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星空家園」孫秀蘭:用愛心守護每一個「折翼」的天使

2020-12-22 齊魯壹點

乘公交、逛超市、進銀行,孩子們手牽手感受這些對常人來說再正常不過的生活點滴。草坪上、廣場上,孩子們撿拾果皮紙屑,清掃垃圾。蔬菜大棚內,孩子們澆水施肥,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秦皇河公園、十裡荷塘,孩子們盡情奔跑,大聲喊叫,感受大自然的心曠神怡。這一組組照片,記載著「星空家園」孩子們的生活軌跡,很難想像這是一群有著自閉症、孤獨症等智力礙障的孩子。

k他們不能像常人一樣表達情感,卻渴望與人交流,說出自己的內心世界。這些在常人眼中的智障孩子,在濱城區市西街道星空家園的孫秀蘭看來,卻是一種甜蜜的牽掛,她用自己的堅守時刻溫暖著這些「折翼」的天使。起航「星空」,為「折翼」天使找到快樂成長的家園「是一個叫瑞瑞的男孩帶我進入特殊教育這個領域的」有著30多年幼教經驗的孫秀蘭說。1994年,瑞瑞被父母送到當時孫秀蘭工作的二棉幼兒園。剛來的時候,瑞瑞生活不能自理,喜歡蜷縮在角落裡,也不去與老師和小朋友交流。「那時候也不知道瑞瑞患的是自閉症,就感覺瑞瑞很孤僻,刻意地躲著老師和小朋友」,孫秀蘭說。於是她就單獨領著瑞瑞,教給瑞瑞穿衣、穿鞋等一些簡單的生活能力。上課時她會主動提問瑞瑞,下課後引導他與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以此來打開瑞瑞的心結。在孫秀蘭的幫助下,瑞瑞漸漸愛說話了,也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再後來瑞瑞正常上了小學。從那時起,孫秀蘭就開始留意起幼兒園那些性格內向、孤僻的孩子,逐漸萌生了辦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的想法。

2009年,45歲的孫秀蘭病退。病好後,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北上石家莊,南下深圳等大城市,先後到多家國內知名培訓機構學習,並考取了感覺統合訓練高級證書和感覺統合訓練評估師。回來後孫秀蘭邊學邊實踐,在自己家裡無償為附近的5名智障兒童進行感知覺動作能力幹預訓練。

2017年3月份,彩虹湖社區綜合黨委書記於豔在入戶走訪時得知了孫秀蘭的善舉,被孫秀蘭的愛心所感動。「來我們社區吧,我們給你提供訓練場地」,於豔說道。就這樣,社區兩間最大的活動室成了孫秀蘭的工作室,於豔還特意為工作室起名「星空家園」,寓意讓星空家園成為這些智障孩子們快樂成長的家園。追尋足跡,找尋那些被一「鎖」了之的孩子不少家庭都對家有殘障孩子這件事諱莫如深,有的甚至將孩子在家一「鎖」了之。「孫老師,『星空家園』是我們最後的希望,丁丁如果再治不好,只能聽天由命了!」2017年5月份,丁丁的父母找到孫秀蘭,滿臉愁容地說。據了解,丁丁患有孤獨症十幾年,父母帶著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求醫問藥,最後都無功而返。望著丁丁父母期盼的淚光,看著丁丁緊張躲閃的表情,孫秀蘭暗下決心:「我一定要用我的愛心去呵護這些孩子!」「教這些智障孩子就是尊重他們生活和學習的權利!」孫秀蘭說。一個偶然的機會,孫老師得知北鎮街道一戶居民的女兒琪琪患有自閉症,一年級沒上完就輟學在家。20歲的琪琪吃喝拉撒無法自理,常常被父母鎖在家中。得知情況後,孫秀蘭主動登門拜訪,表示願意免費幫助琪琪。「孫老師,算了吧,琪琪病了這麼多年,俺們家早就不指望了!」,然而孫秀蘭卻沒有氣餒,苦口婆心地給琪琪父母做工作。最終琪琪成了星空家園「星空班」裡的學生,接受了感覺統合訓練和扶持就業的教育。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他們,我就能夠走進他們的心裡星空家園的孩子大多屬於中重度智障,平均年齡在12歲左右,然而他們的智力卻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這群口齒不清、有的甚至整天淌著口水的孩子,在常人眼裡是避之不及的,可與這些孩子待的時間長了,孫秀蘭卻覺得離不開他們了。「年齡大點的孩子,我們不但要進行感統訓練,更要讓他有一技之長」,孫秀蘭介紹說。赫赫的情緒極其不穩,一天不停的嗷嗷叫,聽不進任何勸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孫秀蘭從赫赫感興趣的畫畫入手,手把手教。畫筆經常讓赫赫扔的滿地都是,孫秀蘭就一遍遍耐心地撿回來,等赫赫情緒平靜了再教。就這樣經過1年的堅持,赫赫能做簡單的筆畫、刮畫、沙紙畫。現在赫赫能粘貼完整的水晶畫,並在能書包上拓印,做簡單的甜品。

