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家風|對父母最大的感恩,是與他們和解

2020-12-23 中華家風

作者 | 敏敏(文案架構師)

圖片 | 網絡

01 家怎麼成了很多人很敏感的內傷了呢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的閨蜜跟我分享了她這次春節回家的經歷。

她說,又一次,她摔門而出。她一年才回一次家,一路上一直盼望著早點到家,跟家人分享在外的喜悅。沒想到因為她父親的一句話,結局很憂傷。

他們都對著彼此大吼大叫。她說,這一幕又回到了小時候。曾經,她也是因為不滿父親的管教方式,因為骨子裡的倔強與「偽自尊」,習慣了跟父親頂嘴。而父親也好像習慣了以「粗暴的愛」對待她。

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她感覺自己就是個有家卻無家可歸的孩子。「我內心裡一直渴望著那所謂的『父愛』,渴望著有一個溫馨的家庭,一家人能和顏悅色相待……」她說著說著,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

都說家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是心靈的港灣。但為何卻成了很多人世界裡最冰冷的地方了呢?成了很多人談及心痛和想要逃離的內傷了呢?

02 父母對我們的傷害,其實是一種我們暫時不理解的愛

董卿曾在一次訪談中,談到他父親對他的教育。

她說,她父親對她很苛刻。從剛開始識字的時候,父親就督促她每天抄成語、古詩,再背下來檢查。

上了中學,又要求她每學期必須讀完多少名著,高一到高三,每個寒暑假必須要自己打工掙錢。

她那時就去賓館給人當清潔工,掃地疊被子,幹又髒又累的活。更嚴厲的是,他父親不讓她照鏡子,也讓她母親不要給她買新衣服。

但她在談論中卻表示很感謝她的父親,是父親讓她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

父母對我們的傷害,其實是一種我們暫時不理解的愛。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不一樣而已。

他們對我們的「暴打」、「狠罵」確實是過分了一點,但也不能怪他們,他們可能是因為文化水平局限不懂教育,可能是受原生家庭的傷害而性格粗暴,也有可能是飽受生活的壓力,內心需要發洩。

03 對父母最大的感恩,是與他們和解

幸福的原生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童年都各有各的不幸。

但原生家庭只是我們的起始點,它決定不了我們的終點。無論它對於我們的成長是好的,還是糟糕的,我們是很難選擇的,但我們可以決定和解。

有些人總是口口聲聲說感恩父母,總是拼命地努力,想給父母更好的回報。但父母其實並不需要我們對他們做什麼,他們僅是希望我們能好好的活著,不恨他們,願意敞開心扉和解他們的不完美,曾經對你的「不好」。

王朔曾給女兒寫過一段話:

我不記得曾愛過自己的父母,小時候怕他們,長大後開始煩他們,後來見面就吵;再後來就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心裡就難過。

