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如何準確審題立意?

2020-12-14 高考網

  審題立意的十種方法

  一、提煉中心法

  這是寫材料作文最為常見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寫材料作文時,如果能準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並以其作為文章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文章既切題又有深度。所以,寫材料作文時應儘量採用這種方法來立意。

  【材料】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小學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麼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小學生看著蓋達爾笑了。

  【分析】分析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小學生關於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但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據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二、抓關鍵句法

  關鍵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關鍵性語句可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材料】一隻蚌跟它附近的另一隻蚌說:「我身體裡有個極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圓圓的,我遭難了。」另一隻蚌懷著驕傲自滿的情緒答道:「我讚美上天,也讚美大海,我身體裡毫無痛苦,我裡裡外外都是健康的。」這時,有一隻螃蟹經過,聽到了兩隻蚌的談話。它對那隻裡裡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分析】通過分析這則材料,學生會發現這則材料中的關鍵句就是螃蟹所說的話——「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據此,學生可以立意為——成功必須經過艱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悅與創造過程的艱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男孩,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院長交給他一塊石頭,說:「明天,你拿這塊石頭去賣,但不是真賣,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越出越高。晚上,院長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去叫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男孩到寶石市場去賣這塊石頭,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甚至被傳揚成「稀世之寶」。

  院長對男孩說:「生命的價值也就像這塊石頭一樣,一塊很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價值。」

  【分析】很多同學以「珍惜」為話題,寫「珍惜友誼」、寫「珍惜時間」、「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學習機會」等,都未免偏頗。只要我們再全面深入地進行分析,就會明白這則材料的主旨才是話題——「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材料對「珍惜」有了更具體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係的聯繫形式存在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個六歲的孩子,放學回家後,拿起刀子就要切蘋果。只見他讓蘋果橫躺下,一邊是花蒂,一邊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間。剛要切,爸爸趕忙喊到:「切錯了!切錯!」話音剛落,蘋果早已被切開,兒子拿起一半給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顆五角星!」只見蘋果的橫斷面上,由果核的輪廓組成了規則的五角星。

  【分析】為什麼會出現五角星圖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規而橫切蘋果。可引申出結論:創造性思維能獲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四、由物及人法

  寫材料作文時,有寓意的材料或敘述「物」的材料,需要學生採用「由物及人」的橫向聯想法進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從而提煉出寫作的觀點。

  【材料】據《深圳風採周刊》報導,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鎮發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貓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時指出:當代城市中的貓,處於一種惡性循環中,一方面是因為貓已普遍家養,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為生;另一方面是因為貓無法從老鼠體內獲取一種名為牛磺酸的物質——這種物質能提高貓的夜視能力,於是現在家養的貓幾乎喪失了夜視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差,因此老鼠咬死貓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類似的材料時,學生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一切非人的東西都要聯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敘述對象是小貓,立意時學生可以把小貓想像成人,如青少年,把飼養小貓的主人想像成青少年的父母,並由「小貓被老鼠活活咬死」聯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於父母溺愛、家庭生活條件優裕等,逐漸喪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從而提煉出這樣的立意——只有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風雨中經受磨鍊,才能培養他們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關係法

  【材料】一位大學生,在校花銷吃緊,寫信向在鄉下種地的父親要錢。信只有三個字——「爸:錢。兒」這封三字信傳開以後,人們議論紛紛。請以這位大學生同學的身份就此給他寫一封信。

  【分析】這則材料的中心內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關係是父與子的關係,其正常關係是骨肉關係、親情關係,可是在兒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錢」連接關係外,再也沒有其他,甚或一兩句問候語。說明兒子與父親是一種不正常的關係,究其原因是兒子缺乏禮貌,缺乏孝心,缺乏對在鄉下日夜操勞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學同學的身份給他寫信就要勸導、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從此入手,就會在「花銷緊」要節約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