思思是個比較文靜的女孩,情緒不大,語言不清,表達能力弱,想要或者不需要、不去或者想去都用哭來表達,沒有過激行為。孫秀蘭為此制定了幹預學習計劃,她隨時隨地給思思上課,帶思思去人多的地方玩耍,創造各種機會讓思思與同齡孩子交往。她還帶思思到大自然奔跑、大聲喊叫,增加肺活量,加強口肌訓練,並協助思思飼養小動物。經過不懈的努力,思思最後可以正常進入小學學習了。類似這樣的經歷,用孫秀蘭的話來說「比比皆是」。「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他們,我們就能夠走進他們的心裡,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走出寂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看著孩子們快樂成長,孫秀蘭欣慰地笑了「孩子們,這裡是加油站,我們餓了要吃飯,汽車餓了就要到這裡來加油,這樣才會跑的快」;「看見垃圾袋、廢紙,我們要拾起來放進垃圾桶,這樣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會越來越好」,這一幕幕都是孫秀蘭帶著孩子去戶外做認知訓練的場景。

「不能把孩子們圈在教室裡,要讓他們多親近自然,多接觸社會,才有可能讓孩子們敞開心扉」,孫秀蘭說。為了讓孩子們與外界多接觸,孫秀蘭時常帶著他們去坐公交車、逛超市;撿拾路邊的垃圾放進垃圾桶;到蔬菜大棚給蔬菜澆水施肥,用實踐方法加深孩子們對社會的認知理解與動手操作的體驗。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孫秀蘭抓住一切機會和孩子們交流,鍛鍊他們的語言能力;為了教會孩子數數,她手把手、一對一教。看到孩子們撥弄著手指,嘴裡數著一、二、三、四和教室裡孩子們親手製作的一幅幅繪畫作品、小手工藝品,孫秀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選擇了這些「折翼」天使,便選擇了一份堅守因為有了春天的辛勤,所以才有了秋天的收穫。現在的星空家園,已經按年齡段分為星星班、彩虹班、雲朵班、星空班。從幼兒班到成人班都能兼顧,特別是針對年齡較大的「星空班」患者,星空家園還提供了扶持就業的項目。長期的堅守,最讓孫秀蘭感到幸福的是,他培養的學生有5人步入校園。21歲的小雪患自閉症,不敢一個人出門,經過孫秀蘭一年多的感統幹預與訓練,小雪不但敢自己出去遛彎,還學會了打字。「現在小雪都會用微信了,不會的就用視頻問我,把她的喜歡和不喜歡與我分享,有什麼事情都會找我傾訴」,孫秀蘭欣喜地告訴我們。星空家園只有兩間教室,但是在市西街道和彩虹湖社區的幫助下,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卻不斷改善,處處布置得精心別致。最近市西街道又投資2萬餘元,為星空家園購置了多媒體觸控螢幕一體機、感統訓練大滑板、輔助就業星星甜品烤箱等輔助教學設備。孫秀蘭感慨地說,「有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只要我還能動,我就會繼續堅持下去」。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海濤 通訊員 董高峰