父母與我們有著天生的血濃於水的關係,這一場人世相逢,是上帝賜給我們最珍貴的遇見。你與他們,再漫長的相處也就只有今生今世。生養之恩,總大過於一耳光的仇。

放下吧,孩子,對父母最好的感恩,就是與他們和解。從和解而來的愛才是真摯的愛。

如果現在的我們不選擇與他們和解,將來,我們的內心一定會留有遺憾。不要等到那時,我們才會深刻理解到時光沒有將來,愛並不能重來。

相關焦點

  • 民勤縣「感恩父母·弘揚家風」主題月活動正式啟動
    11月27日,民勤縣「感恩父母·弘揚家風」主題月活動在蘇武文化廣場正式啟動。民勤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孟勝虎出席儀式並講話。民勤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薛金玉主持啟動儀式。民勤縣「感恩父母弘揚家風」主題月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張小芳 攝孝道是中華文化的特質,贍養老人、孝敬老人是每個成年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 他們設立「感恩金」,廣傳孝親好家風
    >星期二今日幸福打卡的家庭是獲得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來自四川省的張豔家庭四川德陽市的張豔家庭遵德守禮、家風淳樸張豔和丈夫魏宇靠著誠信辦企業22年來,在發展企業的同時他們熱心公益積極參與5.12大地震和4.20地震的救助為災區送去手電筒、方便麵等物資並提供免費修理汽車服務
  • 中華好家風,傳承正能量
    無論「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念,支撐著他們無論多艱難辛苦,都要回家團聚,以敘天倫。「春運」也被認為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節日景觀,堪稱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集體遷徙。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意思是:家庭成員之間,女主人的正位是在內,操持家務,男主人的正位在外,養家護家,男女各居其位,各負其責,這是天地間應當遵循的道理。家庭中有嚴厲正派的長輩,這就是自己的父母。
  • 在路北有這樣一所小學 他們把中華好家風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家風正則民風清,民風正則社稷興。5月18日,路北區幸福小學舉行了一場「家風建設」暨「最美家庭」頒獎典禮主題教育活動。活動在學校二年級小學生的歌曲《中華美德》中拉開了序幕。詩朗誦《家風頌》、《同心共築中國夢》大氣磅礴;歌曲《三德歌》讓古老的優良傳統得以煥發出這個時代的嶄新面貌;群體快板《我家家風》引人入勝,讓在座師生和家長朋友們鼓掌稱讚。在頒獎環節中,學校評出了「文明和諧之家」;「勤儉廉潔之家」、「敬業奉獻之家」、「孝親敬老之家」 和「感恩博愛之家」。全體師生共同齊唱把活動氛圍推向了高潮。
  • 禮孝傳家風丨金科·集美陽光禮儀篇完美落幕
    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人們聚族而居,重視家風世澤,將良好的家風家訓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光照子孫後代。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本著對中華東方文化的最大致敬,以及對青少年兒童教育的關注,7月21日,金科集美陽光營銷中心舉辦了一場以「禮孝傳家風」為主題的活動,為少兒量身訂造的禮孝教學,國學大師親自授課,共同領略古人國學精粹,傳遞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德與魅力。
  • 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在中華世紀壇開展
    原標題: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在中華世紀壇開展近日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在中華世紀壇開幕。來自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柳明校區二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們,通過誦讀家書、書寫家訓的形式,表達對優秀傳統文化、家風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 代表委員話文明:重拾好家風 培育好德行
    對這個問題,黃宏表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家風的傳遞主要是靠長輩言傳身教,比如說他們帶著孩子去汶川,就是讓孩子明白做人要多與人為善,要懂得互相尊重,要有愛心。   「讓孩子在體驗中理解家風,比簡單地說教效果要好得多。」黃宏說。
  • 感受傳統家風文化 傳承中華優秀家訓
    感受傳統家風文化 傳承中華優秀家訓 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科創社區赴賀麟故居參觀學習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楊金祝)「詩書傳家遠,廉潔繼世長。」這十個字是賀麟家的家訓。
  • 孩子懂得感恩,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
    對於父母,最大的回報不是來源於金錢等物質上的滿足,而是在於孩子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懂感恩,家庭代代興。反之,不懂感恩的孩子將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殃及自身,禍害九族。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業。如果只是一昧的溺愛,任他索求,這樣的孩子是生不出感恩之心的,只會覺得永不滿足。
  • 抓好家風家教培育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抓好宣傳引導 樹立良好家風家教 「今天舉行的家風家訓分享會,就是要告訴大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秀的家風家訓不僅是家庭優良傳統的載體,也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體現。」前不久,區紀委宣傳部幹部廖麗來到廣安區東方小學,給該校的家長普及家風家訓常識。
  • 【傳承家風我發聲】來!聽他們講家風故事
    聽他們講家風故事 2020-12-08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遞愛 共成長」一封微家書傳承好家風
    在「品故事」環節,學生趙子涵、趙子辰的爺爺和該校黃慧老師分別講述了他們的家風故事,感受老一輩的艱苦樸素,以及他們對家人深沉的愛,對生活的熱愛;在「讀家書」環節,有的爸爸以視頻形式講述了孩子的成長,有的則圖文並茂記錄孩子的每一次進步,親子互讀家書,情長紙短,一字一句都飽含真情。
  • 「輝聊家風家教」父母如何做?孩子才懂得感恩,你知道嗎?
    父母教育可是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問原則對錯。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被愛是應該的,父母就該這樣對我。我鄰居家的兒子小華上初一,她媽媽在生他時出意外,搶救了兩天才轉危為安。從此以後身體就很虛弱,他們兩口子都很在意兒子的教育問題。小華也很爭氣,每次考試成績都是班裡前三名。
  • 孩子沒有規矩,不聽話,父母須知《家風》很重要
    前不久,央視的播放了一部紀錄片叫《家風》,引起了熱議,該紀錄片大致講述了中國著名的家族家風歷史及其對他們對傳統美德的繼承和追求。那麼家風對於中國家庭來說走到今天,那些至今莊嚴肅穆的家風以及家訓又給我我們現金的家庭教育帶來了什麼啟發呢?
  • 「見字如面——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展覽現場 主辦方供圖  國際在線消息:12月16日,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和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共同主辦的「見字如面——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在中華世紀壇開幕。  據策展人、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介紹,2020「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聚焦家書,通過四個版塊32封精選古今典型家書文本和故事,以凝練意向化的展陳形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新媒體,生動展示其中的文化內涵,使觀眾在參觀互動中受到美好家風的滋養。
  • 【家風建設】傳承中華優良傳統 弘揚時代美好家風
    【家風建設】傳承中華優良傳統 弘揚時代美好家風 2020-11-10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感恩母親 愛滿家庭——桂林市傳承優良家教家風 父母共同成長系列...
    5月11日下午,「感恩母親 愛滿家庭」——桂林市傳承優良家教家風父母共同成長系列活動暨母親節最美家庭故事分享會在桂林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舉行,來自全市的家庭代表近百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桂林市青少年發展研究會、桂林市民主小學、復興小學、琴潭實驗學校等單位參與協辦。
  •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弘揚中華文化首先要弘揚優秀的家風文化。
    只是他們的思想會比普通的父母更加開明,對於文化的包容程度更大,可以更加全方面的挖掘孩子的潛能。所以對於父母而言,最重要的並不是處心積慮的給自己的孩子積累財富,讓他們的後半生衣食無憂,從而缺席孩子的成長,少了一定的陪綁。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孩子言傳身教,讓他們可以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樣他們日後的人生才會長期收益。畢竟錢財靠孩子自己也是可以賺取的,但是孩子長大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 2019池王爺信仰兩岸學術研討會 | 臺灣池學文:池王爺信仰與中華家訓家風之研究
    本論文以「池王爺信仰與中華家訓家風之研究」為題,進行相關文獻的研究,歸納和探討。池王爺的信仰與中華家訓及家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本文首先對池王爺生平和歷史淵源進行考察,並擇定「池府開基祖廟元威殿廟史」為本文考證依據,參考」池王爺的原型辨析」,解釋其重要而深遠的文化意涵。
  • 清明節祭奠,是對已逝親人的感恩懷念,也是家族家風的凝聚傳承
    他們長眠地下,近在咫尺,卻陰陽兩隔。詩人余光中《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去了另一個世界的親人,任兒女千呼萬喚,再也無法相見。今天是母親去世的第一個清明節,是父親去世的第25個年頭,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