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腊味裡,我才願意跟生活和解

2020-12-16 中國僑網

資料圖

我對一切腊味,徹底放棄抵抗。

腊味最能代表年味,不接受反駁。當家家戶戶晾滿了臘腸、臘肉、臘魚,年就快到了。

在北京工作,我看不到這些。年關逼近,也就感覺不到年味。

腊味一定要有南方的風,因為南方的微風裡,有陽光、水汽、微生物,還有時間。

北京要麼冷風壓境,要麼無風樹止,風更像是一次性的,不肯分批使用,像擠牙膏一樣細水長流,於是微風中的陽光、水汽和微生物便找不到機會停留,被風一屁股轟走。

風過去了,除了寒冷,什麼也沒有留下,我不喜歡這樣過境無痕的風,它勾起了人在寒冷時的食慾,卻沒有留下由風製造的美味。

北京其實也有香腸。我吃過老北京的蒜腸,肉質疏鬆,唇齒咬合間多覺沙軟,咂不出風的味道,所以我猜想北京人並不在意風與食物的關係。

視頻截圖

曾經還和北京的朋友一起吃過灌腸,這一美食比蒜腸更能代表老北京人的偏好。不過,你不僅吃不出風的味道,連肉味都砸吧不出來。

朋友告訴我,老北京的灌腸其實是在腸衣裡灌上麵粉,再用油炸,只是吃個香腸的味道而已。過去物資匱乏,老北京人便想出了這麼一個辦法哄哄自己的嘴巴。

有人把腊味,上升到了鄉愁的高度。

在知乎發起的「十萬個是什麼」春節特別活動裡,腊味,是一眾網友撰寫家鄉風物的熱門話題。網友們如此形容:喚起鄉愁的是腊味,緩解鄉愁的還是腊味。

想來,大抵如此。

每當年關將近,就知道自己有多麼地思念故鄉了,冷天讓人喜歡發呆,在發呆中思念故鄉的味道。

掐指一算,故鄉的香腸已經晾在陽臺留給風了,抹上鹽的豬後腿、雞鴨魚乃至雪裡紅,也讓風長袖善舞著。

急著逃離北京,就為了早點吃到腊味。

其實小時候,我不愛吃腊味。

全然搞不明白,放著好好的鮮肉不吃,去吃什麼鹹肉。鹹肉會讓人想起窮。

有個笑話說,一窮人家煮了飯沒有菜,父親便讓兩個兒子盯著房梁上的臘肉,看一眼臘肉吃一口飯。結果小兒子嚷嚷起來,原來是大兒子多看了一眼。父親的反應很幽默:鹹死他。

吃腊味是過去物資匱乏年代形成的習慣。聽長輩們講個不休,他們那年代如何如何,如何只在逢年過節才能穿上新衣服,如何只在過年才有餘錢購置大宗的肉食。

資料圖

大宗的肉食一時半會兒吃不完,當然也該細水長流著吃完,會過日子的家庭從來不急。

於是鮮肉被抹上鹽,被製作成各式各樣的腊味懸掛在庭院風水俱佳之地,微風輕拂,鮮紅色日漸裝得深沉,在陽光下沉澱著琥珀色的光澤,只待下鍋前挨上一刀。

由風製成的美味個性而不挑,自誕生之日起天地就成為一隻巨型的冰箱,只需足夠的乾燥,便可捱到吃完它的那天。

刀成了刻度值,深思熟慮地將時間勻稱劃分。每天只消看上這些腊味一眼,心裡也覺得實誠,即使日漸減少,也不會覺得沒了盼頭。

漸漸地,我也從一坨鮮肉,有了鹹肉的成色,對腊味的態度,來了個徹底的反轉。

是生活教會了我精打細算。在北京,不管你掙多少錢,都免不了不夠花的感覺。更何況,每個人是真的不夠花啊。

每年我帶著一隻空箱子回家過年,過完年再拉著一箱子腊味回北京。

腊味,是最適應北京快節奏生活的食物。

工作的晚上回到家都是七八點後,餓得飢腸轆轆時,就想著蒸個臘腸來得快。即使忙得沒有空閒,也不要虧了嘴和肚子。

淘點米入鍋,中間搭上一層蒸籠,放上洗乾淨的腊味,等著電飯鍋跳表就可以了。

米香混合著臘香,臘香夾雜著米香,將腊味層層片開,撒上一小把嫩蔥,淋上一點香油,就著最簡單的醋也可以吃得香甜。

有飯也有肉,滿足其實很簡單。

如果時間充裕一點,就會發現腊味簡直就是百搭,炒什麼蔬菜都可以搭上腊味,蔬菜的鮮和腊味的鹹,極簡的搭配相得益彰。

我是最愛各種筍的,筍意味著鮮,春有春筍,夏秋有萵筍,冬有冬筍,一年四季腊味都不缺搭檔,腊味「鹹」著,但並不孤單。