  六、明確褒貶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語句常常蘊含著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審題時學生必須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細緻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漢市的珞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時節,遊人如織。總見一些青年朋友穿著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大為不解,她對她的導師說:「他們為什麼要穿著和服去照像呢?我們韓國也有櫻花,但從沒有人穿著和服去同櫻花照像。」她的導師苦笑了一下,無言以對。

  【分析】這則材料從導師的「苦笑」「無言以對」來看,表現了導師對那些穿著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滿和鄙視。導師的心聲體現了命題者的意圖,也體現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評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國青年,批評他們崇洋媚外,民族尊嚴淪落,國家觀念淡薄。這則材料所涉及的對象有四個:一是遊人,二是中國青年,三是韓國青年,四是導師。這四個對象表現為材料的四個角度。而最能表現題旨和意圖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個角度中,假如從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閉的表現,由此而論證中國要走向世界,要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就必須解放思想。這個文意,雖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題旨和命題者的意圖。所以,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角度與題旨的關係。如果一味求新,「反彈琵琶」,只會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七、多向輻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較散,常常會出現許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對於這樣的材料,審題時學生可以採用多向輻射的思維方法圍繞材料展開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著眼於甲事物立意,又可以著眼於乙事物立意,還可以著眼於甲乙兩事物的關係立意;既可以聯繫事物(對象)的正面立意,還可以聯繫其側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數學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第二十四屆國際數學大會開幕式。

  在誕生過張衡與祖衝之的華夏古國召開這樣的大會是我們祖國的一大盛事。大會名譽主席——97歲的陳省身教授坐在輪椅上發言時,身邊的國家主席欠身為他調好麥克風。陳省身在發言時含蓄地說:「中國數學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會頒發了數學領域與計算機理論運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獎「菲爾茨獎」與「內萬林獎」。三位獲此獎項的都是「老外」,他們都只有36歲,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這則材料,學生可以採用多向輻射法進行立意。(1)從主席欠身為陳省身教授調整麥克風的細節出發立意——我們國家以及國家領導人非常尊重知識和科學,對科學家更是充滿無限敬意。(2)從獲獎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國的科學工作者任重道遠,我國還需要再次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3)從三位獲獎者全是36歲的角度立意——我國在科學領域也要「年輕化」。

  這樣提煉出多個立意後,學生應該擇優進行寫作。

  【材料】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於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這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國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國人是披髮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麼能不窮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橫向立意:就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順著原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指向去考慮。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脫離實際。這種立意的好處是能緊扣材料的基本傾向、主要觀點,因而不會出現偏題、走題的現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問題倒過來想想,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

  因為越人赤腳、披髮,鞋帽就大有市場,就會得出魯人未必會窮的結論。這就要求魯人敢於嘗試、敢於冒險、敢於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材料作合理的聯想,進行恰當的推理、引伸。

  「虧本生意做不得」,「無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觀點。

  4、類比立意:就是通過聯想,把材料的已知內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內容由此及彼地聯繫起來考慮,找出其中的相似點。

  辦企業、做生意,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消費、風土人情等情況,也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那麼就要求我們考慮動機與效益,又要揚長避短,才能生財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會牽涉許多人和事。因此,審題時學生要明確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並捨棄次要人物或事件,從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審題立意。

  【材料】從前,有位年輕的獵手槍法極準,但總捕不到大雁。於是,他去向一位長者求教。長者把他領到一片大雁棲息的蘆葦地,指著站得最高的一隻大雁說:「那隻大雁是放哨的,我們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發現異常情況就會向雁群報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難。但是,我們有辦法,你現在故意驚動雁奴再潛伏不動。」年輕人照著做了,雁奴發現年輕人後立即向同伴發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訊後紛紛出逃,但沒有發現什麼危險。於是,它們又飛回了原地。長者讓年輕人如法炮製了好幾回。終於,有幾隻以為受騙的大雁向雁奴發動了攻擊。如此再三,幾乎所有的大雁都以為雁奴是謊報軍情,紛紛把不滿發洩在了它身上——可憐的雁奴被啄得傷痕累累。「現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長者提醒道。於是,年輕人大搖大擺地走進蘆葦地。雁奴雖然瞧在眼裡,但它已經懶得再管了。年輕人舉起了槍……