相關焦點

  • 孫秀蘭:打造「星空家園」,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這些常人眼中的智障孩子,在濱城區市西街道星空家園的孫秀蘭看來,卻是一種甜蜜的牽掛,時刻用愛溫暖著這些「折翼」的天使。  「星空家園」,是孩子們快樂成長的家園。  從一句話也不會說,到現在能彈奏好幾首曲子,三年來,明明(化名)進步明顯。  孩子們沒有紀律觀念,一看不住就跑的沒影。孫思渺拉著1米8多的學生,很是費勁。
  • 王琪:深耕特殊教育25載 用愛守護「折翼天使」|特教人物
    她深耕特殊教育25年,用愛守護著每一位「折翼天使」,並與同事們一起力求「讓每一朵花兒都開放」。 25年的特教工作 王琪1994年畢業於樂山師範學校聾教專業,1996年調入綿陽市特殊教育學校工作,從事特殊教育工作至今已經有25年。
  • 王琪:深耕特殊教育25載 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在這樣的學校,雖然沒有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但有一群可愛的人一直在堅守,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責任和擔當,為特殊兒童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王琪老師就是其中一員,她深耕特殊教育25年,用愛守護著每一位「折翼天使」,實現了該校辦學宗旨「讓每一朵花兒都開放」。
  • 河南誠城集團 關愛一座城愛心行 關愛「折翼天使」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就像「折翼的天使」;有這樣一些老師,為了孩子歷經艱辛,仍在堅持。
  • 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傅家鎮中心小學舉行送教上門服務活動
    2020年12月15日,積雪未化,傅家鎮中心小學送教團隊的心理教師郭斌和音樂教師王韻斐滿懷熱情來到了小迎(化名)同學家中提供送教上門服務,希望針對孩子播撒愛心,用愛守護這些折翼的天使……  「上帝關上一道門
  • 無聲世界默默耕耘28載 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她用愛心和耐心守護著一群折翼的天使,把自己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了這些孩子,為他們帶去一生的幸福和快樂。她用辛勤和汗水澆灌著這些遲開的花朵,雖然耕耘艱難,卻使得晚開的花兒同樣芬芳滿園。她就是山東省濰坊市昌樂聾啞學校教科室主任、「中國好人」逄赧赧。 1.
  • 關心關愛特殊兒童 用愛心託起折翼的天使
    3月5日下午,關嶺自治縣公路管理段領導職工一行十餘人來到關嶺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開展「關心關愛特殊兒童,用愛心託起折翼的天使」志願服務活動。活動過程中,該校副校長代表全體師生對關嶺自治縣公路管理段志願者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感謝。志願者們給學生發放水果、學習用品、玩具等禮品;和學生一起開展趣味遊戲比賽,有跳繩、拍皮球、踢毽子比賽等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 【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展播】靖娟: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2009年3月,靖娟選擇成為了我市特殊教育學校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十餘年來,她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著這些「折翼天使」。她深知,特殊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對象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需要特教工作者以等待的姿態傾情投入,耐心關注教育對象,用慢節奏促進生命的進步和成長。
  • 陝西省陽光學校優秀教師夏明慶,用辛勤的勞動守護「折翼的天使」
    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自己辛勤的勞動,書寫屬於自己的教育敘事。用滿腔的熱誠和無悔的付出,守護那些「折翼的天使」。1997年,他放棄了在北京打拼的夢想,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綠葉精神的嚮往和追求,跨進了教育之門,開啟了他人生的教育生涯。先後在蜀河鎮初級中學、沙溝村的教學點、沙溝完小、蜀河中學等學校工作,他教過書、幹過後勤財物、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
  • 永濟市「優秀教師先進事跡」靖娟: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2009年3月,靖娟選擇成為了我市特殊教育學校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十餘年來,她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著這些「折翼天使」。她深知,特殊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對象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需要特教工作者以等待的姿態傾情投入,耐心關注教育對象,用慢節奏促進生命的進步和成長。