只要有了腊味的陪伴,一年四季我的腸胃都不覺著虧空。

心裡唯一空落的時候,便是等著腊味出籠的個把月時節,再加上天寒地凍,腸胃蠢蠢欲動,將我的思緒飄至遠方,飄至遙遠的故鄉。

作者:《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 俞楊

編輯:曾小威

相關焦點

  • 食物語腊味合蒸怎麼樣 腊味合蒸介紹
    導 讀 食物語腊味合蒸怎麼樣?食物語腊味合蒸介紹。
  • 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裡,我逐漸與自己達成和解
    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裡,我逐漸與自己達成和解。山本文緒 《然後,我就一個人了》不必知道自己為什麼醒著,但必須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在所有的職業裡那個能夠推你前進的,是活著的動力也是前行的勇氣,更是對未來的希望和嚮往。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會有那麼幾個時間段,覺得生活也不過如此。那低落的心情很難繼續走下去,也很難去規劃自己的未來。
  • 《都挺好》原著:與自己和解才是最好的結局!
    但是小說原著裡的結尾可沒那麼好,一家人還是散了,明成依舊一事無成,蘇大強依然孤單一人,明玉也沒有跟哥哥和父親和好,更沒有蘇父患上老年痴呆還惦記著明玉複習資料的場景出現,所有人都還是故事開始時的性格。唯一不同的是,蘇明玉與自己和解了,她想要的那個有慈祥父親,有會照顧人、待人真誠的哥哥的家,始終沒有出現,但她也不再恨了,她明白,只要她和石天冬幸福就好了,其它的事終將隨風消散。比起原諒他們,與自己和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與電視劇裡的大團圓相比,我反而更喜歡原著裡詮釋的結局,因為這好像更貼合實際。
  • Taimeopt:年前怎麼吃腊味才無損健康
    腊味雖好吃,也不能吃太多。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人群儘量慎吃,普通人群也別多吃●吃時先浸泡,並配以其他新鮮菜蔬炒、煮、蒸以中和其鹹味,儘量不要高溫煎炸喝過了臘八粥,年關更近了。「臘月吃臘」,臘八粥其實還是配角,按照老傳統,臘肉、臘腸、臘鴨、臘魚等各種腊味進入製作食用的最佳時節。廣州街坊自己燻曬腊味的少,去腊味老店皇上皇幫襯的卻不少。
  • 原諒自己,與自己和解,滿眼只有陽光
    原諒自己,與自己和解,滿眼只有陽光最近小編與一位剛剛讀完碩士,已經成了一名白衣天使的朋友聊天之後,有了很大的感觸,小編的這位朋友在如今這個看臉的時代舉步維艱,因為不幸的是他突破的不是上限而是平均線。但現在的他變了,不在自卑,認真學習,追求夢想,吃飯時他神秘的問我,你知道我考研究生面試時,導師不願意要我,我是怎麼辦的嗎?我說走感情牌?他搖搖頭,說道我說導師你選我吧,因為人醜就要多讀書呀!說完他就大笑起來,在我看來這笑聲中透露的是強大內心的自信。我頓時好奇起來,一個當年如此自卑的人是什麼讓他自信起來的?
  • 董卿含淚誦讀,談原生家庭令她自卑,《人生海海》讓她跟過去和解
    我要比別人做得好很多很多,我才會覺得踏實。如果我跟別人差不多,或者說只好那麼一丁點兒,我就會很沒有安全感,我就覺得我不行,所以我要付出很多很多,我要拿命去搏,把事情做好,才會覺得我很踏實,我很安全。」董卿給我的印象一直都是從容、知性、完美,卻沒想到舞臺之下的她卻因為從小缺少肯定,讓她至今仍然缺乏安全感,有自卑的那一面。