  【分析】這則材料中共出現了四個「人物」——年輕人、長者、雁奴和雁群。審題時,學生可以捨棄年輕人和長者這兩個次要人物,從雁奴和雁群的關係入手確定如下立意。

  (1)從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輕易誤解忠誠的人,因為被誤解的人因此會放棄忠誠。

  (2)從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誠被誤解後該怎麼辦呢?是堅持到底,還是放棄忠誠,這是對忠誠的真正考驗。

  九、求異同法(異中求同、同中求異)

  【材料】

  一、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當斷臂的維納斯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趨之若鶩的好事之徒。他們提出了種種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異想。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一種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讚賞。

  二、有一次,記者問棒球明星史蒂夫?加裡威:「你從來沒有哭過嗎?」史蒂夫回答說:「是的,我從不掉淚。」記者又對他說:「我認為你倒不如像大多數人一樣,有時不妨也掉掉淚,這樣才能證明你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喜怒哀樂的人,一個感情豐富的男子漢。」

  【分析】這兩則材料表面上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一分析,學生就會發現,它們在本質上有許多相同之處。顯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記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這就是這兩則材料的共同點,據此學生可以確立這樣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狹隘的經驗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馬克思 23歲被譽為當時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當時德國哲學家謝林。③列寧17 歲就開始革命活動。④毛澤東 26歲主編《湘江評論》。⑤徐特立 48歲留法,克服困難,學會法語。

  (2)①一根木頭擱在山澗之上,下面深不見底,則敢於走過去甚少,但若橫木置於地,則常人皆能步其上而過。②小李第一次演講,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準備,但一走上臺,看到下面一禮堂黑壓壓的人,便渾身冒汗,腦子裡一片空白,一句話也記不起來了。

  【分析】

  (1)五個材料都是講偉人們在事業上都有所成就,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論,觀點就缺乏深度了。進一步分析材料會發現①—④還有一個共同點,即青年時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講徐特立 48歲苦學法語有所成,年齡特點與前四位偉人不同。根據這個不同點可以立論:年青時代是出成果的黃金時代,但是,年齡並不是成就事業的唯一條件,關鍵在於有無堅定的志向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兩則材料,一則是說很少有人能走過擱在山澗上的木頭,一則是說小李演講面對黑壓壓的人一句話也記不起來。兩則材料從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們的結果都是一樣——未能如願以償,究其原因都是膽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由這個共同點,我們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①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養良好心理素質。

  十、尋互補法

  【材料】

  ①佛羅倫斯詩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②波蘭諺語:「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強調要有堅定的信念;材料②「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是講走路時要有虛心求教的精神,要聽從他人指導。兩者誰是誰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念,又要有「常問路」的虛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相關焦點

