關係時應遵循的基本準則。
  • 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管理信息系統考試醫學倫理學:醫乃仁術(2)
    可以看出,該題目的考點是臨床診療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則。在考試中,臨床診療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則會出現在題目的選項中,也可能出現在題幹中,作為對臨床醫學實踐的行為依據。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關於臨床診療工作的基本道德原則的知識點。
  • 醫學倫理學試題庫:醫學倫理學基本原則
    醫學倫理學試題庫:醫學倫理學基本原則 安徽中公教育為您提供安徽省醫療招聘信息,備考資料。 在線諮詢QQ,了解更多資訊請加入安徽省醫療招聘考試學習交流QQ群。
  •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學的倫理原則
    4、即將出臺的歐盟倫理準則應包括四大要點:(1)歐盟對負責的、可問責和可持續的AI的價值觀和原則;(2)從原則的應用和使用的觀點看似乎有問題的以及AI系統沒有提出特定問題的案例;(3)AI研發人員、供應商、分銷商以及部署AI的機構能夠採用措施核查AI的應用和系統是否符合倫理準則的指南;以及(4)在違犯基於歐盟法律的強制性準則規定的原則的情況下用戶的權利和可能採取的執法措施及補救途徑。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在CPA年會上公布精神醫學倫理審查學術標準
    對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提出「兩促進、兩保護」的倫理定位:促進了醫學研究的規範化發展,促進了醫學技術的進步,保護了研究受試者的健康權益,保護了研究機構和研究者的倫理安全。宋玫處長對北京市醫學倫理管理規劃與成果從以下四方面進行了報告展示: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制度措施、提升審查能力和備案督導。
  • 中科院提醒:在生物醫學研究中恪守科研倫理
    提醒文件強調,中科院屬各單位應注意吸納不同領域的專家如社會學、管理學、哲學、倫理、醫務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和外部專家參加倫理委員會。倫理委員會應切實履行責任,未經委員會集體研究同意,任何個人均不得代表委員會在各類審查文書上簽署意見。提醒文件重申,從事生物醫學研究的科研人員應了解國際生物醫學倫理的基本準則、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並予以遵守。
  • 醫學倫理學講義
    考點:1、醫學倫理學的定義、基本原則、規範、2、醫療關係的倫理、3、臨床診療倫理學4、臨終關懷倫理、5、公共衛生倫理、6、醫學科研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