  • 「生活本就不易,人這輩子,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人生在世,要學會跟自己和解。1.人之所以會感到痛苦,是因為解不開自己的心結看過我之前寫的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是小縣城來到上海的。後來寢室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情,往後的時光裡都讓我有一種在她們面前抬不起頭來的感覺,我甚至覺得每次我不在寢室她們都會在背後議論。也許是因為自尊心受挫,也許是因為從小就自卑的心理讓我十分在意別人瞧不瞧得起我這件事情。這件事就像我心裡的一根刺,流淌在我的整個大學生涯。
  • 什麼才是真正的喜歡,就是願意跟你待在一塊
    很多人都在問什麼才是真正的喜歡呢?就是願意跟他待在一塊,喜歡就應該舒服自然,不必相互消耗,相互拖欠;轟轟烈烈,撕心裂肺都不需要。只是願意待在一塊,一起吃,一起玩,平和的欣喜,才是真正的喜歡!相處不厭,相看不倦,才是我們最好的關係;我們就像兩塊完全契合的拼圖,我所沒有說出口的溫柔,你都懂!看過一個街頭採訪,一個女孩,坐在奶茶店前面的桌子上,像是在等誰。她面前放了一杯珍珠奶茶,還有一個開水杯,女孩靜靜地剝著一個橘子,將橘子皮一塊一塊放進杯子裡,採訪者問女孩,你在等誰嗎?
  • 餘生,願你學會與自己和解
    昨晚被吵得失去理智和分析能力的我,誓要「搞死」這只可恨的蟲子,但現在冷靜下來的我,卻突然覺得老媽說得挺有道理的。我跟一隻不知名的蟲子慪了半天氣,原來只是一場可笑的不願意與自己和解的鬧劇。又想起小思寫過一篇《蟬》,也是我極其喜歡的一篇文章蟬的聒噪讓人煩躁,但想一想,一隻在泥土裡深埋了十七年的蟬,有什麼理由不在有限的生命裡盡情高歌呢?因為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結束了。90天的嘹亮歡叫,是一個自然的必經歷程,更是對生命全部的熱愛和珍惜。
  • 中華家風|對父母最大的感恩,是與他們和解
    我的閨蜜跟我分享了她這次春節回家的經歷。她說,又一次,她摔門而出。她一年才回一次家,一路上一直盼望著早點到家,跟家人分享在外的喜悅。沒想到因為她父親的一句話,結局很憂傷。他們都對著彼此大吼大叫。她說,這一幕又回到了小時候。
  • 廣東哪裡的腊味最好吃?天冷來份腊味煲仔飯怎麼樣!
    特別是在寒涼的日子裡 只要一煲腊味煲仔飯加一碗滋潤老火湯 足以撫慰勞累了一天的身心 廣式煲仔飯裡又以腊味(臘腸、臘肉、臘鴨等)為配料是最為經典,甚至「腊味煲仔飯」在廣東省內外都是「煲仔飯」的代名詞,位列眾多煲仔飯配料之首。
  • 寒冬腊味香,這樣的腊味飯,最能吃出幸福的味道!
    在琳琅滿目的各式應節食品中,腊味是很多家庭必備的年貨之一——臘肉、臘腸、臘鴨……廣州街坊自己燻曬腊味的少,去腊味老店幫襯的卻不少。 腊味,不是燒臘,也不是滷味;是泛指一切經過臘制的肉食,常見的有臘腸,臘鴨,臘魚,臘肉,臘雞…… 廣式腊味跟其他地方的腊味無異,製作腊味的時候,要先把挑選上乘的肉。
  • 67歲母親:我生病不能自理,想跟第二任丈夫生活,兒女卻難和解
    兒女有兒女的生活,我總不能一直「賴」在他們家不走吧?幫帶孩子也是一時,孩子慢慢長大了,也就不需要我了,到那個時候,我越來越老,行動越來越不方便,兒女能時刻守在自己身邊嗎?我真不敢保證。所以,打心眼裡,我還是比較傾向於跟劉強在一起生活。因為,跟劉強生活才比較現實。人越老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 人生必修課:學會跟自己和解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許多人困惑已久的命題:學會跟自己和解。你別看它寥寥七個字,確實有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做到真正與自己和解。和解,意味著有矛盾點所在。至於究竟是言行不一帶來的負罪感還是對過往所作所為的遺憾,因人而異。