  • 佛山市禪城區啟智學校馬善波:用愛幫助「折翼天使」回歸社會
    「讓每個『折翼天使』能夠自食其力,被社會接納,學會做人,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從事特殊教育17年來,一直擔任智障學生的生活語文教學和德育工作,馬善波憑著一顆愛心、一份耐心、一雙專業「慧眼」守護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為他們回歸社會而努力。
  • 讓「折翼的天使」重新飛翔
    「六一」前夕,武夷智谷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來到建陽殘聯福樂家園心語福樂幼兒園,與這裡特殊的孩子們互動遊戲,其樂融融,為這群特殊的孩子們送去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和關愛。福樂家園心語福樂幼兒園,2014年9月正式開班,為自閉症兒童、各項發育遲緩兒童提供專業優質的學前康復教育服務,是集託養、康復、培訓、教育為一體的智障人士的家園。現有教師17人,目前有孩子53人。武夷智谷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除了定期的主題活動,日常會有志願者輪值到福樂家園與孩子們互動遊戲。
  • 【特教·教師風採】用心守護「折翼的天使」——隴西特殊教育學校2020年師德標兵候選人欒小霞事跡
    面對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一群被上帝親吻過的天使,看著他們那一雙雙渴求的目光和真摯的眼神,她覺得自己不僅是特殊的老師,更是特殊的父母,她便用「心」疼愛著折翼的天使,做他們的翅膀。作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教學中「養成教育」在教育中佔重要地位,只有抓好他們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才能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
  • 致敬: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
    致敬:折翼天使的守護者——特教老師她(他)是語訓班老師她(他)是啟智班老師她(他)是啟音班老師他們教孩子們生活、學習他們教孩子們唱遊律動他們撫慰孩子們心理健康他們教孩子們融入社會……他們是特教人他們是一群在特校工作的普通人
  •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2020-09-07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樹「紅石榴」 愛心滿「家園」
    劉雲妹毅然辭去穩定的幼兒教師的工作,自籌15萬元開辦了竹馬鄉「紅石榴」愛心家園,只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不但有朋友而且白天可以待的地方。當時,「紅石榴」愛心家園的託養人員是他的兒子和他的4名同學,以及竹馬鄉的4名殘障人士,一共9人。
  • 與鳥兒親密約會 長沙「愛鳥小天使」呼籲守護綠色家園
    (今日,20餘位「愛鳥小天使」在長沙市生態動物園開啟「關注候鳥保護,守護綠色家園」的公益觀鳥之旅)(「愛鳥小天使」們爭先搶後參與鳥類知識問答)今日,20餘位「愛鳥小天使」在長沙市生態動物園開啟「關注候鳥保護,守護綠色家園」的公益觀鳥之旅。    個頭大大的、顏色很鮮豔、壽命還很長,這是什麼鳥?「金剛鸚鵡!」在公益觀鳥活動中,小朋友參與了鳥類知識問答,趣味搶答中收穫知識。讓「愛鳥小天使」們更為激動的,是與鳥兒比賽嗑瓜子,「我仔細看了,它是用舌頭抵開的呢,好厲害!」
  • 用愛喚醒折翼天使「沉睡的心靈」
    但是,對於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來說,卻成了難以實現的夢想。他們由於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無法正常到學校上課。為了保障這些特殊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市特教中心繼續開展「送教上門」活動。    家住埇橋區的大慶,本該到了上學的年紀,可是由於他有精神殘疾,情緒不穩定,又不願與人交流,無法正常到學校上課。
  • 夏津特教學校的別樣六一:1000個蛋糕溫潤「折翼天使」
    28日上午,夏津愛心企業為夏津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送去一千個暖心的蛋糕,並現場與家長孩子一起DIY蛋糕,陪伴「天使的孩子」度過一個特殊的六一兒童節。1000個暖心的蛋糕送給特殊孩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泰安市岱嶽區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為折翼天使點亮康復夢想
    「每個孩子都是人間的天使,都是家人的寶貝,到我們這裡來康復的孩子,我們都像親人一樣來對待,一聲聲稚氣的問候,一個個燦爛的笑臉,就如同涓涓細流的愛滋潤著我們的心靈。」兒童康復科的護士說,「孩子們的訓練期間,任何一個細小的進步就會讓我們激動不已,哪怕是幾秒的注視或是拍手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