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淘媽認識的一個男孩,今年高考。本來孩子想上軍校的,可惜因為身高不達標(只有1.6米),分數夠了也不能報考,真的很遺憾。其實孩子的父母一直都沒有擔心過身高的問題,因為孩子爸爸有1.78米,媽媽有1.65米,按說遺傳因素是不錯的。父母也都很堅定「我們個子都不矮,孩子也低不到哪裡去。」可是在去醫院檢查的時候,醫生告訴孩子父母,孩子的骨骺線早就閉合了,所以就沒有長高的可能了。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長成大高個,這樣在很多方面都是佔優勢的。可是有不少父母因為陷進了一些誤區,耽誤了孩子長高,你可別中招。
誤區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絕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覺得爸爸媽媽個子都不矮,孩子也不會低的,其實並沒有那麼絕對。身高受遺傳的影響確實很大,但是孩子的身高也不完全由父母的基因決定。因為遺傳因素佔70%,剩下的30%會受到後天的營養、睡眠以及運動等因素的影響,像我們開頭提到的孩子就是這種情況。所以那些自己高的家長,不要忽視孩子的身高。平時多注意孩子營養的攝入,抓住睡眠和運動,這樣長高的可能性才更大。
誤區二:孩子個子矮是晚長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二十三,躥一躥;二十五,鼓一鼓」。所以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目前不高也不著急,覺得這是晚長,過段時間總會長高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因為過去的生活條件上不去,孩子們容易營養不良,導致發育遲緩。之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只要骨骺線還沒有閉合,就還會再長高一些。但現在很少有孩子是「晚長」型的,反而在等待的過程中,會錯過長高的機會。骨骺線的閉合會因人而異,早一點在15-17歲就閉合了;晚一點的話,會在17-19歲閉合。所以想要長高的話,就要在骨骺線閉合之前補充營養、多運動,保證有充足的睡眠,過了就晚了。
誤區三:吃增高藥可以長高
不少家長把增高藥以及一些增高器械當成了孩子長高的「終極武器」,很多身材矮小的孩子,都有過服用增高藥的經歷。可是家長們不清楚,大多數的增高藥都含有性激素成分,在短期內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大大加速了孩子骨齡成熟,嚴重壓縮了孩子的生長空間,孩子反而長不高。所以家長不要盲目相信那些增高的產品,否則容易得不償失。如果想知道孩子的身高情況,最好去正規的兒科或者是內分泌科就診。
誤區四:補鈣就能長高
孩子長不高?不怕,多補鈣就好了。
很多家長在孩子長個子的問題上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並且也是這樣做的。甚至很多家長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補鈣了,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殊不知,家長盲目給孩子補鈣,反而會抑制孩子的生長。孩子過量補鈣的話,骨骼容易早鈣化,最終會導致骨骺線提前閉合,孩子難以長高。所以很多家長現在以為為孩子好,其實最終是「害」了孩子。
淘媽說:要想知道孩子矮不矮,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家長每3個月給孩子量一次身高。如果發現孩子矮小,或者是在青春期前身高猛漲,就要去醫院檢查了。同時,以上這些誤區,家長也要儘量避開,用科學的方法去幫助孩子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