  • 阿嬌拒絕再婚:我早已學會了與世界和解
    阿嬌曾說:誰願意娶我,我就嫁給誰。可惜這樣卑微的姿態,也換不回長久的幸福。那根刺,始終成了她的原罪,讓這個女孩背負了太多本來不該有的壓力。好在現在她也認清了,想通了,雖然很難受,至少不再糾結了。我想,結不結婚都是阿嬌的個人自由,人生不只有結婚生子,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等著阿嬌,尊重她的選擇。
  • 63歲大爺的自述:再婚只有一個要求,為何就是沒女人願意跟我
    一位六十三歲的大爺自述:「我再婚只有一個要求,為何就是沒有人嫁我?」 那個時候我和老婆都特別的忙,每天累死累活在外打拼,就為了能夠給孩子好的生活,通過我們兩夫妻的努力,終於拼出了一番事業。 生活也越來越好,買了兩套房,還買了一輛小轎車,我的子女也很有出息,個個都拿到好成績考上了名牌大學。
  • 給大黃:我願意相信生命是個輪迴,才能在下一輪裡跟你相遇
    大黃病了,大黃是跟了我們家十幾年的老狗。大黃不是什麼名狗,就是普通的狗狗,老爸的一個朋友送來的,說發現它時,它正被人遺棄在廢舊的屋頂上。作為高級動物的人類,在物質極大豐富以後,給生活賦予了很多新的意義,享受生活是第一位的,然而,當你的生命消亡,你給世界留下什麼?一個人的眼睛,看到當下十年,就是十年的格局,而有些人能看到一個人的一輩子,甚至兒女的一輩子,看到了更大的格局,對眼下就更加從容。如果對死做好了安排,還擔心如何生嗎?
  • 這飯感覺能吃上一大鍋,廣式腊味得趕快存起來才行!
    在外面下的館子,一不小心又再次被這味道吸引,看著這一屜的腊味飯,色澤明亮,米粒修長卻飽滿的狀態,感覺自己能吃上好幾屜,來一鍋都嫌少,因為在場的人都覺得不錯。是的,又被吸引了,每每到了冬天的這個時候,臘肉飯的鹹香味總會勾起了我下廚的欲望,在家裡要狠狠地自己和家人做上一鍋才行!
  • 不外賣的日子,人間煙火之腊味芋頭飯
    立秋已過了些日子,廣州的天氣還是跟炎夏一樣。38、9度的高溫,走出去一不小心就要融化了。因為平日工作下班晚了,所以我會在周末的早上下市場採購一周的糧食。到家可以用現成的食材簡單的完成一餐。在天微亮的時候下市場,跟傍晚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 廣式腊味煲仔飯,腊味肥美米飯香醇,抵禦寒冬的美味佳餚
    秋風起腊味香,這時候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無疑是秋冬最佳。在我們廣東特別喜歡吃煲仔飯,在大街小巷都能看見煲仔飯的蹤影,阿姨和大叔在店面忙前忙後去蒸煮煲仔飯,最地道的煲仔飯往往都是藏在小巷裡。腊味煲仔飯相信對於大多數廣東人並不陌生,香醇美味,話不多說,小編接下來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廣東的腊味煲仔飯吧。腊味煲仔飯的歷史文化十分悠久,從很久以前便十分流行這種吃法,用煲裝入食材蒸煮,這樣能極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香醇,待蒸煮完一開蓋子,一股香味撲面而來,腊味的香醇與米飯的米香味,是小時候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