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折翼天使』能夠自食其力,被社會接納,學會做人,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從事特殊教育17年來,一直擔任智障學生的生活語文教學和德育工作,馬善波憑著一顆愛心、一份耐心、一雙專業「慧眼」守護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為他們回歸社會而努力。
在為這些「折翼天使」插上了起飛翅膀的同時,馬善波也實現了一個特教教師自身的人生價值,先後榮獲全國特教園丁、廣東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百名優秀德育教師、佛山市名班主任、佛山好人等榮譽稱號,目前為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名教師培養對象,並成功入選全國模範教師表彰名單。
堅守信念
讓每個生命煥發光彩
熱情、陽光是馬善波給人的第一印象。也許是常年面對特殊兒童的緣故,她的臉上從不缺笑容。2002年,馬善波從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畢業,輾轉來到佛山,從佛山市啟聰學校到佛山市禪城區啟智學校,17年來把青春獻給了特殊孩子。「一開始就是憑著滿腔熱血找一份工作,但投入越多,越發現專業的重要性。」
馬善波善於與孩子們做朋友。
上課第一天,馬善波認真備課,第一次走上三尺講臺。然而她面對的是一群拿過課本就撕,在課堂上隨意走動的孩子,顯得措手不及。此外,由於年紀較輕且不會講粵語,馬善波還一度被班裡的家長要求更換老師。不過,樂觀向上的她並沒有放棄,始終以最大的熱情和努力對待每一位學生及家長,一年過去,這個班級在馬善波的帶領下一躍成為學校優秀班集體,馬善波也首次感受到獲認可的喜悅,對特教老師這個職業有了更多願景。
在隨後十多年間,馬善波先後帶過輕度、中度、重度智障等不同班級,在教學過程中,她總是悉心觀察每一個孩子的行為舉止,因材施教,並與孩子們做朋友,得到孩子喜愛與信任。教育是人影響人的過程,親其師,信其道。患有自閉症的孩子淇淇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課間在操場張開雙臂不知疲倦地轉圈,馬善波便陪他一起玩轉圈,引起他的注意,最後,淇淇慢慢接受了這位同樣愛「轉圈」的馬老師,課堂專注力也越來越好。
「大家談起特殊教育,常常覺得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愛心、耐心和恆心。但其實更需要我們有一雙專業的慧眼,發現每個孩子的不同需求、因類施教。」一次次循環教學,馬善波不但橫向了解了各類智力殘疾孩子的身心特點,還縱向掌握了智力殘疾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觀其言行,讀其內心,助其成長,激發出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了一個個優秀班集體。她用愛和責任點亮了孩子們的人生,同時,這些孩子也讓她的人生有了意義。
愛的力量
靜候每一朵花開
馬卡連柯曾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蹟,創造新的人。」執著的信念要靠愛的支撐。特殊兒童的成長,更需要愛的力量來激勵和喚醒。
面對愛拿別人東西、愛用鉛筆扎人的婷婷,馬善波通過家訪了解到婷婷有個不完美的家庭——媽媽因吸毒離家出走,爸爸再婚,自己在家時常被姐姐欺負。馬善波意識到,愛拿別人東西也許是婷婷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愛攻擊則是為了吸引別人的關注。於是,馬善波更加關注婷婷的一言一行,並及時提出表揚,還挖掘了婷婷的運動特長讓其擔任體育委員,鼓勵家長一同激勵孩子成長。慢慢的,婷婷逐漸改變,課間熱情幫助同學,課堂上認真學習,攻擊等異常行為逐漸減少。
馬善波在上課。
面對學習和行為有困難的孩子,她更是想方設法讓其掌握基本技能。自閉症兒童陽陽每當上課時總會走來走去並時常嘔吐,看了許多醫生都看不好,馬善波知道自閉症的孩子往往會通過行為表達訴求。經過幾次實踐探索後,她和同事們意識到陽陽是缺少咀嚼方面的訓練,吃東西時總是一口吞下,引起腸胃不適。1、2、3……10,老師們用數數來幫助陽陽拉長咀嚼的時間,放慢進食速度。幾周後,陽陽的嘔吐次數明顯減少。
「要用專業知識助力孩子成長。」抱著這種想法,馬善波上好每一堂課,抓住每一次比賽機會,自編智障生活語文校本教材,課堂教學多次獲國家、省、市獎項。作為資深班主任,她帶領團隊開發入學常規教育和體驗式德育校本教材,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篇; 她採用正向行為支持理論,帶領班主任團隊進行個案研究,完成佛山市德育專項課題。在擔任禪城區啟智學校德育主任的7年間,她探索了智力障礙學生的養成教育方法與途徑,總結出培智學校德育管理的有效模式,獲得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名師引領
幫扶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2012年,馬善波獲認定為佛山市首位特殊教育的名班主任,2018年成為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她帶著團隊朝著更專業化的方向努力。今年6月,馬善波出版了她的個人專著《特殊學校班級管理——給班主任的37封信》。在書中,她以書信形式向年輕教師分享自己的班級管理和教學經驗。上個月,教育部公示了全國模範教師等擬表彰對象名單,馬善波是佛山唯一一位上榜的特教老師。
「我希望年輕的老師不再是單打獨鬥。」一次次的評選和研討讓馬善波更深刻體會到名師的內涵是:提升自我、影響學生、引領同行。為此,她積極創建「善播省名師工作室」,學員涵蓋佛山、江門、雲浮等地區的特殊教育學校,幫扶一大批年輕老師成長,先後指導學校多名教師在市級以上課堂教學及班主任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在學校裡,除了積極組織德育活動引領學生成人,馬善波每半個月還會組織班主任開一次會議,一起交流討論,想對策。「這也像是一個抱團取暖的過程,班主任間互相傾訴,也有助於緩解心理壓力。」馬善波表示,雖然在特殊教育學校做班主任有時需要充當父母甚至保姆的角色,但作為老師來說,要保持冷靜,不能因為不順心而遷怒學生,也要通過及時的心理疏導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用樂觀的情緒去面對工作。
今年來,馬善波相繼被聘為佛山市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專委會理事、東莞市鄧良利名班主任工作室指導專家,繼續用她的專業能力輻射更多群體,讓生命與使命同行。提及未來心願,她說:「身兼妻子、媽媽、老師、兒女等多重角色,希望自己能夠一直堅持走下去,讓每個殘缺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讓更多的人來關心、支持特殊教育。」
原標題:佛山市禪城區啟智學校馬善波:用愛幫助「折翼天使」回歸社會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鄒婷婷
圖|受訪者供圖
編輯|何欣鴻