  • 2020高考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有效方法,學會高考作文就不難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學生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方法就成為了重中之重。基於此,高考考生平時要加大作文審題立意訓練力度。新材料作文是一種全新的作文類型,是培養學生理解分析能力,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渠道。所以考生關注點放在培養自身的審題立意能力上,把握寫作重點,確保立意準確,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以及表現力,能夠更加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 高考語文,漫畫類作文,審題立意如何突破
    高考語文,如果考到漫畫類高考作文,審題立意如何突破?有幾位同學說,覺得漫畫類作文有些難。理由是語言表述較少,要靠看圖猜意思,覺得緊張。要是不出這樣的題就好了。希望能再講講漫畫類高考作文如何破解。漫畫類高考作文試題,確實讓許多同學不適應,儘管是讀圖時代,也還是希望卷子上字多一點,讓人心安。讀懂漫畫的步驟在寫作步驟上,漫畫作文確實和其他作文有區別。其他作文是斟酌文字,而漫畫作文則要求大家觀察漫畫。
  • 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技巧
    最新高考試題作文高中試題小學試題作文初中試題作文中考試題作文!關注本號可每天收到各種資料。海量免費試題,請關注:1試題倉庫2018年6.1-7.5全部語文試題    2.試題倉庫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語文試題  3.語文2018年7月試題倉庫一  4.試題倉庫2018年7月全部語文試題 5.初中試題倉庫請點這裡 6.小學試題倉庫請點這裡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技巧敘事類材料把握所記敘的人、事所表現出的主旨例1
  • 高考作文如何審題立意?閱卷老師看到作文,肯定想一眼找出觀點句
    如何寫好高考作文,拿到55分以上的高分?可以說審題立意、結構段落、文採深度和卷面整潔,缺一不可;但是最關鍵的,就是審題立意。1、審題立意有多重要?高三學生不要小看作文的審題立意,這裡的方法很多,比如提煉中心、抓關鍵句、由果溯因、由物及人、分析關係、明確褒貶、多向輻射、舍次求主、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等等。通過翻閱歷年高考試卷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全國卷還是各省市的自主命題卷,在語文科目考試中,基本都是材料分析作文。
  • 如何寫好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搭建框架和豐富內容很重要
    當然少數人確實對文字和語言有著天生的敏感和領悟,但是大多數人之所以作文寫得好,是得益於平時大量的閱讀和積累。那麼高考作文有沒有技巧呢?當然是有的,對於作文水平欠佳的同學,要著重從以下3個方面來訓練寫作。
  • 專項訓練:高考語文材料作文審題立意訓練大全,提升寫作能力
    最近年,高考語文作文主要都是以材料分析為主,這也間接地加大了寫作的難度。使得作文成為了一類拉分題之一。一旦審題出錯了,寫作內容就會偏題,作文偏題至少會被扣除一半的分數。近年來,有許多同學語文考砸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材料主旨沒有把握住,導致寫作寫偏題。對於材料,同學們一定要認真的去品讀,多審幾遍題,找準立意、主旨,千萬不要為了圖快而忽略這點。
  • 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審題立意?
    近幾年,高考作文出現的比較多的一種形式就是材料作文。給你一段文字材料,根據材料立意,然後作文。許多同學面都材料有些無所適從。總會覺得從哪個角度寫都沒問題,不知如何確定主題。這道題審題難度不大,材料末媽媽的話為解讀指明了方向。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竟然考慮到的是鞋子不合適,應該穿防滑的鞋子來田埂上。立意是人必須適才適用!這就有點牽強了!
  • 2019高考語文名校作文審題立意及範文
    2019高考語文名校作文審題立意及範文 2019-02-20 16:59:00 來源:高中語文
  • 高考作文不知如何下筆?這些審題立意方法你都掌握了嗎?
    那麼,如何在高考緊張的時間裡審題立意呢?無論是作文題抑或是其他題型,解題的第一步是做閱讀理解:思考出卷老師要考察什麼,思考寫這段材料的作者想表達什麼。而不是「我不要你認為,我要我認為,反正我就這麼寫」,當考生寫作保持這個態度時,就很容易偏題。
  • 作文指導:「新材料作文」如何構思才能準確立意
    今年江蘇高考考試說明出現了要求考生不能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義、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體、自擬題目的新作文題型。在恢復高考以來,還沒有過這樣的作文命題形式,我們不妨把這種作文命題形式稱之為「新材料作文」。   之所以稱之為「新材料」作文題,這是為了有別於以前的老材料作文題型。
  • 2020 年高考全國一卷作文題目 如何審題和立意?
    餘載寒窗,多一個月備戰,2020年的高考生歷經考驗,攜勇敢之心,榮耀入場,願你們合上筆蓋的瞬間,有俠客收劍入鞘般驕傲!祝福高考學子金榜題名。2020年高考全國卷一語文作文題目全國1卷作文題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 高考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立意要注意什麼?
    高考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立意要注意什麼?今天要提綱挈領地為大家講一講。在高考的試卷中,作文是分數最高的題,它考的是我們的綜合能力。所以在講解作文的時候,也要綜合的來講,不能劍走偏鋒走極端。各位同學在學習的時候,也要認真琢磨,把所學到的方法綜合起來。
  • 2020 年高考全國新高考二卷作文題目 材料如何審題立意點評
    材料如何審題立意點評最近幾年新課標高考多是新材料作文,因此對材料把握立意成了寫作的關鍵。千古文章意為高,明代哲學家、思想家王夫之曾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這些都是為強調文章立意的重要。今年全國2卷高考作文拿到手怎麼寫呢?如何審題立意才能寫好材料作文呢?
  • 高考如何寫出高分作文?審題立意、行文構思和卷面書寫,缺一不可
    當然,也要注意,全國Ⅱ卷的作文文體是演講稿,一般的結構包括開場白、正文、結尾。而且,演講材料是通過口頭表達的,為了便於聽眾理解,段落之間需要適當的過渡和照應。 總的來說,今年各個高考作文題目都不是很難,只要認真審題,注意文體格式,都不至於跑題。
  • 高考語文「模擬作文題」100題,附名師審題立意解析優秀範文
    如何讓你的作文脫穎而出?這大概是很多同學都關心的問題。那麼到底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改卷老師眼前一亮,並心甘情願給你高分呢?今天給大家分享:高考語文【模擬作文題】100題,附名師審題立意解析優秀範文!點擊作者,私信,發送「語文
  • 高考作文如何拿高分?審題立意是重點,小妙招教給你
    2020年是個特殊的年份,因為不可抗力,6月份一年一度的高考被推遲到7月份。還有一周的時間就是莘莘學子決戰的時刻了,而這幾天,關於高考、高考作文等諸多話題也瞬時登上熱搜。在看到有些高三學子在詢問如何不偏不倚地進行高考作文寫作,我有一些關於如何對於高考作文進行審題立意的乾貨要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用~1、 明確高考作文閱卷流程及標準是什麼?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做任何一件事之前必須要明確對方的意圖、目的以及對應的操作流程和方法。
  • 2020「最牛」高考作文審題立意10種方法,學透了作文滿分
    審題立意是寫作文的前提,是作文的核心。我發現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學生的作文都存在問題。先不論學生作文寫得好不好,只要審題出錯了,很多學生就算寫得天花亂墜,那麼作文也很難上42分。在參加高考評卷的過程中,不得不很殘酷地告訴很多學生:你的文章寫得很好,字也漂亮,可是你審題出錯了或者說你沒有寫到最佳立意,那麼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作文頂天就只能得到46分左右,甚至你不小心跑題,那麼只能說你的作文最高打到38分了。其實,不只是學生,老師也被審題這樣的問題困惑著。
  • 初中語文作文:100個審題立意技巧探究,掌握學習,輕鬆拿高分!
    初中語文作文:100個審題立意技巧探究,掌握學習,輕鬆拿高分!眾所周知,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上,作文是不得不去攻克的一個環節,作文寫得好,語文自然也不會差,而作文寫作不過關,那麼語文高分便與你無緣了。尤其時隨著現在高考制度的改革,對於語文學科越來越重視,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想要幫助孩子在語文學科上取得一個好成績,作文寫作難關一定要攻克。可是優秀的作文到底應該怎樣寫呢?怎樣的作文才能夠得到老師的青睞,獲得高分甚至是滿分呢?
  • 寫作還不會審題?初中語文作文審題立意100例,輕鬆寫出高分作文
    寫作還不會審題?初中語文作文審題立意100例,輕鬆寫出高分作文!寫作到底有多重要呢?相信已經不用我再強調了。縱觀我們小學到高中的試卷,作文已經佔到了三分之一的分值,而且在未來的改革中,作文的分數或許會越來越高。
  • 【高考作文】(一)兼及優選型任務指令型作文的審題立意訓練
    複習策略  重 點:客觀題和作文——118分決定語文成敗。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審題→立意誰更具風採?「更」排它性,是好中之優,錦上之花;不可抑甲揚乙,褒甲貶乙。但行文中不必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